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只是召忽,身後還跟著許久不見的管夷吾和鮑叔牙,吳糾連忙向兩位師傅見禮。

  管夷吾許久未見吳糾,已經從召忽口中聽說吳糾受了傷,此時一見吳糾臉色有些發白,但是精神不錯,所幸放心下來,仔細端詳著吳糾。

  召忽卻不像管夷吾和鮑叔牙那般穩重,連忙拽著吳糾的手,說:“公子快來!”

  吳糾還以為召忽要做賊,被拽著來到了偏僻的地方,吳糾見他神神秘秘,一臉著急,不由說:“召師傅,如何驚慌?”

  召忽竟然露出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幽幽的盯著吳糾,一瞬間吳糾恐怕都以為自己是“負心漢”或者“渣男”了,召忽那目光,盯得吳糾那叫一個心慌。

  吳糾說:“到底怎麼了?”

  管夷吾先開口說:“是這樣的公子,高子前去請周天子下嫁王姬,消息回來了。”

  吳糾說:“定然是同意了,我方才也遇到了高子。”

  召忽“啪!”一拍手,說:“同意了才慘了!”

  吳糾更是奇怪,說:“這……這從何說起?”

  召忽盯著吳糾,說:“公子,你當真不記得了?”

  吳糾說:“記得什麼?”

  召忽幽幽的說:“公子那年隨同先公去周國賀壽的時候,遇到了一個王妹,當年和公子海誓山盟的那個王妹,便是王子鄭的妹妹!這回要下嫁的王姬!”

  吳糾:“……”海……

  海誓山盟?

  和自己麼?

  吳糾頓時明白了召忽為什麼用一臉“負心漢”和“渣男”的目光盯著自己了,之前有個密姬,如今又有個王妹,吳糾沒想到,公子糾竟然這麼風流多情,簡直是個多情種子,處處留情。

  召忽見他發呆,還以為他忘了那個海誓山盟的王妹,說:“公子,您就請好兒罷!希望那王妹已經把公子給忘了,若不然,王姬可是要嫁給公子無虧的人,和公子見了面,免不得尷尬一番,若只是尷尬還好了,恐怕公子還舊情難忘。”

  吳糾:“……”

  吳糾頓時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原本以為不管王姬嫁給齊侯還是嫁給他兒子,反正都和自己沒什麼關係,而自己就是個出謀劃策的,然而現在……

  管夷吾說:“三弟,公子已然今時不同往日,必然不會做出這等不分輕重的事情。”

  吳糾連忙點頭,態度誠懇的說:“是,正是,管師傅說的對。”

  召忽將信將疑,鮑叔牙則是捋著自己的鬍鬚,皺著眉一副思慮的樣子,說:“然……這王姬下嫁,迎嫁還是要的,迎嫁的人定然是公子無虧的兄長或者君上,公子無虧已是長子,並無兄長可言,君上必不可出城迎接,這迎親一職,恐怕要落在公子這個做叔父的身上了。”

  吳糾第三次有些無語,他是不知道這些貴族的彎彎繞繞的,在春秋時期,周天子下嫁宗族公主,一種是從周國直接迎親,另外一種則是從禮儀之邦的魯國迎親,因為魯國是公爵封國,另外一方面也是禮儀的發源地,所以周天子也會把宗族公主安排到魯國,等待迎親。

  如今齊國和魯國局勢緊張,魯國雖然離齊國比較近,容易迎親,但是能不能從魯國迎親還需要再商談。

  但是無論從周國還是魯國迎親,這個迎親的人,肯定要落在吳糾的肩上……

  鮑叔牙此話一出,吳糾又接收到了召忽“渣男”的目光,還有管夷吾嘆息的一聲。

  吳糾只是心裡默默的想著,希望那個周國的宗室公主,已經把自己給忘了,不然要和自己的侄子做“情敵”,這實在是又尷尬,又奇怪的事兒。

  不過吳糾此時在心中隱隱放鬆了一些,竟有些僥倖,幸虧齊侯把王姬指給了公子無虧,與侄子做情敵,怎麼也比與齊侯做情敵要安全的多罷?

  第35章 神魂顛倒

  吳糾有些煩惱,那就是前主兒給他留下來的風流債太多了,而且吳糾發現,公子糾這個人真的很大膽,他的風流債女主竟然都是齊侯的女人,上一個密姬是妾夫人,還是做妾的,而這回的王姬直接就是齊侯夫人,那可是齊侯的正室,也就是齊國的一國之母!

  吳糾覺得,這件事情儘量能免就免,或許可以裝作身體虛弱,避免去接親,不管王姬忘沒忘了自己,都避免和她接觸就對了。

  高傒和齊侯稟報的也正是這件事情,高傒很有才能,去了一趟周國,就帶來了好消息,周天子已經同意將王子鄭的妹妹,宗室公主王姬下嫁給齊侯的大兒子。

  其實在周天子心中,周天子更想讓王姬下嫁給齊侯,畢竟齊侯如今只有三個妾夫人,而沒有夫人,如果王姬能坐鎮齊侯的後宮,那再好不過了。

  但是周天子聽高傒的表達,齊侯並沒有什麼意願娶夫人,也只能嫁給公子無虧了。

  幸而公子無虧雖然今年十四歲,但是他在國中的地位是三個公子之中最高的,不只是年齡居長,而且才華過人,也是一個很好的苗子。

  公子無虧結交了不少能人異士,在其他國家也有一些口碑建樹,倒是個不容小覷的公子,眼下無虧十四歲就娶正夫人,也早了些。

  不過這就是政治婚姻,無虧自幼早熟的厲害,從小就看夠了母親與君父的其他女人爭寵的樣子,也明白有個完美的政治婚姻是一種強力的後盾,如果娶了周天子的宗室公主,那麼自己說話的分量也會重很多,所以無虧並沒有任何異議和怨言。

  這簡直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兒,除了吳糾想要退避三舍。因為王姬雖然年輕,但是因為哥哥王子鄭的關係,其實她與齊侯和吳糾才是“同齡”人,王子鄭看好齊侯,因為齊侯內斂持重,而王姬不同,那時候王姬年紀還小,所以更喜歡油腔滑調,會逗她開心,長相又奪目出彩的公子糾。

  吳糾剛震驚的聽完自己和“王妹”的情史,算一算那是幾年前的事情了,這麼一想,當時公子糾二十幾歲,正好是娶妻的年紀,也算是風華正茂瀟灑倜儻,而王妹呢?

  王妹最多十歲!

  吳糾想了想,比子清年紀還小,可能正好和粉粉嫩嫩的公子昭年紀相仿,若是按照現代的說法,剛剛上小學三四年紀,這公子糾是怎麼跟這么小的小姑娘海誓山盟的,當真可怕的緊。

  吳糾可不想趟這趟渾水,立刻就裝病稱病,高傒已經和齊侯談到了結親這件事兒,婚事都已經談妥了,因為王姬的年紀已經適婚了,所以周天子迫不及待要把王姬嫁出來。

  只剩下接親這個事兒。

  周天子嫁公主,身為結親的男方,只有兩個選項,其一就是從周天子腳下將公主接走,其二就是從魯國將公主接走。

  如今這個時代,中國紛紜,幾百個國家還未被兼併,周天子又在腹地,齊國在最東邊,若是齊國想去周天子的腳下接親,每走一步都要借道。

  借道可不是簡單的嘴皮子一碰就借了,有借就有還,還的時候還要帶利息,很多國家都會趁機敲高利貸,因此借道實在太難,就算齊國是大國,但是也不想被人敲竹槓。

  因此周天子嫁公主,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公主先送到魯國去,雖然現在周天子的權威已經被削弱了,很多國家都不願意聽他的,但是周天子仍然是天子,還是個幌子,眾人也都用這個幌子牽制著對方。

  所以周天子借道,不會被人敲竹槓,就會由周天子派人將公主送到魯國,臨海的這些國家圖個方便,就從魯國將公主接走,也算是恭敬的接親了。

  為什麼會送到魯國?魯國竟然有這種的權威麼?

  其實魯國的權威,也是靠祖宗庇佑得來的,魯國是周朝初期最早的封國,魯國的第一任國君是赫赫有名的周公旦,周公旦著《周禮》,成就了魯國“禮儀之邦”的美稱,雖然延續到這一代,魯國其實已經是個不禮的國家,但是美譽仍在,所以很多事情,周天子還會派給魯國來做面子。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魯國就在齊國邊兒上,接親這個事情,最好從魯國接,省時省力,也不需要和其他國家勾心鬥角,否則就這麼借道去一趟周國,少說也要橫穿七個國家!

  然而當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齊魯正處於膠著狀態,就在前不久,吳糾還逼迫莒公將魯國的來使斬了,這件事情肯定已經傳回了魯國,魯公怎麼可能甘心給齊國接公主?

  高傒非常擔憂這件事情,齊侯卻不怎麼擔憂,只是說:“不如請孤的二哥來商議一番?”

  高傒一聽,險些懵了,二哥?

  稱呼的如此親密,再加上在城門外百官跪迎的時候,高傒也看到了齊侯溫柔親密的舉動,心裡真是忐忑難安,又狐疑奇怪。

  不知齊侯心裡到底是什麼打算,只是去了一趟莒國,怎麼心態竟完全變了?

  高傒也聽說了,在莒國的時候,吳糾替齊侯擋了一支冷箭,可是高傒怎麼也想不透,像齊侯這麼心機深沉的人,會因為一支冷箭突然對他的政敵如此之好麼?

  這種事情竟然也要找吳糾來商議,恐怕吳糾不給添亂就是好事兒。

  高傒雖然這般想,但是因著他如今只是監國大夫,雖然位高權重,但是相對的,正因為他位高權重,又是輔佐登基的功臣,所以高傒害怕鳥盡弓藏,特意收斂了一些,便沒有反駁,只是說:“君上英明。”

  齊侯揮了揮手,讓身邊的寺人過去請吳糾。

  吳糾回了房間,子清正在收拾東西,因著房間裡長時間沒人住,吳糾之前還不被重視,也沒什麼人來打掃,子清只好勤勤懇懇的打掃了一番,吳糾回來的時候,正好打掃完了。

  子清累的額頭有些微微出汗,見吳糾回來了,連忙說:“公子,一路車馬勞頓,快些上踏歇息一會兒罷。”

  子清說著迎上來,卻見吳糾總是盯著自己看,心裡頓時“梆梆”一跳,有些緊張,連忙驚慌的避開目光,也不知自己做錯了什麼事兒。

  吳糾並沒有針對子清,其實子清是臥底的事兒,吳糾已然知道了,這還要賴齊侯喜歡顯唄,吳糾只和子清說過的話,齊侯竟然知道,這就讓吳糾不得不想到自己身邊有內鬼了。

  雖然吳糾知道,但是他並沒有點破,不只是因為吳糾無聊想要逗弄子清,而是因為吳糾知道,就算自己把身邊的內鬼拔除了,依照齊侯的秉性,決計不可能放心,肯定還要再給自己安插內鬼,那時候吳糾還要費勁的再尋找一遍,豈不是費時費力,還不討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