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持續性的乾旱還是給比武大會帶來了消極影響──參加比武的人中,不少都是有點來頭的,一看乾旱持續,覺得局勢可能有變化,便提前回去操心自家家業或打算趁機撈一筆去了,還有一些覺得天太熱,比武太辛苦走了的,於是剩下的人便越來越少,讓往年前前後後,從八方雲集來到比武城市,再到比武結束大家四處玩玩,至少要兩個月的時間,這時只持續了一個半月便結束了。

  因對手大量減少,讓孫儀和在沒用唐堯幫他準備的毒藥的情況下,竟然破天荒地取得了分組第一名和總榜第九名的成績,算是一戰揚名於天下,雖然後來不少人都覺得這年的比武名次水分太大,畢竟有很多高手沒參賽,但不管怎麽樣,至少在未來一年內,江湖中人一談起比武大會,不免會提到孫儀和這個新秀。

  比武大會算是糙糙收場,孫儀和等人便開始忙旱災的事,幾人將早先從南方購進的糧食秘密運進災情較嚴重的州府──這個主要聽孫儀和的,畢竟他上輩子經歷過,知道哪幾個地方糧食漲的最離譜,災民最多最亂,所以自然要將東西運到那些地方,這些最亂的地方,自然是流民密度較高的地方,壓住了最亂的地方,就能讓這地區的流民數量大幅度降低,最亂地方的流民數量大幅度降低了,就能縮小輻she影響,讓總的流民數量減少,這樣就能控制住事態發展了。

  眾人對孫儀和提的幾個地方,因有蘇九這個情報頭子在,知道那些地方的確是旱情較嚴重的,所以也都持贊同意見,倒是幾人看孫儀和提的地方都在理上,不免對他有點另眼相看,暗道看不出來啊,這小鬼不像想像中那麽傻,也有洞若觀火的時候嘛──孫儀和要知道他們的想法,估計要汗顏了,暗道他不過是借著先知先覺罷了,有個鬼本領,只是這時怕他們不去那幾個災情最嚴重的地方起不到大作用,所以才大著膽子說了出來,其實也挺怕他們問他為什麽覺得要去那幾個地方的,因為一問為什麽他就答不上來要穿幫了。

  幸好眾人沒問,而是從蘇九那兒得到情報,商量一番後,真的聽孫儀和的話,打算去那幾個府縣。

  “咱們這真是,不在廟堂,勝在廟堂啊,看看咱們這麽努力,朝廷上那些當官的估計還在吵要不要發賑災款,怎麽賑災,派誰賑災的事呢,等他們吵出來了,下面都該亂套了。”蘇九搖著紙扇道,雖然有內力可調溫,但扇子扇扇,既能帶來涼風又風雅,何樂而不為?

  段思成也跟他們一道的,聽孫儀和說他們要打壓糧價,防止民亂,段思成因不想離開孫儀和,便也帶著點糧食跟著一起了,孫儀和看他也打算幫忙,想著多一個人多一份力,況且他還要問他秘藥的事呢,所以看他隨行,自是願意,倒是蘇九幾人不喜段思成跟著,不過這大路又不是他們的,段思成要走,他們也不能不讓是不是?所以只得隨他了。

  段思成這時聽了蘇九的話,對朝廷的事他也有些不滿,道:“還不是黨爭搞的,內閣里分兩派,一遇到事,沒提出建議的一方,從不管對方做的對不對,對國家有沒有好處,只從自己集團的利益出發,總愛對提出建議的一方挑骨頭,讓一條好建議,也沒法馬上執行,可等他們終於達成了妥協,好嘛,事情不等人,局勢早控制不住了,想想看,連修條官道都能討論幾年嘴仗沒打完,碰到大事能不出問題嗎?我看以後再這麽爭吵下去,等打仗了,太平遲早要玩完,畢竟到時要不要打,怎麽出兵,誰做將領,估計又會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為了集團利益爭個不休,戰場分秒必爭,估計他們還沒討論完,對方要兵臨城下了,能不玩完嗎?”

  元放神色微動,暗道太平這樣子,倒是she雕開疆拓土的好時機,轉而又苦笑了笑,暗道算了,自己一個在野王爺,想那麽多做什麽,無非就是如果國有難,他身為宗室竭力為國罷了,如果國沒難,怎麽開疆拓土的事,還是讓他那族兄操心吧,免得他若操了心,又該被人忌憚了。

  第134章 孫亦翎會說話

  在朝廷不給力這種問題上,大家顯然有同感,所以唐堯難得的沒有跟段思成作對,嘆了口氣,道:“主要是上面的那位不行,要是他厲害,能控制得住內閣,又知道怎麽做決策,也不會讓下面的吵吵的拿不出個主意來了。”

  “哪是上面的那位不行,而是內閣的勢力越來越大,再厲害的天家也沒法駕馭。”蘇九是搞情報的,自然對很多情況知道的清楚,於是便將自己知道的情況跟眾人說了起來。

  論理,當今天子不算昏庸,但實在是內閣勢力太強,控制著整個朝廷,如果沒有內閣的同意,皇帝的政令沒法出皇宮──也就是下面的人不聽──那還能怎麽辦?比如皇帝去年也想遵守王先生的吩咐,逢豐年購進糧食的,但內閣扯皮,各利益集團沒就如何瓜分利益的事談攏,就是不給錢,結果皇帝沒錢買,只能氣呼呼地說一句他沒錢,沒買糧食了,但下面的人不知道啊,還以為皇帝不願意買呢,其實是皇帝背了黑鍋,被內閣的人坑了,這幫人,百姓若讚揚某個事情,他們搶著將好名聲掛在自己頭上;百姓若咒罵某事,他們就將罪責推到皇帝頭上,結果因被他們的勢力控制著天下,影響著輿論,天下不了解情況的黔首們,只以為本朝的官都是好人,皇帝是個昏君,所謂顛倒黑白,莫過如此。

  當然也不是沒有像段思成等人一樣清醒的人,覺得內閣這樣搞,遲早要出問題,但關鍵是,內閣這勢力,不是一兩個人控制的,而是整個文官集團,集團外的人又能怎麽樣?

  孫儀和聽到這兒不由吃驚,因為上一世他只是個小人物,所以對朝廷上的情況了解的並不多,還以為是皇帝昏庸,不買糧呢,這樣聽來,眼下這場災難,天災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卻是人禍,是黨爭導致的?如果真是這樣,那群當官的可真該殺了,國難當頭,還在琢磨著自己那點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置國家利益和天下百姓於不顧,實在太可恨了,天知道上輩子這場災難,死了多少人!而周圍其他國家同樣受災了,災情比太平好多了,就是因為他們都按當年王先生說的,買了糧食,有準備,沒那麽多人沒吃的,因為餓死的人較少,所以大家沒因為餓的受不住暴亂,也就沒因暴亂死更多的人。

  想到這兒,孫儀和暗道要是有機會收拾這一大群害蟲就好了。

  眾人倒不忌諱she雕人元放在旁邊,發了一頓牢騷,反正這又不是什麽秘密,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元放知道又如何?況且就他被she雕皇帝忌憚的情況,也不能如何,說了也不礙事。

  災情較嚴重的州府,陽州算一個,這個州本來往年就缺雨水,今年尤其厲害,於是在幾個月的暴曬下,大地龜裂,農作物早已乾死,連山上的樹木也漸漸扛不住持久無雨而漸漸枯黃,所以孫儀和等人就去了離比武所在府縣不遠的一個孫儀和上輩子記得最亂的府縣──上輩子記得的那幾場暴亂,似乎有一場就是在這兒發生的,所以孫儀和就去了那兒。

  不光段思成跟著他們,便是孫亦翎等人同樣跟著。

  原來面具人因為要捉孫儀和,自然就沒離開,面具人沒離開,孫亦翎自然也不敢走了,孫亦翎不走,刑天等人便也跟著,於是繼續跟孫儀和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

  孫亦翎沒走拿的理由是:他說他看哥哥打算運糧去災區助人,他也想幫幫忙。

  又表示後悔道,那時候年紀小,虛榮心強,所以拿了別人的詩詞裝點自己,現在吃一塹,長一智,他再不會那樣了,以後要多做好事,洗刷污名。

  刑天和明鴻宣等人看了,想著也有道理,暗道他終究是比孫儀和小了兩歲,以前不大,會做錯事也很正常,誰年少時沒做過幾件丟人的醜事呢?只要能知錯就改,也就是好的了,所以這時聽了孫亦翎的話,幾人對孫亦翎的態度便好了些,便答應了一同過去,一起幫人。

  孫儀和不明白孫亦翎怎麽老跟著自己一起,但聽著是他也想助人,好為以前的不懂事贖罪,上輩子被他折磨慘了的孫儀和自是不相信歹毒的孫亦翎真是這個緣故才跟著他的,因為他不相信他有那樣的好心,不過,雖然不明白孫亦翎心裡到底想干什麽,但他拉著刑天等人,多多地往災區運糧食,他還是喜聞樂見的,所以並未多說什麽,只心裡提醒自己小心戒備罷了。

  孫亦翎看自己使出手段來,果然哄的刑天等人對自己印象大為改觀,好了許多,心中高興,暗道這天災,對別人來說是災難,對他來說倒是好事了。

  至於孫父孫再望,卻是看到災情嚴重,怕自家那點家業出問題,比武大會尚未結束就忙忙地回去了,雖然自從跟孫儀和鬧僵後,孫父已極少出現在孫儀和面前,但是能徹底消失在眼前,孫儀和還是高興不已的,誰讓他一看到自家父親就覺得倒胃口呢?

  至於南宮衡倒是聽眾人說要去重災區調劑糧食,因覺得熱鬧,也一路跟了過來──他雖是南宮家少主,但因家裡還有祖父、父親等主持大局,倒不需要他操心災情的事,有時間在外面晃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