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好。”皇甫瀟不愛吃果子點心什麼的,只端起滾熱的茶喝了兩口,這才仔細看了看屋裡的那些鶯鶯燕燕。
姜氏姐妹穿戴著孺人規制的衣裙首飾,一直垂頭不語,與楊氏她們很早就進府的女子截然不同。皇甫瀟一眼就注意到兩個美貌少女,隨即想起了皇后曾經下過的懿旨。這個虧他自然是不會吃的,而且他的嫡子即將出生,目前也不想再進人,免得有人動了歪心思,禍及他好不容易才得來的兒子。沉吟片刻,他放下茶盞,平和地道:“皇后的那份懿旨沒有經過宗人府,所以你們新晉升的位份都沒有上皇家玉牒。本王是監國親王,明日便封還懿旨,這件事就當沒發生過。楊氏晉升側妃,本王會等皇上回來後上奏請封。陳氏暫時還是孺人,位置不動。至於大小姜氏,本王曾聽王妃說起,要給你們物色個好人家,嫁出去做正頭夫妻,你們是否願意?”
姜氏姐妹一驚,飛快地互相看了一眼,隨即一咬牙,雙雙上前跪下,“小女願意,謝王爺王妃恩典。”
無雙很高興,“我看這兩個孩子都不錯,母妃收為干孫女可好?岳將軍的二公子正好歲數合適,生得斯文俊秀,又有了功名,看著挺合適。”
老王妃也來了興致,“岳二公子的確是個好孩子,我明兒便把岳夫人請來。她們兩姐妹大的穩重,小的活潑,看岳夫人中意什麼性情的兒媳婦,這才好請媒人來說合。”
姜氏姐妹羞得臉通紅,頭低得差點要埋進胸口。她們在府里待了兩個月了,自然知道王府重要屬官的情況。除了齊世傑外,這個岳堅就是王爺最信任的人,官階也不低。聽說武將的夫人大都慡俐耿直,不大會使陰私手段,即便對媳婦不滿,也不過是罵幾句,卻不會虐待。對她們來說,這就是好人家了。若能得老王妃收為干孫女,兩人的身份立時大變,去了夫家也能得到更多的尊重。本以為這輩子已經完了,沒想到柳暗花明,竟是有了一個光明的前程。
兩人雖然害羞,卻也落落大方,一起伏地磕頭,“多謝老王妃恩典。”
“好好,都起來吧。”老王妃既知兒子無心這兩個女子,那麼為了讓兒媳婦安心,自然是儘快將她們嫁出去的好,“你們回去後就換成女兒家的裝束,我再撥兩個媽媽給你們,教導一些出嫁後的禮儀規矩,以免到時候慌亂。”
兩人齊聲回答,“是。”然後起身退了回去,紅著臉垂頭站著,心裡甚是歡喜。
楊氏和宋氏對這兩個美貌少女都是相當提防,這時見王爺一回來就把她們打發了,都是心中暗喜。
楊氏笑逐顏開地說:“等兩位小姐出嫁,定要前來添妝。”
宋氏歡快地道:“是啊,這也是咱們王府的喜事嘛。”
姜氏姐妹連忙行禮,羞怯地低聲道謝。
吳氏和游氏對陳氏憑白無故地晉升為夫人都很不甘,這時見王爺說皇后的懿旨不算數,陳氏仍是孺人,頓時心中愜意,按捺不住幸災樂禍的笑意。幸好出了姜氏姐妹這檔子喜事,兩人也趁機拿她們打趣,將自己的情緒掩飾過去。
陳氏雖然尷尬,心裡無比苦澀,但是這一年來大喜大悲,跌宕起伏,曲折離奇的遭遇已經讓她心灰意冷,本也沒了爭寵的心氣,再加上身子大傷元氣,一直不見好,也侍候不得王爺,因此雖然王爺一句話便讓她做不成夫人,仍然是孺人,但她也沒有抱怨,反而淡淡地笑著,倒有股寵辱不驚的灑脫。
那邊鶯聲燕語,這邊皇甫瀟輕聲對無雙笑道:“跟去的幾個丫鬟仍是丫鬟,我沒收通房。現在她們還在獵場駐地那兒,會跟著皇上的御駕回京。”
事情太多,一樁接著一樁。先是長途跋涉,他要照顧著皇上,又累又操心,實在沒那心思。到了獵場後,第二天他和皇上就被困在了山中。他們跟著護衛抵擋強敵,在群山之間轉戰千里,幾個丫鬟自然沒跟在身邊,待在駐地的帳篷里干著急。等他們終地甩開敵人,繞道迂迴,與搜救他們的大軍會合,又得知蒙兀鐵騎已經入關,直抵京師。於是他馬不停蹄地帶著聖旨和天子劍,率大軍南下,馳援京城,連駐地都沒回,也就沒見到那幾個跟去侍候的丫鬟。
無雙笑眯了眼,悄悄地握了握他的手,低低地道:“這下我們兒子就放心了。”
皇甫瀟被這句話逗樂了,“你倒是放心,關兒子什麼事?不過,以後多給我生幾個兒子,我也懶得再納什麼人進府了。”
無雙噘了噘嘴,“別光是兒子呀,我還想要女兒呢。”
“好,那就多生幾個兒子女兒。”皇甫瀟將她的手包裹在自己的掌心,看著她輕笑,“兒女雙全當然更好。”
這時,外城放起了煙火。
很多人都覺得這次劫後餘生,要大肆慶祝一番,尤其是那些有子弟在軍中的人家,看到兒孫平安回來,都很慶幸,於是忍不住買了煙花爆竹大放特放。整個京城都喜氣洋洋,仿佛已經在過年了。
皇甫瀟和無雙同時抬頭看向窗外。
鑲著昂貴煙琉璃的窗戶即使緊閉,也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煙花滿天,不斷綻放出繽紛的花朵,渲染出無盡的歡樂。
第一百二十三章 生子
皇帝迴鑾的儀式很隆重。
儀仗開道,鼓號齊鳴,大軍前後護衛,文官乘車,武將騎馬,按官階高低緊隨其後。
皇甫瀟率在京的文武百官出城百里相迎。皇帝下御輦,親自扶他起身,對他大加褒獎,做足了君臣和睦的姿態。
回宮後,皇帝大宴群臣。夜裡,他卻沒有宿在慈寧宮,而是臨幸了鎮北侯的女兒賢妃。一時宮裡宮後風聲隱隱,幾大相關的世家大族都趁著年關例行的送禮而忙碌起來。
皇帝回來後不久,便是獻俘儀式。
宋大將軍高奏凱歌,押著俘獲的蒙兀官兵自神武門進入京城,向百姓們宣揚大燕的武力強勁。
然後便是各國使團前來朝賀,送上年節禮物,再帶走各種回禮。各藩地屬國也有大批車隊進京,繳納貢品。
城裡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天街上常常被四面八方來的車隊擠得水泄不通。
無雙已經快到臨產期了,老王妃什麼也不讓她做。皇甫瀟雖然想陪陪她,但是朝中事忙,每天都是從凌晨忙到深夜,可說是兩頭不見天日。無雙很體諒他,也不抱怨,每天也到主殿去理事,時間並不難過。
從臘月底到正月十五,各府都很忙,內眷的應酬也多。正月初一,五品以上官員和命婦都要進宮,分別給皇上、太后和皇后請安,其餘日子就是各府互相拜年,年宴一場連著一場。這是各派系各陣營聯絡感情談判妥協尋找平衡的最好時機,所以誰都不會怠慢。
老王妃看到兒子平安回來,媳婦又要生了,自然不能累著,於是抖擻精神,幾乎每天都會出門,到那些王侯公卿世家大族高官顯貴府中赴宴。例行進宮請安的日子她也是按時前往,看看仍癱在床上的母后皇太后,陪漸有起色的聖母皇太后聊聊天,在皇后面前含蓄地擺一擺長輩的姿態。雖然忙碌,她卻精神奕奕,活力十足,反而越發顯得年輕了,倒讓那些年齡相仿的公侯夫人頗為羨慕。
京城貴婦們都知道親王府中空出了三個夫人和一個孺人的位置,從來沒有過這麼多的空缺,出現這麼多的機會,很多家族都在打主意與親王府聯姻,而且準備拿出來的都是嫡女。皇甫瀟位高權重,若不是傾國傾城的絕色,誰都不敢用庶女去聯姻,那種身份低微的女子送去,只能做沒有位份的姨娘通房,那跟個物件差不多,不會有人承認她們也有娘家,自然就達不到送她們去的目的了。
老王妃每次去赴宴,總會有貴婦熱情地喚來家中的千金給她請安。皇甫瀟正值而立之年,高大俊朗,威勢煊赫,權傾朝野,富貴尊榮,這次率大軍回援燕京,進城時有不少人看到他金盔金甲的英姿,一時滿城傳頌,引得無數閨閣女子暗中傾慕,這時都竭力在老王妃面前展示出最好的形象,以便被王爺納進府中,朝夕相伴。
對於兒子進人的事,老王妃總是打哈哈,“我老啦,每天就只是吃吃喝喝,等著抱孫子,別的百事不問。瀟哥兒有正經王妃,要不要再納人進府侍候,都由他們,我是不管的。”
她已經隱約知道了清姐兒做過的那些事,也看到身邊的余媽媽變得老實多了,從來不再在她跟前再說給王爺塞人的事,心裡真是百感交集。
清姐兒好好的一個孩子,剛來時多麼單純羞怯,每天都只給她請安,然後就回自己院子去,從不肖想別的,可沒過兩個月,就為了做兒子的身邊人,連她都敢下手暗害,變得幾乎讓她不認識了,還不是那些後院女人給灌輸的污糟念頭。
余媽媽也是,本是跟隨服侍她多年的一個忠僕,子孫後代都得到了足夠的恩典,過得比大戶人家的老爺太太少爺小姐還尊貴,可是被那些百般鑽營的女人們拉攏討好,漸漸就忘記了自己的身份,越發拿大了,竟是什麼都敢做,打量著她耳根子軟,不斷在她面前蠱惑攛掇,要她給兒子身邊塞新人或是硬要趕兒子去別的院子夜宿,幸虧兒子心志堅定,不會被人左右,兒媳更是個有福氣的,性情又強悍,不然還真不知道會有什麼可怕的後果。若是燕國媳婦,只怕就要以淚洗面,鬱鬱寡歡,如果孫子因此沒了,那才是後悔莫及。
姜氏姐妹穿戴著孺人規制的衣裙首飾,一直垂頭不語,與楊氏她們很早就進府的女子截然不同。皇甫瀟一眼就注意到兩個美貌少女,隨即想起了皇后曾經下過的懿旨。這個虧他自然是不會吃的,而且他的嫡子即將出生,目前也不想再進人,免得有人動了歪心思,禍及他好不容易才得來的兒子。沉吟片刻,他放下茶盞,平和地道:“皇后的那份懿旨沒有經過宗人府,所以你們新晉升的位份都沒有上皇家玉牒。本王是監國親王,明日便封還懿旨,這件事就當沒發生過。楊氏晉升側妃,本王會等皇上回來後上奏請封。陳氏暫時還是孺人,位置不動。至於大小姜氏,本王曾聽王妃說起,要給你們物色個好人家,嫁出去做正頭夫妻,你們是否願意?”
姜氏姐妹一驚,飛快地互相看了一眼,隨即一咬牙,雙雙上前跪下,“小女願意,謝王爺王妃恩典。”
無雙很高興,“我看這兩個孩子都不錯,母妃收為干孫女可好?岳將軍的二公子正好歲數合適,生得斯文俊秀,又有了功名,看著挺合適。”
老王妃也來了興致,“岳二公子的確是個好孩子,我明兒便把岳夫人請來。她們兩姐妹大的穩重,小的活潑,看岳夫人中意什麼性情的兒媳婦,這才好請媒人來說合。”
姜氏姐妹羞得臉通紅,頭低得差點要埋進胸口。她們在府里待了兩個月了,自然知道王府重要屬官的情況。除了齊世傑外,這個岳堅就是王爺最信任的人,官階也不低。聽說武將的夫人大都慡俐耿直,不大會使陰私手段,即便對媳婦不滿,也不過是罵幾句,卻不會虐待。對她們來說,這就是好人家了。若能得老王妃收為干孫女,兩人的身份立時大變,去了夫家也能得到更多的尊重。本以為這輩子已經完了,沒想到柳暗花明,竟是有了一個光明的前程。
兩人雖然害羞,卻也落落大方,一起伏地磕頭,“多謝老王妃恩典。”
“好好,都起來吧。”老王妃既知兒子無心這兩個女子,那麼為了讓兒媳婦安心,自然是儘快將她們嫁出去的好,“你們回去後就換成女兒家的裝束,我再撥兩個媽媽給你們,教導一些出嫁後的禮儀規矩,以免到時候慌亂。”
兩人齊聲回答,“是。”然後起身退了回去,紅著臉垂頭站著,心裡甚是歡喜。
楊氏和宋氏對這兩個美貌少女都是相當提防,這時見王爺一回來就把她們打發了,都是心中暗喜。
楊氏笑逐顏開地說:“等兩位小姐出嫁,定要前來添妝。”
宋氏歡快地道:“是啊,這也是咱們王府的喜事嘛。”
姜氏姐妹連忙行禮,羞怯地低聲道謝。
吳氏和游氏對陳氏憑白無故地晉升為夫人都很不甘,這時見王爺說皇后的懿旨不算數,陳氏仍是孺人,頓時心中愜意,按捺不住幸災樂禍的笑意。幸好出了姜氏姐妹這檔子喜事,兩人也趁機拿她們打趣,將自己的情緒掩飾過去。
陳氏雖然尷尬,心裡無比苦澀,但是這一年來大喜大悲,跌宕起伏,曲折離奇的遭遇已經讓她心灰意冷,本也沒了爭寵的心氣,再加上身子大傷元氣,一直不見好,也侍候不得王爺,因此雖然王爺一句話便讓她做不成夫人,仍然是孺人,但她也沒有抱怨,反而淡淡地笑著,倒有股寵辱不驚的灑脫。
那邊鶯聲燕語,這邊皇甫瀟輕聲對無雙笑道:“跟去的幾個丫鬟仍是丫鬟,我沒收通房。現在她們還在獵場駐地那兒,會跟著皇上的御駕回京。”
事情太多,一樁接著一樁。先是長途跋涉,他要照顧著皇上,又累又操心,實在沒那心思。到了獵場後,第二天他和皇上就被困在了山中。他們跟著護衛抵擋強敵,在群山之間轉戰千里,幾個丫鬟自然沒跟在身邊,待在駐地的帳篷里干著急。等他們終地甩開敵人,繞道迂迴,與搜救他們的大軍會合,又得知蒙兀鐵騎已經入關,直抵京師。於是他馬不停蹄地帶著聖旨和天子劍,率大軍南下,馳援京城,連駐地都沒回,也就沒見到那幾個跟去侍候的丫鬟。
無雙笑眯了眼,悄悄地握了握他的手,低低地道:“這下我們兒子就放心了。”
皇甫瀟被這句話逗樂了,“你倒是放心,關兒子什麼事?不過,以後多給我生幾個兒子,我也懶得再納什麼人進府了。”
無雙噘了噘嘴,“別光是兒子呀,我還想要女兒呢。”
“好,那就多生幾個兒子女兒。”皇甫瀟將她的手包裹在自己的掌心,看著她輕笑,“兒女雙全當然更好。”
這時,外城放起了煙火。
很多人都覺得這次劫後餘生,要大肆慶祝一番,尤其是那些有子弟在軍中的人家,看到兒孫平安回來,都很慶幸,於是忍不住買了煙花爆竹大放特放。整個京城都喜氣洋洋,仿佛已經在過年了。
皇甫瀟和無雙同時抬頭看向窗外。
鑲著昂貴煙琉璃的窗戶即使緊閉,也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煙花滿天,不斷綻放出繽紛的花朵,渲染出無盡的歡樂。
第一百二十三章 生子
皇帝迴鑾的儀式很隆重。
儀仗開道,鼓號齊鳴,大軍前後護衛,文官乘車,武將騎馬,按官階高低緊隨其後。
皇甫瀟率在京的文武百官出城百里相迎。皇帝下御輦,親自扶他起身,對他大加褒獎,做足了君臣和睦的姿態。
回宮後,皇帝大宴群臣。夜裡,他卻沒有宿在慈寧宮,而是臨幸了鎮北侯的女兒賢妃。一時宮裡宮後風聲隱隱,幾大相關的世家大族都趁著年關例行的送禮而忙碌起來。
皇帝回來後不久,便是獻俘儀式。
宋大將軍高奏凱歌,押著俘獲的蒙兀官兵自神武門進入京城,向百姓們宣揚大燕的武力強勁。
然後便是各國使團前來朝賀,送上年節禮物,再帶走各種回禮。各藩地屬國也有大批車隊進京,繳納貢品。
城裡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天街上常常被四面八方來的車隊擠得水泄不通。
無雙已經快到臨產期了,老王妃什麼也不讓她做。皇甫瀟雖然想陪陪她,但是朝中事忙,每天都是從凌晨忙到深夜,可說是兩頭不見天日。無雙很體諒他,也不抱怨,每天也到主殿去理事,時間並不難過。
從臘月底到正月十五,各府都很忙,內眷的應酬也多。正月初一,五品以上官員和命婦都要進宮,分別給皇上、太后和皇后請安,其餘日子就是各府互相拜年,年宴一場連著一場。這是各派系各陣營聯絡感情談判妥協尋找平衡的最好時機,所以誰都不會怠慢。
老王妃看到兒子平安回來,媳婦又要生了,自然不能累著,於是抖擻精神,幾乎每天都會出門,到那些王侯公卿世家大族高官顯貴府中赴宴。例行進宮請安的日子她也是按時前往,看看仍癱在床上的母后皇太后,陪漸有起色的聖母皇太后聊聊天,在皇后面前含蓄地擺一擺長輩的姿態。雖然忙碌,她卻精神奕奕,活力十足,反而越發顯得年輕了,倒讓那些年齡相仿的公侯夫人頗為羨慕。
京城貴婦們都知道親王府中空出了三個夫人和一個孺人的位置,從來沒有過這麼多的空缺,出現這麼多的機會,很多家族都在打主意與親王府聯姻,而且準備拿出來的都是嫡女。皇甫瀟位高權重,若不是傾國傾城的絕色,誰都不敢用庶女去聯姻,那種身份低微的女子送去,只能做沒有位份的姨娘通房,那跟個物件差不多,不會有人承認她們也有娘家,自然就達不到送她們去的目的了。
老王妃每次去赴宴,總會有貴婦熱情地喚來家中的千金給她請安。皇甫瀟正值而立之年,高大俊朗,威勢煊赫,權傾朝野,富貴尊榮,這次率大軍回援燕京,進城時有不少人看到他金盔金甲的英姿,一時滿城傳頌,引得無數閨閣女子暗中傾慕,這時都竭力在老王妃面前展示出最好的形象,以便被王爺納進府中,朝夕相伴。
對於兒子進人的事,老王妃總是打哈哈,“我老啦,每天就只是吃吃喝喝,等著抱孫子,別的百事不問。瀟哥兒有正經王妃,要不要再納人進府侍候,都由他們,我是不管的。”
她已經隱約知道了清姐兒做過的那些事,也看到身邊的余媽媽變得老實多了,從來不再在她跟前再說給王爺塞人的事,心裡真是百感交集。
清姐兒好好的一個孩子,剛來時多麼單純羞怯,每天都只給她請安,然後就回自己院子去,從不肖想別的,可沒過兩個月,就為了做兒子的身邊人,連她都敢下手暗害,變得幾乎讓她不認識了,還不是那些後院女人給灌輸的污糟念頭。
余媽媽也是,本是跟隨服侍她多年的一個忠僕,子孫後代都得到了足夠的恩典,過得比大戶人家的老爺太太少爺小姐還尊貴,可是被那些百般鑽營的女人們拉攏討好,漸漸就忘記了自己的身份,越發拿大了,竟是什麼都敢做,打量著她耳根子軟,不斷在她面前蠱惑攛掇,要她給兒子身邊塞新人或是硬要趕兒子去別的院子夜宿,幸虧兒子心志堅定,不會被人左右,兒媳更是個有福氣的,性情又強悍,不然還真不知道會有什麼可怕的後果。若是燕國媳婦,只怕就要以淚洗面,鬱鬱寡歡,如果孫子因此沒了,那才是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