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方邪一聽,忙飛奔過去,說來也巧,那長袍下竟是幾根零散骨頭。方邪一見,身子登時一軟,跪倒在那裡,眼淚不住淌下來,喉頭裡咯咯作響,卻是連哭也哭不出來。
皇姑嘆了一口氣,對聞櫻道:“你這孩子也是,悠遠去了,好歹該弄口棺木,怎麼能就任他棄在這裡呢?”
聞櫻淡淡道:“這是公子的意思,他說我們王府乃是天下最無情無義的骯髒地方,因此不肯帶走這裡一絲一毫的東西,哪怕是一領薄席。”
皇姑心中輕輕一顫,皺眉道:“雖如此說,你就不怕他的屍身被這些畜生毀壞嗎?”又嘆了口氣道:“怎麼說,這後事也辦的太糙率淒涼了。”
聞櫻冷笑一聲道:“叫我說,公子生前景況,似乎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況且這些都是公子吩咐下的,他自己說了,身上沾滿了負恩人的氣息,已是污穢無比,他但願野狗能將屍身撕爛吞下,只留下幾根清白骨頭,作為他來世上走一遭的證據。再說爺大喜的日子,王妃怎肯沾染這晦氣,縱厚葬……”話未完,已被吉祥打斷,沉聲道:“聞櫻,你怎麼跟王妃說話呢。”
皇姑被聞櫻一番話說的臉上陣紅陣白,想訓斥幾句,又看到聞櫻那一頭半白半黑的長髮,嘆了一口氣道:“罷了罷了,這也是造化弄人,無可奈何。”
方邪捧著那件破碎的長袍,直直跪在那裡,及至聽到聞櫻這幾句話,忽然長聲慘笑道:“悠遠,我負了你,是我這個有眼無珠的混蛋負了你,你說這幾句話時,定是心如死水了吧,也是要與我恩斷義絕,是不是?是不是?……”他嘶聲慘嚎了一陣,那目中竟蜿蜒流下兩道鮮血,端的是觸目驚心,方隆等人皆被嚇壞了,七手八腳擦拭了一陣,方邪全然不覺,只喃喃道:“我悔不該……悔不該……”話未說完,魂斷神傷之下,又吐出一口鮮血,人也跟著暈死過去。
再說江南,調查完事情真相,快馬加鞭趕了回來,一進府門,只見王府內一片愁雲慘霧,幾個丫頭臉上明顯帶著驚慌,他不明所以,抓了個人來問,這才知道在自己離開期間,竟發生了這樣驚天動地的大事,登時呆在那裡,又後悔自己做事毛躁,早知這樣,該先去仔細看看鬼面才對,忽又想起在西圓皇宮遇到的那個老人,端的是神秘莫測,豈能讓他徒兒如此輕易就死去呢?
正尋思間,忽聽一陣悽厲已極的大叫:“悠遠,你別走……別走……”細聽下來,竟赫然是方邪的聲音,他大駭之下,忙奔了過去,和兩個驚慌失措的家丁擦身而過,還未進屋,便聽到皇姑的啜泣聲。
一進去,便倒吸了口冷氣,只見方邪披頭散髮的坐在床上,雙手胡亂在空中揮舞,顏面上又是淚跡,又是血痕,腰間一條繩子牢牢捆在了床柱上,他也不知解下,整個人竟和街上的瘋子沒什麼兩樣。
方隆和皇姑愁眉苦臉的坐在那裡,皇姑一見江南,再也隱忍不住,大哭起來,一邊斷斷續續道:“江南,你……可回來了……,可憐邪兒……邪兒他……已經瘋了,你看他……,連自己……自己腰間的繩子……都不知解開了。”說完又哭了起來。
江南給方邪強灌了一碗安神藥,這才睡了,富貴和吉祥忙上前替他收拾,方隆便嘆道:“邪兒瘋了已有半月了。”接著將事情具體經過說了一遍,末了又道:“他瘋了後,竟添了吐血的症狀,御醫說是心痛所致,你既回來了,就替他安排幾味好藥,看著他這身子日漸消瘦,唉,我也快……”說完也不禁潸然淚下。
當下江南也把方邪和鬼面因何誤會的原因講了一遍,眾人至此,才總算明白了整件事情的經過,不由唏噓不已,又恨風梧太過陰毒,竟無視於挑起兩國戰火而設下如此毒計。
待到太后和皇上等人悉聞此事,無不大怒,皇上立命何春威率兵五十萬,征討西圓。
第50章
這裡方隆等人又忙著處理其它事務,那楊姑娘雖嫁入方府,不過一天便遇上這等事,新婚之夜方邪又如何有心情同她行房,因此還是清白女兒,皇姑對她有愧,又見方邪這樣子,無論好與不好,兩人是再也無法在一起生活的了,便稟明皇上,另行找了一名青年才俊與之婚配,楊丞相也無異議。
那清平皇姑心中對方邪抱愧,因此上日夜照料,誰知這日方邪瘋癲之餘,竟要尋死,一刀下去,險些兒真要了性命,幸得江南醫術精湛,方救治過來,合府上下又亂了一月有餘。
這日方邪又要尋死,眼神雖呆滯,卻知四下里尋找利物,江南再也忍不住氣,跳到他面前,啪啪兩個耳光,皇姑姐妹兩個登時嚇了一跳,正要勸說,只聽江南指著方邪的鼻子罵道:“虧你是堂堂男子,竟就這麼點出息,你看悠遠含冤而死,多麼淒涼,他卻是何等堅強從容,所說過的話,一字一句,無不擲地有聲,再看看你這狗熊樣子,哪還有當年那個讓悠遠由恨轉愛的方邪的風采。”
方邪意外的停止了動作,江南見他似乎聽了進去,順了順氣接著罵道:“你以為你死了就能見到悠遠?我問問你,你拿什麼去見他?你有什麼顏面去見他?悠遠說你是負恩人,果真一點不錯。那吳風害了你們兩個,此時還在西圓皇宮裡逍遙快活,你不說先宰了他為悠遠報仇,卻在這裡尋死覓活,瘋瘋癲癲,你這個樣子,就是死了,悠遠也不會原諒於你。”
方邪仍是毫無反應,江南正失望間,忽聽他悽慘笑了一聲,喃喃道:“你說的對,我犯下的罪孽,怎麼可能是一死便能夠洗清的呢?我想我必要活在這世上,日日經受那錐心泣血之苦,或許百年之後,方能有幸遠遠看他一眼,如果有一天真的還能再給我一次機會,能讓我默默跟在他身後,日日看著他的背影,我就……就再也沒有所求了。”說著說著,他用手捂住了臉,嗚咽哭了起來。
江南默默看著他,心中也是五味雜陳,其實他心裡也在猜測一個可能性,就是鬼面並沒有死,因為聖醫那個老人實在是他見過的最睿智,最高明的一個人,如今看方邪如此傷心,有心將這個猜測告訴他。轉念一想,還是不要操之過急為好,一是這個猜測並未經過證實,將來一旦證明了猜測錯誤,不諦又給了方邪一次更重的打擊,二則他心裡想到鬼面含恨逝去,心中也著實生方邪的氣,想著也該給他點教訓,因此自己到西圓調查出的真相以及自己的猜測,到底沒有說出來。
方邪次日便離開了王府,他命人將整個亂墳堆的屍骨盡皆下葬,費了一個月的功夫,將那裡整理成了一座墓園,他又將那件長袍下的幾根骨頭葬在一處糙木茂盛的地方,日夜陪伴在那裡,白日裡對著墓碑說話,晚上就在墓碑旁的小小茅屋裡擁著那件破碎的長袍入眠。
方隆和皇姑眼見勸不回他,雖然心碎神傷,也只得由他去了,本想派人在那裡起一座宅院,撥幾個人前去伺候,無奈方邪堅決不允,就連富貴吉祥,他也不要他們在身邊,眾人無法,只好讓富貴送一日三餐過去,余者也只有暗中留心了。
且說聞櫻,她因心痛鬼面之死而一夜間半白了頭髮,又因親眼見到方邪背信棄義,無情至極,以致造成了鬼面一生的悲劇,如何能不怨恨他,後來江南將整件事情經過講了,她又眼見方邪如此,方將心中那塊寒冰漸漸融化了一角。
這一日她來到墓園祭拜鬼面,遠遠的便看到方邪正在那裡拔除雜糙,見此情景,饒是她恨意滔天,心中也不覺一酸,暗想方邪曾是如何的叱吒風雲,知道他的人誰不誇他是萬世奇才,如今卻甘願在這裡打掃墓園,一代英雄,拋卻富貴風流,固然難得,只是下場如此,誰又能不嘆一聲淒涼。
方邪眼見聞櫻到來,目光觸及那頭半白長發,眼淚刷的一下流了滿臉,自己卻強笑著自嘲道:“如今也不知怎麼這麼不爭氣,動不動就做這沒出息的舉動。”說完抹了一把眼淚,咳了兩聲道:“你來看悠遠,他必定高興。”
聞櫻的眼淚也流了下來,細看了一下,方邪哪還有昔日的半點風采,也強笑了一下,打開食盒道:“我給公子帶來了幾樣他愛吃的食物。”說完一一端出,卻見墓前已擺了幾樣吃食,周圍一片黃色的迎春花正在風中搖曳(註:月份可能不對,偶也不知道迎春花什麼時候開花,各位不要深究)
她嘆了一口氣,對方邪道:“爺這些日子,可還習慣嗎?”
方邪點點頭道:“還好,只是不知為什麼,夜裡總也夢不到悠遠,想來他恨我至深,連夢裡也不願見到我了。”說完又長嘆一聲,吟道:“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又慘笑道:“如今身歷其境,方懂得這句詩里的斷腸滋味。”
皇姑嘆了一口氣,對聞櫻道:“你這孩子也是,悠遠去了,好歹該弄口棺木,怎麼能就任他棄在這裡呢?”
聞櫻淡淡道:“這是公子的意思,他說我們王府乃是天下最無情無義的骯髒地方,因此不肯帶走這裡一絲一毫的東西,哪怕是一領薄席。”
皇姑心中輕輕一顫,皺眉道:“雖如此說,你就不怕他的屍身被這些畜生毀壞嗎?”又嘆了口氣道:“怎麼說,這後事也辦的太糙率淒涼了。”
聞櫻冷笑一聲道:“叫我說,公子生前景況,似乎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況且這些都是公子吩咐下的,他自己說了,身上沾滿了負恩人的氣息,已是污穢無比,他但願野狗能將屍身撕爛吞下,只留下幾根清白骨頭,作為他來世上走一遭的證據。再說爺大喜的日子,王妃怎肯沾染這晦氣,縱厚葬……”話未完,已被吉祥打斷,沉聲道:“聞櫻,你怎麼跟王妃說話呢。”
皇姑被聞櫻一番話說的臉上陣紅陣白,想訓斥幾句,又看到聞櫻那一頭半白半黑的長髮,嘆了一口氣道:“罷了罷了,這也是造化弄人,無可奈何。”
方邪捧著那件破碎的長袍,直直跪在那裡,及至聽到聞櫻這幾句話,忽然長聲慘笑道:“悠遠,我負了你,是我這個有眼無珠的混蛋負了你,你說這幾句話時,定是心如死水了吧,也是要與我恩斷義絕,是不是?是不是?……”他嘶聲慘嚎了一陣,那目中竟蜿蜒流下兩道鮮血,端的是觸目驚心,方隆等人皆被嚇壞了,七手八腳擦拭了一陣,方邪全然不覺,只喃喃道:“我悔不該……悔不該……”話未說完,魂斷神傷之下,又吐出一口鮮血,人也跟著暈死過去。
再說江南,調查完事情真相,快馬加鞭趕了回來,一進府門,只見王府內一片愁雲慘霧,幾個丫頭臉上明顯帶著驚慌,他不明所以,抓了個人來問,這才知道在自己離開期間,竟發生了這樣驚天動地的大事,登時呆在那裡,又後悔自己做事毛躁,早知這樣,該先去仔細看看鬼面才對,忽又想起在西圓皇宮遇到的那個老人,端的是神秘莫測,豈能讓他徒兒如此輕易就死去呢?
正尋思間,忽聽一陣悽厲已極的大叫:“悠遠,你別走……別走……”細聽下來,竟赫然是方邪的聲音,他大駭之下,忙奔了過去,和兩個驚慌失措的家丁擦身而過,還未進屋,便聽到皇姑的啜泣聲。
一進去,便倒吸了口冷氣,只見方邪披頭散髮的坐在床上,雙手胡亂在空中揮舞,顏面上又是淚跡,又是血痕,腰間一條繩子牢牢捆在了床柱上,他也不知解下,整個人竟和街上的瘋子沒什麼兩樣。
方隆和皇姑愁眉苦臉的坐在那裡,皇姑一見江南,再也隱忍不住,大哭起來,一邊斷斷續續道:“江南,你……可回來了……,可憐邪兒……邪兒他……已經瘋了,你看他……,連自己……自己腰間的繩子……都不知解開了。”說完又哭了起來。
江南給方邪強灌了一碗安神藥,這才睡了,富貴和吉祥忙上前替他收拾,方隆便嘆道:“邪兒瘋了已有半月了。”接著將事情具體經過說了一遍,末了又道:“他瘋了後,竟添了吐血的症狀,御醫說是心痛所致,你既回來了,就替他安排幾味好藥,看著他這身子日漸消瘦,唉,我也快……”說完也不禁潸然淚下。
當下江南也把方邪和鬼面因何誤會的原因講了一遍,眾人至此,才總算明白了整件事情的經過,不由唏噓不已,又恨風梧太過陰毒,竟無視於挑起兩國戰火而設下如此毒計。
待到太后和皇上等人悉聞此事,無不大怒,皇上立命何春威率兵五十萬,征討西圓。
第50章
這裡方隆等人又忙著處理其它事務,那楊姑娘雖嫁入方府,不過一天便遇上這等事,新婚之夜方邪又如何有心情同她行房,因此還是清白女兒,皇姑對她有愧,又見方邪這樣子,無論好與不好,兩人是再也無法在一起生活的了,便稟明皇上,另行找了一名青年才俊與之婚配,楊丞相也無異議。
那清平皇姑心中對方邪抱愧,因此上日夜照料,誰知這日方邪瘋癲之餘,竟要尋死,一刀下去,險些兒真要了性命,幸得江南醫術精湛,方救治過來,合府上下又亂了一月有餘。
這日方邪又要尋死,眼神雖呆滯,卻知四下里尋找利物,江南再也忍不住氣,跳到他面前,啪啪兩個耳光,皇姑姐妹兩個登時嚇了一跳,正要勸說,只聽江南指著方邪的鼻子罵道:“虧你是堂堂男子,竟就這麼點出息,你看悠遠含冤而死,多麼淒涼,他卻是何等堅強從容,所說過的話,一字一句,無不擲地有聲,再看看你這狗熊樣子,哪還有當年那個讓悠遠由恨轉愛的方邪的風采。”
方邪意外的停止了動作,江南見他似乎聽了進去,順了順氣接著罵道:“你以為你死了就能見到悠遠?我問問你,你拿什麼去見他?你有什麼顏面去見他?悠遠說你是負恩人,果真一點不錯。那吳風害了你們兩個,此時還在西圓皇宮裡逍遙快活,你不說先宰了他為悠遠報仇,卻在這裡尋死覓活,瘋瘋癲癲,你這個樣子,就是死了,悠遠也不會原諒於你。”
方邪仍是毫無反應,江南正失望間,忽聽他悽慘笑了一聲,喃喃道:“你說的對,我犯下的罪孽,怎麼可能是一死便能夠洗清的呢?我想我必要活在這世上,日日經受那錐心泣血之苦,或許百年之後,方能有幸遠遠看他一眼,如果有一天真的還能再給我一次機會,能讓我默默跟在他身後,日日看著他的背影,我就……就再也沒有所求了。”說著說著,他用手捂住了臉,嗚咽哭了起來。
江南默默看著他,心中也是五味雜陳,其實他心裡也在猜測一個可能性,就是鬼面並沒有死,因為聖醫那個老人實在是他見過的最睿智,最高明的一個人,如今看方邪如此傷心,有心將這個猜測告訴他。轉念一想,還是不要操之過急為好,一是這個猜測並未經過證實,將來一旦證明了猜測錯誤,不諦又給了方邪一次更重的打擊,二則他心裡想到鬼面含恨逝去,心中也著實生方邪的氣,想著也該給他點教訓,因此自己到西圓調查出的真相以及自己的猜測,到底沒有說出來。
方邪次日便離開了王府,他命人將整個亂墳堆的屍骨盡皆下葬,費了一個月的功夫,將那裡整理成了一座墓園,他又將那件長袍下的幾根骨頭葬在一處糙木茂盛的地方,日夜陪伴在那裡,白日裡對著墓碑說話,晚上就在墓碑旁的小小茅屋裡擁著那件破碎的長袍入眠。
方隆和皇姑眼見勸不回他,雖然心碎神傷,也只得由他去了,本想派人在那裡起一座宅院,撥幾個人前去伺候,無奈方邪堅決不允,就連富貴吉祥,他也不要他們在身邊,眾人無法,只好讓富貴送一日三餐過去,余者也只有暗中留心了。
且說聞櫻,她因心痛鬼面之死而一夜間半白了頭髮,又因親眼見到方邪背信棄義,無情至極,以致造成了鬼面一生的悲劇,如何能不怨恨他,後來江南將整件事情經過講了,她又眼見方邪如此,方將心中那塊寒冰漸漸融化了一角。
這一日她來到墓園祭拜鬼面,遠遠的便看到方邪正在那裡拔除雜糙,見此情景,饒是她恨意滔天,心中也不覺一酸,暗想方邪曾是如何的叱吒風雲,知道他的人誰不誇他是萬世奇才,如今卻甘願在這裡打掃墓園,一代英雄,拋卻富貴風流,固然難得,只是下場如此,誰又能不嘆一聲淒涼。
方邪眼見聞櫻到來,目光觸及那頭半白長發,眼淚刷的一下流了滿臉,自己卻強笑著自嘲道:“如今也不知怎麼這麼不爭氣,動不動就做這沒出息的舉動。”說完抹了一把眼淚,咳了兩聲道:“你來看悠遠,他必定高興。”
聞櫻的眼淚也流了下來,細看了一下,方邪哪還有昔日的半點風采,也強笑了一下,打開食盒道:“我給公子帶來了幾樣他愛吃的食物。”說完一一端出,卻見墓前已擺了幾樣吃食,周圍一片黃色的迎春花正在風中搖曳(註:月份可能不對,偶也不知道迎春花什麼時候開花,各位不要深究)
她嘆了一口氣,對方邪道:“爺這些日子,可還習慣嗎?”
方邪點點頭道:“還好,只是不知為什麼,夜裡總也夢不到悠遠,想來他恨我至深,連夢裡也不願見到我了。”說完又長嘆一聲,吟道:“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又慘笑道:“如今身歷其境,方懂得這句詩里的斷腸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