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竊聞浮屠師從少林無慧方丈,果然不錯。機鋒頻出,實是妙不可言。”平居有聶放嘵舌在前,唐洵章便給人以寡言少語的印象。而他此時神情、言語,無一不像極了聶放,“浮屠今至汒山山麓,想必也明白……秦門與赤練宮的關係。與你有殺父之仇的,是……秦門掌控下的赤練宮;而除秦門者,則是他掌握不了的這把刀。按這個道理,你最恨的人應當是我,又與笑風生何干?”
僧人大笑,定睛看向他。自交談伊始,他一直進退有度,行止間頗有疏朗清正之氣,但若細察,便能見他掌中竹節已然斷作兩截。
“公子此言差矣、差矣。你何以得知,整個赤練宮中僅有練菀長於蠱毒?你何以得知,赤練宮曾為秦門握持?你何以得知,我不該恨笑風生?刀者,持刀掠命。殺人的是刀客,也是飲血的刀。公子又何以得知,它是無心無欲的死物?”
日光透入蓊穢林木,影中生影,影影錯橫,形如圍地。他已於圍地布局數載,只需跬步,即可將牢籠封死。於是他輕跨半步,無情將軟泥踐於足下——如已將聶放踐於足下!
“論及赤練宮緣起,乃是兩人之私心。練菀予秦崢滅諦刀以換取練蠱所需奇珍,而秦崢所求的是能為他所用、清除阻障的寄主。一者為證其蠱道,以人試蠱;一者為饜其利慾,以人為牲,共為唇齒,各取所欲。”咷笑浮屠娓娓道,“如此,公子當明白了——藏於秦門的練菀和摧毀秦門的赤練主,從來,都是不同的兩個人。”
唐洵章後退一步:“那我可否斷言,赤練主和給石四公子種蠱的,也是兩個不同的人?”
“公子敏慧。不錯,石瑨城身上的蠱是貧僧所種,亦是他自請受之。貧僧欲探知蠱毒的特性,為此嘗至南疆與練菀一會,只惜她道出一半便氣絕了。練菀曾道,中蠱者額生紅斑,吸食血氣輒紅紋遍體……貧僧耗費數年才得以製成相近之物。”
唐洵章閉目:“浮屠直言吧。”
“笑風生與赤練主,可從未在貧僧面前同時現身……”
“夠了。”唐洵章驟然睜目,殺意四溢,“師門有律,汒山之內,不堪見血。浮屠當引以為幸!至若他事……”他沉沉道,“我自會探察,不勞浮屠費心。”
唐洵章走得迅疾,如避虎狼,又像是在避虛實難分的過往與難捨的人情。他的影越縮越小,沒於林翳枝杈中,希微又可悲。
咷笑浮屠本也不指望唐洵章會聽信於他。素昧平生者的三言兩語之於十數載相須為命,譬若芥子之於須彌。若如此輕易便可摧折,反倒錯失趣味。今日之舉,也無非是將躲進心牢的幼狼驅至檻外,逼得它避無可避罷——人僅知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故忠言不聞,信言不取;故囿於眼見,自傷其身——秦明端“探察”之後會如何取捨,於他無關痛癢;唐洵章的取捨會令聶放如何作想,才是他今朝來此的緣由。
他此刻心境頗為怡然,安步緩行,一個時辰後才至汒山墓群。
武中瘋早晨糊的燈籠同主人一齊曬著秋陽,屋前石羊雙角掛苔,於前一幅恬逸圖景上更添淒涼。
主人無意迎客,目不對人,只將身側磨牙的松鼠打發走:“剛走了個聽書的,又來了一個邀功的,有意思。”
咷笑浮屠恭謹道:“貧僧幸不辱命,還望穆老賜教。”
“又是煉蠱,又是滅諦刀,浮屠所謀甚大啊。貪,不是什麼壞玩意兒,人之所欲甚於其所能,褚小懷大,才真正令人可鄙。”
“聶放能為之事,貧僧亦能;其所不能為者,貧僧亦能。”
細流涓涓,鳥獸息音。
“刀,我給了十七。想要啊?”武中瘋道,“從他手裡搶過來。”
——
秦門盛時,正道之首不能奪其勢;秦門式微,盟主也照舊是個不甚討喜的擺設。
至秦崢一輩,秦門風光更不及疇昔,秦門之外雖傳得神乎其神,秦門中人卻冷暖自知——流水不腐戶樞不螻,秦門成於滅諦刀譜,也敗於滅諦刀譜,春秋積序,落得徒有門面的下場,是遲早的事。即便如此,石中信也遠比不上秦崢,前者為了虛名讓囚徒好吃好喝,後者為了權勢對親侄子都下得了狠手,兩相比照,高下立判。
聶放的日子過著很舒坦,雖然無聊,但手腳無恙,饔飧管飽,那便一切都好——只是有點兒想他家小唐,想了十天並三個時辰又一刻。打大宴當夜見過陶三思後,聶放沒再與他碰上頭,他從送飯的小姑娘那兒套出了話,才知道陶神醫出城尋藥去了,得過幾日才能回來。
赤練宮再現武林,“諸子百說”甚囂塵上。憑聶放的江湖歷練,千百說不外乎兩類,十七刀無辜或不無辜,再加咷笑浮屠推波助瀾,後者必居上風。石中信不知聶放沒臉沒皮,夜夜拐彎抹角地提及,以此迫他說出滅諦刀譜和秦門遺人的下落。聶放純當戲看,但總看同一折,歸結有些膩味。是以,石瑨城撇開石中信來看他時,聶放對上這只比他父親難纏百倍的小毒物,難得有些高興。
“前輩受苦了。瑨城勸過父親,可他一意孤行……定是受了咷笑浮屠的蠱惑!”石四公子深感愧怍,“瑨城望乞前輩海涵。”
僧人大笑,定睛看向他。自交談伊始,他一直進退有度,行止間頗有疏朗清正之氣,但若細察,便能見他掌中竹節已然斷作兩截。
“公子此言差矣、差矣。你何以得知,整個赤練宮中僅有練菀長於蠱毒?你何以得知,赤練宮曾為秦門握持?你何以得知,我不該恨笑風生?刀者,持刀掠命。殺人的是刀客,也是飲血的刀。公子又何以得知,它是無心無欲的死物?”
日光透入蓊穢林木,影中生影,影影錯橫,形如圍地。他已於圍地布局數載,只需跬步,即可將牢籠封死。於是他輕跨半步,無情將軟泥踐於足下——如已將聶放踐於足下!
“論及赤練宮緣起,乃是兩人之私心。練菀予秦崢滅諦刀以換取練蠱所需奇珍,而秦崢所求的是能為他所用、清除阻障的寄主。一者為證其蠱道,以人試蠱;一者為饜其利慾,以人為牲,共為唇齒,各取所欲。”咷笑浮屠娓娓道,“如此,公子當明白了——藏於秦門的練菀和摧毀秦門的赤練主,從來,都是不同的兩個人。”
唐洵章後退一步:“那我可否斷言,赤練主和給石四公子種蠱的,也是兩個不同的人?”
“公子敏慧。不錯,石瑨城身上的蠱是貧僧所種,亦是他自請受之。貧僧欲探知蠱毒的特性,為此嘗至南疆與練菀一會,只惜她道出一半便氣絕了。練菀曾道,中蠱者額生紅斑,吸食血氣輒紅紋遍體……貧僧耗費數年才得以製成相近之物。”
唐洵章閉目:“浮屠直言吧。”
“笑風生與赤練主,可從未在貧僧面前同時現身……”
“夠了。”唐洵章驟然睜目,殺意四溢,“師門有律,汒山之內,不堪見血。浮屠當引以為幸!至若他事……”他沉沉道,“我自會探察,不勞浮屠費心。”
唐洵章走得迅疾,如避虎狼,又像是在避虛實難分的過往與難捨的人情。他的影越縮越小,沒於林翳枝杈中,希微又可悲。
咷笑浮屠本也不指望唐洵章會聽信於他。素昧平生者的三言兩語之於十數載相須為命,譬若芥子之於須彌。若如此輕易便可摧折,反倒錯失趣味。今日之舉,也無非是將躲進心牢的幼狼驅至檻外,逼得它避無可避罷——人僅知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故忠言不聞,信言不取;故囿於眼見,自傷其身——秦明端“探察”之後會如何取捨,於他無關痛癢;唐洵章的取捨會令聶放如何作想,才是他今朝來此的緣由。
他此刻心境頗為怡然,安步緩行,一個時辰後才至汒山墓群。
武中瘋早晨糊的燈籠同主人一齊曬著秋陽,屋前石羊雙角掛苔,於前一幅恬逸圖景上更添淒涼。
主人無意迎客,目不對人,只將身側磨牙的松鼠打發走:“剛走了個聽書的,又來了一個邀功的,有意思。”
咷笑浮屠恭謹道:“貧僧幸不辱命,還望穆老賜教。”
“又是煉蠱,又是滅諦刀,浮屠所謀甚大啊。貪,不是什麼壞玩意兒,人之所欲甚於其所能,褚小懷大,才真正令人可鄙。”
“聶放能為之事,貧僧亦能;其所不能為者,貧僧亦能。”
細流涓涓,鳥獸息音。
“刀,我給了十七。想要啊?”武中瘋道,“從他手裡搶過來。”
——
秦門盛時,正道之首不能奪其勢;秦門式微,盟主也照舊是個不甚討喜的擺設。
至秦崢一輩,秦門風光更不及疇昔,秦門之外雖傳得神乎其神,秦門中人卻冷暖自知——流水不腐戶樞不螻,秦門成於滅諦刀譜,也敗於滅諦刀譜,春秋積序,落得徒有門面的下場,是遲早的事。即便如此,石中信也遠比不上秦崢,前者為了虛名讓囚徒好吃好喝,後者為了權勢對親侄子都下得了狠手,兩相比照,高下立判。
聶放的日子過著很舒坦,雖然無聊,但手腳無恙,饔飧管飽,那便一切都好——只是有點兒想他家小唐,想了十天並三個時辰又一刻。打大宴當夜見過陶三思後,聶放沒再與他碰上頭,他從送飯的小姑娘那兒套出了話,才知道陶神醫出城尋藥去了,得過幾日才能回來。
赤練宮再現武林,“諸子百說”甚囂塵上。憑聶放的江湖歷練,千百說不外乎兩類,十七刀無辜或不無辜,再加咷笑浮屠推波助瀾,後者必居上風。石中信不知聶放沒臉沒皮,夜夜拐彎抹角地提及,以此迫他說出滅諦刀譜和秦門遺人的下落。聶放純當戲看,但總看同一折,歸結有些膩味。是以,石瑨城撇開石中信來看他時,聶放對上這只比他父親難纏百倍的小毒物,難得有些高興。
“前輩受苦了。瑨城勸過父親,可他一意孤行……定是受了咷笑浮屠的蠱惑!”石四公子深感愧怍,“瑨城望乞前輩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