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顧暮莞爾,輕擰著她的鼻尖說:“哪有什麼笑話不笑話的,痛快些了嗎?”
宛蓮擦著眼淚點頭道:“我沒想到姑娘會這麼早回來,現在是好多了。”她擤了擤鼻子,還是帶著些抽泣地開了口:“爹爹還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大夫說...挺不到秋天了。”
她眼角還垂著淚,視線都一直凝聚在李叔身上。抬手替床上人掩好了被角,沉默半晌,才復又開口莫名地問了句:“姑娘,江南的花好看嗎?”
顧暮一愣,回道:“我沒去過江南,那兒的花...大抵如府中的蓮花一般吧。”
自那日後,宛蓮便將池中的蓮花采來,裹了一束放在李叔床頭的盆里養著。讓那人一睜眼就能看見花兒盛開的模樣。
江生見了,怕宛蓮每日辛苦,便也早起幫著下池採花。
荷香陣陣,倒也成了葉府院內的一道風景。
可九月一過,池中最後一朵蓮花最終還是走向了枯萎,李叔咽下了強撐著半年的一口氣,撒手人寰了。葉宏殊替這位服侍於府上一輩子的老僕購了一口薄棺,將葬禮事宜給打點了盡了人情。
葬禮上宛蓮出奇的沒有落淚,她將枯萎了一半的蓮花輕放在棺內人枕邊,最後一次替他掩好了被角。
“爹爹,晚安。”宛蓮臉貼著棺木,如同夢囈。
☆、入秋
太陽東升西落,雲捲雲舒間已然入了深秋。今年的秋祭照例舉行,只是坐在祭台前的人不再是章帝歐陽還了。
新上位的帝皇到底還是幾分本事,幾番整頓下來竟也幫本已是苟延殘喘的大玄緩過一口氣來。重改選官制度、修正田令、整頓軍歷,這個年輕的君主在短短几個月內就展露了不小的鋒芒,壓下了朝中老臣們對其上位的不滿。
任命從民間選拔上來的才子賢能,將原本四分五裂在朝內大戶手上的權利集中回來;又將大部分良田分給百姓耕種,減少稅收,休養生息。
新分三營,分散顧如烈舊部在三營中,杜思齊、葉惘之、蔣傑正各帶一營。對於沈嶺,則任命其為千機營的督軍。雖說不是個打緊的職位,但也是慰問了沈家二老以及軍中將士們的心。
舉賢納才、平分田畝,正定軍規。如此看來,大瑞終於算是前途可期了。
葉宏殊眯起眼逆著光看向高台上的人,臉上神色晦暗不明。
這個一直以來悶聲不吭的二皇子,竟是個不鳴則已的角色。尊卑有序,世襲傳承,本該是救國於水火之中的唯一路徑。老丞相信奉了半輩子的觀點,竟然第一次產生了動搖。
不以正道繼承皇位,本就是不合禮節的荒誕之舉,而太子逼宮,更是亂臣賊子作為。
葉宏殊聽著高台上的人大張闊斧地談論著未來的築國之策,曾經為老皇帝做牛馬的曹令儒站在其身側一副的恭敬模樣。那人宛如一隻護主的鷹犬,看似乖巧隨和卻不知何時就會露出暗藏著的爪牙,給出致命一擊。
葉宏殊用餘光掃向身後那些帶著決心的年輕面孔,他們衷心於新皇,在將來無疑會成為能與杜姜兩家抗衡的一派。可在三足鼎立的局勢中,是再也沒有他葉家立足的位置了。
他看向在身側的杜且及,終是於心底輕嘆道:“罷了...”。
杜家婚宴當日,葉宏殊與杜且及碰杯之時,那人借著三分酒勁同他說道:“子閣兄,尚德每日入夢,都盼回到湘竹書院,聽雨夜讀時。”語氣中透出的惆悵,讓葉宏殊為之一愣。當他想再做詢問時,杜且及卻已是回首添酒不再理會了。
湘竹書院,聽雨夜讀,少年志氣。
曾經同堂讀書的三人,約好會相互扶持著共建大玄,可現已是分道揚鑣、各走所途了。書院的老學究曾教導他們該以正道行正事,方可發揚大統,造萬福盛世。
可究竟何為正道?又何為盛世?
葉宏殊抬起頭,正視著台上人。歐陽尚卿拂袖站起,朝著祭天台上的高鼎舉香躬身,深鞠三下後,將香柱插在香台之上。詠誦典章,擊鼓起舞,一切禮節完成之後,年輕的君主鎮臂高呼:“天,佑我大瑞。”
群臣迎合高呼:“天佑我大瑞!”
何人為天?他歐陽尚卿就是天。
何為正道?成王敗寇,勝者就是正道。
隱忍了多年的實力,終於是配得起這份孤傲。受盡詬病又是如何,他歐陽尚卿身後是大瑞百姓,身前必定得是繁華盛世。
能立於這天地間的,終歸不是靠些個閒言碎語,聖人傳唱,而是真真正正的實力。
若按如此來說,他在其中竟是當了個小人角色。於眾聲朝合中,葉宏殊自嘲輕笑。抬頭望著天上的日頭,嘆道:“願天佑我大瑞啊......”
李叔離去後,江生便擔當起了管理府上的責。每日忙前忙後,勤快的很。
宛蓮恢復了顧暮初見她時的狀態,兩隻小辮搖搖晃晃,誰與她說話都是一副笑眯眯地討喜模樣。像是什麼也沒變過又像是變了許多。她不再將那個心心念念的杜將軍掛在嘴邊,也不再提起爹爹的曾經,只是每日空閒時會望著一池殘荷沉默不語。
若是在觀望時被叫起,眸間轉瞬閃過的迷茫又會被笑意掩蓋。宛蓮彎著眼睛,甜甜地問了句:“姑娘叫我?”
顧暮站在走廊上,看著宛蓮蹦跳著從小徑而來,見自己不語,又笑著囑咐道:“怎麼了?外面涼,姑娘也不加件襖子。”
宛蓮擦著眼淚點頭道:“我沒想到姑娘會這麼早回來,現在是好多了。”她擤了擤鼻子,還是帶著些抽泣地開了口:“爹爹還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大夫說...挺不到秋天了。”
她眼角還垂著淚,視線都一直凝聚在李叔身上。抬手替床上人掩好了被角,沉默半晌,才復又開口莫名地問了句:“姑娘,江南的花好看嗎?”
顧暮一愣,回道:“我沒去過江南,那兒的花...大抵如府中的蓮花一般吧。”
自那日後,宛蓮便將池中的蓮花采來,裹了一束放在李叔床頭的盆里養著。讓那人一睜眼就能看見花兒盛開的模樣。
江生見了,怕宛蓮每日辛苦,便也早起幫著下池採花。
荷香陣陣,倒也成了葉府院內的一道風景。
可九月一過,池中最後一朵蓮花最終還是走向了枯萎,李叔咽下了強撐著半年的一口氣,撒手人寰了。葉宏殊替這位服侍於府上一輩子的老僕購了一口薄棺,將葬禮事宜給打點了盡了人情。
葬禮上宛蓮出奇的沒有落淚,她將枯萎了一半的蓮花輕放在棺內人枕邊,最後一次替他掩好了被角。
“爹爹,晚安。”宛蓮臉貼著棺木,如同夢囈。
☆、入秋
太陽東升西落,雲捲雲舒間已然入了深秋。今年的秋祭照例舉行,只是坐在祭台前的人不再是章帝歐陽還了。
新上位的帝皇到底還是幾分本事,幾番整頓下來竟也幫本已是苟延殘喘的大玄緩過一口氣來。重改選官制度、修正田令、整頓軍歷,這個年輕的君主在短短几個月內就展露了不小的鋒芒,壓下了朝中老臣們對其上位的不滿。
任命從民間選拔上來的才子賢能,將原本四分五裂在朝內大戶手上的權利集中回來;又將大部分良田分給百姓耕種,減少稅收,休養生息。
新分三營,分散顧如烈舊部在三營中,杜思齊、葉惘之、蔣傑正各帶一營。對於沈嶺,則任命其為千機營的督軍。雖說不是個打緊的職位,但也是慰問了沈家二老以及軍中將士們的心。
舉賢納才、平分田畝,正定軍規。如此看來,大瑞終於算是前途可期了。
葉宏殊眯起眼逆著光看向高台上的人,臉上神色晦暗不明。
這個一直以來悶聲不吭的二皇子,竟是個不鳴則已的角色。尊卑有序,世襲傳承,本該是救國於水火之中的唯一路徑。老丞相信奉了半輩子的觀點,竟然第一次產生了動搖。
不以正道繼承皇位,本就是不合禮節的荒誕之舉,而太子逼宮,更是亂臣賊子作為。
葉宏殊聽著高台上的人大張闊斧地談論著未來的築國之策,曾經為老皇帝做牛馬的曹令儒站在其身側一副的恭敬模樣。那人宛如一隻護主的鷹犬,看似乖巧隨和卻不知何時就會露出暗藏著的爪牙,給出致命一擊。
葉宏殊用餘光掃向身後那些帶著決心的年輕面孔,他們衷心於新皇,在將來無疑會成為能與杜姜兩家抗衡的一派。可在三足鼎立的局勢中,是再也沒有他葉家立足的位置了。
他看向在身側的杜且及,終是於心底輕嘆道:“罷了...”。
杜家婚宴當日,葉宏殊與杜且及碰杯之時,那人借著三分酒勁同他說道:“子閣兄,尚德每日入夢,都盼回到湘竹書院,聽雨夜讀時。”語氣中透出的惆悵,讓葉宏殊為之一愣。當他想再做詢問時,杜且及卻已是回首添酒不再理會了。
湘竹書院,聽雨夜讀,少年志氣。
曾經同堂讀書的三人,約好會相互扶持著共建大玄,可現已是分道揚鑣、各走所途了。書院的老學究曾教導他們該以正道行正事,方可發揚大統,造萬福盛世。
可究竟何為正道?又何為盛世?
葉宏殊抬起頭,正視著台上人。歐陽尚卿拂袖站起,朝著祭天台上的高鼎舉香躬身,深鞠三下後,將香柱插在香台之上。詠誦典章,擊鼓起舞,一切禮節完成之後,年輕的君主鎮臂高呼:“天,佑我大瑞。”
群臣迎合高呼:“天佑我大瑞!”
何人為天?他歐陽尚卿就是天。
何為正道?成王敗寇,勝者就是正道。
隱忍了多年的實力,終於是配得起這份孤傲。受盡詬病又是如何,他歐陽尚卿身後是大瑞百姓,身前必定得是繁華盛世。
能立於這天地間的,終歸不是靠些個閒言碎語,聖人傳唱,而是真真正正的實力。
若按如此來說,他在其中竟是當了個小人角色。於眾聲朝合中,葉宏殊自嘲輕笑。抬頭望著天上的日頭,嘆道:“願天佑我大瑞啊......”
李叔離去後,江生便擔當起了管理府上的責。每日忙前忙後,勤快的很。
宛蓮恢復了顧暮初見她時的狀態,兩隻小辮搖搖晃晃,誰與她說話都是一副笑眯眯地討喜模樣。像是什麼也沒變過又像是變了許多。她不再將那個心心念念的杜將軍掛在嘴邊,也不再提起爹爹的曾經,只是每日空閒時會望著一池殘荷沉默不語。
若是在觀望時被叫起,眸間轉瞬閃過的迷茫又會被笑意掩蓋。宛蓮彎著眼睛,甜甜地問了句:“姑娘叫我?”
顧暮站在走廊上,看著宛蓮蹦跳著從小徑而來,見自己不語,又笑著囑咐道:“怎麼了?外面涼,姑娘也不加件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