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只是這退一步,心中的恨意更甚,恨不得把人生吞入腹才解心中之恨。
陳郄知道劉家人竟然知趣的退了,有點沒看成熱鬧的遺憾,“這劉家人一看就不行啊。”
劉喜玉在旁邊看了陳郄一眼,嘴裡沒說話,心裡想得可多。
陳郄忙笑著道:“我還說今日就跟他們撕扯乾淨,哪知道他們那麼慫,竟然都不敢鬧大。”
所以也就一堆慫貨,陳郄把他們要挾陳老爺跟柳氏的事情一相結合就得出個結論,“柿子撿軟的捏,鬧不出什麼大事兒來。”
能鬧出大事兒,如今也不是劉喜玉的國公爺了,但就是這麼個時不時的來噁心一下人也讓人受不了。
到吃飯之時,雖然兩人都看陳家老爺跟柳氏不太順眼,但到底有個岳父岳母名聲在,陳郄跟劉喜玉也跟人一道吃了飯。
陳老爺對這門親事十分滿意,以前對馮家有意見,那是因為他嫉妒馮老爺,對上吳國公府就是連嫉妒的機會都沒有,畢竟自己沒個出息的祖宗,也只得認命了。
不過這飯吃得寡淡,劉喜玉不愛說話,陳老爺說上幾句也尋不到別的來說,大多時候就都專注吃飯。
吃了飯,也還要在園子裡走一走,再說上幾句,陳老爺也看出來了,要說陳郄,這個女婿還是賞臉會問一問的,也就挑著跟陳郄相關的說了不少。
消了食,陳老爺最後就由人引著回了陳郄給他們夫妻準備的院子。
劉喜玉回了院子,跟著陳郄說了說她那爹,就兩個字形容,“無趣。”
仕途經濟這些,劉喜玉能跟陳老爺接觸到的消息完全就是天上地下,能說在一起就怪了。
陳郄卻在琢磨劉家人的事情,磨拳搽掌,“做都做到這一步了,要不趁這個機會徹底扯乾淨,還得拖到子子孫孫去。”
說子子孫孫劉喜玉就忍不住看陳郄肚子,還有點想伸手去摸摸。
陳郄一瞧就翻白眼,“看什麼看?說得它能自己生一樣。”
劉喜玉臉一紅,覺得陳郄這人太不矜持了!
實在是討厭!
第183章 翻臉不認人
劉家人到了第二天也學聰明了,不再堵著國公府大門口,而是先遞了拜帖來。
無為查得清楚,劉家人一邊給國公府遞著拜帖,卻也另外準備著拜訪京城裡別的有聯繫的人家。
想來昨日那般行事,劉家人以前沒能遇著,過了一夜也想出了應對法子,這是想要借別人的手來達成目標了。
陳郄雖然想一口氣跟人扯個清楚,不過也起了戲耍之心,跟無為吩咐,“把帖子退回去,就說國公府沒有這樣的親戚,他們可能是認錯人了。”
無為眼皮有點跳,陳郄已經在跟劉喜玉耳語,“我瞧著他們是想要搞個大新聞,不如我們先出去度個蜜月?”
跟劉家人怎麼撕,都不如讓他們準備齊全,結果被撕的人不在這樣能讓他們憋屈了。
就是柳氏,也十分識趣的抽了個空來跟陳郄道:“大姑娘新嫁,也沒有讓老爺長住在女婿家的道理,我跟老爺便想著,不如休息兩天就回鄉。再者,家裡還有小的在,且讓旁的人看顧著,到底也放心不下。”
這個吧,主要是柳氏聽說國公府直接去報案說劉家人冒認親戚給嚇著了,很明顯陳郄跟劉喜玉都不是吃素的,她完全沒理由留下來招人厭煩,還不如趁此機會走了。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不招人厭為目的是肯定的,另外也為了能趁機擺脫劉家人。
說起來也是命苦,她在陳家好好的太太當著,沒招誰惹誰,結果就遇到了這麼件事兒,為了防止陳家人來搗亂,連自己兒女都抵押在族長家了。
劉家人也不想想,她為了轉正做了多少回夢,做了多少才有這麼個機會,誰願意再出什麼么蛾子?
何況在京城裡,別人問起陳郄的娘家,知道她是個什麼身份,曾經的一個妾轉了正的,再轉正了當初身份也低賤,這讓她該如何自處?
柳氏是真心實意想走,陳郄也不想多養他們兩口子。
不過陳老爺的身體在那,要現在就趕回鄉里去,少不得真要一命嗚呼了,柳氏下面那兩個,王氏留下的兩個,到時候要是被拖家帶口的要她來養,可得有愁的。
這麼琢磨著,陳郄就道:“就是要回去也不在這一時,要國公府里住得不自在,跟三舅舅們一道住倒也無妨。”
對上傅家的人,柳氏有些氣短,雖然之前傅家也有來信,但傅家大夫人信里的話著實不算客氣,“哪用打擾到傅家,姑娘也知道,當初老爺……”
後面的話都不用多說,跟傅家要見面,實在彼此都尷尬。
陳郄只得實話問道:“太太覺得,父親的身體適合此時動身?”
柳氏知道不合適,但也沒法子,退而求其次,“那不如我們夫妻就先尋個客棧住著,也免得打擾了小公爺?”
陳郄揉了揉頭,就這麼些個雞皮蒜毛的小事兒,也虧得柳氏琢磨得複雜,“太太要真想走,再等幾日也無妨,反正劉家人沒幾天也成不了事兒。”
這麼一明說,其實大家心裡都痛快許多,柳氏一邊應聲一邊琢磨,日後還是要跟陳郄直來直往才是,橫豎自己也沒矯情的底氣。
回頭陳郄就嘲笑柳氏,“膽子比老鼠都小,這麼個事兒還能牽扯到她還不成?”
不過能知趣總比不知趣強,陳郄又擬了份單子給劉喜玉看,“好歹是老丈人看女婿第一回,回禮也豐厚些。”
便宜沒想便宜陳老爺,陳郄也是看在陳老爺下面幾個孩子份兒上,“值錢的一二也就差不多了,多了也怕招眼,私下裡給些銀票給柳氏藏著,免得遇到個什麼事兒就往京城裡跑。”
當初給陳家那幾百兩銀子,陳郄也沒問柳氏是怎麼安置的,不過就陳老爺那用前頭媳婦兒嫁妝也要鋪排的德行,最後能留給兒女嫁娶的都不知道還能不能有五十兩,倒不如給柳氏一些私房,日後還能惠及下面幾個孩子。
這些事兒劉喜玉放心讓陳郄處置,“你當家,你覺得好就成。”
單子上最貴的也不過三十年的老參和一份血燕窩,其餘的都是布匹、金銀首飾,陳郄也夠促狹的,給吃得給穿的就是不給陳老爺見著白花花的銀子。
當家夫人陳郄把單子給了翠兒讓去準備,跟劉喜玉說:“等著他們回去,倒也可讓人去開個鋪子。”
王大郎一個人盯著也沒用,就好像這一回,王家的信指不定還在半路。
這本也是計劃之內,無非是提前開,劉喜玉點頭,“好。”
劉家人也沒能想到,也就幾天時間,等他們勾兌了一幫子人,正打算要討一個公道的時候,國公府沒人了。
一問去了哪裡?看門的說回了朝陽觀。
要只是這樣也就算了,偏生看門的得了新夫人的令,把話說得明白,“各位老爺,從來沒有一個姓就說是一家人的道理!別的不說,就說我們國公爺的名諱,也沒聽說在你們劉家的族譜上呀?這既然族譜上沒人,又怎能算是跟你們是一宗的?”
陳郄知道劉家人竟然知趣的退了,有點沒看成熱鬧的遺憾,“這劉家人一看就不行啊。”
劉喜玉在旁邊看了陳郄一眼,嘴裡沒說話,心裡想得可多。
陳郄忙笑著道:“我還說今日就跟他們撕扯乾淨,哪知道他們那麼慫,竟然都不敢鬧大。”
所以也就一堆慫貨,陳郄把他們要挾陳老爺跟柳氏的事情一相結合就得出個結論,“柿子撿軟的捏,鬧不出什麼大事兒來。”
能鬧出大事兒,如今也不是劉喜玉的國公爺了,但就是這麼個時不時的來噁心一下人也讓人受不了。
到吃飯之時,雖然兩人都看陳家老爺跟柳氏不太順眼,但到底有個岳父岳母名聲在,陳郄跟劉喜玉也跟人一道吃了飯。
陳老爺對這門親事十分滿意,以前對馮家有意見,那是因為他嫉妒馮老爺,對上吳國公府就是連嫉妒的機會都沒有,畢竟自己沒個出息的祖宗,也只得認命了。
不過這飯吃得寡淡,劉喜玉不愛說話,陳老爺說上幾句也尋不到別的來說,大多時候就都專注吃飯。
吃了飯,也還要在園子裡走一走,再說上幾句,陳老爺也看出來了,要說陳郄,這個女婿還是賞臉會問一問的,也就挑著跟陳郄相關的說了不少。
消了食,陳老爺最後就由人引著回了陳郄給他們夫妻準備的院子。
劉喜玉回了院子,跟著陳郄說了說她那爹,就兩個字形容,“無趣。”
仕途經濟這些,劉喜玉能跟陳老爺接觸到的消息完全就是天上地下,能說在一起就怪了。
陳郄卻在琢磨劉家人的事情,磨拳搽掌,“做都做到這一步了,要不趁這個機會徹底扯乾淨,還得拖到子子孫孫去。”
說子子孫孫劉喜玉就忍不住看陳郄肚子,還有點想伸手去摸摸。
陳郄一瞧就翻白眼,“看什麼看?說得它能自己生一樣。”
劉喜玉臉一紅,覺得陳郄這人太不矜持了!
實在是討厭!
第183章 翻臉不認人
劉家人到了第二天也學聰明了,不再堵著國公府大門口,而是先遞了拜帖來。
無為查得清楚,劉家人一邊給國公府遞著拜帖,卻也另外準備著拜訪京城裡別的有聯繫的人家。
想來昨日那般行事,劉家人以前沒能遇著,過了一夜也想出了應對法子,這是想要借別人的手來達成目標了。
陳郄雖然想一口氣跟人扯個清楚,不過也起了戲耍之心,跟無為吩咐,“把帖子退回去,就說國公府沒有這樣的親戚,他們可能是認錯人了。”
無為眼皮有點跳,陳郄已經在跟劉喜玉耳語,“我瞧著他們是想要搞個大新聞,不如我們先出去度個蜜月?”
跟劉家人怎麼撕,都不如讓他們準備齊全,結果被撕的人不在這樣能讓他們憋屈了。
就是柳氏,也十分識趣的抽了個空來跟陳郄道:“大姑娘新嫁,也沒有讓老爺長住在女婿家的道理,我跟老爺便想著,不如休息兩天就回鄉。再者,家裡還有小的在,且讓旁的人看顧著,到底也放心不下。”
這個吧,主要是柳氏聽說國公府直接去報案說劉家人冒認親戚給嚇著了,很明顯陳郄跟劉喜玉都不是吃素的,她完全沒理由留下來招人厭煩,還不如趁此機會走了。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不招人厭為目的是肯定的,另外也為了能趁機擺脫劉家人。
說起來也是命苦,她在陳家好好的太太當著,沒招誰惹誰,結果就遇到了這麼件事兒,為了防止陳家人來搗亂,連自己兒女都抵押在族長家了。
劉家人也不想想,她為了轉正做了多少回夢,做了多少才有這麼個機會,誰願意再出什麼么蛾子?
何況在京城裡,別人問起陳郄的娘家,知道她是個什麼身份,曾經的一個妾轉了正的,再轉正了當初身份也低賤,這讓她該如何自處?
柳氏是真心實意想走,陳郄也不想多養他們兩口子。
不過陳老爺的身體在那,要現在就趕回鄉里去,少不得真要一命嗚呼了,柳氏下面那兩個,王氏留下的兩個,到時候要是被拖家帶口的要她來養,可得有愁的。
這麼琢磨著,陳郄就道:“就是要回去也不在這一時,要國公府里住得不自在,跟三舅舅們一道住倒也無妨。”
對上傅家的人,柳氏有些氣短,雖然之前傅家也有來信,但傅家大夫人信里的話著實不算客氣,“哪用打擾到傅家,姑娘也知道,當初老爺……”
後面的話都不用多說,跟傅家要見面,實在彼此都尷尬。
陳郄只得實話問道:“太太覺得,父親的身體適合此時動身?”
柳氏知道不合適,但也沒法子,退而求其次,“那不如我們夫妻就先尋個客棧住著,也免得打擾了小公爺?”
陳郄揉了揉頭,就這麼些個雞皮蒜毛的小事兒,也虧得柳氏琢磨得複雜,“太太要真想走,再等幾日也無妨,反正劉家人沒幾天也成不了事兒。”
這麼一明說,其實大家心裡都痛快許多,柳氏一邊應聲一邊琢磨,日後還是要跟陳郄直來直往才是,橫豎自己也沒矯情的底氣。
回頭陳郄就嘲笑柳氏,“膽子比老鼠都小,這麼個事兒還能牽扯到她還不成?”
不過能知趣總比不知趣強,陳郄又擬了份單子給劉喜玉看,“好歹是老丈人看女婿第一回,回禮也豐厚些。”
便宜沒想便宜陳老爺,陳郄也是看在陳老爺下面幾個孩子份兒上,“值錢的一二也就差不多了,多了也怕招眼,私下裡給些銀票給柳氏藏著,免得遇到個什麼事兒就往京城裡跑。”
當初給陳家那幾百兩銀子,陳郄也沒問柳氏是怎麼安置的,不過就陳老爺那用前頭媳婦兒嫁妝也要鋪排的德行,最後能留給兒女嫁娶的都不知道還能不能有五十兩,倒不如給柳氏一些私房,日後還能惠及下面幾個孩子。
這些事兒劉喜玉放心讓陳郄處置,“你當家,你覺得好就成。”
單子上最貴的也不過三十年的老參和一份血燕窩,其餘的都是布匹、金銀首飾,陳郄也夠促狹的,給吃得給穿的就是不給陳老爺見著白花花的銀子。
當家夫人陳郄把單子給了翠兒讓去準備,跟劉喜玉說:“等著他們回去,倒也可讓人去開個鋪子。”
王大郎一個人盯著也沒用,就好像這一回,王家的信指不定還在半路。
這本也是計劃之內,無非是提前開,劉喜玉點頭,“好。”
劉家人也沒能想到,也就幾天時間,等他們勾兌了一幫子人,正打算要討一個公道的時候,國公府沒人了。
一問去了哪裡?看門的說回了朝陽觀。
要只是這樣也就算了,偏生看門的得了新夫人的令,把話說得明白,“各位老爺,從來沒有一個姓就說是一家人的道理!別的不說,就說我們國公爺的名諱,也沒聽說在你們劉家的族譜上呀?這既然族譜上沒人,又怎能算是跟你們是一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