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隆基很不滿。不過,看在高力士的份兒上,他沒有立刻發作。

  高力士這邊則飛快地把禮物一樣一樣地呈上來,展示給李隆基看。這不看則已,一看,李隆基就炸了:

  “這丫頭!是在威脅朕嗎?!!”

  高力士當時就跪了下去:

  “陛下!您何出此言?!”

  “難道不是嗎?這是千里眼,可以把十數里外的軍隊調動看得清清楚楚。這是火銃,就是小孩子拿著它也能殺死大人!還有,這是渾天儀!這丫頭,根本就是在向朕示威!”

  高力士這才明白,顯然,他的使節團裡面有皇帝的人,而這個人,則先一步把事情稟告給了李隆基,甚至有可能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因此李隆基才會這個時候回到後宮。

  高力士大急。

  他的背上立時冒出了一身冷汗。

  他當然知道,此刻,他若是說錯了一個字,那麼,大唐和大漠之間,怕是要爆發兵燹了。

  第332章

  就在高力士汗流浹背的時候,楊貴妃柔柔地聲音響起:

  “陛下,您哪裡受了氣,聽了閒話,竟然這樣說起阿嫣來!阿嫣難道不好嗎?”

  “玉環……”

  楊貴妃道:“我是個無知婦人,只愛音樂與歌舞,可是我好歹也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大漠地廣人稀,若是西域有個什麼異動,怕是入大漠數百里,遠在鷹堡的阿嫣也未必會知道消息!因此,阿嫣比任何人都希望,我們大唐能牢牢地控制著西域。怎麼到了陛下的嘴巴里,竟然變成了阿嫣包藏禍心?!”

  李隆基道:“玉環,你不知道,阿嫣,阿嫣她都稱王了!”

  “只是稱王而已。跟之前的公主又有什麼區別?我還想說呢,也許是昭武九姓國被冷了心,因此特地去鷹堡討阿嫣的主意,若是阿嫣不給一個交代,只怕這昭武九姓國轉頭就投了大食。那樣一來,只怕我大唐的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將戰事頻起、永無寧日!到頭來,勞民傷財,不過是幾個人得了好處,何苦來!”

  大唐,王爵可以開府,公主也可以開府,擁有自己的幕僚,得寵的公主,甚至比太子還體面,連皇帝都要禮讓三分,前者,好比說安樂公主,好比說武惠妃還在的時候的咸宜公主,後者,自然是太平公主了。因此,楊玉環才會說,李嫣稱王跟她以大唐鎮國公主自居,在實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

  政治意義這種東西,楊玉環就是懂,她也必須當自己不懂。因為她知道唐皇李隆基不喜歡她懂,他只喜歡她一天到晚漂漂亮亮的,能跟他琴瑟相合就好了。

  可以說,楊玉華說的這幾句話,正好是卡在她能夠說的邊緣。

  換了別人說出這樣的話,李隆基說不得就拂袖而去了,可換了楊玉環,李隆基只會覺得她很可愛,也不枉這些年他把她捧在手心兒里。

  李隆基笑道:“玉環是覺得,這丫頭是為了給西域各族一個交代才稱王的?”

  “要不然呢?阿嫣在大漠,地位穩固,已經做了十五年的大漠霸主了。她要稱王,早在當年她滅了回鶻的時候就能稱王。何苦等到今天!要我說,這十多年來,她一個人在大漠上苦苦支撐,壓制著那些蠢蠢欲動的各族,讓他們放下屠刀,拿起了了牧鞭,成為了真正的牧民。就是當年的漢武帝也比不上她!一個王爵算得了什麼!只要她還是您的女兒,只要她依舊奉大唐為尊,管她是是不是稱王呢!”

  聽得李隆基心中一動。

  李隆基是年老昏聵,卻不是笨蛋,當他的智商上線的時候,他就是當之無愧的大唐君王。

  他當然知道高仙芝的所作所為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自高宗以來,大唐在西域百年經營出來的文明之師、正義之師的形象毀於一旦,也意味著大唐數代人的努力在西域各族的心中經營出來的信用也被毀於一旦。

  他甚至還知道,大唐在西域的不穩,就意味著吐蕃等大唐的強敵有可能漁翁得利。如果是以前,大漠霸主回鶻極有可能乘著大食人突襲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的時候,從背後插大唐一刀,趁機從東面進入西域,進一步地擠壓大唐在西域的空間。回鶻一旦得手,吐蕃也會跟著出手。

  雖然說西域出了事情根本就不會動搖到大唐的國本,但是,這樣的事情絕對會造成嚴重的連鎖反應,最壞的後果,就是大唐很有可能會失去安西和北庭兩座軍事重鎮以及這兩座軍事重鎮下的整個西域!

  如此一對比,李嫣只是稱王,而不是趁機對大唐的西域下手,反而是她忠於大唐的表現了。

  也就是因為李嫣的按兵不動,使得蠢蠢欲動的吐蕃也不得不再觀望一段時間,讓這次的結果要比預估得好很多。

  畢竟,這一次,大唐只需要面對大食人的攻勢而已。

  這樣一想,李隆基倒是沒有那麼生氣了。

  不過,面子工程還是要做的。

  李隆基道:“高力士,阿嫣就西域之事說了些什麼沒有?尤其是那大食國,她都知道些什麼。”

  高力士連忙道:“陛下,公主殿下說,這大食國源自極西之地,比西域更要過去。原本與我們大唐的西域隔著波斯國。只是近年來,大食國發展極快,實力暴漲,加上他們政教合一、宗教純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