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女子聲音輕輕入耳,卻怔住了屋內另外兩人的心。
葉惘之垂眸不語,側身走入屏風外,將裡屋空間留給二人。暗香浮動,連一根針落地的聲音都沒有。那身影專注於撫琴,並未抬頭看向面前人,見沒有回應,只得又起唇問道:“公子...”
顧暮想過與顧宓相逢的許多種場景,如此面對面的安靜而立卻是最為平淡的一種。她低頭弄弦,她靜候一旁。
這在曾經的顧府是平淡如常,可如今再次重溫,竟也會叫人落下淚來。
說不上來自己是種什麼感覺,明明是揣著十萬分的喜悅,卻偏偏又濕潤了眼眶。久別重逢的那種不真實感,就如同瀕死的草木遇上第一滴春雨,既是感激又暗含了幾分的不確信。
顧暮輕巧開口將如此情緒化於唇邊,語氣中帶著猶豫開口道:“姐姐...”
那人聞言身形一顫,撫在琴弦上的手猛然頓住。緩緩抬頭,沉寂的眼眸中難得透出些光亮來,她盯著眼前人看了好一會,才緩緩確認道:“是小暮啊...”
如釋重負般的喃語,就像是在大漠上失去希望又獨自行走了許久的人,見到了意料之外的同伴時的簡單問候。
顧宓以為顧家只剩下她一人,她不曾為自己而活過,苟活至今也只是為了血脈餘留而已。
同在顧府時的每一次尋常稱呼一樣,沒有那些個戰亂紛爭,也沒有什麼個生離死別。忍下來那些苦活著,都只是為了再見一面思念的人而已。
哪怕我不再期望,可你來了,便是值得。
顧暮走上前去,在顧宓身邊坐下,用眼神細細描繪著姐姐的面孔,玩笑道:“今日正好是冬至團圓,就尋著姐姐。這般的巧合,還是再來多一點的好。”
眼前人臉上蒙著薄紗,但還是能隱約看見刀疤的影子。顧暮上前握住姐姐的手,才驚覺那裡儘是傷痕。顧宓倒沒將心思落在自己身上,只是帶著淺淺的笑意看著曾經這個繞在自己身邊的小妹妹,莞爾道:“小暮長大了,爹爹要是知道肯定是高興的。”
顧暮鼻子一酸,將身子湊近顧宓,問道:“姐姐...過得好不好?”
她心中有許多疑問,想問眼前人是怎麼從瀚北的行軍中回到京都,又是怎樣被困在這座小樓里的。臉上的刀疤是怎麼來的,是否真如沈嶺之前所說的那樣,受罰時已是有孕在身。曾經笑容和煦的文雅小姐,如今明明是華服在身,卻像個沒有生氣的娃娃。臉上擺著笑,眼裡卻又透著十足的悲傷。
顧宓聞言微怔,眼神放空了片刻,才輕聲嘆道:“哪有什麼好或不好,只是萬幸...沒有誤了顧家的氣節。”見身邊人仍是望著自己不做言語,便又將話題給扯開,問道:“是葉家公子與你同來的?”
見顧暮輕輕頷首,她像是放下了心中顧慮般的莞爾嘆道:“那便好。”
顧暮猶豫了一下還是沒將心中疑惑給問出。姐姐既是不願說,她便也不再多問,過去的既是過去了,珍惜當今就好。也就撐起下巴,隨著那人笑道:“方才姐姐問想聽什麼曲,就再彈奏一次那首‘昭南行’,好不好?”
她有意順著姐姐的意思來,不甘將時間都空落於感懷。
顧宓聞言挪正身子,將手指放於琴弦之上。黛眉微垂,有些悵然若失道:“許久沒有撫琴了,琴藝怕是不如從前...”
顧暮見她語氣中滿悵然,忙蹙眉故作生氣,搖著姐姐的腿撒嬌道:“無論姐姐記得多少,琴彈得都好聽。快些吧...”
撫琴人略顯無奈望著自家妹妹,只能將失落收起,帶著寵溺地嘆道:“拿你真沒辦法。”
說罷,手指輕動,起弦奏音。
那琴聲先如雨水打上瓦檐般的清脆,又似秋風過堂時的綿長,先急後緩,宛轉悠揚,仿佛是道盡了離人自遠行至歸鄉時的惆悵。這不單是一首琴曲,更如同是顧宓的傾訴,將不願與人說出的那些苦楚與委屈都凝結琴音里。在隨著那人緩緩撥弦,一人一馬於夕陽下回到舊時村莊的場景就浮現在聽琴人眼前。
等最後一個音輕落於耳畔,樂曲中的旅人終是回到了家鄉,可執弦人的歸途又在何方呢?屏風後的葉惘之抬手悄然拭淚,仰頭望著樑上輕聲嘆息。
琴音停了片刻,顧暮才緩過神來,啞聲贊道:“好聽。”
彈琴者卻仍是不怎麼滿意,攤開雙手,望著掌心,嘆道:“只是可惜傷了手,再也彈不出從前那樣的曲子了。”
那上面儘是深淺不一的疤痕,不用說也能猜到曾經經歷的都是些什麼。
身邊人深吸了幾口氣才緩下心中酸楚,忙將她冰冷的手給握住拉入懷中,寬慰道:“從前的琴音我早就記不得了,姐姐今日奏的曲子才是最好聽的。”
顧宓由妹妹握著手,卻是沉眸不語。
房間裡安靜了半晌,只剩下走廊間隱約傳來的話語聲。顧暮凝眸於案上香爐,沉思片刻才抿唇開口道:“姐姐,一會與我們回去吧。”
話必,她明顯地感到握在懷中的手一顫,而後被緩緩抽出。只聽那人僵著聲音說道:“我這般回去,怕是會連累葉丞相。”
葉惘之聞言從屏風後站出,緩聲勸道:“宓姐多慮了。如今賢君當政,那般的事...不會再出了。”
葉惘之垂眸不語,側身走入屏風外,將裡屋空間留給二人。暗香浮動,連一根針落地的聲音都沒有。那身影專注於撫琴,並未抬頭看向面前人,見沒有回應,只得又起唇問道:“公子...”
顧暮想過與顧宓相逢的許多種場景,如此面對面的安靜而立卻是最為平淡的一種。她低頭弄弦,她靜候一旁。
這在曾經的顧府是平淡如常,可如今再次重溫,竟也會叫人落下淚來。
說不上來自己是種什麼感覺,明明是揣著十萬分的喜悅,卻偏偏又濕潤了眼眶。久別重逢的那種不真實感,就如同瀕死的草木遇上第一滴春雨,既是感激又暗含了幾分的不確信。
顧暮輕巧開口將如此情緒化於唇邊,語氣中帶著猶豫開口道:“姐姐...”
那人聞言身形一顫,撫在琴弦上的手猛然頓住。緩緩抬頭,沉寂的眼眸中難得透出些光亮來,她盯著眼前人看了好一會,才緩緩確認道:“是小暮啊...”
如釋重負般的喃語,就像是在大漠上失去希望又獨自行走了許久的人,見到了意料之外的同伴時的簡單問候。
顧宓以為顧家只剩下她一人,她不曾為自己而活過,苟活至今也只是為了血脈餘留而已。
同在顧府時的每一次尋常稱呼一樣,沒有那些個戰亂紛爭,也沒有什麼個生離死別。忍下來那些苦活著,都只是為了再見一面思念的人而已。
哪怕我不再期望,可你來了,便是值得。
顧暮走上前去,在顧宓身邊坐下,用眼神細細描繪著姐姐的面孔,玩笑道:“今日正好是冬至團圓,就尋著姐姐。這般的巧合,還是再來多一點的好。”
眼前人臉上蒙著薄紗,但還是能隱約看見刀疤的影子。顧暮上前握住姐姐的手,才驚覺那裡儘是傷痕。顧宓倒沒將心思落在自己身上,只是帶著淺淺的笑意看著曾經這個繞在自己身邊的小妹妹,莞爾道:“小暮長大了,爹爹要是知道肯定是高興的。”
顧暮鼻子一酸,將身子湊近顧宓,問道:“姐姐...過得好不好?”
她心中有許多疑問,想問眼前人是怎麼從瀚北的行軍中回到京都,又是怎樣被困在這座小樓里的。臉上的刀疤是怎麼來的,是否真如沈嶺之前所說的那樣,受罰時已是有孕在身。曾經笑容和煦的文雅小姐,如今明明是華服在身,卻像個沒有生氣的娃娃。臉上擺著笑,眼裡卻又透著十足的悲傷。
顧宓聞言微怔,眼神放空了片刻,才輕聲嘆道:“哪有什麼好或不好,只是萬幸...沒有誤了顧家的氣節。”見身邊人仍是望著自己不做言語,便又將話題給扯開,問道:“是葉家公子與你同來的?”
見顧暮輕輕頷首,她像是放下了心中顧慮般的莞爾嘆道:“那便好。”
顧暮猶豫了一下還是沒將心中疑惑給問出。姐姐既是不願說,她便也不再多問,過去的既是過去了,珍惜當今就好。也就撐起下巴,隨著那人笑道:“方才姐姐問想聽什麼曲,就再彈奏一次那首‘昭南行’,好不好?”
她有意順著姐姐的意思來,不甘將時間都空落於感懷。
顧宓聞言挪正身子,將手指放於琴弦之上。黛眉微垂,有些悵然若失道:“許久沒有撫琴了,琴藝怕是不如從前...”
顧暮見她語氣中滿悵然,忙蹙眉故作生氣,搖著姐姐的腿撒嬌道:“無論姐姐記得多少,琴彈得都好聽。快些吧...”
撫琴人略顯無奈望著自家妹妹,只能將失落收起,帶著寵溺地嘆道:“拿你真沒辦法。”
說罷,手指輕動,起弦奏音。
那琴聲先如雨水打上瓦檐般的清脆,又似秋風過堂時的綿長,先急後緩,宛轉悠揚,仿佛是道盡了離人自遠行至歸鄉時的惆悵。這不單是一首琴曲,更如同是顧宓的傾訴,將不願與人說出的那些苦楚與委屈都凝結琴音里。在隨著那人緩緩撥弦,一人一馬於夕陽下回到舊時村莊的場景就浮現在聽琴人眼前。
等最後一個音輕落於耳畔,樂曲中的旅人終是回到了家鄉,可執弦人的歸途又在何方呢?屏風後的葉惘之抬手悄然拭淚,仰頭望著樑上輕聲嘆息。
琴音停了片刻,顧暮才緩過神來,啞聲贊道:“好聽。”
彈琴者卻仍是不怎麼滿意,攤開雙手,望著掌心,嘆道:“只是可惜傷了手,再也彈不出從前那樣的曲子了。”
那上面儘是深淺不一的疤痕,不用說也能猜到曾經經歷的都是些什麼。
身邊人深吸了幾口氣才緩下心中酸楚,忙將她冰冷的手給握住拉入懷中,寬慰道:“從前的琴音我早就記不得了,姐姐今日奏的曲子才是最好聽的。”
顧宓由妹妹握著手,卻是沉眸不語。
房間裡安靜了半晌,只剩下走廊間隱約傳來的話語聲。顧暮凝眸於案上香爐,沉思片刻才抿唇開口道:“姐姐,一會與我們回去吧。”
話必,她明顯地感到握在懷中的手一顫,而後被緩緩抽出。只聽那人僵著聲音說道:“我這般回去,怕是會連累葉丞相。”
葉惘之聞言從屏風後站出,緩聲勸道:“宓姐多慮了。如今賢君當政,那般的事...不會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