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搜羅罪證、協助審理順王,便是我做侯爺後上手的第一件大事。

  迎雪院小,王爺把前院書房讓給我用。倒不是我非要在書房裡才能理清案情,而是光需要過目的書冊卷宗,就有大大小小十來箱,只有前院的書房才能堆下。這些天光看著小廝們大箱小箱地往書房運東西,我的腦殼就開始犯昏。

  青青特地熬了燕窩端來,放在桌邊晾涼了我都沒碰。青青拿開水溫了溫,索性端著碗一勺一勺餵我喝。

  “相公,看累了就休息一會兒吧。”

  我放下手上的冊子,揉揉眼睛:“皇上只給了五天時間,現在都過去兩天半了,我才看到他三十多歲的事跡,後面還有三十年的冊子等著呢!”

  “不如我也幫相公查找吧。”

  “真的?”我從圈椅里歡跳起來,拖過椅子來放到青青身後,再將刑部的箱子抱到桌上,想了想,又將箱裡的卷宗抱走一半,指著剩下的半箱道:“有勞娘子了。”

  青青是個厲害人物,不到兩個時辰就將半箱卷冊掃了一遍。接過桌上剩下的半箱案宗,繼續翻閱。

  我也想一目十行,奈何接旨那夜傷了體力,連帶著這些天眼力不濟,石頭送來午飯時,我看到順王四十三歲河間賑災,當絲雨端來晚飯時,我才搞清楚順王五十一歲接手了戶部。

  “相公,用些飯食再看吧。”

  “也好,”我長長伸了個懶腰,一口氣幹了面前的杯里的茶水。

  青青將籃里的菜在桌前布好,招呼我過去吃。我盯著青青的臉,有些恍惚。

  “相公,你怎麼了?”

  “青青,我記得你說,你爹出事,是元啟六年?”

  青青急忙走過來,壓著嗓子緊張道:“正是,相公可是有所發現?”

  我面色微沉,指著身前書冊上一個段落念道:“順王宅心仁厚,博施濟眾,於元啟六年,為利州災民施糧五萬餘石,濟流民數萬,廣獲尊崇。”

  “相公的意思是?”

  “若是單看這一條,或許覺察不出有何異樣,但我從他出生起一直看到現在,順王幾乎每隔幾年便要廣施財物,賑災濟民,每每出手都是大手筆。雖然順王每年俸祿萬石,但既要養活王府上上下下百餘口人,又要支付每次善行的巨大開支,僅憑那點俸祿根本不可能。”

  青青皺緊眉頭:“相公是說,順王涉嫌貪腐?可我看了這麼多卷冊,並沒發現一絲貪腐跡象。”

  “不,我懷疑順王,私盜府庫!”

  第32章

  “元啟六年,戶部尚書之位空缺,順王便將戶部接手過去,此後庫糧調運之事,都需他首肯。”

  青青轉身拉過地上的戶部箱子,拿出一卷書冊,翻找半天。

  “相公,快來看!”

  我疾步近前,青青指著書冊上的記錄道:“元啟六年,利州貪墨庫糧案的主審,就是順王!”

  我輕拍青青的後背,溫聲安慰:“放心,當年的罪魁禍首一定在劫難逃,我這就去把他揪出來!”

  “相公你要去哪?”

  “大理寺監牢,再會會紀清遠。”

  “我同你一起!”

  青青眼神堅毅,我猶豫片刻,點頭應允。

  #

  多日不見,大理寺監牢內的紀清遠還是和在燕州大牢時一樣,得知來人是我後,依舊面壁背身而立。

  我遣退獄卒,開門見山:“順王梅山叛亂一事,紀大人可有耳聞?”

  紀清遠身形微微一震,而後緩緩轉身,款步坐回床邊:“我已是將死之人,又如何關心他人的死活?”

  “好好的清廉官吏,偏偏心眼不開竅,要袒護一個居心叵測的奸臣,又是何必?”

  紀清遠抬頭正坐,像是被撩起了火氣:“大人慎言,即便想從紀某嘴裡套出話來,也不必刻意誣人名譽。再者,紀某已被大理寺定了罪,秋後便要問斬,只怕大人想問的話,紀某已經沒有回答的必要。”

  見紀清遠心中傲氣不減,看來他如今還尊視順王,有戲。

  我故意搓搓手背,滿懷不屑道:“只怕紀大人心中的良師益友,卻是劣跡斑斑的奸邪小人,就算以前身份尊貴,如今也不配在世為人!”

  “什麼意思!”

  急了?我暗笑兩聲:“兆平七年,清河決堤,淹沒村社數百、良田萬畝,千里沃野一夜之間成為澤國。事後,朝廷派專人查辦此案,查實水禍緣由,乃是清州知州挪用築堤銀兩。但奇怪的是,當年的清州知州和如今的紀大人一樣,到死都不肯說出銀兩的去向。”

  “大人想說什麼?”

  “別急,待我慢慢說給你聽。”

  我後退一步,背起手朗聲道:“元啟二年,齊州府庫失火,一夜間三百萬兩白銀不翼而飛,齊州知州被斬,下屬官員一律革職嚴辦。次年,遂州瘟疫橫行,順王慷慨解囊,僅援助的藥石就價值百萬。元啟六年,利州庫糧失竊八萬石,而後水患突發,致數萬百姓淪為流民。利州無糧救濟,流民怨聲四起,最終發展成暴動。當此之時,又是順王施糧五萬石,賑濟災民。”

  “順王不愧有賢王之名,每有災禍,必定出手救濟百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