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裘寶暘聞言取來翻開:“是她的字!當真是思凡所譯?怪道前陣子常聽她說起熬夜,人都熬瘦了。我真沒想到,她竟一直在學崑崙文。”

  聽他聲音低落,唐糖搖頭笑勸:“想必也不是一直,大約是臨時得了這東西,又想知道個究竟,這才病急亂投醫,誤拜了個什麼假師父罷。”

  “怎麼,譯得有誤不成?”

  “謬之千里。寶暘,我聞得那趙思危並未兇殘到那個地步的,崑崙活捉回來的逆黨,凡年逾耄耋者,好像當年皆免了問斬,好幾個都赦了的?那彭博士可還活著?”

  “好像在什麼祥雲觀,這些人統統被勒令不准出京的啊。圓覺寺後山祥雲觀……我的天,慮賢!”裘寶暘恍悟似地,“思凡自來沒城府的,莫不是被那趙思德給騙了!”

  “這倒說得通了。趙思危允了你家法師,放趙思德歸鹿洲,其間尚不知有什麼關聯。嗯,一定有,這下便說得通了。”

  裘寶暘又一思量:“不對啊,唐糖?你究竟怎知譯得不對,你不是說自己學不來崑崙文的?”

  唐糖並不直接作答:“這不是高祖手札。”

  “啊?”

  “紀陶當年告訴我,彭老兒對這一類崑崙國的古語,不過略知皮毛。我這麼說吧,就算是紀陶,也未見得能有讀它的興致,因為……這是用崑崙古語寫的撲翼機的編年。”

  “撲翼機?可同你那木鳥?我聽紀陶贊過的。”

  唐糖搖頭嘆道:“有所不同,我那木鳥不過是一玩物,而此冊所記,撲翼機能翻山越海,能在高空中持久行進達數個時辰之久。沒想到古人便有如此智慧,嘆為觀止,可惜,可惜。”

  “怎麼可惜?”

  “此書雖解答了我頗多疑團,但這只是個上半冊,只記了撲翼機的編年,某年某年,做了些什麼……卻未附一頁圖解,關於撲翼機在空中持久向前推進的關鍵裝置是何物所造,又是如何為人造出來的,想來下冊中才會有所提及。如今下冊還不知在哪兒,豈不可惜?”

  裘寶暘聽著這些雖有些懵,又略傷感道:“想必思凡錯得離譜了罷?”

  唐糖好笑地翻開一頁,隨口譯給他聽:“萬仞元年,鎖匠籍商為風篷飛煙燒傷,墜於河伯之谷,其弟為那翼機殘骸,尋了七天七夜方得,卻不幸歿於河東。其心頭之血染於石刃,後人立碑於河東,將石刃祭於碑前,名“心血之碑”。萬仞五年,有人將風篷外的飛煙改集於鐵製圓罐,同年,又有人拆卸風篷,改十字翼為雙側巨翼……這個萬仞五年倒是個好年份,這一年古崑崙送了五人乘撲翼機往西遊逛了一圈,還都活著回來飛了。趙思凡笑我護短,想必是對的,我身上也許當真淌著那古國工匠之血呢。你沒聽懂麼?心頭血,五年,可找著出處了?”

  “這……也太牽強。”

  “彭博士雖不精於古文,也不至鬧得如此斷章取義罷。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說他不是有意誤導,我是不信的。”

  “那紀陶的音信,豈不又沒了。”

  想起紀陶,唐糖卻心頭一熱:“你不懂的。大哥說除夕夜還夢到他了,說他總在哪處等我們呢。大哥最靈通了。”

  唐糖挑燈夜讀,裘寶暘等人等得了無意趣,乾脆去紀刀刀屋子裡打了一個盹。

  五更時,唐糖見時辰不早,便央紀方去紀二處尋人。

  裘寶暘已然起了身,礙著紀刀刀他不好明言,只是輕輕嘀咕:留個師太在自己屋子,他倒不怕傷了風化?

  紀方不多會兒就回來復了命,神色慌張:“出大事了,門房說,二爺連夜領著那位師太,匆匆出門去了。問他去哪兒,他只說遠行。”

  唐糖問:“出去多久了?”

  “二更不到走的。”

  唐糖訝異極了,紀二這是傻了呢,還是根本一心求死?

  裘寶暘飛奔出去:“紀二瘋了,他要尋死啊,真的是即刻出發!”

  唐糖急喚:“回來!”

  “趕不及了!他尋死便去,將法師也拐走了這算什麼? ”

  “你去攔也白搭,我指你條道,可還記得鹿洲那位朱掌柜?”

  “記得啊,那風韻,呃?難道紀二同她有甚……這道貌岸然的混帳!”

  唐糖點頭:“速速去罷。”

  被這麼一鬧,唐糖亦覺得思緒煩亂,見刀刀倚在書房門邊躲躲閃閃,也不走,就那麼立著。

  這是謝木蘭託孤於他的孩兒,這些年,同他那親爹到底存了芥蒂,況心力所不能及之事太多,她早將他轉託給了紀伯恩。

  於託孤人而言,她終是有負所託的。

  唐糖不忍地招招手:“刀刀你來,可是有事要同我說?”

  “嬸……娘,是這樣的,昨夜,我與伯父伯母同上街看燈,遇見個宮人。”

  “嗯,遇見後怎樣了?”

  “後來,那宮人引了我們去太醫局,見了個女醫官。”

  “哦,可是為了伯父的事情?”

  大哥若能開口說話,倒是天底下最好的事情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