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那等東南也安定了呢?”茗華意識到趙默成已經在西部形成了自己的勢力,而且屯兵駐軍,如果自己是華帝,也會忌憚他吧。

  趙默成安慰茗華說:“畢生所願,天下太平,而且我相信華帝有君臨天下的氣度。我先去渭邑,你等倆孩子大一些了再去,這裡有崔嚴照顧,我放心的很。”

  吉古堂里,趙默成與崔嚴對坐,一個茶一個酒。

  “一定要走?”

  “當然,高山無趙某用武之地了。”

  “那你這幾年的心血……”崔嚴猛地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趙默成端起茶杯,輕飲,“高山本是崔氏百年基業,也當物歸原主,我不走,怎麼歸?”

  “渭邑有消息說是盧海鈺薦我做高山郡守,我還沒想通,如果是你……”

  “誰推薦你做高山郡守有什麼關係,高山是你們數代的心血,你是眾望所歸。”

  “盧海鈺一定是認為你我不和,所以才推薦的我,此人睚眥必報,有皇后撐腰,你要小心。”崔嚴憂心忡忡。

  趙默成雲淡風輕,“華帝明主,天下一統百姓之幸,至於我,不求建功立業,只求天下太平,只要還有蠢蠢欲動之輩,想來還有我用武之地。只要我還有用處,自然能護得妻小周全。”

  崔嚴咬牙道:“莫說大話,別看你是我恩人,你若待她不好,我隨時候著。你護不住了說一聲,我來。”

  趙默成輕輕一笑,“得妻如此,冷暖自知,我怎麼可能薄待她,你還是趁早死了這條心吧,也免得耽誤了眼前姻緣。”

  趙默成安排好郡衙事務,安置好郭纏虎等人,給茗華留下趙有才一班人,帶著孟大蟲幾個上路了。

  很少騎馬的崔嚴,親自騎馬送了一天的路程才折返回來。

  沈申洲的小妹沈小哥每天來陪茗華,一雙巧手梳起頭來眼花繚亂,連見過多種紛繁樣式的芳華都讚嘆不已。

  茗華奇道:“你一個女孩子家為何叫‘小哥’?”不像沈申洲的風格啊。

  沈小哥笑盈盈答:“我姐姐叫沈小可,我就叫小哥唄。”

  茗華大笑,這才是沈申洲的風格。

  趙姜與鄭昊的感情越來越好,茗華勸鄭昊和沈申洲去渭邑參加科考,華帝為了廣納英才,開科取士了,這些讀書人還不知道科舉的厲害。

  孟大蟲第一次上渭邑,一進都城眼睛都不夠用了,連一隊出殯的隊伍都讓他盯了好久。

  “這麼喜歡看,何不跟上去看個清楚?”趙默成在他身後道。

  孟大蟲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繼續跟著趙默成往城裡去,趙默成回身道:“沒有打趣你的意思,如果你也覺得古怪,乾脆跟著探個究竟。”

  “不了,夫人交待了,我這趟只管大人的安危,別的不許多事。”孟大蟲跟上趙默成。

  “幾時被夫人收買的?”趙默成一面注意四周,一面笑道。

  孟大蟲再撓撓頭,“夫人,許,許我一房媳婦……”

  趙默成沒忍住,當街大笑,“誰?”

  “夫人說,看我的表現。”

  第75章 汝陽公主

  等四個月後,茗華大隊伍來到渭邑時,街頭巷尾還在流傳著趙默成趙侯爺初到渭邑那一天的奇事。

  趙默成叩見華帝,當年英姿勃發的華帝經過幾年的嘔心瀝血,蒼老了許多,此刻正為一件瑣事煩惱。

  盧皇后是華帝的結髮妻子,為華帝一統立下汗馬功勞,育有一子是為太子張昱,育有兩女,長女舞陰公主,嫁給了吳王世子定南侯仇定南,次女汝陽公主,待字閨中。皇后對汝陽公主異常疼愛,常常賞賜她一些貴重寶器,汝陽公主對這些寶物極為珍愛,妥善珍藏,卻不料半月前全部遭竊遺失。

  汝陽公主將寶物失竊的事稟告皇后,華帝特為此事召來渭邑令,道:“公主府重重看守尚且失竊,可見渭邑的治安混亂到何種地步,若半月之內抓不到偷寶物的小偷,就治你護城不嚴失職之罪!”

  渭邑令領命後,立即召來總捕頭髮令道:“七日內找不到小偷,你們都別想再活命!”

  總捕頭接獲命令後就對手下的捕役說:“限你們三天之內給我抓到小偷,否則我會要你們比我先死!”

  捕役們一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該如何是好。正巧在街上碰到初進渭邑的趙默成一行人,此時趙默成破案的名聲早已傳到渭邑了,捕役們便懇請他參與辦案。

  由總捕頭引薦給渭邑令,馬上被奉若上賓。趙默成說:“我有些初步設想,但抓住小偷還需時日,不如我們一起謁見華帝,我當面陳述我的捕盜計劃可好?”

  渭邑令一聽大名鼎鼎的趙默成都不能當時破案,還要假以時日,馬上應承下來,兩人一同進宮謁見華帝。

  華帝先同趙默成寒暄了一番,聽到渭邑令的回稟,問趙默成道:“賢卿有什麼辦法能抓到小偷呢?”

  趙默成答道:“如果真要把緝賊的任務交給臣辦,首先不能有期限的限制,再來就是要渭邑令宣布不再追查此案,至於渭邑城中編列為擒賊的吏卒全交由臣指揮,臣保證不出數日,一定能為陛下擒獲賊人。”

  華帝答應了趙默成所有請求。

  趙默成隨即對吏卒宣布,捉賊的行動將往後順延兩個月。然後趙默成就帶著孟大蟲等人去華帝分派的新宅子裡修正去了,大家都說這趙青天進了都城也不急著破案了,修整自己府宅倒上心。

  轉眼到了寒食節,趙默成突然召集所有的吏卒對他們說:“每十人、或五人編成一組,分別埋伏在東門、北門,如果發現有一名秦人打扮的,身後跟隨一群披麻戴孝的家屬,朝北山的方向走,就在後面跟蹤他們,不要打糙驚蛇。”

  吏卒果然發現如趙默成所形容的這批人,快馬報告趙默成說:“他們來到一座新墳前設奠祭拜,雖然號哭但表情並不哀傷,祭拜完畢就檢視墳墓四周,接著相互開心的大笑。”

  趙默成聽完回報下令說:“他們就是小偷,終於抓到他們了。”於是命令吏卒將那批秦人全部逮捕並且挖墳開棺檢視,只見棺木中全是寶物。

  趙默成向華帝奏報抓賊任務完成,華帝奇道:“聽聞賢卿一直在整修宅子,並未繼續調查竊案,那賢卿又如何知道這些人是盜賊?”

  趙默成答:“臣並沒有運用什麼奇計,只是能辨識盜賊罷了。當臣抵達渭邑那天,恰好碰到這批假扮的秦人舉行假出殯。臣在高山與秦族人打交道多了,臣一見他們的神色,就知道他們是小偷,只是不知道埋藏贓物的地方。今天是寒食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臣料想他們一定會出城到埋藏寶物的墓地。密探說他們雖設奠祭拜但哭聲並不哀傷,那個因為墳中所埋的不是死人;繞行墳墓四周,巡視後相互對看大笑,那是高興墳墓完好無損;如果按陛下目前所下命令嚴密緝捕盜賊,賊人見風聲吃緊,一定會因心慌而先挖取寶物逃逸。而今盜賊見官府不再追究,自然意態悠閒不急著挖出寶物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