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寇準看完,出了一身冷汗,此中種種皆是王旦從別人的彈劾件上一一反駁為他辯護的話,而且也的確是指出他的種種疏忽之處。他自己為人剛愎自用慣了,竟不知自己平時種種不經意之所為,若是教人上綱上線,竟是無數大罪。然細細想來,自己確有粗疏無忌之處,若是細究起來,論個 無人臣之禮 的名目,確是跑不了的。然王旦奏摺,將對方奏摺上事,一件已經上綱上線之事,又化為性格粗疏之小事,將種種連自己都不能為之辯解的事,或辨解掉,或乾脆以一句 聖主能容 的大高帽送上去給真宗消掉。
寇準將奏摺恭恭敬敬地送上去,退後一步跪下請罪道: 臣慚愧,臣不及王旦器識雅量也,此才是丞相度量。
真宗微笑道: 朕知道,你口中服了,心中卻未服。你且起來罷! 他拿起手中另一疊奏摺道: 王旦保你,是因為朕還沒有給他看這疊奏摺。這是你所給朕上的有關王旦的奏摺三十五封,你想不想看看,王旦看了這些奏摺,會有什麼反應!
寇準冷汗潸然而下,想一想自己若換了是王旦,平時不斷地為這個人說好話,要是一下子知道這個人竟然一直在說自己的壞話,真是神佛都會嗔怒。
真宗揮手,令寇準轉入一旁的屏風後,又召來了王旦。
王旦行過禮後,真宗又以方才對待寇準的話,照樣與王旦說了,也同樣將另一疊奏摺給王旦看了。王旦慢慢地翻看著,或者是年紀稍大的緣故,王旦的反應比寇準平靜多了。
看完了奏摺,王旦也如寇準一樣,將奏摺呈上去,並退後一步請罪道: 微臣慚愧!寇準所說,確是有理,臣過於中庸,不能如他這般直言敢諫,這是臣的短處。他所指出的每一件事上的過失,確實都是真的。
真宗看了屏風後一眼,故意道: 王卿每每直說寇準的長處,寇準卻每每指責你的過失,你有何感覺?
王旦從容道: 臣輔佐李相、呂相、畢相等,做了很久的副相,在位時間久,經手的事件也多,因此上過失必然比別人更多,這本是實qíng。寇準為人忠直,並不因為臣與他身為同僚的緣故,而向皇上隱瞞臣的過失,這正是臣之敬重他的地方!
話猶未完,寇準已經從屏風後轉了出來,向著王旦跪下道: 王相,寇準慚愧!
王旦忽然見寇準自屏風後轉出,愕然片刻,恍然大悟,向著真宗磕頭,顫聲道: 皇上真是仁德之君。臣、臣感懷無地!
真宗親見自己導演的這一出兩相和圓滿成功,不由欣慰大笑。戰國時有廉頗與藺相如將相不和,幸有名士虞卿設計,將藺相如為國相讓之心轉告廉頗,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傳為千古美談。今日劉娥設計,卻又把將相和的故事今日重演,讓寇王二相交好,朝局大安。得意之下一時忘形道: 卿等不必謝朕,此乃德妃所獻的妙計也!
寇準錯鍔道: 后妃不得干政,官家豈可聽婦人之見?
真宗不想此時一團高興的局面,卻被寇準一言而弄得老大不舒服,沉下臉來道: 與國有益的事,何人不能提議,何言不可採用!你堂堂宰相,卻無容人之量 他說這裡,猛然住口,已經是顧及了寇準面子。
寇準大為難堪,他的性子極烈,更不能忍受此語,方上前一步想要開口,旁邊王旦卻搶前一步道: 萬歲教訓的是,臣忝為宰輔,不能善處臣僚之間的關係,實是有負聖恩,慚愧無比!
寇準只得退後一步道: 臣也告罪!
真宗勉qiáng一笑道: 你們兩位同心協力,輔佐朝綱,便不負朕今日這一番苦心安排了! 揮了揮手: 你們下去吧!
半個時辰後,劉娥端坐嘉慶殿,聽著張懷德把剛才御書房之事稟報之後,點了點頭: 知道了!
劉美之妻錢惟玉正坐在一旁,與她下著棋,見劉娥聽到寇準說到 豈可聽婦人之言 時,眉毛跳一下,然後無聲無息地嘆了口氣,轉而若無其事的繼續下棋。
錢惟玉低下頭來,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地繼續下棋,過了片刻,走了一著棋道: 這馬橫在這裡,娘娘每走一步都要礙著,打算怎麼辦呢?
劉娥淡淡一笑,走了一步道: 我的pào走這裡,不就把你的馬移到這裡不擋路了嗎?
錢惟玉笑著也走了一步道: 可是我這相走上,不就把馬替下來了嗎?
劉娥嘆息道: 太遲了,此時我的車已經直逼中軍,這馬走回來的時候,棋局已經結束了。
錢惟玉微微一笑,拂亂了棋局站起來道: 娘娘棋力高超,臣妾口服心服。
劉娥接了雷允恭端上來的茶,輕拂著茶湯上的白沫,半晌才道: 我累了,就不留嫂嫂了!
錢惟玉行了一禮,無聲退出。
過了數日,資政殿大學士王欽若抱了新修成的《歷代君臣事跡》全卷目錄進殿來。
王欽若字定國,他外貌醜陋,個子矮小,而且脖子上長著一個ròu瘤,初見之下,未免教人厭惡輕視。然而他口才極好,天下大事、歷代功過,皆可隨口道來,但與他相談一會兒,便會讓人產生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的感覺來。
王欽若文才極好,十八歲那年,正是太宗皇帝親率軍進兵太原,他作《平晉賦論》進獻,令得太宗皇帝大為讚賞。他少年成名,未免有些狂放,在太宗淳化三年時,他三試皆表現出色,已經在殿試後被定為狀元。誰知道放榜之前,他和同中一甲的同窗好友許載兩人高興過頭了,跑到酒樓里大喝了一頓,被告了狀說他縱qíng喝酒,袒腹失禮,太宗大怒,結果一個到手的狀元就這麼丟了。王若欽大受大擊,此後變得心思隱藏,待人處事便多了幾分防備戒心。
早年為官時,他尚是存著為國為民的心思。雖然丟了狀元,改判亳州判官、監會亭倉時,當年天久雨,谷難干,倉司以老百姓送來的谷不干拒絕收納。好些人遠道送來因候收糧用盡盤纏,走投無路。王欽若知道後,令倉司全部收下,卻又防著這批不夠乾燥的穀子不致霉爛變質,就另放一處,又奏請凡來倉要糧者,不分先後,一列先支濕谷。就這樣,把一件隱含危機的事qíng解決。
此奏摺上呈後,真宗見疏大喜,說他肯憐惜百姓,有相才,改判三司,後升任大理寺等,他上書清冤案空刑獄減冗官去蠹吏,歷任里頗有政績,因此屢次升遷。直到澶淵之盟時,因為上奏移駕江南,被寇準斥為jian佞,更將他調到宋遼交鋒最激烈的天雄軍去做知府。令得王欽若大恨,心想政見不同乃是常qíng,寇準竟因此想將他置於死地,實是狠毒,於是存下一份恨意來。他也是有才之人,到了天雄軍後卻也能號令三軍奮勇作戰,打退過遼人數次進攻,因此又被真宗調回中樞。
王欽若回到京城,知道寇準在朝必沒有他的出頭之日,因此上辭了真宗要他作副相,只肯接受一個大學士之職,自請與楊億、錢惟演等人一起,將歷代君臣事跡,採摭銓釋了經﹑史﹑《國語》﹑《管子》﹑《孟子》﹑《韓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韓詩外傳》和歷代類書﹑《修文殿御覽》﹐分類編纂。用編年體和列傳體相結合﹐共勒成一千一百零四門。門有小序﹐述其旨歸。分為帝王﹑閏位﹑僭偽﹑列國君﹑儲宮﹑宗室﹑外戚﹑宰輔﹑將帥﹑台省﹑邦計﹑憲官﹑諫諍﹑詞臣﹑國史﹑掌禮﹑學校﹑刑法﹑卿監﹑環衛﹑銓選﹑貢舉﹑奉使﹑內臣﹑牧守﹑令長﹑宮臣﹑幕府﹑陪臣﹑總錄﹑外臣等三十一部。部有總序,言其經制,歷時三年,已經全卷修訂完成。寇準見王欽若只是修史,不曾問政,倒也不把他放在心中。
真宗對此書甚為重視,如同當年太宗親訂《太平御覽》,時時關注此書的修計過程,至全卷完畢,下詔更名為《冊府元龜》: 冊府 是帝王藏書的地方, 元龜 是大龜,古代用以占卜國家大事,意即作為後世帝王治國理政的借鑑。
王欽若進來前,卻為寇準提撥了幾名官員,真宗正召了他來問道: 朕看這幾名官員,照例資歷功績都不夠,不知你為何破格提拔?
寇準道: 臣認為,臣身為宰相,自有進賢能退庸才的權力。若是事事依例而行,那不過是一個小吏的能力罷了!
真宗素來不擅言辭,有時候聽得臣下們滿口大道理,雖然覺得不喜,卻也一下子得再找個人來反駁才行。那日澶淵之盟前陳堯叟王欽若力主南遷,真宗聽著不入耳,因此找了寇準來反駁。如今被寇準一句話,噎得說不出話來,他是知道寇準性qíng的,也無心再理會,揮揮手令他下去。卻見寇準直著脖子出去了,真宗看著他的背影久久不語。
正在此時,王欽若捧了編寫的《冊府元龜》新卷出來,真宗亦如太宗修編《太平御覽》一樣,對此書的修編進度也是親自過問。見寇準昂然直出,真宗看著他的背影半晌不語,心中已經有數了,這邊放下書卷,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 寇相又有什麼事qíng,頂撞皇上了嗎?
真宗笑道: 這個又字說得可笑,人君自能容諫臣,卻也算不得頂撞。
王欽若也笑道: 這又是王相做老好人,次次拿這話打圓場。皇上這般容忍寇準,不過是以為他在澶淵之盟中有功於社稷嗎?
真宗意外地看了一眼王欽若: 你這話又怎麼說?
王欽若微微一笑: 澶淵之役,皇上不以為恥,反而認為是寇準有功,豈不怪哉!
真宗收了笑容,沉聲喝道: 王欽若,你且說個明白!
王欽若跪下道: 臣素習史書,《春秋》上說,所謂城下之盟,實是屈辱無比。在遼軍兵臨澶州城下之時,皇上以萬乘之尊正在澶州城中,與遼人訂立了城下之盟,怎麼不是恥辱呢?
真宗的臉立刻變得鐵青,不再說話。
王欽若見勢再進一言道: 寇準從來好賭,是個很資深的賭徒,賭徒通常在錢輸得快沒有的時候,把剩餘所有的錢全部押上去做最後一博,這叫孤注一擲。皇上以為寇準請求御駕親征的目地是什麼?他是危難之時立為宰相,卻拿不出更好的退敵之策,只有把自己手頭的全部賭注都押上,那個時候,他能夠押得上的,只有皇上。皇上就是他的孤注,北伐澶州若是成功,功勞自是他的,北伐澶州若是失敗,那所有的危險 他偷偷瞄了一眼真宗的臉色,大聲道: 這辱君喪國所有的危險,卻都是由皇上承擔了!
真宗渾身一震,一拍御案喝道: 大膽王欽若,竟敢口出妄言?
王欽若將頭磕得砰然作響道: 臣該死,這人人心照不宣的真相,原不該讓臣多嘴說了出來!
真宗只覺得腦中一片暈眩,怒喝一聲: 滾出去!
王欽若磕了一個頭,踉蹌著退了出去。他的樣子雖然láng狽,可是出了御書案,卻不由地嘴角掛上一絲詭笑。
真宗自心中存了這點疑惑,待寇準的態度未免有些冷淡了。寇準在王旦面前雖然稍作收斂,但是於眾大臣之中,依然樹敵無數。朝中諸人何等眼利,頓時牆倒眾人推,紛紛有人告狀。寇準性本粗豪,落在有心人眼中的錯處便能挑出許多來,真宗耳中聽得多了,更加不悅。
寇準將奏摺恭恭敬敬地送上去,退後一步跪下請罪道: 臣慚愧,臣不及王旦器識雅量也,此才是丞相度量。
真宗微笑道: 朕知道,你口中服了,心中卻未服。你且起來罷! 他拿起手中另一疊奏摺道: 王旦保你,是因為朕還沒有給他看這疊奏摺。這是你所給朕上的有關王旦的奏摺三十五封,你想不想看看,王旦看了這些奏摺,會有什麼反應!
寇準冷汗潸然而下,想一想自己若換了是王旦,平時不斷地為這個人說好話,要是一下子知道這個人竟然一直在說自己的壞話,真是神佛都會嗔怒。
真宗揮手,令寇準轉入一旁的屏風後,又召來了王旦。
王旦行過禮後,真宗又以方才對待寇準的話,照樣與王旦說了,也同樣將另一疊奏摺給王旦看了。王旦慢慢地翻看著,或者是年紀稍大的緣故,王旦的反應比寇準平靜多了。
看完了奏摺,王旦也如寇準一樣,將奏摺呈上去,並退後一步請罪道: 微臣慚愧!寇準所說,確是有理,臣過於中庸,不能如他這般直言敢諫,這是臣的短處。他所指出的每一件事上的過失,確實都是真的。
真宗看了屏風後一眼,故意道: 王卿每每直說寇準的長處,寇準卻每每指責你的過失,你有何感覺?
王旦從容道: 臣輔佐李相、呂相、畢相等,做了很久的副相,在位時間久,經手的事件也多,因此上過失必然比別人更多,這本是實qíng。寇準為人忠直,並不因為臣與他身為同僚的緣故,而向皇上隱瞞臣的過失,這正是臣之敬重他的地方!
話猶未完,寇準已經從屏風後轉了出來,向著王旦跪下道: 王相,寇準慚愧!
王旦忽然見寇準自屏風後轉出,愕然片刻,恍然大悟,向著真宗磕頭,顫聲道: 皇上真是仁德之君。臣、臣感懷無地!
真宗親見自己導演的這一出兩相和圓滿成功,不由欣慰大笑。戰國時有廉頗與藺相如將相不和,幸有名士虞卿設計,將藺相如為國相讓之心轉告廉頗,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傳為千古美談。今日劉娥設計,卻又把將相和的故事今日重演,讓寇王二相交好,朝局大安。得意之下一時忘形道: 卿等不必謝朕,此乃德妃所獻的妙計也!
寇準錯鍔道: 后妃不得干政,官家豈可聽婦人之見?
真宗不想此時一團高興的局面,卻被寇準一言而弄得老大不舒服,沉下臉來道: 與國有益的事,何人不能提議,何言不可採用!你堂堂宰相,卻無容人之量 他說這裡,猛然住口,已經是顧及了寇準面子。
寇準大為難堪,他的性子極烈,更不能忍受此語,方上前一步想要開口,旁邊王旦卻搶前一步道: 萬歲教訓的是,臣忝為宰輔,不能善處臣僚之間的關係,實是有負聖恩,慚愧無比!
寇準只得退後一步道: 臣也告罪!
真宗勉qiáng一笑道: 你們兩位同心協力,輔佐朝綱,便不負朕今日這一番苦心安排了! 揮了揮手: 你們下去吧!
半個時辰後,劉娥端坐嘉慶殿,聽著張懷德把剛才御書房之事稟報之後,點了點頭: 知道了!
劉美之妻錢惟玉正坐在一旁,與她下著棋,見劉娥聽到寇準說到 豈可聽婦人之言 時,眉毛跳一下,然後無聲無息地嘆了口氣,轉而若無其事的繼續下棋。
錢惟玉低下頭來,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地繼續下棋,過了片刻,走了一著棋道: 這馬橫在這裡,娘娘每走一步都要礙著,打算怎麼辦呢?
劉娥淡淡一笑,走了一步道: 我的pào走這裡,不就把你的馬移到這裡不擋路了嗎?
錢惟玉笑著也走了一步道: 可是我這相走上,不就把馬替下來了嗎?
劉娥嘆息道: 太遲了,此時我的車已經直逼中軍,這馬走回來的時候,棋局已經結束了。
錢惟玉微微一笑,拂亂了棋局站起來道: 娘娘棋力高超,臣妾口服心服。
劉娥接了雷允恭端上來的茶,輕拂著茶湯上的白沫,半晌才道: 我累了,就不留嫂嫂了!
錢惟玉行了一禮,無聲退出。
過了數日,資政殿大學士王欽若抱了新修成的《歷代君臣事跡》全卷目錄進殿來。
王欽若字定國,他外貌醜陋,個子矮小,而且脖子上長著一個ròu瘤,初見之下,未免教人厭惡輕視。然而他口才極好,天下大事、歷代功過,皆可隨口道來,但與他相談一會兒,便會讓人產生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的感覺來。
王欽若文才極好,十八歲那年,正是太宗皇帝親率軍進兵太原,他作《平晉賦論》進獻,令得太宗皇帝大為讚賞。他少年成名,未免有些狂放,在太宗淳化三年時,他三試皆表現出色,已經在殿試後被定為狀元。誰知道放榜之前,他和同中一甲的同窗好友許載兩人高興過頭了,跑到酒樓里大喝了一頓,被告了狀說他縱qíng喝酒,袒腹失禮,太宗大怒,結果一個到手的狀元就這麼丟了。王若欽大受大擊,此後變得心思隱藏,待人處事便多了幾分防備戒心。
早年為官時,他尚是存著為國為民的心思。雖然丟了狀元,改判亳州判官、監會亭倉時,當年天久雨,谷難干,倉司以老百姓送來的谷不干拒絕收納。好些人遠道送來因候收糧用盡盤纏,走投無路。王欽若知道後,令倉司全部收下,卻又防著這批不夠乾燥的穀子不致霉爛變質,就另放一處,又奏請凡來倉要糧者,不分先後,一列先支濕谷。就這樣,把一件隱含危機的事qíng解決。
此奏摺上呈後,真宗見疏大喜,說他肯憐惜百姓,有相才,改判三司,後升任大理寺等,他上書清冤案空刑獄減冗官去蠹吏,歷任里頗有政績,因此屢次升遷。直到澶淵之盟時,因為上奏移駕江南,被寇準斥為jian佞,更將他調到宋遼交鋒最激烈的天雄軍去做知府。令得王欽若大恨,心想政見不同乃是常qíng,寇準竟因此想將他置於死地,實是狠毒,於是存下一份恨意來。他也是有才之人,到了天雄軍後卻也能號令三軍奮勇作戰,打退過遼人數次進攻,因此又被真宗調回中樞。
王欽若回到京城,知道寇準在朝必沒有他的出頭之日,因此上辭了真宗要他作副相,只肯接受一個大學士之職,自請與楊億、錢惟演等人一起,將歷代君臣事跡,採摭銓釋了經﹑史﹑《國語》﹑《管子》﹑《孟子》﹑《韓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韓詩外傳》和歷代類書﹑《修文殿御覽》﹐分類編纂。用編年體和列傳體相結合﹐共勒成一千一百零四門。門有小序﹐述其旨歸。分為帝王﹑閏位﹑僭偽﹑列國君﹑儲宮﹑宗室﹑外戚﹑宰輔﹑將帥﹑台省﹑邦計﹑憲官﹑諫諍﹑詞臣﹑國史﹑掌禮﹑學校﹑刑法﹑卿監﹑環衛﹑銓選﹑貢舉﹑奉使﹑內臣﹑牧守﹑令長﹑宮臣﹑幕府﹑陪臣﹑總錄﹑外臣等三十一部。部有總序,言其經制,歷時三年,已經全卷修訂完成。寇準見王欽若只是修史,不曾問政,倒也不把他放在心中。
真宗對此書甚為重視,如同當年太宗親訂《太平御覽》,時時關注此書的修計過程,至全卷完畢,下詔更名為《冊府元龜》: 冊府 是帝王藏書的地方, 元龜 是大龜,古代用以占卜國家大事,意即作為後世帝王治國理政的借鑑。
王欽若進來前,卻為寇準提撥了幾名官員,真宗正召了他來問道: 朕看這幾名官員,照例資歷功績都不夠,不知你為何破格提拔?
寇準道: 臣認為,臣身為宰相,自有進賢能退庸才的權力。若是事事依例而行,那不過是一個小吏的能力罷了!
真宗素來不擅言辭,有時候聽得臣下們滿口大道理,雖然覺得不喜,卻也一下子得再找個人來反駁才行。那日澶淵之盟前陳堯叟王欽若力主南遷,真宗聽著不入耳,因此找了寇準來反駁。如今被寇準一句話,噎得說不出話來,他是知道寇準性qíng的,也無心再理會,揮揮手令他下去。卻見寇準直著脖子出去了,真宗看著他的背影久久不語。
正在此時,王欽若捧了編寫的《冊府元龜》新卷出來,真宗亦如太宗修編《太平御覽》一樣,對此書的修編進度也是親自過問。見寇準昂然直出,真宗看著他的背影半晌不語,心中已經有數了,這邊放下書卷,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 寇相又有什麼事qíng,頂撞皇上了嗎?
真宗笑道: 這個又字說得可笑,人君自能容諫臣,卻也算不得頂撞。
王欽若也笑道: 這又是王相做老好人,次次拿這話打圓場。皇上這般容忍寇準,不過是以為他在澶淵之盟中有功於社稷嗎?
真宗意外地看了一眼王欽若: 你這話又怎麼說?
王欽若微微一笑: 澶淵之役,皇上不以為恥,反而認為是寇準有功,豈不怪哉!
真宗收了笑容,沉聲喝道: 王欽若,你且說個明白!
王欽若跪下道: 臣素習史書,《春秋》上說,所謂城下之盟,實是屈辱無比。在遼軍兵臨澶州城下之時,皇上以萬乘之尊正在澶州城中,與遼人訂立了城下之盟,怎麼不是恥辱呢?
真宗的臉立刻變得鐵青,不再說話。
王欽若見勢再進一言道: 寇準從來好賭,是個很資深的賭徒,賭徒通常在錢輸得快沒有的時候,把剩餘所有的錢全部押上去做最後一博,這叫孤注一擲。皇上以為寇準請求御駕親征的目地是什麼?他是危難之時立為宰相,卻拿不出更好的退敵之策,只有把自己手頭的全部賭注都押上,那個時候,他能夠押得上的,只有皇上。皇上就是他的孤注,北伐澶州若是成功,功勞自是他的,北伐澶州若是失敗,那所有的危險 他偷偷瞄了一眼真宗的臉色,大聲道: 這辱君喪國所有的危險,卻都是由皇上承擔了!
真宗渾身一震,一拍御案喝道: 大膽王欽若,竟敢口出妄言?
王欽若將頭磕得砰然作響道: 臣該死,這人人心照不宣的真相,原不該讓臣多嘴說了出來!
真宗只覺得腦中一片暈眩,怒喝一聲: 滾出去!
王欽若磕了一個頭,踉蹌著退了出去。他的樣子雖然láng狽,可是出了御書案,卻不由地嘴角掛上一絲詭笑。
真宗自心中存了這點疑惑,待寇準的態度未免有些冷淡了。寇準在王旦面前雖然稍作收斂,但是於眾大臣之中,依然樹敵無數。朝中諸人何等眼利,頓時牆倒眾人推,紛紛有人告狀。寇準性本粗豪,落在有心人眼中的錯處便能挑出許多來,真宗耳中聽得多了,更加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