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傒和國懿仲也是鄒著眉,他們對吳糾的為人,從厭惡到猜忌,最後到信任佩服,看的也是透徹的,兩位監國都是聰明人,怎麼可能因為楚國人的一句話,就亂了方寸?

  齊侯點頭說:“叔牙師傅說的正是,如今我們該想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推人出去頂罪的辦法,兩位監國,出使洛師的事情,就交給二位了。”

  高傒和國懿仲立刻拱手說:“是。”

  今日的事兒,那真是風雨欲來,不過並沒有一個定論,只是想觀察,然後讓高傒和國懿仲出使,遊說天子,但是說實在的,如今天子已經下了削封的念頭,正是打壓齊國的好時機,因此高傒和國懿仲也沒有任何說服天子的把握。

  吳糾眯了眯眼睛,下朝之後立刻就離開了,行色匆匆的,但是並不是往政事堂去,而是回了自己的房舍。

  子清晏娥和棠巫都聽說了路寢宮的事情,三個人急得不行,就怕大家把吳糾推出去頂罪。

  見吳糾安然回來,都鬆了一口氣,迎上去說:“公子,怎麼樣?卿大夫沒有為難公子罷?”

  吳糾笑了笑,說:“沒有。”

  他說著,又說:“子清,之前我吩咐的,讓齊娥做的事兒,怎麼樣了?”

  子清乍一聽,都有些沒反應過來,隨即才想明白了,之前吳糾把齊娥討要到身邊來,讓齊娥去挑糞的事兒……

  子清以為只是吳糾一時興起,在整治齊娥而已,何止是子清,晏娥也這麼認為,當時還沒有棠巫,因此棠巫不清楚,但是一聽挑糞,也是懵了,他們都不知吳糾要做什麼。

  雖然他們不知吳糾要做什麼,不過因為吳糾一聲令下,齊娥還是在天天挑糞的。

  其實吳糾根本不是心血來cháo,而是為了做黑火藥,天工開物之中說過,黑火藥的做法,就是從牆角或者動物人類的糞便之中得到原料。

  而這種原料其實很不容易得到,需要差不多一年的周期,如今齊娥挑糞也挑了很長時間了,吳糾想看看自己的原料到底準備的如何了。

  吳糾吩咐子清去準備,然後又展開一卷簡牘,自己說,讓棠巫記錄下來黑火藥如何調配。

  其實吳糾對這個是一竅不通的,不過他當年考大學的時候學的是理科,吳糾又是學霸,學習成績很好,因此大體知道黑火藥的一些原料,硝石硫磺和木屑等等,以一定比例調配。

  吳糾讓棠巫記錄下來,然後去秘密的找一些工匠過來,按照這些原料,研究比例嘗試調配,畢竟吳糾主要學的是管理,因此真正的比例他是不清楚的,還需要工匠來摸索。

  很快子清和棠巫就全都被派出去了,吳糾倒是安生,坐下來歇息,喝著茶水。

  距離齊侯回來有大約兩個月的光景,這期間大家提心弔膽的,很快高傒和國懿仲出使回來了,兩個人回來的十分倉促,兩個人一進宮,齊侯便準備召開朝議。

  吳糾在政事堂,一個寺人匆匆跑進來,朗聲說齊侯臨時朝開朝議,請各位卿大夫到路寢宮。

  眾人一聽,今天早上剛上了朝,突然又召開朝議,定然是什麼大事兒,而如今面臨的大事兒,恐怕就只有天子要削封這個事兒了。

  眾人陸陸續續的趕到路寢宮,進去一看,齊侯已經在座了,他面色陰沉的坐在上手,高傒和國懿仲也在,都坐在席上,臉色也不好看。

  眾人一見,兩位監國回來了,監國的臉色和齊侯一樣難看,那結果不用說也知道,定然是因為監國都無法說服天子了。

  眾人行禮,安靜的坐好,齊侯便沒有多說,開門見山的說:“眾卿也知道臨時召開朝議的原因,孤便不再多說了,天子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打壓我齊國,兩位監國大夫已經用盡言辭,但是天子身邊有魯國莒國和譚國這三個小人之國挑撥,還有楚國的挑撥,天子削封的詔令,已經到了。”

  眾人一聽,頓時都譁然一片。

  吳糾就聽到旁邊的士大夫們在說:“真的削封了……”

  “削封了!?天子怎麼能這樣做,我齊國忠心耿耿……”

  “都是大司徒那細作,害的我齊國被削封了!”

  “削封?如今我齊國便是不得姓之國了?這怎生是好?”

  高傒和國懿仲臉色也不好,他二人都是周先王冊封的監國,一直對天子忠心耿耿,監視著齊國的動向,然而沒想到的是,這次他們出使洛師,反而被新君胡齊給奚落了一番。

  兩位監國都是老臣了,一輩子也沒受到過這樣的羞辱,不止如此,天子胡齊竟然還勒令他二人帶著削封的詔書回來,這擺明了不給高傒和國懿仲臉面。

  齊侯冷冷的看著眾人的反應,說:“如今我齊國大難當前,若有卿大夫覺得不能與孤共患難,孤不強求,現在就可以起身離開,但……若是現在沒有人起身離開,孤不想聽到任何一句沒有意義的埋怨之辭,齊國大難當前,埋怨解決不了任何困難。”

  他說著看向高傒和國懿仲,兩位監國站起來,高傒說:“如今洛師之中,魯國譚國和莒國挑撥離間,正在攛掇天子發兵攻打我齊國,當下最重要的,乃是我齊國內部團結,儘快想辦法,調遣兵馬,抵抗聯軍。”

  國懿仲又說:“這次聯軍還沒有最後敲定,但是能肯定的便是有譚國、莒國和魯國,洛師旁邊的衛國也是蠢蠢欲動,北面的晉國雖然沒有親自來參加盟會,但是已經表達,可以發兵進攻,如此確定下來的國家眾多,四面八方遍布,因此請君上和各位卿大夫知曉,早做準備。”

  齊侯點頭說:“眾卿明白眼下的情勢了麼?孤不想聽沒有用的廢話,誰有話說,誰有對策,現在儘管暢所欲言罷。”

  眾人又是你看我我看你的,隨即有人酸溜溜的說:“這事情,恐怕大司徒心中早已有了對策罷?我等還是請大司徒先講講對策。”

  有人這麼說,其他人也開始應和起來。

  眾人都看向吳糾,吳糾倒是氣定神閒的,隨即站了起來,拱手說:“糾的確有應敵之計,那就斗膽,姑且說之,請各位卿大夫,姑且聽之。”

  那人就是這麼一說,沒想到吳糾還真有辦法,但是如今齊國變成了眾矢之的,面臨著諸國聯軍,大家還真不信吳糾能有什麼上天入地的辦法,對抗這些聯軍了。

  吳糾不急不緩的說:“如今天子雖然怪罪君上,但是卻遲遲不能敲定發兵,原因是什麼?自然是因為齊國強大,天子總是有諸國聯軍,但是也不敢貿然發兵。”

  他這麼一說,有人覺得十分有道理,但是有人覺得吳糾是拍馬屁。

  其實吳糾並非是拍馬屁,仔細想想看的確是這樣的,齊國營救鄭國的時候,隨便就拿出了五萬兵馬,說動就動,而國內還有兵馬坐鎮,可謂是泱泱大國。

  春秋早期一共一百七十餘國家,國土面積本就不大,整個周朝人口將近兩千五百萬左右,只有齊國的人口高大四百萬,秦燕這樣國土面積巨大的國家人口能達到二百萬,其餘的國家人口不到百萬,被後世稱為虎狼之國的秦國,此時的人口才剛剛六十萬。

  人口都不過百萬,還比不過現代的一個區縣人口龐大,所以能動輒五萬兵馬,十萬兵馬的國家,絕對是強國之中的強國,連天子的洛師,能動的兵馬才有兩萬五千人。

  因此吳糾說齊國強大,不是拍馬屁,的確如此。正因為如此,天子都不清楚齊國如今能動多少兵馬,所以不敢貿然發兵,若是發聯軍去攻打,那齊國定然是拿出魚死網破的架勢,四百萬人口,就算臨時徵兵,也是其他國家不能招惹的。

  吳糾繼續說:“天子尚且猶豫到底要怎麼攻打齊國,糾竊以為,君上正好利用洛師猶豫不決的時機,先發制人,給洛師一個顏色看看。”

  眾人立刻面面相覷,還有人喧譁不止,有人都沒有站出來,直接坐在席上就說:“大司徒此言差矣,若是真的打了洛師,咱們不成了名副其實的反賊了麼?再者說了,洛師離我齊國何止千里,兵線太長,根本拉不過去,大軍還沒開到洛師,就被其他國家攔住了。”

  吳糾笑了笑,說:“自然了,這位大夫說得對,我齊國乃忠誠之國,就算天子不仁,我齊國也不能不義,自然不能攻打洛師,落人口舌,再者說洛師遠在千里之外,兵線帶卻不宜拉的太長,糾所說的顏色,並非需要伸長手臂才能做到,而是放眼咱們齊國的……家門口兒。”

  吳糾這麼一說,齊侯眯了眯眼睛,很多武將都有些領悟,紛紛看向吳糾,似乎想要聽聽吳糾的答案,是不是和自己心中想的一樣。

  果然,就聽吳糾和齊侯異口同聲的說:“譚國。”

  吳糾點了點頭,說:“譚國就在我齊國的家門口兒,譚國太子反叛在先,譚國國君挑撥在後,與我齊國乃是勢同水火,說是血海深仇也不為過,手臂不需要伸長,占線也不需要拉長,只要一鼓作氣,能將譚國拿下,必然威震天子,到時候就算天子想要討伐,諸侯國也需要掂量掂量,譚國這個前車之鑑。”

  這一出殺雞儆猴,似乎不錯,不過大家高興之餘又開始皺眉,似乎想到了更深入的問題。

  管夷吾摸著鬍鬚說:“大司徒的辦法,實乃妙計,只是……這譚國雖然兵力不大,國力不強,卻仗著地勢優點,有水環繞,且城高堅固,實在不易攻破,若想要威震諸侯,恐怕要一舉拿下譚國,必須快准,若是時機錯失,那便是得不償失,反而引起諸侯的圍攻。”

  他這麼一說,眾人立刻皺起眉來,要知道譚國還沒有一個縣城大小,人口也就十萬,一個十萬的小國家,竟然敢和四百萬的大國家叫板,原因是什麼?

  發達,而且易守難攻。

  譚國周邊水力豐富,有天然的護城河,而且城牆堅固,耗資巨大。

  如果是一般情況,將軍們絕對第一個想到圍城這種辦法。

  其實齊侯上輩子滅了譚國,也是用的圍城辦法,畢竟譚國城牆太堅固,還有水流阻攔,因此齊侯就將譚國派兵圍上,整整圍了三年。

  齊侯上輩子曾說過,圍城三年,表達對譚公的尊敬,三年一到,便是仁至義盡。

  其實這是齊侯好面子的一種說法,根本原因就在譚國的城牆太堅固,尤其是春秋早期這種落後的冷兵器時代,根本無法貿然打進城池,因此齊侯只能採取圍城的辦法,想要譚國兵盡糧絕,這樣一圍,就足足圍了三年,可見譚國富饒的程度。

  如今不適合這個方法,若是圍上個三年,恐怕天子都能御駕親征過來救譚國了,其他諸侯國也會發兵救譚,到時候齊國得不償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