第218頁
在她的面前,宮人們根本不敢抬頭。
他們垂下眼睫,目光只追尋到那一大片的曳地裙擺,煙粉與月色的織錦相纏,層層疊疊,於朦朧月華下,籠罩了一個纖巧婀娜的身影。裙擺下的白繡鞋,以淺黃色打底,一經挪動,鞋面上的佛桑花即是層層綻開,狀似九天仙境的紅蓮,讓她如同行走在縹緲雲霧間。
這樣的女子,也只有皇室才能養得起。
宮內的諸多僕婦和侍女正擁簇著沈葭往宮室而去。
而沈葭在見到那些春雨海棠時,卻是有些恍神。
她記得,仁宜太后喜好海棠,這些花是宇文拓在世時,為仁宜太后栽植的。每當煩悶之時,仁宜太后就會靜默地坐在一旁的涼亭里,近觀海棠,烹煮新茶。
如今,十幾年的時間過去,海棠花開了一季又一季。花枝蒼翠欲滴,花葉也還是一如既往地飽滿,嬌艷可人。可最初品花賞花的兩人都已不在皇宮裡了。
“母后她,這幾日有回來過嗎?”細指捏緊衣袖,沈葭的眸色凝重了幾分。
宮人們遲遲未言語,許久,才有人輕聲道:“沒有。”
沈葭那雙杏眸里頓時少了諸多華彩。
她怔在原地,似是有些失落。
自從她回到容國皇宮後,她就見過仁宜太后一回。
容國幼帝已經在逐漸長大,仁宜太后讓姬煜和幾位大臣輔佐幼帝之後,就帶了兩名貼身的侍女,前往寒山寺修行。
此後,仁宜太后再也不曾回來過。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些日子以來,對於仁宜太后的身份,沈葭還是有所懷疑的。
她曾親自前往寒山寺,想見上仁宜太后一面,但都被仁宜太后的侍女擋在禪房外。
那兩名侍女將仁宜太后的話轉達給她,說仁宜太后已經了卻紅塵,想將餘生用來懷念先帝,公主若是沒有要緊的事,就不需要再來找了。
那日,滿山的紅楓開遍,染紅了整座山坡,小小的寒山寺隱在山中,將凡塵俗物排斥在外,只容些許斜陽的餘暉傾入。
沈葭在禪房外枯等一日一夜,卻始終不見那扇門被打開。、
她也不知,到如今,仁宜太后是生是死。
思及此,沈葭的心尖又沁入點滴涼意。
她的眼底映著海棠的艷色,而她心裡並沒有絲毫的喜悅。
直到身旁的侍女對她說道:“公主,新制的嫁衣到了,奴婢先帶你過去試一試。”
沈葭輕點下頜,斂了不悅的情緒,前去試嫁衣。
再怎麼說,她的婚期都要到了。她不能當一個愁眉苦臉的新娘子。
即使仁宜太后不在宮裡,但她為沈葭準備了豐厚的嫁妝,安排好了她出嫁的事宜,姬煜和幼帝也沒虧待了她。打從婚期被定下的那天起,天下最出色的裁縫和珠寶匠人,都聚集到了容國皇宮裡,傾盡全力為她裁製嫁衣,打磨配飾。
到今日,幾套嫁衣和數套頭面被陳列在她的宮殿內,由她過目。
嫁衣華美,各具特色,上頭的每一針每一線,皆是耗費了裁縫們不少心思。
沈葭跟其他待嫁的姑娘一樣,滿心歡喜地試起了嫁衣,想像著新婚夜見到心上人的樣子。
她在一面落地銅鏡前轉了一圈,目光掃到桌面上一個小檀木盒時,略是錯愕。
與其他嶄新的箱子盒子不同,這檀木小盒上已是落了些許灰塵,顯得古樸而陳舊。
“這是什麼?”沈葭問道。
送盒子來的僕婦回道:“回公主殿下,這是太后娘娘當時留給你的,說是讓你出嫁之前給帶上。”
沈葭好奇地按在檀木盒的搭扣上。
打開盒蓋後,只見一隻長命鎖安靜地躺在其中,無聲地傾述著過往。
沈葭的心旌微盪,眸子上已是蒙了一層霧氣。
她戰戰兢兢地伸出手,用手指去撫過鎖上所刻著的小字,再用掌心將長命鎖裹住。
這時,她發現鎖下面還壓著一沓紙。
沈葭將紙拿出來,看清那是一些莊子和鋪子的地契和房契。每一處皆是價值不菲,這些疊加起來,足以買下一座城池。
僕婦長嘆道:“太后娘娘前去寒山寺前,曾跟老奴說過,她祝願公主能如願出嫁,餘生安好,但人生路漫漫,人心易變,若是公主將來再晉國受了委屈,又不想回容國皇宮,大可以帶這些地契和房契離開。就算她沒能守在公主身邊,但她心裡還是會一直惦記著公主。”
沈葭將這些紙緊握在手心,眼眶微潮,心底間激盪起圈圈漣漪。
她雖然從未見過仁宜太后的真容,但結合她上次所看到的慕容芊畫像,仁宜太后在她腦海里的印象逐漸鮮活起來。
而纏繞在心中的結也逐漸被打開。
到了出嫁那日,容國幼帝和姬煜親自為沈葭送嫁,容國百姓在道路邊相送。
容國皇室給的嫁妝豐厚,晉國的聘禮更是隆重。司徒衍在商埠和諸多事務上,給容國讓了利,到了成親當日,亦是用萬里紅妝相迎。
即便是經歷了一路的舟車勞頓,沈葭的心裡還是喜滋滋的,可以將所有的不適都壓下。
在一系列繁瑣的儀式過後,她跟司徒衍拜了天地,由眾多侍女送入洞房。
新房內,紅綢遍地,流光溢彩,極盡繁華。
他們垂下眼睫,目光只追尋到那一大片的曳地裙擺,煙粉與月色的織錦相纏,層層疊疊,於朦朧月華下,籠罩了一個纖巧婀娜的身影。裙擺下的白繡鞋,以淺黃色打底,一經挪動,鞋面上的佛桑花即是層層綻開,狀似九天仙境的紅蓮,讓她如同行走在縹緲雲霧間。
這樣的女子,也只有皇室才能養得起。
宮內的諸多僕婦和侍女正擁簇著沈葭往宮室而去。
而沈葭在見到那些春雨海棠時,卻是有些恍神。
她記得,仁宜太后喜好海棠,這些花是宇文拓在世時,為仁宜太后栽植的。每當煩悶之時,仁宜太后就會靜默地坐在一旁的涼亭里,近觀海棠,烹煮新茶。
如今,十幾年的時間過去,海棠花開了一季又一季。花枝蒼翠欲滴,花葉也還是一如既往地飽滿,嬌艷可人。可最初品花賞花的兩人都已不在皇宮裡了。
“母后她,這幾日有回來過嗎?”細指捏緊衣袖,沈葭的眸色凝重了幾分。
宮人們遲遲未言語,許久,才有人輕聲道:“沒有。”
沈葭那雙杏眸里頓時少了諸多華彩。
她怔在原地,似是有些失落。
自從她回到容國皇宮後,她就見過仁宜太后一回。
容國幼帝已經在逐漸長大,仁宜太后讓姬煜和幾位大臣輔佐幼帝之後,就帶了兩名貼身的侍女,前往寒山寺修行。
此後,仁宜太后再也不曾回來過。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些日子以來,對於仁宜太后的身份,沈葭還是有所懷疑的。
她曾親自前往寒山寺,想見上仁宜太后一面,但都被仁宜太后的侍女擋在禪房外。
那兩名侍女將仁宜太后的話轉達給她,說仁宜太后已經了卻紅塵,想將餘生用來懷念先帝,公主若是沒有要緊的事,就不需要再來找了。
那日,滿山的紅楓開遍,染紅了整座山坡,小小的寒山寺隱在山中,將凡塵俗物排斥在外,只容些許斜陽的餘暉傾入。
沈葭在禪房外枯等一日一夜,卻始終不見那扇門被打開。、
她也不知,到如今,仁宜太后是生是死。
思及此,沈葭的心尖又沁入點滴涼意。
她的眼底映著海棠的艷色,而她心裡並沒有絲毫的喜悅。
直到身旁的侍女對她說道:“公主,新制的嫁衣到了,奴婢先帶你過去試一試。”
沈葭輕點下頜,斂了不悅的情緒,前去試嫁衣。
再怎麼說,她的婚期都要到了。她不能當一個愁眉苦臉的新娘子。
即使仁宜太后不在宮裡,但她為沈葭準備了豐厚的嫁妝,安排好了她出嫁的事宜,姬煜和幼帝也沒虧待了她。打從婚期被定下的那天起,天下最出色的裁縫和珠寶匠人,都聚集到了容國皇宮裡,傾盡全力為她裁製嫁衣,打磨配飾。
到今日,幾套嫁衣和數套頭面被陳列在她的宮殿內,由她過目。
嫁衣華美,各具特色,上頭的每一針每一線,皆是耗費了裁縫們不少心思。
沈葭跟其他待嫁的姑娘一樣,滿心歡喜地試起了嫁衣,想像著新婚夜見到心上人的樣子。
她在一面落地銅鏡前轉了一圈,目光掃到桌面上一個小檀木盒時,略是錯愕。
與其他嶄新的箱子盒子不同,這檀木小盒上已是落了些許灰塵,顯得古樸而陳舊。
“這是什麼?”沈葭問道。
送盒子來的僕婦回道:“回公主殿下,這是太后娘娘當時留給你的,說是讓你出嫁之前給帶上。”
沈葭好奇地按在檀木盒的搭扣上。
打開盒蓋後,只見一隻長命鎖安靜地躺在其中,無聲地傾述著過往。
沈葭的心旌微盪,眸子上已是蒙了一層霧氣。
她戰戰兢兢地伸出手,用手指去撫過鎖上所刻著的小字,再用掌心將長命鎖裹住。
這時,她發現鎖下面還壓著一沓紙。
沈葭將紙拿出來,看清那是一些莊子和鋪子的地契和房契。每一處皆是價值不菲,這些疊加起來,足以買下一座城池。
僕婦長嘆道:“太后娘娘前去寒山寺前,曾跟老奴說過,她祝願公主能如願出嫁,餘生安好,但人生路漫漫,人心易變,若是公主將來再晉國受了委屈,又不想回容國皇宮,大可以帶這些地契和房契離開。就算她沒能守在公主身邊,但她心裡還是會一直惦記著公主。”
沈葭將這些紙緊握在手心,眼眶微潮,心底間激盪起圈圈漣漪。
她雖然從未見過仁宜太后的真容,但結合她上次所看到的慕容芊畫像,仁宜太后在她腦海里的印象逐漸鮮活起來。
而纏繞在心中的結也逐漸被打開。
到了出嫁那日,容國幼帝和姬煜親自為沈葭送嫁,容國百姓在道路邊相送。
容國皇室給的嫁妝豐厚,晉國的聘禮更是隆重。司徒衍在商埠和諸多事務上,給容國讓了利,到了成親當日,亦是用萬里紅妝相迎。
即便是經歷了一路的舟車勞頓,沈葭的心裡還是喜滋滋的,可以將所有的不適都壓下。
在一系列繁瑣的儀式過後,她跟司徒衍拜了天地,由眾多侍女送入洞房。
新房內,紅綢遍地,流光溢彩,極盡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