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頁
謝則安說:“我也覺得有點突然。”
才過了短短數月,耶律衍未免來得太快了。而且耶律衍開起殺戒來太過不留情,簡直比對上死敵還狠。本來這人監國時就以苛政聞名,這會兒恐怕還要加上個“屠夫”頭銜吧?
趙崇昭皺起眉頭。他想不通耶律衍的想法,只能說:“皇叔他們還說了什麼?”
謝則安面色古怪:“皇叔他們說,狄國國主耶律昊在聽說耶律衍揮兵南下之後,收拾好東西、帶上親信,毫不猶豫地逃之夭夭,來到邊境時主動發出求和訊號,請求大慶給他們劃一塊安家立命之所,還說不用太大,夠住就好,待遇和其他歸附的糙原人一樣就成了……”
世上竟有這種沒臉沒皮的人!
趙崇昭忍不住說:“他的話能信嗎?”要是給了糧食給了武器給了地,他們跑了怎麼辦?
謝則安說:“譚先生還說,他們這批人自帶工匠,已經在邊境外側叮叮噹噹地建起城來,同時非常誠懇地懇求‘如果耶律衍打過來偉大的大慶軍一定要幫助我們啊’。”
趙崇昭:“……”
世上真的有這種奇葩的事嗎?
謝則安說:“到嘴的肉不吃白不吃,邊軍厲兵秣馬這麼多年,耶律衍真要過來了,與他一戰倒也無妨。有耶律昊這位‘國主’在,將來要想進軍北上會容易很多。至於怎麼把這塊肉吃掉,譚先生他們肯定能想出辦法來。”
趙崇昭到底是個崇功尚武的人,聽到這話後有點熱切:“要不要讓燕凜他們從海路北上,來個前後包抄!”
謝則安說:“還不是時候,燕凜已經派了幾批人偽裝成走私商船去摸清北邊的著陸點。雖然可以過去,但陸地上形勢不明,貿然過去肯定討不了好。”
趙崇昭點點頭。
謝則安接著說:“而且燕凜發現了一些新情況。”
趙崇昭心頭一跳:“什麼新情況?”
謝則安說:“再往北,我們的人很少,這些年能探聽到的消息不多。你知道為什麼耶律衍一直在北狄最北方經營嗎?因為那邊有連他都非常忌憚的強敵。耶律衍的一身戰功,都是在那邊攢下來的。”
趙崇昭呆了呆。
有謝則安在旁,他比一般人知道的多。他知道大慶只是世界版圖上小小的一隅,世上還有更廣袤的大陸,更兇悍勇武的種族——處處是危險,處處是機遇。
趙崇昭沒有膽寒,正相反,他心中躍躍欲試:“三郎,我們應該把軍校建起來了吧?以後我們要培養最強的陸軍和海軍,把這些露臉的沒露臉的強敵統統打敗!”
謝則安聽到趙崇昭充滿朝氣的話後笑了起來,朗然應聲:“理當如此。”
第211章
安居京城,畢竟不能真正了解外面的事。謝則安考慮了幾天,向姚鼎言提出北上一圈,看看北邊的情況,順便去邊境看看狄國國主是否真有降意。即使北地捏在恭王手裡,謝則安也不是全然放心的,換了任何一個人在某個地方經營十幾二十年,影響力都極為強大,恭王身邊未免沒有想替他“黃袍加身”的人。
這些事,趙崇昭很少去琢磨,他卻不得不去想。
姚鼎言和謝則安在這方面的想法很一致。一聽謝則安的來意,他立即明白謝則安隱而未言的意思。師生對視一眼,姚鼎言說:“這種不討喜的事,三郎你何必親自去?”
謝則安說:“我也不是要做什麼,就當是去拜訪譚先生罷了。”他與姚鼎言對視,“還有就是下面傳回再多消息我都不太放心,要是不親眼看看,很多事都只能靠我自己的臆測去辦,難免會出現許多問題。”
姚鼎言注視著自己的學生。最近半年來他行事常有阻礙,因為對他言聽計從的趙崇昭忽然變得強硬起來。即使是他交上去官員任免意見,趙崇昭也只是揀一部分來同意。這種態度落在別人眼裡,無疑是大大地削弱了他的威嚴。
相較之下,那所謂的“昇平黨”悄然興起。“昇平黨”的核心只是一些小小的差吏!雖說各地的師爺都在縣務、州務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要是真正把他們當成“某某黨”來對待,未免太大題小做了。
偏偏這批不起眼的人卻在當地有著極大的影響力,連帶縣官、州官也對他們的意見頗為重視。
而這一條線,其實捏在謝則安手裡。
後生可畏。這是姚鼎言最近對謝則安的看法。他已經不能再把謝則安當成單純的學生來看待,這個只有二十來歲的青年,已經褪去了少年的青澀,成為朝中最不可忽視的重臣!他以最小的年紀三元及第,一步一步謀劃經營,短短十年之間已名揚天下。
試問如今大慶境內還有誰不知道“謝三郎”三個字?
即使是偏遠的嶺南,也因為顧騁等人的貶謫而知曉了這一個名字。無他,因為他們帶去了“謝三郎”的許多新想法:從衣食住行到思想觀念,無不滲透著“謝三郎”的影子!
如果謝則安是無意為之,那他的能力足以叫人驚嘆;如果謝則安是有意為之,那麼他入京以來做的種種安排連在一起看未免讓人有些心驚膽戰。那時謝則安才十歲,如果從那時起他就有了這樣的野心,未免太可怕了。
“可怕”這個念頭在姚鼎言腦中一閃而過,很快又消失無蹤。他和徐君誠是和謝則安相處最多的人,謝則安很多想法、觀點他們都非常熟悉,至少在趙英去世、趙崇昭登基之時,謝則安對權位都毫無戀棧。
一直到這兩年來,謝則安才漸漸露出幾分鋒芒。
謝則安對他這個老師一直非常恭敬。凡是能先經過他的,謝則安絕不先做處置;凡是能與他商量的,謝則安絕不擅自行事。即使是從趙崇昭那邊下手削弱他的影響,謝則安也做得讓人無法指斥。
比如現在,明明謝則安在朝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他卻自請出京走一趟。這一去至少地三兩個月,朝中一日不同於一日,遠離朝廷這麼久,天知道會有什麼變化?
如果說姚鼎言不久前還對謝則安不太滿意,這會兒他又有些恨鐵不成鋼。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都這節骨眼上了,還顧著什麼師生情誼,趕緊乾脆利落地和他擺個擂台一較高低才是正理。他這搞到半路跑出去玩兒了,他找誰發難去?
姚鼎言決定再也不管這混小子:“你愛去就去,只要你能說通陛下就行了。”
謝則安:“……”
要是謝則安能說通趙崇昭,用得著彎彎繞繞地找上姚鼎言嗎?如今他這職位雖然不能說是閒職,但總比往後要輕鬆,要是不趁現在多出去走走,以後可能就沒機會了。趙崇昭那邊雖然勉強答應讓他出去,但一聽到他說要去北地,趙崇昭立刻炸了,說不同意就不同意。這傢伙一旦擰起來,謝則安還真沒什麼辦法說服他。
謝則安決定先從姚鼎言這邊下手,試著說服姚鼎言。
沒想到姚鼎言一下子掐住了他的死穴。
謝則安說:“先生,我這次去也是當您的眼睛啊!”
姚鼎言沒好氣地瞪著他:“我看你是在京城呆悶了,想出去玩兒吧?”
謝則安指天發誓:“我絕對沒有這個想法。”
姚鼎言說:“你拍拍屁股跑了,你手裡的事由誰去負責?”
謝則安正色說:“先生,這正是我抽身的原因。”他坦然地看向姚鼎言,“我期望中的‘昇平學校’,不是圍繞著某個人轉的‘某某黨’——最近朝中卻傳出了不少這樣的風聲。雖然陛下和您都不曾因為這種流言而問責於我,但我還是覺得應該掐掉這個苗頭。像昇平學校那樣的地方,興衰榮辱不能只綁在某一個人身上——這不是能長久運作下去的正道。既然開頭的路已經走平了,接下來該由他們自己摸索著往前走了。”
姚鼎言怔了怔。他知道謝則安是不想和自己起衝突,卻不知道謝則安會想得那麼長遠。他一力打壓“守舊派”,正是因為害怕他們捲土重來之後會將新法毀於一旦。他越是擔心,就把手中的權抓得越緊,對於持有反對意見的人越不留情。
要是年初那種難民進京的事再次發生,或者遇上別的意外,他離開了相位、離開了京城,等待新法的將是怎麼樣的厄難?
姚鼎言快速地把“新黨”過了個遍,發現真正能挑大樑的人少之又少。如果像謝則安說的那樣,走好開頭之後就讓各地自己摸索著往前走,會不會湧現一批有能力、有擔當的人來挑擔子?
姚鼎言是個頑固的人,但不代表他誰的意見都不聽。謝則安這事做得乾脆又光棍,給了姚鼎言不小的觸動。當然,他不會在謝則安面前表露分毫。
才過了短短數月,耶律衍未免來得太快了。而且耶律衍開起殺戒來太過不留情,簡直比對上死敵還狠。本來這人監國時就以苛政聞名,這會兒恐怕還要加上個“屠夫”頭銜吧?
趙崇昭皺起眉頭。他想不通耶律衍的想法,只能說:“皇叔他們還說了什麼?”
謝則安面色古怪:“皇叔他們說,狄國國主耶律昊在聽說耶律衍揮兵南下之後,收拾好東西、帶上親信,毫不猶豫地逃之夭夭,來到邊境時主動發出求和訊號,請求大慶給他們劃一塊安家立命之所,還說不用太大,夠住就好,待遇和其他歸附的糙原人一樣就成了……”
世上竟有這種沒臉沒皮的人!
趙崇昭忍不住說:“他的話能信嗎?”要是給了糧食給了武器給了地,他們跑了怎麼辦?
謝則安說:“譚先生還說,他們這批人自帶工匠,已經在邊境外側叮叮噹噹地建起城來,同時非常誠懇地懇求‘如果耶律衍打過來偉大的大慶軍一定要幫助我們啊’。”
趙崇昭:“……”
世上真的有這種奇葩的事嗎?
謝則安說:“到嘴的肉不吃白不吃,邊軍厲兵秣馬這麼多年,耶律衍真要過來了,與他一戰倒也無妨。有耶律昊這位‘國主’在,將來要想進軍北上會容易很多。至於怎麼把這塊肉吃掉,譚先生他們肯定能想出辦法來。”
趙崇昭到底是個崇功尚武的人,聽到這話後有點熱切:“要不要讓燕凜他們從海路北上,來個前後包抄!”
謝則安說:“還不是時候,燕凜已經派了幾批人偽裝成走私商船去摸清北邊的著陸點。雖然可以過去,但陸地上形勢不明,貿然過去肯定討不了好。”
趙崇昭點點頭。
謝則安接著說:“而且燕凜發現了一些新情況。”
趙崇昭心頭一跳:“什麼新情況?”
謝則安說:“再往北,我們的人很少,這些年能探聽到的消息不多。你知道為什麼耶律衍一直在北狄最北方經營嗎?因為那邊有連他都非常忌憚的強敵。耶律衍的一身戰功,都是在那邊攢下來的。”
趙崇昭呆了呆。
有謝則安在旁,他比一般人知道的多。他知道大慶只是世界版圖上小小的一隅,世上還有更廣袤的大陸,更兇悍勇武的種族——處處是危險,處處是機遇。
趙崇昭沒有膽寒,正相反,他心中躍躍欲試:“三郎,我們應該把軍校建起來了吧?以後我們要培養最強的陸軍和海軍,把這些露臉的沒露臉的強敵統統打敗!”
謝則安聽到趙崇昭充滿朝氣的話後笑了起來,朗然應聲:“理當如此。”
第211章
安居京城,畢竟不能真正了解外面的事。謝則安考慮了幾天,向姚鼎言提出北上一圈,看看北邊的情況,順便去邊境看看狄國國主是否真有降意。即使北地捏在恭王手裡,謝則安也不是全然放心的,換了任何一個人在某個地方經營十幾二十年,影響力都極為強大,恭王身邊未免沒有想替他“黃袍加身”的人。
這些事,趙崇昭很少去琢磨,他卻不得不去想。
姚鼎言和謝則安在這方面的想法很一致。一聽謝則安的來意,他立即明白謝則安隱而未言的意思。師生對視一眼,姚鼎言說:“這種不討喜的事,三郎你何必親自去?”
謝則安說:“我也不是要做什麼,就當是去拜訪譚先生罷了。”他與姚鼎言對視,“還有就是下面傳回再多消息我都不太放心,要是不親眼看看,很多事都只能靠我自己的臆測去辦,難免會出現許多問題。”
姚鼎言注視著自己的學生。最近半年來他行事常有阻礙,因為對他言聽計從的趙崇昭忽然變得強硬起來。即使是他交上去官員任免意見,趙崇昭也只是揀一部分來同意。這種態度落在別人眼裡,無疑是大大地削弱了他的威嚴。
相較之下,那所謂的“昇平黨”悄然興起。“昇平黨”的核心只是一些小小的差吏!雖說各地的師爺都在縣務、州務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要是真正把他們當成“某某黨”來對待,未免太大題小做了。
偏偏這批不起眼的人卻在當地有著極大的影響力,連帶縣官、州官也對他們的意見頗為重視。
而這一條線,其實捏在謝則安手裡。
後生可畏。這是姚鼎言最近對謝則安的看法。他已經不能再把謝則安當成單純的學生來看待,這個只有二十來歲的青年,已經褪去了少年的青澀,成為朝中最不可忽視的重臣!他以最小的年紀三元及第,一步一步謀劃經營,短短十年之間已名揚天下。
試問如今大慶境內還有誰不知道“謝三郎”三個字?
即使是偏遠的嶺南,也因為顧騁等人的貶謫而知曉了這一個名字。無他,因為他們帶去了“謝三郎”的許多新想法:從衣食住行到思想觀念,無不滲透著“謝三郎”的影子!
如果謝則安是無意為之,那他的能力足以叫人驚嘆;如果謝則安是有意為之,那麼他入京以來做的種種安排連在一起看未免讓人有些心驚膽戰。那時謝則安才十歲,如果從那時起他就有了這樣的野心,未免太可怕了。
“可怕”這個念頭在姚鼎言腦中一閃而過,很快又消失無蹤。他和徐君誠是和謝則安相處最多的人,謝則安很多想法、觀點他們都非常熟悉,至少在趙英去世、趙崇昭登基之時,謝則安對權位都毫無戀棧。
一直到這兩年來,謝則安才漸漸露出幾分鋒芒。
謝則安對他這個老師一直非常恭敬。凡是能先經過他的,謝則安絕不先做處置;凡是能與他商量的,謝則安絕不擅自行事。即使是從趙崇昭那邊下手削弱他的影響,謝則安也做得讓人無法指斥。
比如現在,明明謝則安在朝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他卻自請出京走一趟。這一去至少地三兩個月,朝中一日不同於一日,遠離朝廷這麼久,天知道會有什麼變化?
如果說姚鼎言不久前還對謝則安不太滿意,這會兒他又有些恨鐵不成鋼。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都這節骨眼上了,還顧著什麼師生情誼,趕緊乾脆利落地和他擺個擂台一較高低才是正理。他這搞到半路跑出去玩兒了,他找誰發難去?
姚鼎言決定再也不管這混小子:“你愛去就去,只要你能說通陛下就行了。”
謝則安:“……”
要是謝則安能說通趙崇昭,用得著彎彎繞繞地找上姚鼎言嗎?如今他這職位雖然不能說是閒職,但總比往後要輕鬆,要是不趁現在多出去走走,以後可能就沒機會了。趙崇昭那邊雖然勉強答應讓他出去,但一聽到他說要去北地,趙崇昭立刻炸了,說不同意就不同意。這傢伙一旦擰起來,謝則安還真沒什麼辦法說服他。
謝則安決定先從姚鼎言這邊下手,試著說服姚鼎言。
沒想到姚鼎言一下子掐住了他的死穴。
謝則安說:“先生,我這次去也是當您的眼睛啊!”
姚鼎言沒好氣地瞪著他:“我看你是在京城呆悶了,想出去玩兒吧?”
謝則安指天發誓:“我絕對沒有這個想法。”
姚鼎言說:“你拍拍屁股跑了,你手裡的事由誰去負責?”
謝則安正色說:“先生,這正是我抽身的原因。”他坦然地看向姚鼎言,“我期望中的‘昇平學校’,不是圍繞著某個人轉的‘某某黨’——最近朝中卻傳出了不少這樣的風聲。雖然陛下和您都不曾因為這種流言而問責於我,但我還是覺得應該掐掉這個苗頭。像昇平學校那樣的地方,興衰榮辱不能只綁在某一個人身上——這不是能長久運作下去的正道。既然開頭的路已經走平了,接下來該由他們自己摸索著往前走了。”
姚鼎言怔了怔。他知道謝則安是不想和自己起衝突,卻不知道謝則安會想得那麼長遠。他一力打壓“守舊派”,正是因為害怕他們捲土重來之後會將新法毀於一旦。他越是擔心,就把手中的權抓得越緊,對於持有反對意見的人越不留情。
要是年初那種難民進京的事再次發生,或者遇上別的意外,他離開了相位、離開了京城,等待新法的將是怎麼樣的厄難?
姚鼎言快速地把“新黨”過了個遍,發現真正能挑大樑的人少之又少。如果像謝則安說的那樣,走好開頭之後就讓各地自己摸索著往前走,會不會湧現一批有能力、有擔當的人來挑擔子?
姚鼎言是個頑固的人,但不代表他誰的意見都不聽。謝則安這事做得乾脆又光棍,給了姚鼎言不小的觸動。當然,他不會在謝則安面前表露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