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茗華說出自己的擔心,趙默成笑笑,原來是他自己要求的。
“你不是讓我‘急流勇退’嗎,我這不是正在‘退’嘛,好的地方怎麼叫‘退’?”趙默成嘻嘻哈哈。
人家不是心疼你嗎!茗華委屈的小眼淚開始打轉了。
趙默成一看著了慌,急忙哄:“那裡有水生,我也想博學了,就是冷些。我皮糙肉厚,禁凍。”
果然一提博學,茗華的注意力全被轉移了,趙默成乘勝追擊:“我先過去,那裡現在匪患重,我先去清一清,正好等日子和暖些了,你再帶著他們仨過去,咱們一家團聚。”
趙默成將離渭邑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各種名義來探訪的人也多了,都讓他一概拒了,只有今天的人被迎進了府。
太子張昱和定南侯仇定南。
華帝找事!茗華暗罵。
吳王仇勝谷的世子仇定南,當初襲爵時封了定南侯,其實他壓根沒去過南邊,可能只是因為名字是定南,估計華帝封完自己也不記得了。
現在趙默成平定東南回來,封了定南王,這不跟爺倆兒似的,華帝下封號之前都不讓人查一查的麼,滿朝文武都幹什麼吃的?
茗華不便出面,讓沈小哥在一旁伺候茶水,以便了解現場情況。
結果倆人走後,小哥帶回個天大的壞消息:趙默成看到吳王世子不爭氣的樣子居然當面出言教訓了他!
人家好歹也是個侯爺,又是和太子一起來的,就算再不成氣,也不能當面訓斥啊!這個趙默成,一定是想起吳王仇勝谷來了,想以叔輩的好意規勸他,可是……
茗華能夠感受到此次回渭邑,六姐對自己的疏離,最開始是她以為自己心虛,躲著六姐。
後來她發現榮華並沒有向以往般主動找她,她還安慰過自己,六姐能夠在吳王不在的情況下混的風生水起,肯定很忙,自己不願意和那個圈子過多打交道,各自安好也挺好。
直到那次登門,榮華待自己太客氣了,完全程式化的接待,茗華想六姐一定是待人接物太多太累,已經不由自主了。
可是,看看現在的仇定南……能夠讓趙默成壓不住性子,當面教訓,還有那個杏花樓的傳聞……茗華不敢想下去。
逃避最簡單,離開這裡。這樣想,跟趙默成去東北確實是個不壞的選擇。趙默成避鋒芒畢露,自己逃心理負擔。
隨著趙默成一封封家書的到達,茗華知道他到了東北,見了博學,小博學現在頗有小俠風範,當爹的很滿意。茗華還知道,他還沒顧上清剿匪患,因為,忙著破案。
由於趙青天的名號過於響亮,趙默成一到封地,訴冤的不平的家長里短各種案子都聚了來,不單本郡的,旁邊郡縣的都來了。趙默成忙得焦頭爛額,曲盛這個“空頭師爺”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在這個過程中,趙默成摸清了大致情況,與蕭水生議定了初步的剿匪方案,在波芙門的大力協助下,想來清除匪患指日可待。
茗華回著一封封書信,叮囑趙默成注意身體,憧憬著一家團聚的日子。小趙德漸漸長開了,性子安穩得出奇,整天坐著看兩個哥哥嬉笑玩鬧,巧衣她們笑說她像爹,不像娘。
陰貴人從宮裡傳出的口信打破了所有安然。陰貴人告訴茗華,想辦法通知定南王無論華帝什麼詔令,都不要回渭邑來。
因為趙默成離開渭邑後,太子張昱和定南侯仇定南參了趙默成一本,說他遠征東南時屯兵不出貽誤戰機,致使公主沒有得到及時救治,中飽私囊,親眼見他千里迢迢帶回一車明珠文犀,未經官府備案就全部帶回了府里。
無恥啊,茗華心裡罵翻了天。貽誤戰機?那是因為當時的氣候不利於出兵,東南濕熱,瘴氣重,很多水土不服的兵士上吐下瀉,戰力大損。趙默成愛兵如子,一邊讓部隊休整,一邊尋找抵禦瘴氣的藥糙,無意中發現東南多食薏苡仁,食之可抵禦瘴氣,廣發全軍。等兵士大部分恢復了才再度出擊,這怎麼算屯兵不出了?
按照他們的說辭,在部隊戰力最削弱的時候與以逸待勞的叛軍拼殺就是好的了?恐怕到時候又有什麼莫須有的罪責等著了吧。
至於說到明珠文犀,真是好笑,那就是薏苡仁啊,東南百姓家中最最常見的吃食。只因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最普通不過的薏苡仁恰好是瘴氣的克星。趙默成帶了一車回來?那是因為他腿上箭傷疼啊,平時陰天下雨都會疼的,到了那種常年cháo濕的地方怎麼會不疼?疼起來他就會想到茗華的手臂一定也在疼,在他跟兵士們一起吃了一段時間薏苡仁以後,發現疼痛見輕,欣喜不已,帶回一車種子,只為能夠移植到中原地區,能夠解除茗華和更多人的痛苦。
只可惜,功高莫震主。
當初吳王打下的東南,一直沒有很好地安撫,後來屢次反叛,華帝用人不利在當地已經完全失了人心,所以他才想到將汝陽公主遠嫁過去,結果適得其反。
趙默成出兵短短半年多,連打帶收服,一切平順。他帶去打東南的隊伍並不是他的嫡系,可是上下一心,將士用命。他明目張胆帶了一大車珠寶回來,居然連個上報的人都沒有,華帝怎麼能不忌憚?
西北、西南、東南都有了趙默成的印記,現在他居然自己主動要求去了寒冷邊塞,怎麼能讓他再像高山的騎兵一般,練出一支新軍來?不能。
所以,雖然這種狀告的並沒有什麼水平,卻正中了華帝的小心思,不能再讓趙默成在東北扎穩腳跟了。於是華帝接到舉報,查都不查,命趙默成三日內趕回渭邑。
只要趙默成應召回渭邑,馬上奪爵下獄。
茗華急忙讓趙有才飛鴿傳書給蕭水生,不要走官道了,驛道上傳得依然是幾個孩子的吃喝拉撒。
只要趙默成在東北,即使不算蕭水生的相助,也能自保,自己再想脫身之計。
茗華在外松內緊地安排遁走的事,有人也在緊鑼密鼓地琢磨著要如何利用她來進行復仇。
因為趙默成的軟肋只有一個,藺茗華。
第80章 反了算了
難怪當初趙默成叫自己不要花太多心思在宅子上,那時還以為他怕自己勞累,現在想想他壓根兒就沒有想在渭邑紮根。茗華回憶著他們到渭邑後的點滴,看著滿院來往的人有條不紊地收拾東西。
這一走,離高山更遠了,不知道幾時能再見趙姜和烏雲開心她們了。原來渭邑不過是個中轉站。
趙有才匆匆進來報給茗華一個大錦盒,這時……還有人送東西給自己麼?
趙有才回道:“打開驗過了,一件衣服和一封信。”
自從茗華在高山被綁後,所有送到她手裡的東西都被驗看過,而陰貴人口信之後,所有人都精神緊張。
茗華直接拿起書信看了看落款,坐直了身子。那上面寫的,杏花樓黃掌柜。
六姐的吳王妃當的八面玲瓏,在渭邑貴婦中遊刃有餘,多年的生疏已經將不濃的姐妹情誼消散了。落雪在宮裡貴為陰貴人,有皇子張陽,母憑子貴。當年的老人唯有黃掌柜,那個當初收留自己的好人讓茗華掛心了,尤其在知道杏花樓已經由仇定南親自掌管之後。
“你不是讓我‘急流勇退’嗎,我這不是正在‘退’嘛,好的地方怎麼叫‘退’?”趙默成嘻嘻哈哈。
人家不是心疼你嗎!茗華委屈的小眼淚開始打轉了。
趙默成一看著了慌,急忙哄:“那裡有水生,我也想博學了,就是冷些。我皮糙肉厚,禁凍。”
果然一提博學,茗華的注意力全被轉移了,趙默成乘勝追擊:“我先過去,那裡現在匪患重,我先去清一清,正好等日子和暖些了,你再帶著他們仨過去,咱們一家團聚。”
趙默成將離渭邑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各種名義來探訪的人也多了,都讓他一概拒了,只有今天的人被迎進了府。
太子張昱和定南侯仇定南。
華帝找事!茗華暗罵。
吳王仇勝谷的世子仇定南,當初襲爵時封了定南侯,其實他壓根沒去過南邊,可能只是因為名字是定南,估計華帝封完自己也不記得了。
現在趙默成平定東南回來,封了定南王,這不跟爺倆兒似的,華帝下封號之前都不讓人查一查的麼,滿朝文武都幹什麼吃的?
茗華不便出面,讓沈小哥在一旁伺候茶水,以便了解現場情況。
結果倆人走後,小哥帶回個天大的壞消息:趙默成看到吳王世子不爭氣的樣子居然當面出言教訓了他!
人家好歹也是個侯爺,又是和太子一起來的,就算再不成氣,也不能當面訓斥啊!這個趙默成,一定是想起吳王仇勝谷來了,想以叔輩的好意規勸他,可是……
茗華能夠感受到此次回渭邑,六姐對自己的疏離,最開始是她以為自己心虛,躲著六姐。
後來她發現榮華並沒有向以往般主動找她,她還安慰過自己,六姐能夠在吳王不在的情況下混的風生水起,肯定很忙,自己不願意和那個圈子過多打交道,各自安好也挺好。
直到那次登門,榮華待自己太客氣了,完全程式化的接待,茗華想六姐一定是待人接物太多太累,已經不由自主了。
可是,看看現在的仇定南……能夠讓趙默成壓不住性子,當面教訓,還有那個杏花樓的傳聞……茗華不敢想下去。
逃避最簡單,離開這裡。這樣想,跟趙默成去東北確實是個不壞的選擇。趙默成避鋒芒畢露,自己逃心理負擔。
隨著趙默成一封封家書的到達,茗華知道他到了東北,見了博學,小博學現在頗有小俠風範,當爹的很滿意。茗華還知道,他還沒顧上清剿匪患,因為,忙著破案。
由於趙青天的名號過於響亮,趙默成一到封地,訴冤的不平的家長里短各種案子都聚了來,不單本郡的,旁邊郡縣的都來了。趙默成忙得焦頭爛額,曲盛這個“空頭師爺”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在這個過程中,趙默成摸清了大致情況,與蕭水生議定了初步的剿匪方案,在波芙門的大力協助下,想來清除匪患指日可待。
茗華回著一封封書信,叮囑趙默成注意身體,憧憬著一家團聚的日子。小趙德漸漸長開了,性子安穩得出奇,整天坐著看兩個哥哥嬉笑玩鬧,巧衣她們笑說她像爹,不像娘。
陰貴人從宮裡傳出的口信打破了所有安然。陰貴人告訴茗華,想辦法通知定南王無論華帝什麼詔令,都不要回渭邑來。
因為趙默成離開渭邑後,太子張昱和定南侯仇定南參了趙默成一本,說他遠征東南時屯兵不出貽誤戰機,致使公主沒有得到及時救治,中飽私囊,親眼見他千里迢迢帶回一車明珠文犀,未經官府備案就全部帶回了府里。
無恥啊,茗華心裡罵翻了天。貽誤戰機?那是因為當時的氣候不利於出兵,東南濕熱,瘴氣重,很多水土不服的兵士上吐下瀉,戰力大損。趙默成愛兵如子,一邊讓部隊休整,一邊尋找抵禦瘴氣的藥糙,無意中發現東南多食薏苡仁,食之可抵禦瘴氣,廣發全軍。等兵士大部分恢復了才再度出擊,這怎麼算屯兵不出了?
按照他們的說辭,在部隊戰力最削弱的時候與以逸待勞的叛軍拼殺就是好的了?恐怕到時候又有什麼莫須有的罪責等著了吧。
至於說到明珠文犀,真是好笑,那就是薏苡仁啊,東南百姓家中最最常見的吃食。只因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最普通不過的薏苡仁恰好是瘴氣的克星。趙默成帶了一車回來?那是因為他腿上箭傷疼啊,平時陰天下雨都會疼的,到了那種常年cháo濕的地方怎麼會不疼?疼起來他就會想到茗華的手臂一定也在疼,在他跟兵士們一起吃了一段時間薏苡仁以後,發現疼痛見輕,欣喜不已,帶回一車種子,只為能夠移植到中原地區,能夠解除茗華和更多人的痛苦。
只可惜,功高莫震主。
當初吳王打下的東南,一直沒有很好地安撫,後來屢次反叛,華帝用人不利在當地已經完全失了人心,所以他才想到將汝陽公主遠嫁過去,結果適得其反。
趙默成出兵短短半年多,連打帶收服,一切平順。他帶去打東南的隊伍並不是他的嫡系,可是上下一心,將士用命。他明目張胆帶了一大車珠寶回來,居然連個上報的人都沒有,華帝怎麼能不忌憚?
西北、西南、東南都有了趙默成的印記,現在他居然自己主動要求去了寒冷邊塞,怎麼能讓他再像高山的騎兵一般,練出一支新軍來?不能。
所以,雖然這種狀告的並沒有什麼水平,卻正中了華帝的小心思,不能再讓趙默成在東北扎穩腳跟了。於是華帝接到舉報,查都不查,命趙默成三日內趕回渭邑。
只要趙默成應召回渭邑,馬上奪爵下獄。
茗華急忙讓趙有才飛鴿傳書給蕭水生,不要走官道了,驛道上傳得依然是幾個孩子的吃喝拉撒。
只要趙默成在東北,即使不算蕭水生的相助,也能自保,自己再想脫身之計。
茗華在外松內緊地安排遁走的事,有人也在緊鑼密鼓地琢磨著要如何利用她來進行復仇。
因為趙默成的軟肋只有一個,藺茗華。
第80章 反了算了
難怪當初趙默成叫自己不要花太多心思在宅子上,那時還以為他怕自己勞累,現在想想他壓根兒就沒有想在渭邑紮根。茗華回憶著他們到渭邑後的點滴,看著滿院來往的人有條不紊地收拾東西。
這一走,離高山更遠了,不知道幾時能再見趙姜和烏雲開心她們了。原來渭邑不過是個中轉站。
趙有才匆匆進來報給茗華一個大錦盒,這時……還有人送東西給自己麼?
趙有才回道:“打開驗過了,一件衣服和一封信。”
自從茗華在高山被綁後,所有送到她手裡的東西都被驗看過,而陰貴人口信之後,所有人都精神緊張。
茗華直接拿起書信看了看落款,坐直了身子。那上面寫的,杏花樓黃掌柜。
六姐的吳王妃當的八面玲瓏,在渭邑貴婦中遊刃有餘,多年的生疏已經將不濃的姐妹情誼消散了。落雪在宮裡貴為陰貴人,有皇子張陽,母憑子貴。當年的老人唯有黃掌柜,那個當初收留自己的好人讓茗華掛心了,尤其在知道杏花樓已經由仇定南親自掌管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