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所以呢?”陸曄問,“要怎樣你才能確定一場還沒開始的感情永遠不會分手?”
“我不知道。”
“呵,這算什麼?”
倪嘉予重複:“我真的不知道,我就是……就是很怕……我沒說謊,也沒搗亂。”
她這次知道顧念他的情緒了,一個勁地澄清。
陸曄做不到像她逼他那樣狠心,終究不捨得她著急,便說:“那我來想辦法好不好?你有什麼怕的、擔心的、想不通的、拿不準的……你全都告訴我,我來替你想。”
“給我一點時間。”
“多久?一年?兩年?你總得給我一個期限吧。”
“如果沒有期限呢?”倪嘉予反問,“如果隔了好久好久,我還是很怕,還是不想和你在一起,你要怎麼辦?”
陸曄沒想到她會殺一記回馬槍,居然也被問住了:“我不知道……”
倪嘉予趁勝追擊:“會放棄嗎?會覺得心累嗎?會去喜歡別人嗎?”
陸曄啞口無言。
倪嘉予說:“你看,我們其實都有很多不確定的想法。兩個即將分開的人,懷揣著各種不確定、不放心、不知道,怎麼能開始一段感情呢?”
“陸曄,就這樣吧。其實戀愛又不是人生的全部,也不是必須得算學分的必修課,沒什麼大不了的,真的。”
作者有話要說: 我保證這是本文最虐的地方。即便下一章他倆也不會談戀愛,但不可能再討論這麼難受的話題了。
☆、第36章
校慶過後即五一小長假,大四學生的畢設中期審核剛過,碩士生的畢業論文終稿卻已到了網上提交的最後期限。
倪嘉予的導師雖不怎麼管她,但也給出了不少修改意見,讓她在論文答辯時能應對自如順利通過。
舍友家在廣州,找了份廣州本地的工作,暫無實習需求,交完論文就開始享受最後的學生時代。
倪嘉予忙得很,自收到offer後,不僅要仔細檢查入學時的文件及相關證明,還要聯繫住宿解決安家的問題,雜事一堆,忙成了陀螺。除此之外,丟了兩年的物理課也得趕緊撿起來,碩士讀了個毫不搭邊的心理學,本就比別人差了一截,再不抽時間補補課,怕是入學就得被勸退。自己沒面子就算了,不能給楊教授丟人。
六月時,荷塘的蓮花開了。先是一個小小的、粉色的荷尖,在暖風中吹了一個禮拜,終於羞羞澀澀地綻放出一朵花來,然後接二連三地開滿了整個荷塘。
倪嘉予用全部的業餘時間來和這所學校告別。
本科班的聚餐、碩士班的畢業聚會、混社團時結交的朋友們……她在A大住了六年,占據生命四分之一的時光,從不喜歡北京的乾燥,到臨走前的不舍,情感在日復一日的蹉跎里破土而生。
六月底的某個周末,定居天津的本科舍友鄭榆抱著兒子來看她。
小不點快四個月了,兩胳膊肉呼呼的,倪嘉予伸出一根手指去戳他的手掌心,被他一把握住。
她笑道:“力氣還挺大。”
“那當然。”鄭榆換了只手抱著,“沉死了,整天除了吃就是睡,都在養精蓄銳呢,力氣能不大嗎?我感覺我不是在養兒子,而是伺候皇帝,還是那種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了半天,結果被賞賜給皇帝換尿布的苦命宮女……”
倪嘉予笑個不停:“不錯啊,當媽後幽默感有提升。”
鄭榆說:“那你可要好好誇我,我不僅幽默感提升了,忍耐力也是飛速進步。”
倪嘉予察覺她的情緒變化:“怎麼,過得不開心嗎?產後抑鬱?”
“沒那麼嚴重。”鄭榆斟酌措辭,“就感覺以前還能假裝自己是個少女,現在不得不面臨為人/妻、為人母的壓力了。還有啊,婆家畢竟不是娘家,婆婆對我再好,心還是向著她兒子和孫子的。我媽說,幸好這一胎生的是兒子,不然以我婆婆那隱性重男輕女的觀念,肯定得逼我生二胎,生孩子多疼啊……”
曾經無憂無慮的小公主也被迫接受生活的壓力,從她的宮殿裡搬出來,和普羅大眾一樣,為婆媳問題發愁。
每個人都在改變,即便境遇不同、經歷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兩年的時光也足以讓他們學會和成長、欲/望、克制磨合。
方躍曾說,不是他變得太多,是倪嘉予沒變。
當時倪嘉予處於分手的崩潰中,不肯好好聽他講道理,隔了許久,回過頭想想,畢業後繼續深造的人所經歷的事情,確實比踏入社會的人要少得多。即便學校里有論文壓力、畢業壓力、和導師相處不好等煩惱,與工作環境相比,真是單純多了。
去年秋招啟動前,系裡組織了一場求職動員會。
負責學生就業管理的老師說:“大學生在兩個時間節點成長最快,一是保研,二是找工作。”
很多人的專業是父母選的,剛剛經歷高考浩劫又被分數教做人的高中生們,對自己的未來懵懵懂懂。父母說學經濟好,能賺錢,他就去學經濟;父母說學計算機好,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他就去學計算機;父母說學醫好,家裡有醫生心裡也能放心,他就學醫……只有少數人從一開始就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樣的人生。
而大部分人真正對自己的命運做主,便是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即使家人朋友會對你的選擇給出指導或干預,但身為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主導權仍是握在自己手中。
鄭榆感慨:“以前覺得自己很幸運,既不用面臨保研考研的壓力,也不用辛辛苦苦去找工作。畢業就嫁人,老公賺得多又對我好,我安安心心當全職主婦,雖說沒給社會做貢獻,有點丟A大的臉吧,但也是那些奔波職場的人羨慕不來的安逸日子。最近才明白,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話真不是說著玩的。”
大約是抱孩子的角度沒把握好,小不點開始哼哼唧唧地哭,鄭榆忙站起來,一邊走一邊抱著他搖晃,輕聲哄著:“寶寶乖,不哭了……”
倪嘉予看了一會兒,有點心疼,問她:“你以後有什麼打算?”聽她那意思,全職太太的日子顯然過得不如意。
鄭榆說:“等孩子斷奶了,我就繼續來A大讀研,北京離天津那麼近,真要願意折騰,每天都能回家。據說一孕傻三年,也不知道到時候我還有沒有腦子考上A大……嘉予,你能繼續讀博真的太好了。過來人勸你:別把婚姻愛情想得太美好,生活太麻煩了,煩得我想說髒話。”
“可別!”倪嘉予阻止她,“你手裡還抱著孩子呢,注意早教。”
鄭榆低頭一看,輕聲說:“沒事,他睡著了。對了,嘉予,你phd要讀幾年?”
“四到五年吧,要是不順利,八年九年也有可能。”
“那你到時得幾歲來著?”鄭榆開始算,以實際行動演示了新手媽媽的思維緩慢,當年多聰明的女生啊,現在算兩位數加減法都要想好久。
“我不知道。”
“呵,這算什麼?”
倪嘉予重複:“我真的不知道,我就是……就是很怕……我沒說謊,也沒搗亂。”
她這次知道顧念他的情緒了,一個勁地澄清。
陸曄做不到像她逼他那樣狠心,終究不捨得她著急,便說:“那我來想辦法好不好?你有什麼怕的、擔心的、想不通的、拿不準的……你全都告訴我,我來替你想。”
“給我一點時間。”
“多久?一年?兩年?你總得給我一個期限吧。”
“如果沒有期限呢?”倪嘉予反問,“如果隔了好久好久,我還是很怕,還是不想和你在一起,你要怎麼辦?”
陸曄沒想到她會殺一記回馬槍,居然也被問住了:“我不知道……”
倪嘉予趁勝追擊:“會放棄嗎?會覺得心累嗎?會去喜歡別人嗎?”
陸曄啞口無言。
倪嘉予說:“你看,我們其實都有很多不確定的想法。兩個即將分開的人,懷揣著各種不確定、不放心、不知道,怎麼能開始一段感情呢?”
“陸曄,就這樣吧。其實戀愛又不是人生的全部,也不是必須得算學分的必修課,沒什麼大不了的,真的。”
作者有話要說: 我保證這是本文最虐的地方。即便下一章他倆也不會談戀愛,但不可能再討論這麼難受的話題了。
☆、第36章
校慶過後即五一小長假,大四學生的畢設中期審核剛過,碩士生的畢業論文終稿卻已到了網上提交的最後期限。
倪嘉予的導師雖不怎麼管她,但也給出了不少修改意見,讓她在論文答辯時能應對自如順利通過。
舍友家在廣州,找了份廣州本地的工作,暫無實習需求,交完論文就開始享受最後的學生時代。
倪嘉予忙得很,自收到offer後,不僅要仔細檢查入學時的文件及相關證明,還要聯繫住宿解決安家的問題,雜事一堆,忙成了陀螺。除此之外,丟了兩年的物理課也得趕緊撿起來,碩士讀了個毫不搭邊的心理學,本就比別人差了一截,再不抽時間補補課,怕是入學就得被勸退。自己沒面子就算了,不能給楊教授丟人。
六月時,荷塘的蓮花開了。先是一個小小的、粉色的荷尖,在暖風中吹了一個禮拜,終於羞羞澀澀地綻放出一朵花來,然後接二連三地開滿了整個荷塘。
倪嘉予用全部的業餘時間來和這所學校告別。
本科班的聚餐、碩士班的畢業聚會、混社團時結交的朋友們……她在A大住了六年,占據生命四分之一的時光,從不喜歡北京的乾燥,到臨走前的不舍,情感在日復一日的蹉跎里破土而生。
六月底的某個周末,定居天津的本科舍友鄭榆抱著兒子來看她。
小不點快四個月了,兩胳膊肉呼呼的,倪嘉予伸出一根手指去戳他的手掌心,被他一把握住。
她笑道:“力氣還挺大。”
“那當然。”鄭榆換了只手抱著,“沉死了,整天除了吃就是睡,都在養精蓄銳呢,力氣能不大嗎?我感覺我不是在養兒子,而是伺候皇帝,還是那種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了半天,結果被賞賜給皇帝換尿布的苦命宮女……”
倪嘉予笑個不停:“不錯啊,當媽後幽默感有提升。”
鄭榆說:“那你可要好好誇我,我不僅幽默感提升了,忍耐力也是飛速進步。”
倪嘉予察覺她的情緒變化:“怎麼,過得不開心嗎?產後抑鬱?”
“沒那麼嚴重。”鄭榆斟酌措辭,“就感覺以前還能假裝自己是個少女,現在不得不面臨為人/妻、為人母的壓力了。還有啊,婆家畢竟不是娘家,婆婆對我再好,心還是向著她兒子和孫子的。我媽說,幸好這一胎生的是兒子,不然以我婆婆那隱性重男輕女的觀念,肯定得逼我生二胎,生孩子多疼啊……”
曾經無憂無慮的小公主也被迫接受生活的壓力,從她的宮殿裡搬出來,和普羅大眾一樣,為婆媳問題發愁。
每個人都在改變,即便境遇不同、經歷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兩年的時光也足以讓他們學會和成長、欲/望、克制磨合。
方躍曾說,不是他變得太多,是倪嘉予沒變。
當時倪嘉予處於分手的崩潰中,不肯好好聽他講道理,隔了許久,回過頭想想,畢業後繼續深造的人所經歷的事情,確實比踏入社會的人要少得多。即便學校里有論文壓力、畢業壓力、和導師相處不好等煩惱,與工作環境相比,真是單純多了。
去年秋招啟動前,系裡組織了一場求職動員會。
負責學生就業管理的老師說:“大學生在兩個時間節點成長最快,一是保研,二是找工作。”
很多人的專業是父母選的,剛剛經歷高考浩劫又被分數教做人的高中生們,對自己的未來懵懵懂懂。父母說學經濟好,能賺錢,他就去學經濟;父母說學計算機好,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他就去學計算機;父母說學醫好,家裡有醫生心裡也能放心,他就學醫……只有少數人從一開始就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樣的人生。
而大部分人真正對自己的命運做主,便是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即使家人朋友會對你的選擇給出指導或干預,但身為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主導權仍是握在自己手中。
鄭榆感慨:“以前覺得自己很幸運,既不用面臨保研考研的壓力,也不用辛辛苦苦去找工作。畢業就嫁人,老公賺得多又對我好,我安安心心當全職主婦,雖說沒給社會做貢獻,有點丟A大的臉吧,但也是那些奔波職場的人羨慕不來的安逸日子。最近才明白,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話真不是說著玩的。”
大約是抱孩子的角度沒把握好,小不點開始哼哼唧唧地哭,鄭榆忙站起來,一邊走一邊抱著他搖晃,輕聲哄著:“寶寶乖,不哭了……”
倪嘉予看了一會兒,有點心疼,問她:“你以後有什麼打算?”聽她那意思,全職太太的日子顯然過得不如意。
鄭榆說:“等孩子斷奶了,我就繼續來A大讀研,北京離天津那麼近,真要願意折騰,每天都能回家。據說一孕傻三年,也不知道到時候我還有沒有腦子考上A大……嘉予,你能繼續讀博真的太好了。過來人勸你:別把婚姻愛情想得太美好,生活太麻煩了,煩得我想說髒話。”
“可別!”倪嘉予阻止她,“你手裡還抱著孩子呢,注意早教。”
鄭榆低頭一看,輕聲說:“沒事,他睡著了。對了,嘉予,你phd要讀幾年?”
“四到五年吧,要是不順利,八年九年也有可能。”
“那你到時得幾歲來著?”鄭榆開始算,以實際行動演示了新手媽媽的思維緩慢,當年多聰明的女生啊,現在算兩位數加減法都要想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