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早早晚晚忙上前扶著她,一個順氣一個捶背,早早柔聲道:“老太太,您別動氣,少爺福大命大,才不會有事兒呢。”
晚晚也道:“就是呀,哪個大戶人家的少爺不是被那些宵小們惦記,可有幾個真敢碰的。要說起來,也得怪有些人不懂事兒,上一次少爺就是脖子上帶了傷回來的。”
蕭老夫人哼了一聲,瞪了春霞一眼,“還不去叫你們大奶奶和大爺來!”
春霞跌跌撞撞地跑出去,沒一會兒,仝芳和三夫人匆忙趕了來。
唐妙忙給仝芳和三夫人見禮。仝芳挽起她,疑惑道:“這到底是怎麼啦?”唐妙簡單地說了個大概。
蕭老夫人剜著仝芳,“他爹呢?”
仝芳垂下眼,“一大早跟人出去了,說是得了副字畫兒去看看。”
蕭老夫人冷哼,“字畫兒?放屁,別打量我不知道你們整天幹什麼,今兒逛窯子,明兒捧戲子,要是整日價就知道遊手好閒坐吃山空,不如趁早自立門戶!”
仝芳頭垂得更低,一言不發。
三夫人轉目看了仝芳一眼,眉梢微微揚了揚,溢出一絲笑意,上前福了福,“娘,您何苦發這麼大的火兒。不管如何,大伯也是蕭家長子。再說小山不聽話,罔顧您的心思去縣裡玩耍,也不能怪到大伯頭上。依媳婦說,小山性子烈,脾氣大,可本事也大。拳腳功夫不差,還有流觴跟著,是萬萬不會出事兒的。媳婦兒這就叫人去找,明兒一定把他們好好地帶回來向娘您賠罪。”
說著她立刻叫了自己丫頭過來,派人去親家老爺那裡看看,也不要驚動他們,又派得力的人讓大管家親自帶著去縣裡找。雖說縣城大,可一動用縣衙的力量也就微不足道,趕緊把能調用的關係都用上,這種時刻也不吝嗇,回頭少爺無事,再去還人情就是。
吩咐完這一切,她看蕭老夫人臉色稍霽,便又摸了摸鬢角,輕笑道:“這小山也是,你看把三小姐急的,把老太太給氣的。回來可真要好好管一管,都要成親的人了。不能再這麼莽莽撞撞的。否則真讓人家笑話。”
蕭老夫人煩得很,掃了他們一眼,“都下去吧,別杵在我這裡。”
仝芳想帶唐妙去她那裡,蕭老夫人哼了一聲,“走你自己的。”看三夫人還站在那裡,臉又一沉,“除了三丫頭,你們都給我出去。真是氣死我了。”
三夫人沒想到老夫人會當著外人的面不給大嫂和自己臉,自己畢竟是當家的,竟然也如此,看來真箇是只有蕭朗才是她的心頭寶,頓了頓,嘴角扯出絲冷笑轉身走了。
唐妙又請仝芳派人去找父親和二姐,如果他們沒堵到蕭朗,就讓他們先回家去。蕭老夫人便說要是唐家四叔有事,可以先回去,蕭家會派人送唐妙的。
到傍晚,去親家老爺那裡的小廝回來,說少爺果然沒去。
蕭老太太急得直嘆息,一會罵仝芳一會罵兒子。
“要是我們小山有個三長兩短,誰也甭想安穩!”她瞪著唐妙發狠。
唐妙一直安靜地坐在繡墩上,手指用力地摳著自己的裙擺的一叢小花,一句話也不想說。
蕭老夫人平日一副淡定自若的樣子,可蕭朗是她的心頭肉,關乎他安危的時刻,她的心怎麼都定不下來,想保持鎮定卻越發慌亂。她抬眼見唐妙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穩穩噹噹地坐在那裡,沒有半點焦慮的神態,心下惱怒。剛想發作,想起她一頭大汗不顧禮數衝進來的樣子又忍住。
“丫頭,你是不是還有什麼法子?”蕭老太太終於開了口。
唐妙眨了眨眼,緩緩道:“不知道有沒有用。”古代就是不好,隔著遠,有個消息不能立刻知道。如果有電話,該多好。
唐妙看了一眼早早晚晚,對蕭老夫人道:“找不到蕭朗,我們可以把那幫混混抓住,這也算一個法子。他們不過是混混,見錢眼開,不是什麼忠勇之輩,自己小命不保的話,自然顧不得那些狐朋狗友。”
蕭老夫人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一些,點了點頭,朝唐妙招了招手,“來,過來炕上坐。”
夜裡大家也無心吃飯,蕭老夫人留唐妙在自己屋裡休息,不許兒子媳婦的來煩。蕭朗父親晚飯時分回來,過來請安,被蕭老太太罵了一頓,說他沒有個父親的樣子,讓他自己反省去。他也覺得自己冤枉,從前管一管蕭朗,便要被母親斥責亂管孩子,如今不管出了事兒這都要算在他和仝芳頭上。突然的,他有點理解仝芳,便且很是同情。以往仝芳跟他抱怨兩句自己的兒子管不得,他還說那不是正好,老太太幫管著,自己倒省心。
二更時分,蕭老夫人突然吩咐春霞,“去問問大爺今兒歇在哪裡?”
片刻,她回來,低聲道:“回老太太,大爺今兒在大奶奶那裡。都擔心少爺呢,急得不得了,誰個也沒睡。”
蕭老夫人哼了一聲,又悄悄吩咐她,“讓小丫頭去那兩個院瞧瞧去。別驚動旁人。”春霞立刻去了。
蕭老夫人又問唐妙,“晚飯沒吃,餓不餓?讓早早給你弄碗甜湯來。”說著就叫早早,又吩咐晚晚給唐妙打水燙腳。
晚晚放水盆的時候力氣稍微有點重,濺起一片小水花。
唐妙看了她一眼,自己要脫襪子。蕭老夫人瞥了她們一眼,淡淡道:“還有規矩沒?”
晚晚死死地咬著唇,伸手捧了唐妙的腳,要幫她洗腳。
唐妙忙躲開,“老夫人,還是我自己來吧。要是別人幫我洗,我不自在。”
蕭老夫人哼了一聲,“你不嫁給小山,要怎麼的都無所謂。可既然你要嫁給小山,該怎麼就怎麼的。”
唐妙便不說話了。要擱以前,她一定好好享受一番,畢竟這姐妹倆都拿自己是千金小姐的,給她這個種地的丫頭洗洗腳,可是萬分痛快的事情。蕭朗如今沒消息,她可沒心思享受別人服侍,不過看起來自己說什麼錯什麼,還是忍忍的好,免得到時候老太太又說自己土包子。
她忍著不適讓晚晚洗了腳,修了腳趾頭,甚至還搓了腳跟,一切結束也已經二更,之後便窩在炕上等消息。
月亮爬上來,明晃晃地映在院子裡,月光和霜雪,融為一體。唐妙默默地研究著窗外月光移動的角度,等月腳西沉,天快亮的時候,突然響起一陣狗叫聲,隱約馬蹄聲疾。鄉村不比省城,沒有城門,夜裡也並不禁止行路。沒多久,蕭府傳來狗叫聲聲。
唐妙忙爬到窗口往外看。這個時候蕭家派去縣裡的人是回來不來的,能來的估計是周家的,二哥跟周掌柜說了,他們自然會幫忙,有消息,差不多就該這個時候來報。正尋思著外面響起輕而急促的腳步聲,有人在門口廊子下嘀咕了一會。片刻,門帘一掀,早早走了進來,“老太太,縣裡周少爺打發人來了。”
110千里母子心
至於那一幫混混,因為傷了蕭朗幾個,加上周諾得理不饒,就算原本知縣老爺想保他們也沒辦法。證據確鑿之下,他也不能因一批混混傷了自己的體面,索性重重地判了,將他們流徙海邊鹽場北邊的煤礦等地去做苦力,以此討好周諾和蕭家等鄉紳。
一直恨著那批混混的幾個差役去那裡翻騰出不少偷來的物件,家具,金銀玉器,首飾,衣物,雞鴨牛羊……他們不單偷外面的,連周圍鄰居以及熟悉的鋪子都偷,以往大家敢怒不敢言,如今被端大快人心,紛紛說知縣老爺是青天大老爺。
而寶銀兒和那個黃毛,因為周掌柜答應過保全他們,便真的平安無事。周掌柜甚至還一人給了他們幾兩銀子,邀請他們去店裡做事兒。雖然讓他們做正經事兒不行,可他們也有長處,消息靈通,無孔不入。以後讓他們負責打探鄉下喜歡什麼,然後組織人下去販運,也未嘗不是一種人才開發。兩人都答歡喜地應了。
周掌柜便讓人戴著他們去給唐家磕頭賠罪。唐家因為周掌柜幫了大忙,且他是周諾的人,自然領情。加上能讓寶銀兒改邪歸正,不再為禍鄉里,便也不再計較。兩人便真箇在周家的鋪子裡謀了差使。
蕭老夫人留唐妙住幾天,一是養病,二是她如今喜歡這丫頭。唐妙在這裡住著,蕭朗每日笑滋滋的,就好像頭上頂著個大太陽一般。以往還會耍脾氣,嫌這個嫌那個,吃飯挑三揀四。可因為唐妙在這裡,為了不讓她挑食,他倒是主動說這個好吃那個對身體好,讓廚房變著花樣給唐妙做吃的。比如說蕭朗最討厭吃蘿蔔,可因為唐妙在,那排骨蘿蔔湯,他也沒少喝,一邊喝一邊笑著贊“蘿蔔可是小人參,吃了身體好,不生病。”
進了冬至月又住了兩天,唐妙身體好起來,記掛著自己暖棚里的小鴨子這幾天要出殼,再也住不下,但是看蕭朗一副依依不捨地樣子幾次都開不了口。又住了一日,便跟他們說告辭。蕭老夫人讓蕭朗帶人去送她,到了唐家,恰好知縣朱大人在。
晚晚也道:“就是呀,哪個大戶人家的少爺不是被那些宵小們惦記,可有幾個真敢碰的。要說起來,也得怪有些人不懂事兒,上一次少爺就是脖子上帶了傷回來的。”
蕭老夫人哼了一聲,瞪了春霞一眼,“還不去叫你們大奶奶和大爺來!”
春霞跌跌撞撞地跑出去,沒一會兒,仝芳和三夫人匆忙趕了來。
唐妙忙給仝芳和三夫人見禮。仝芳挽起她,疑惑道:“這到底是怎麼啦?”唐妙簡單地說了個大概。
蕭老夫人剜著仝芳,“他爹呢?”
仝芳垂下眼,“一大早跟人出去了,說是得了副字畫兒去看看。”
蕭老夫人冷哼,“字畫兒?放屁,別打量我不知道你們整天幹什麼,今兒逛窯子,明兒捧戲子,要是整日價就知道遊手好閒坐吃山空,不如趁早自立門戶!”
仝芳頭垂得更低,一言不發。
三夫人轉目看了仝芳一眼,眉梢微微揚了揚,溢出一絲笑意,上前福了福,“娘,您何苦發這麼大的火兒。不管如何,大伯也是蕭家長子。再說小山不聽話,罔顧您的心思去縣裡玩耍,也不能怪到大伯頭上。依媳婦說,小山性子烈,脾氣大,可本事也大。拳腳功夫不差,還有流觴跟著,是萬萬不會出事兒的。媳婦兒這就叫人去找,明兒一定把他們好好地帶回來向娘您賠罪。”
說著她立刻叫了自己丫頭過來,派人去親家老爺那裡看看,也不要驚動他們,又派得力的人讓大管家親自帶著去縣裡找。雖說縣城大,可一動用縣衙的力量也就微不足道,趕緊把能調用的關係都用上,這種時刻也不吝嗇,回頭少爺無事,再去還人情就是。
吩咐完這一切,她看蕭老夫人臉色稍霽,便又摸了摸鬢角,輕笑道:“這小山也是,你看把三小姐急的,把老太太給氣的。回來可真要好好管一管,都要成親的人了。不能再這麼莽莽撞撞的。否則真讓人家笑話。”
蕭老夫人煩得很,掃了他們一眼,“都下去吧,別杵在我這裡。”
仝芳想帶唐妙去她那裡,蕭老夫人哼了一聲,“走你自己的。”看三夫人還站在那裡,臉又一沉,“除了三丫頭,你們都給我出去。真是氣死我了。”
三夫人沒想到老夫人會當著外人的面不給大嫂和自己臉,自己畢竟是當家的,竟然也如此,看來真箇是只有蕭朗才是她的心頭寶,頓了頓,嘴角扯出絲冷笑轉身走了。
唐妙又請仝芳派人去找父親和二姐,如果他們沒堵到蕭朗,就讓他們先回家去。蕭老夫人便說要是唐家四叔有事,可以先回去,蕭家會派人送唐妙的。
到傍晚,去親家老爺那裡的小廝回來,說少爺果然沒去。
蕭老太太急得直嘆息,一會罵仝芳一會罵兒子。
“要是我們小山有個三長兩短,誰也甭想安穩!”她瞪著唐妙發狠。
唐妙一直安靜地坐在繡墩上,手指用力地摳著自己的裙擺的一叢小花,一句話也不想說。
蕭老夫人平日一副淡定自若的樣子,可蕭朗是她的心頭肉,關乎他安危的時刻,她的心怎麼都定不下來,想保持鎮定卻越發慌亂。她抬眼見唐妙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穩穩噹噹地坐在那裡,沒有半點焦慮的神態,心下惱怒。剛想發作,想起她一頭大汗不顧禮數衝進來的樣子又忍住。
“丫頭,你是不是還有什麼法子?”蕭老太太終於開了口。
唐妙眨了眨眼,緩緩道:“不知道有沒有用。”古代就是不好,隔著遠,有個消息不能立刻知道。如果有電話,該多好。
唐妙看了一眼早早晚晚,對蕭老夫人道:“找不到蕭朗,我們可以把那幫混混抓住,這也算一個法子。他們不過是混混,見錢眼開,不是什麼忠勇之輩,自己小命不保的話,自然顧不得那些狐朋狗友。”
蕭老夫人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一些,點了點頭,朝唐妙招了招手,“來,過來炕上坐。”
夜裡大家也無心吃飯,蕭老夫人留唐妙在自己屋裡休息,不許兒子媳婦的來煩。蕭朗父親晚飯時分回來,過來請安,被蕭老太太罵了一頓,說他沒有個父親的樣子,讓他自己反省去。他也覺得自己冤枉,從前管一管蕭朗,便要被母親斥責亂管孩子,如今不管出了事兒這都要算在他和仝芳頭上。突然的,他有點理解仝芳,便且很是同情。以往仝芳跟他抱怨兩句自己的兒子管不得,他還說那不是正好,老太太幫管著,自己倒省心。
二更時分,蕭老夫人突然吩咐春霞,“去問問大爺今兒歇在哪裡?”
片刻,她回來,低聲道:“回老太太,大爺今兒在大奶奶那裡。都擔心少爺呢,急得不得了,誰個也沒睡。”
蕭老夫人哼了一聲,又悄悄吩咐她,“讓小丫頭去那兩個院瞧瞧去。別驚動旁人。”春霞立刻去了。
蕭老夫人又問唐妙,“晚飯沒吃,餓不餓?讓早早給你弄碗甜湯來。”說著就叫早早,又吩咐晚晚給唐妙打水燙腳。
晚晚放水盆的時候力氣稍微有點重,濺起一片小水花。
唐妙看了她一眼,自己要脫襪子。蕭老夫人瞥了她們一眼,淡淡道:“還有規矩沒?”
晚晚死死地咬著唇,伸手捧了唐妙的腳,要幫她洗腳。
唐妙忙躲開,“老夫人,還是我自己來吧。要是別人幫我洗,我不自在。”
蕭老夫人哼了一聲,“你不嫁給小山,要怎麼的都無所謂。可既然你要嫁給小山,該怎麼就怎麼的。”
唐妙便不說話了。要擱以前,她一定好好享受一番,畢竟這姐妹倆都拿自己是千金小姐的,給她這個種地的丫頭洗洗腳,可是萬分痛快的事情。蕭朗如今沒消息,她可沒心思享受別人服侍,不過看起來自己說什麼錯什麼,還是忍忍的好,免得到時候老太太又說自己土包子。
她忍著不適讓晚晚洗了腳,修了腳趾頭,甚至還搓了腳跟,一切結束也已經二更,之後便窩在炕上等消息。
月亮爬上來,明晃晃地映在院子裡,月光和霜雪,融為一體。唐妙默默地研究著窗外月光移動的角度,等月腳西沉,天快亮的時候,突然響起一陣狗叫聲,隱約馬蹄聲疾。鄉村不比省城,沒有城門,夜裡也並不禁止行路。沒多久,蕭府傳來狗叫聲聲。
唐妙忙爬到窗口往外看。這個時候蕭家派去縣裡的人是回來不來的,能來的估計是周家的,二哥跟周掌柜說了,他們自然會幫忙,有消息,差不多就該這個時候來報。正尋思著外面響起輕而急促的腳步聲,有人在門口廊子下嘀咕了一會。片刻,門帘一掀,早早走了進來,“老太太,縣裡周少爺打發人來了。”
110千里母子心
至於那一幫混混,因為傷了蕭朗幾個,加上周諾得理不饒,就算原本知縣老爺想保他們也沒辦法。證據確鑿之下,他也不能因一批混混傷了自己的體面,索性重重地判了,將他們流徙海邊鹽場北邊的煤礦等地去做苦力,以此討好周諾和蕭家等鄉紳。
一直恨著那批混混的幾個差役去那裡翻騰出不少偷來的物件,家具,金銀玉器,首飾,衣物,雞鴨牛羊……他們不單偷外面的,連周圍鄰居以及熟悉的鋪子都偷,以往大家敢怒不敢言,如今被端大快人心,紛紛說知縣老爺是青天大老爺。
而寶銀兒和那個黃毛,因為周掌柜答應過保全他們,便真的平安無事。周掌柜甚至還一人給了他們幾兩銀子,邀請他們去店裡做事兒。雖然讓他們做正經事兒不行,可他們也有長處,消息靈通,無孔不入。以後讓他們負責打探鄉下喜歡什麼,然後組織人下去販運,也未嘗不是一種人才開發。兩人都答歡喜地應了。
周掌柜便讓人戴著他們去給唐家磕頭賠罪。唐家因為周掌柜幫了大忙,且他是周諾的人,自然領情。加上能讓寶銀兒改邪歸正,不再為禍鄉里,便也不再計較。兩人便真箇在周家的鋪子裡謀了差使。
蕭老夫人留唐妙住幾天,一是養病,二是她如今喜歡這丫頭。唐妙在這裡住著,蕭朗每日笑滋滋的,就好像頭上頂著個大太陽一般。以往還會耍脾氣,嫌這個嫌那個,吃飯挑三揀四。可因為唐妙在這裡,為了不讓她挑食,他倒是主動說這個好吃那個對身體好,讓廚房變著花樣給唐妙做吃的。比如說蕭朗最討厭吃蘿蔔,可因為唐妙在,那排骨蘿蔔湯,他也沒少喝,一邊喝一邊笑著贊“蘿蔔可是小人參,吃了身體好,不生病。”
進了冬至月又住了兩天,唐妙身體好起來,記掛著自己暖棚里的小鴨子這幾天要出殼,再也住不下,但是看蕭朗一副依依不捨地樣子幾次都開不了口。又住了一日,便跟他們說告辭。蕭老夫人讓蕭朗帶人去送她,到了唐家,恰好知縣朱大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