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認識他的人,通常都會避開“州判”二字,恭恭敬敬地喊他一聲“胡先生”。

  豎子實在可恨!

  徐君誠何等人?一看謝則安與胡正叔之間的“寒暄”便知道事情不妙。他出言轉圜:“正叔兄,坐下吃個便飯吧。”

  胡正叔一甩袖:“我不與這等人同桌!”說完竟真的拂袖而去。

  徐君誠也懶得挽留他。

  徐君誠望向伸手夾菜的謝則安,無奈地說:“你倒是自在。”

  謝則安一點都不隱瞞自己的喜惡:“不喜歡的人自己識趣地離開了,留下一桌好酒好菜給我享用,我有什麼好不自在的?”

  徐君誠皺了皺眉,警告道:“正叔兄雖然有許多不是,但能力卻是不差的,認識的人也多,你行事可要多加小心。你今日刺他一句,他將來難免會狹怨報復。”

  能讓待人寬厚的徐君誠說出這種話,可見胡正叔在“守舊派”中也不受待見了。任何事走向極端都不好,比如胡正叔叫囂著要把想再嫁的寡婦統統逼死,顯然踩到了不少人的底線!誰家沒女兒呢?在戰亂年間失去丈夫的女孩有多少?她們都還十分年輕,難道要她們抱著貞節牌坊過一輩子?

  謝則安拜別徐君誠,繼續北上。除了拜見徐君誠之外,謝則安一路上都喬裝打扮,未露行跡。行至北地,已是桂子飄香時。北地沒有南邊的好天候,山林看上去不甚茂密,秋天一到到處都是冷風灌來,吹得人臉頰生疼。

  恭王在這樣的土地上生活了二十幾年。

  謝則安不禁為自己的猜疑感到慚愧。像他這樣的人,在軍中絕對是最不受歡迎的。他的那點兒想法就是朝中文官最普遍也最齷齪的想法,如果這邊有岳飛,那他很可能就是慫恿趙崇昭發出十二道金牌催人回朝的大jian臣……

  謝則安把戴石送上來的披風推開,說道:“戴石,你也別把我當成病秧子,難得出來走走,不必顧忌這麼多。”

  戴石說:“希望官人在見到楊老先生時還能這麼說。”

  謝則安:“……”

  謝則安面不改色地接過披風,翻身上馬,在貧瘠卻堅實的北方黑土上策馬而行。很快地,一座依山而建的城池落入他眼前,這座城位置險要,入城的四面通道都是狹長的山谷,碩大的“虎頜城”三個字高高地懸在城門上,四面高山將它圍成了一座世外桃源。

  出了虎頜城,就是大名鼎鼎的虎頜關。

  謝則安向士兵出示路引,並積極地配合檢查。虎頜城的嚴密還真不是蓋的,謝則安的路引一出現,王府那邊立刻得到了消息。恭王對於這位不速之客不太喜歡,或者應該說,他對於所有可能和他搶占譚無求空餘時間的人都不喜歡。

  恭王決定親自見謝則安,暫時不告訴譚無求。

  謝則安見到恭王派來的人後,心裡有點無奈。這大概是趙家人的天性,恨不得霸占自己伴侶一整天,誰和他們搶他們就跟誰急!

  自己來意確實不怎麼友好,謝則安只能乖乖去見恭王。比之第一次見面時的冷漠沉寂,恭王似乎越活越年輕了,整個人都透著一種“我活得好慡好舒坦有本事來打我啊”的愉快氣息。

  謝則安:“……”

  看來愛情真的很養人。謝則安恭恭敬敬地喊:“皇叔。”

  恭王聽到他這稱呼,端詳了謝則安好一會兒。他說道:“皮相還真不錯,難怪我的侄兒和侄女都對你死心塌地。”

  聽到恭王微諷的語氣,謝則安在心裡嘆息了一聲。恭王本就對趙英有怨氣,對晏寧和趙崇昭他都不甚喜歡,是以並不介意拿他們兄妹來刺他幾句。謝則安說:“皇叔對譚先生不也如此。”在外人眼裡,譚無求是得了恭王青眼的食客、謀士,他們傾蓋如故,十分相得。可惜這一套只是糊弄外人的說辭罷了,他們可是知情的。

  恭王臉色微滯。

  他們兩代人的遭遇倒是相似得很。

  只是趙崇昭兄妹更幸運,生在這般平和的世道,能夠肆意而為,一個了無牽掛地離世,一個在登基後也得償所願。恭王冷哼一聲:“你和你譚先生相比可差遠了。”

  謝則安“哦”地應了一聲,並不生氣。譚無求是正在的無欲無求,即使身世坎坷、遭遇又可嘆可悲,依然未改初心。而他這個人呢,重私慾,貪享樂,絕對不讓自己過得不舒坦,衣食住行無一不精,想想還真有點小奢靡。相比譚無求,他的確相差甚遠,在這一點上他心服口服。

  謝則安說:“不知道皇叔什麼時候讓我去見譚先生?”

  恭王瞅著他:“急什麼,總會讓你見的。”

  謝則安摸摸鼻頭:“我真是好奇了,端皇叔來這邊這麼久,皇叔你有沒有想殺他的衝動……”

  恭王才不上他的鉤,直接點明謝則安的來意:“你在虎頜關前繞了那麼久才過來,恐怕不光是想見你譚先生吧?”

  謝則安笑眯眯:“難得來北邊一趟,怎麼能不好好遊玩遊玩?虎頜關宏偉雄壯的身軀佇立在北疆大地上,實在讓我流連忘返啊流連忘返……”

  恭王冷嗤:“你那點小心思,誰看不出來?你能上心一點也好,我畢竟不算年輕了,要是哪天我身死沙場,北邊換了人,還真不能太過放心。”他望著謝則安,“我不希望我守住的國門被一些宵小之徒對外人打開。”

  這一刻,站在謝則安面前的是個真正的軍人。就像當初收養他的那個老頭兒一樣,不管日子過得多窮途潦倒,那鮮血澆築出來的靈魂依然一如當初。對於誓死守衛的國家,他們有著比別人更深的熱愛。

  謝則安神使鬼差之下站直了身體,給恭王敬了一個軍禮。

  恭王一愣。

  謝則安心裡有些傷懷,但這種傷懷不能和任何人說起——也說不明白。他說道:“以前在東宮幫趙崇昭訓練‘軍隊’時琢磨出來的小動作,用來表示對軍人的尊敬。您是一個了不起的軍人,”他朝恭王笑了笑,還是把來意說了出口,“我能檢閱一下皇叔的虎頜軍嗎?”

  恭王說:“可以。”

  謝則安跟著恭王到了虎頜關,看著恭王吹響號角召集全軍。

  在虎頜關下兵將雲集之際,譚無求被人推上了城樓。見到恭王身邊的謝則安,譚無求不太意外。從謝則安離京開始,他們就陸續知曉謝則安的行蹤,算算時間,應該就是這段時間到北地的。

  謝則安聽到動靜,轉身向譚無求問好:“譚先生!”

  譚無求說:“一路辛苦了。”

  只說了這麼兩句,兩人都安靜地看向虎頜關前的兵將。

  這是大慶的精銳之師。

  有些人已經在北地安家,娶了北邊的妻子,學了北邊的口音。家鄉的裊裊炊煙與溫柔河山,對他們而言已經非常遙遠。他們得到的,遠比他們失去的要少。

  他們是最可敬的人。

  第213章

  恭王治軍頗有一套,令行禁止只是最基本的。難得謝則安這個“欽使”來一趟,恭王更是把看箱底的本領都展露出來。

  這便是大慶最強的兵。

  這一檢閱就到了傍晚。謝則安對全軍做了簡短的“演講”,他的聲音自然不如武人洪亮,只不過他說一句就有人拿著大喇叭往下傳達一句,話兒倒是傳到了所有人耳里。

  謝則安既然來了,自然不是空手來的。轉眼已經到了秋冬,軍中的棉衣又該添一批,鹽油米糧也該送過來。以前條件不夠,在最前線拼命的人活得最艱苦,如今各地都有了余錢,軍費哪還能省。

  不能豪奢、不能浪費,但要夠好。不管是衣食住行,都按照“標準”來,既然檢閱過後基本沒問題,這個“標準”自然要在以前的標準上提一提。謝則安沒說什麼大道理,只說了接下來會在哪些方面提高軍隊福利。國家越來越強大、百姓越來越富裕,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們在邊境灑下的血汗,朝廷沒有忘記他們,他們回去以後都會得到最妥當的安排。

  這些東西換了別人來宣布,不免都有收攬軍心之嫌,可人人都知道謝則安乃是當朝駙馬爺,和趙崇昭好得能穿同一條褲子。他的到來等於趙崇昭的帶來,他的意思等於趙崇昭的意思。且不說他說的那些話能實現多少,光憑一句“朝廷沒有忘記你們”,已經足以讓不少人熱淚盈眶。

  當晚,全軍都吃上了香噴噴的肉湯和烤肉,甚至還嘗到了一碗酒。香氣飄得很遠,讓白天聽到號角聲、嚴陣以待的“疆外人”咕嚕咕嚕地吞起了口水。再聽聽人家那邊嘹亮又整齊的軍歌,不少人都羨紅了眼,暗罵一句“娘的,什麼時候我們才能過上那樣的日子。”等懂漢話的人把謝則安那些話帶回來,眾人更沉默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