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許彥愣了下道,“也是,她素來是很堅強驕傲的。”
殷長歡深深的看了許彥一眼,轉身離開。
許彥對他做的一切供認不諱,所以對他的處罰很快就下來了――流放邊關。
明顯是輕判了,但許彥和平陽終究夫妻一場,若真的將許彥斬首,以後說起來對平陽也不好。
為了這個處罰,皇帝專門來了趟東宮――因為殷長歡月份大,所以皇帝親自來了東宮。
平陽是她的好姐妹,殷長歡對這個結果自然沒有意見。
許彥被流放後,平陽住到了別院去散心,殷長歡原本還有些擔心,結果她去了沒幾天就讓人給她送了一車的山貨回來。
能有精力找好吃的,看來狀態不錯。
自從紀瑩瑩成親時,嘉和讓人傳消息給皇帝說想回京看著紀瑩瑩出嫁被拒後她想傳消息就不容易了,這次費了好大的力,又是給好處又是威懾,才終於把事情傳到了趙家人那裡。
消息傳出去後,嘉和就等著京城來人。
她想得很好,她會來皇陵是因為她害了嘉怡以及要害殷長歡,現在她坦白了是安王威脅,她便認為害殷長歡的罪名不應該讓她背著,她應該減刑。
她等啊等,沒等來減刑的聖旨反而等來了兩家鄰居――已經被貶為庶人的安王一家與慶王一家。
就在她要絕望的時候,她看到了紀承。
看到紀承,嘉和驚訝又驚喜,以為紀承是來接她出皇陵的。
這是嘉和來皇陵後紀承第一次見到嘉和,之前他也來過皇陵,但是他沒有進來。
房間很簡陋,沒有伺候的下人,紀承坐在看不出原色的椅子上,“瑩瑩前些日子生了個兒子。”
嘉和一愣,怔怔道,“這麼快。”
她不能傳消息出去便也不能收到外面的消息,也很少特意去打聽,安王慶王逼宮失敗的事是她偶然從皇陵侍衛口中聽到的。
紀承點了點頭,“母子平安,顧源對她很好。”
嘉和從紀承的語氣里察覺出紀承對她的冷淡,曾經那麼親密的母子現在卻成了這樣,她忽然之間有點不知道說什麼好,只重複著道,“那就好,那就好。”
母子倆相顧無言,沉默不語。
半晌後紀承起身告辭,“我走了。”
嘉和想問她能不能離開皇陵,但看著額頭上已經有淺淺川字印子的紀承,她頓時問不出口了。
她一直沒有去想她的行為給她的兩個孩子帶來了什麼,她一直覺得有她母后在,紀承和紀瑩瑩不會受到牽連,然而看著越加沉穩的紀承,她終於無法欺騙自己。
雖然如此,嘉和並沒有覺得自己錯了,頂多覺得對不起紀承和紀瑩瑩就是了。
兒子一走,她就去隔壁找安王。
安王安王妃也不是吃素的,怎麼會任由一個廢了爵位的老女人在她面前齜牙咧嘴,而且反正都已經被貶為庶人,不再需要裝模作樣,於是在這皇陵里,三天兩頭都能聽到安王夫婦和嘉和的爭吵,後來慶王夫婦也摻合進來。
這些曾經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人上人如今連普通老百姓都不如,讓人難以置信他們是曾經受到良好教導的人。
由此可見,讀書會增加一個人的學識但不一定會改變一個人的脾性。
有些讀書之人的心比目不識丁的人的心還要惡。
殷長歡的預產期是在九月初十,一進入九月,整個東宮的人都緊張起來,葉桓更是將所有的公務放下了,一心一意的陪著殷長歡。
看著坐在他對面,一口一個黑葡萄的殷長歡,葉桓想,幸好他沒有登位,不然哪來時間陪長歡。
和葉桓想法不同,御書房,皇帝看著面前一摞一摞的奏摺,眉頭深深的皺了起來,由儉入奢容易,由奢入儉難,他很不想批奏摺。
皇帝道,“不如將這些留著等長歡生產後再處理吧。”
皇帝沒有說留著誰處理,但能處理奏摺的人除了皇帝就只有葉桓。
高公公忍著笑,他服侍皇帝幾十年了,自從太子回宮,又和太子妃成親,皇帝就越來越像一個普通的父親,心情也越來越好。
之前皇帝因為因為安王慶王的事心情不好了幾天,結果往慈寧宮慈安宮走了幾趟就好了。
他笑著提醒皇帝,“太子妃就算生產了也還要坐月子呢。老奴前段時間聽太子說,女子坐月子這段時間心情起伏大,太子看重太子妃,怕是多陪太子妃一段時間了。”
皇帝瞅了高公公一眼,高公公賠著笑,又不能怪他。
皇帝無可奈何的拿起了御筆,自己封的太子能怎麼辦。
九月初九,殷長歡該吃吃,該喝喝,每頓飯後還在葉桓的陪同下去東宮的花園裡散步。
九月初十,葉桓從早上一睜眼就開始緊張,在喝水的時候竟然拿著空茶杯喝,關鍵是他自己還沒發現,看得殷長歡樂不可支。
“是我生又不是你生,你這麼緊張幹什麼?”殷長歡拍拍葉桓的手,“放輕鬆,你可是太子。”
葉桓咽了咽喉嚨,他怎麼可能放輕鬆,他都快要不會走路了。
九月十一,殷長歡的肚子仍然沒有任何反應,擅長婦科的太醫把了脈,一切安好,他笑著說,“也許是小世子不捨得離開太子妃。”
殷長歡深深的看了許彥一眼,轉身離開。
許彥對他做的一切供認不諱,所以對他的處罰很快就下來了――流放邊關。
明顯是輕判了,但許彥和平陽終究夫妻一場,若真的將許彥斬首,以後說起來對平陽也不好。
為了這個處罰,皇帝專門來了趟東宮――因為殷長歡月份大,所以皇帝親自來了東宮。
平陽是她的好姐妹,殷長歡對這個結果自然沒有意見。
許彥被流放後,平陽住到了別院去散心,殷長歡原本還有些擔心,結果她去了沒幾天就讓人給她送了一車的山貨回來。
能有精力找好吃的,看來狀態不錯。
自從紀瑩瑩成親時,嘉和讓人傳消息給皇帝說想回京看著紀瑩瑩出嫁被拒後她想傳消息就不容易了,這次費了好大的力,又是給好處又是威懾,才終於把事情傳到了趙家人那裡。
消息傳出去後,嘉和就等著京城來人。
她想得很好,她會來皇陵是因為她害了嘉怡以及要害殷長歡,現在她坦白了是安王威脅,她便認為害殷長歡的罪名不應該讓她背著,她應該減刑。
她等啊等,沒等來減刑的聖旨反而等來了兩家鄰居――已經被貶為庶人的安王一家與慶王一家。
就在她要絕望的時候,她看到了紀承。
看到紀承,嘉和驚訝又驚喜,以為紀承是來接她出皇陵的。
這是嘉和來皇陵後紀承第一次見到嘉和,之前他也來過皇陵,但是他沒有進來。
房間很簡陋,沒有伺候的下人,紀承坐在看不出原色的椅子上,“瑩瑩前些日子生了個兒子。”
嘉和一愣,怔怔道,“這麼快。”
她不能傳消息出去便也不能收到外面的消息,也很少特意去打聽,安王慶王逼宮失敗的事是她偶然從皇陵侍衛口中聽到的。
紀承點了點頭,“母子平安,顧源對她很好。”
嘉和從紀承的語氣里察覺出紀承對她的冷淡,曾經那麼親密的母子現在卻成了這樣,她忽然之間有點不知道說什麼好,只重複著道,“那就好,那就好。”
母子倆相顧無言,沉默不語。
半晌後紀承起身告辭,“我走了。”
嘉和想問她能不能離開皇陵,但看著額頭上已經有淺淺川字印子的紀承,她頓時問不出口了。
她一直沒有去想她的行為給她的兩個孩子帶來了什麼,她一直覺得有她母后在,紀承和紀瑩瑩不會受到牽連,然而看著越加沉穩的紀承,她終於無法欺騙自己。
雖然如此,嘉和並沒有覺得自己錯了,頂多覺得對不起紀承和紀瑩瑩就是了。
兒子一走,她就去隔壁找安王。
安王安王妃也不是吃素的,怎麼會任由一個廢了爵位的老女人在她面前齜牙咧嘴,而且反正都已經被貶為庶人,不再需要裝模作樣,於是在這皇陵里,三天兩頭都能聽到安王夫婦和嘉和的爭吵,後來慶王夫婦也摻合進來。
這些曾經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人上人如今連普通老百姓都不如,讓人難以置信他們是曾經受到良好教導的人。
由此可見,讀書會增加一個人的學識但不一定會改變一個人的脾性。
有些讀書之人的心比目不識丁的人的心還要惡。
殷長歡的預產期是在九月初十,一進入九月,整個東宮的人都緊張起來,葉桓更是將所有的公務放下了,一心一意的陪著殷長歡。
看著坐在他對面,一口一個黑葡萄的殷長歡,葉桓想,幸好他沒有登位,不然哪來時間陪長歡。
和葉桓想法不同,御書房,皇帝看著面前一摞一摞的奏摺,眉頭深深的皺了起來,由儉入奢容易,由奢入儉難,他很不想批奏摺。
皇帝道,“不如將這些留著等長歡生產後再處理吧。”
皇帝沒有說留著誰處理,但能處理奏摺的人除了皇帝就只有葉桓。
高公公忍著笑,他服侍皇帝幾十年了,自從太子回宮,又和太子妃成親,皇帝就越來越像一個普通的父親,心情也越來越好。
之前皇帝因為因為安王慶王的事心情不好了幾天,結果往慈寧宮慈安宮走了幾趟就好了。
他笑著提醒皇帝,“太子妃就算生產了也還要坐月子呢。老奴前段時間聽太子說,女子坐月子這段時間心情起伏大,太子看重太子妃,怕是多陪太子妃一段時間了。”
皇帝瞅了高公公一眼,高公公賠著笑,又不能怪他。
皇帝無可奈何的拿起了御筆,自己封的太子能怎麼辦。
九月初九,殷長歡該吃吃,該喝喝,每頓飯後還在葉桓的陪同下去東宮的花園裡散步。
九月初十,葉桓從早上一睜眼就開始緊張,在喝水的時候竟然拿著空茶杯喝,關鍵是他自己還沒發現,看得殷長歡樂不可支。
“是我生又不是你生,你這麼緊張幹什麼?”殷長歡拍拍葉桓的手,“放輕鬆,你可是太子。”
葉桓咽了咽喉嚨,他怎麼可能放輕鬆,他都快要不會走路了。
九月十一,殷長歡的肚子仍然沒有任何反應,擅長婦科的太醫把了脈,一切安好,他笑著說,“也許是小世子不捨得離開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