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輕輕柔柔的一陣,快樂也來的輕柔緩慢,像在溫水裡泡了一個澡,舒服又溫暖。

  魏長坤不滿足於她的四肢,盯著她的櫻桃小口,想入非非。

  ……

  兩天後,京中天氣明顯變冷,穆筠嫻此時已經換上薄襖,出門遇到風大的時候,還要披著披風。

  穆筠嫻實在不喜歡本就臃腫的身子再多加累贅,有時候還打趣丫鬟們:“乾脆還給我抱一個暖爐來?”

  紫玉當真了,她道:“我晨起勻面就說有些凍人的,該抱上手爐了。”

  靈玉點她鼻尖,道:“夫人逗你的。”

  紫玉握上穆筠嫻的手,又暖又軟,噘嘴道:“原來夫人不冷。”

  這廂主僕正在說話,外邊兒來了宮裡的人,是穆筠嫚身邊的大宮女若竹,她親自過來傳的話。

  穆筠嫻把人都揮退了,只跟若竹兩個留在屋子裡。

  若竹坐在一旁,說了些體貼的話,便把宮中的事同穆筠嫻說了。

  其實宮裡的事查清之後,朱煦也著人去告訴了魏長坤,不過內官傳的話,和穆筠嫻親姐姐的親信傳的話肯定有不同之處。

  若竹告訴穆筠嫻,已經查出來王公公和采晴是對食,不過詔獄裡,采晴起初一口咬死了是王公公壓迫他的,一股腦把罪名全部都推到了王公公嘴裡,第二天早上的時候,王公公吃了苦頭,明明都半死不活,無法替自己辯解了,采晴卻改口了。

  采晴說,有些事不是王公公的主意,是寧妃授意他做的,把原先蘇綠梅身邊的太監調去尚膳間就是寧妃的意思。

  這不是什麼大事,要緊的是這太監和御前下毒的事兒扯在了一起,寧妃現在是洗刷不掉嫌疑了。皇帝和太后都十分震怒,一點兒情面沒給寧妃,直接派人把翊坤宮看管起來,不許人進出。

  穆筠嫻好奇道:“采晴怎麼一下子就改口了?”

  若竹低聲道:“頭一天王公公出事的時候,皇后娘娘就知道有人在替他買通人,後來他受刑的時候,采晴哭的很厲害,可見不是個鐵石心腸的人。”

  猶豫了一下,若竹又道:“娘娘連夜使人去查了采晴的家人還有哪些……她果然是受了楊家人的轄制,而且采晴的哥哥昨夜斷了一根指頭。”

  穆筠嫻道:“所以娘娘騙了采晴?”

  若竹緊閉嘴巴,道:“奴婢沒說這個。”

  穆筠嫻心中瞭然,兵不厭詐,采晴估摸著就是信了,或者她不信,也許良心也過意不去了,就把事情說了。

  若竹又道:“采晴跟皇后求饒。”

  一挑眉,穆筠嫻問:“要娘娘救她和她家人?”

  若竹搖頭的,道:“她不想活了,想和王公公做一對鬼夫妻。”

  倒是感人,穆筠嫻道:“想必王公公平日裡待她還是很好的。”

  若竹點頭,王公公待采晴好肯定不假,估摸著寧妃待她不好,否則她一個妃嬪跟前的心腹宮女,哪兒那麼容易被一個閹人感動?

  穆筠嫻道:“采晴這就是要都招了罷?”

  若竹答說:“已經招了許多,估摸著這時候都招完了。皇后讓奴婢來府上傳話,就是想讓夫人安心等待,莫要太過焦慮,凡事有娘娘在。”

  穆筠嫻點頭,恨不得去宮裡面見穆筠嫚,抱抱她。二姐以前雖然是潑辣人,卻並無手段,不知道這些年從太子府到皇宮裡,都經歷了些什麼。

  送走了若竹,穆筠嫻有些悶悶的,這件事裡,她做的都是光明正大的事,那些不好的事,全有家人替她做了。

  悶悶地喝了安胎藥,穆筠嫻便睡了會兒。

  督察院衙門裡,宮裡的口供人證都確鑿了,會審的事也加快了腳步,死去的宮女確實通過尚膳間太監的手往外傳遞過消息。

  宮中食材都是在外採買,太監借職務之便,每月出去的時候,替對食宮女傳遞消息,傳遞的方式很多,采晴和王公公兩人招供了四種以上。

  雖然查到這個地步,太監每回傳信的人,卻還是沒查出來是誰,因為對方相當謹慎,從未露面,只是約定了地點,拿了東西或者送了東西就走。

  這不打緊,只要核對時間,查出來只是遲早的問題。

  果然只花了半天的功夫,三司就查了兩個符合嫌疑的人出來,兩個丫鬟都在同樣的三次時間裡出過門。

  很顯然,這是其中一人使的障眼法,但不足為據,和太監傳信的丫鬟,還是被揪出來了,她便是宋夫人跟前的二等丫鬟。

  這丫鬟是五年前入的府,雖然不是家生子,據宋家當時查證,她家世清白。因為性格內斂沉穩,頗得宋夫人喜愛,便一直留在身邊,後來幾個大丫鬟送出府配了人,她便被提拔了做二等丫鬟,本來就快要升做一等丫鬟的,秋獵之後就出了此事。

  宋夫人至今還覺得難以置信,身邊跟了五年的丫頭,會是這般背主之人。

  宋元賢把三司查到的證據仔細看了一遍,面色鐵青,這丫鬟的家世看似清白,仔細查證下去,便曉得她是冒名頂替了別人的女兒,進宋家做了丫鬟。

  而當年賣丫鬟入府的人,就是宋夫人的弟弟。

  宋元賢實在清楚妻弟是個什麼德行的人,這個虧,他是吃定了,但也不可能甘心就這麼吃了,他打點了一番,命人素素去查丫鬟的來歷,便待在家中,焦慮地等待各方消息。

  很不幸的是,最先傳給宋元賢的消息是,丫鬟全部都招了,她說是家主下令,命她給長平侯下毒,而原因很簡單,長平侯作為左軍都督,擋了家主的道兒。

  丫鬟還舉了一人,那人正好是在都督府里被魏長坤給清理掉的人,此人明面上與宋元賢來往密切,看起來是宋元賢的人,但魏長坤清楚,這人實際上是楊士謙的人。

  依據丫鬟口供,主謀是宋家家主,與她聯繫的宮女,也是宋元賢的人,三司本可以上報皇帝,把人先捉拿去督察院衙門,偏魏長坤給人求了情,要求各方證據都核對清楚了,再拿人不遲。

  宋元賢當然是鬆了口氣,記了魏長坤一份情,楊士謙卻是氣的不輕,立刻遞信去了宮中,讓人女兒趕緊有所行動,趁機洗脫罪名。

  但這回惹怒了太后,皇帝下了死命令,楊士謙的消息當然沒送出去。可寧妃不是個簡單人物,她待在翊坤宮幾日都沒動靜,便曉得一定是有了有利於楊家的證據,便披頭散髮跪在寢宮門口,磕頭哭喊,聲音震天動地,好似受了天大委屈。

  一時間,帝後皆被驚動。

  為怕冤死妃位妃嬪,帝後二人共同駕臨翊坤宮。

  ☆、第 118 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寧妃和皇后潑辣的性子不同,她一貫清高淡然,即便在皇帝跟前爭寵的時候,也不會表現明顯,無形之中便把人的魂兒勾走了。

  翊坤宮的大殿門口,寧妃帶著一眾宮女太監跪著,其中有個太監見遲遲不來人,想硬闖,險些死在刀下,地上見了紅,很是刺目。

  等到帝後來的時候,便看到這般景象,朱煦一向是個心軟的,又念及一些情分,心中多有不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