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他說,很欣慰。她的選擇很好。你想,當任何一個人,不管這個人是男是女,是快要40歲,還是剛滿15歲,是正在讀高中,還是已經讀完博士,都在看一個年輕女子的小說,她被誤解誤讀的可能性會有多少……任何一個寫作者都是寂寞的。
我一直沒有去海東。但是已經打算回去北京。在小旅館裡幾乎已度完整個冗長雨季。客廳里經常有一幫日本男人混雜著躺在炕上裹著棉被看乏味至極的足球,悶頭打完一盤接一盤的桌球。半夜餓了,便走去街頭的燒烤攤買韭菜和帶魚串吃。大理的燒烤又辣又咸。坐在攤子邊的小板凳上,老闆娘有時閒閒過來搭幾句話,因為我的寡言也覺得索然。
那日凌晨,在街頭看著雨水漸漸停止,直到變成散落的細微雨絲。天空有一道潔白的雲層出現,遠處蒼茫山脈也清晰起來,空氣中有蘭花幽香。酒略微喝得多了一點,腳步搖晃不穩,走在回旅館的石板道上。突然覺得該回去了。結束掉流落在落寞小鎮裡的生活。
臨行之前,才找到了理由去見慶昭一面。我知道見到她的機會不會太多,或者說只會是這樣的一兩面。一個好人或者一個有趣的人出現的時機向來是短暫的。需要交往的經常就是一幫無聊之徒。這也是生活的一條規律。我知道我對她有留戀。雖然我完全得不到通道靠近她的世界。
那天卻是意外的晴朗。朋友開車送我到海東。走過狹窄的泥石小道,看到海邊的大房子。是鋼筋結構,採用青磚和原木雕花,樣式華麗大方。大門處放著石刻的小小佛像。庭院裡引起了水流,種著疏朗有致的植物,有松柏,茶花,大盆蘭花。架起的玻璃走廊,可以曬太陽,遠眺大海。客廳整排落地玻璃之外,是波光粼粼的大海。海邊岩石旁有大片杜鵑和灌木。野生的仙人掌。古老大樹在風中發出聲響。
她最起碼有養了五隻以上的貓。美國短毛,英國短毛,還有狸貓。那些漂亮的大貓安靜地閃現在庭院裡,時而趴在陽光下睡覺。我自然是眼目震驚。也許她放棄了寫作之後,全部的審美和想像力就放在了實際生活之中。
朋友有事先告辭離開。慶昭為我泡茶,是上好的普洱。她依舊穿著繡花鞋子和斜襟布衫。她說,你喝茶,稍等我一下。我在做的幾根串珠項鍊今天剛好有靈感,我先去把它們弄完。她的姿態自然,與我絲毫沒有生分。我說,你去吧。我曬曬太陽就很好。躺在庭院角落裡的一個沙發上,溫暖乾爽的陽光照耀著頭髮和臉,於是我脫掉了鞋子,側身躺上去。隱約還能聽到潮水翻動的聲音。孩子和貓曾經靠近我,在周圍活動。而我心神安定,不知覺睡了過去。
/* 26 */
終 [殊途同歸](2)
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左右。陽光換了方向。我的身上多出來一條羊毛毯子。男孩子被叫進了房間讀書。慶昭坐在沙發的另一端,懷裡抱著一隻貓,看著庭院裡繁盛而寂然的花草,在抽菸。她抽菸的姿勢大方而落寞,輕輕吐出煙圈吸入鼻腔,再吞入喉嚨。仿佛不管她是坐在小村的庭院裡,還是坐在高級餐館裡,她的神情都會一樣地平淡自若。
我說,每天你在這裡做些什麼。
早起,伺弄孩子,花園和寵物。去集市買菜,做一日三餐,幫助鄰居和社區做些事情。手工製作一些首飾,有一批客戶定期來買。不需要靠此謀生,所以只是為興趣做事。
我說,以前你就想過自己會這樣生活嗎。
她說,想過。我知道自由和平靜需要先付出代價,所以有好幾年努力工作,從未懈怠。獲得獨立的經濟基礎,便可以遁世。遁世需要做事。兩者調和,才能獲得人生的冠冕。這是一個喜馬拉雅山的聖徒說的話。我一直想離開城市。也不需要任何人記得我。
晚餐是新鮮的蠶豆,洱海的活魚與豆腐燉湯,在房子後院田地里摘下來的蔬菜。米飯清香可口。最後一道甜點是焦糖布丁。慶昭自己在家裡教育和照顧孩子。她的男人沒有出現。朋友對我說過,他們一直未曾結婚,只是同居。那個男子姓宋。平凡普通,但對她愛護照顧,堅韌不移,甘願做她背後的隱性人。實在是非常難得。
她留我住在家裡,帶我去看客房。大玻璃窗外是礁石和一棵古老的桂花樹。床上放了電熱毯。她說,我有一些東西給你。她拿出一隻描著牡丹和鸚鵡的漆器盒子。打開來,裡面一個筆記本,一些書信和字稿。一本1982年版本的《辨證法史》。她說,這是我自己保留了很長時間的一些東西。現在我想送給你。我不準備再收著它們。想你可以來讀一讀的。她輕輕地笑,人老了,該負擔的東西越少越好。
3
我拿出那個筆記本。一本陳舊的粉白絹面的筆記本。一些繁雜而瑣碎的摘錄。有些是從閱讀過的涉及各種學科的書籍中所得,斷續的不連貫的詩歌及日記,撕下一些圖片或雜誌資訊頁面,夾在其中,包括植物,食物,人像,地方志,設計素材等。偶爾夾雜一些線條質樸的鉛筆素描,刻畫建築或小物體的細節。用原子筆抄下的潦草小字。我隨意翻了幾頁,看到一段古伯察神父對19世紀的拉薩的描寫摘錄。
我說,你去過拉薩?
她說,是。我在一場疾病過後,在那裡停留了兩年。認識了一個男子,與他一起去墨脫。他叫紀善生。他去看望他的朋友。那些書信和字稿是他們的。還有一些照片也在裡面。
我說,我知道墨脫。據說那是一個蓮花隱藏的聖地,曾吸引很多人徒步漫長道路前往和遷居。
是。那條路途非常艱難。
我翻看那些信件,有些是用鉛筆寫字。與慶昭不同的字跡一律向右邊微微傾斜,使人猜測主人也許是個左撇子,並且沒有學會改手寫字。字里夾雜著一些小漫畫插圖。信紙很凌亂,有發黃的再生紙,有香菸殼背面,有電器說明書,有西餐廳推薦菜卡片……那個女子仿佛是隨手拿起東西就寫信。
她說,這個寫信的女子叫內河。我沒有見過她。她僅存活在一個男人內心之中,或者是他的幻想之中。無從得知。那個男人與我一邊徒步跋涉在峽谷森林之中,一邊檢索他的回憶。我們的旅途結束,他的回憶也被清空。他替我打開一道時間的門。那趟旅行,也許是發生在我身上的為數不多的奇蹟之一。我一直相信生命是有奇蹟的。它們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只分發給心有天真和勇氣的人。
她把那本舊書遞給我,說,這是那個男子的留下的東西。
但是為什麼要把這些東西給我,慶昭。
你知道,我在這裡幾乎已經不接觸外界的任何人。我和寫字的人沒有交往。剛好遇見你。我喜歡你。她坦然而溫和地看著我,你很寡言,但是內心分明厚實。我喜歡心中隱藏著一面海水的人。我能夠分辨。
有些人即使在認識數年之後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間總似有一種隔膜存在,仿佛走在河的兩岸,遙遙相對,不可觸及。而有些人在出場的一瞬間就是靠近的。仿佛散失之後再次辨認,大腦皮層里存留的記憶,依舊數據分明,沒有差錯。那種近,有著溫暖真實的質感。可以剛剛見到,就與之擁抱。心裡有熟悉的言語,待與他訴說,又並不焦灼急迫……即使彼此的路途交匯之後也是各有終點。我在拉薩邂逅善生,我與他都是晦澀內向的人。但是我們彼此確認,能夠開始旅途,互相交付內心回憶。這是一種直覺。
我一直沒有去海東。但是已經打算回去北京。在小旅館裡幾乎已度完整個冗長雨季。客廳里經常有一幫日本男人混雜著躺在炕上裹著棉被看乏味至極的足球,悶頭打完一盤接一盤的桌球。半夜餓了,便走去街頭的燒烤攤買韭菜和帶魚串吃。大理的燒烤又辣又咸。坐在攤子邊的小板凳上,老闆娘有時閒閒過來搭幾句話,因為我的寡言也覺得索然。
那日凌晨,在街頭看著雨水漸漸停止,直到變成散落的細微雨絲。天空有一道潔白的雲層出現,遠處蒼茫山脈也清晰起來,空氣中有蘭花幽香。酒略微喝得多了一點,腳步搖晃不穩,走在回旅館的石板道上。突然覺得該回去了。結束掉流落在落寞小鎮裡的生活。
臨行之前,才找到了理由去見慶昭一面。我知道見到她的機會不會太多,或者說只會是這樣的一兩面。一個好人或者一個有趣的人出現的時機向來是短暫的。需要交往的經常就是一幫無聊之徒。這也是生活的一條規律。我知道我對她有留戀。雖然我完全得不到通道靠近她的世界。
那天卻是意外的晴朗。朋友開車送我到海東。走過狹窄的泥石小道,看到海邊的大房子。是鋼筋結構,採用青磚和原木雕花,樣式華麗大方。大門處放著石刻的小小佛像。庭院裡引起了水流,種著疏朗有致的植物,有松柏,茶花,大盆蘭花。架起的玻璃走廊,可以曬太陽,遠眺大海。客廳整排落地玻璃之外,是波光粼粼的大海。海邊岩石旁有大片杜鵑和灌木。野生的仙人掌。古老大樹在風中發出聲響。
她最起碼有養了五隻以上的貓。美國短毛,英國短毛,還有狸貓。那些漂亮的大貓安靜地閃現在庭院裡,時而趴在陽光下睡覺。我自然是眼目震驚。也許她放棄了寫作之後,全部的審美和想像力就放在了實際生活之中。
朋友有事先告辭離開。慶昭為我泡茶,是上好的普洱。她依舊穿著繡花鞋子和斜襟布衫。她說,你喝茶,稍等我一下。我在做的幾根串珠項鍊今天剛好有靈感,我先去把它們弄完。她的姿態自然,與我絲毫沒有生分。我說,你去吧。我曬曬太陽就很好。躺在庭院角落裡的一個沙發上,溫暖乾爽的陽光照耀著頭髮和臉,於是我脫掉了鞋子,側身躺上去。隱約還能聽到潮水翻動的聲音。孩子和貓曾經靠近我,在周圍活動。而我心神安定,不知覺睡了過去。
/* 26 */
終 [殊途同歸](2)
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左右。陽光換了方向。我的身上多出來一條羊毛毯子。男孩子被叫進了房間讀書。慶昭坐在沙發的另一端,懷裡抱著一隻貓,看著庭院裡繁盛而寂然的花草,在抽菸。她抽菸的姿勢大方而落寞,輕輕吐出煙圈吸入鼻腔,再吞入喉嚨。仿佛不管她是坐在小村的庭院裡,還是坐在高級餐館裡,她的神情都會一樣地平淡自若。
我說,每天你在這裡做些什麼。
早起,伺弄孩子,花園和寵物。去集市買菜,做一日三餐,幫助鄰居和社區做些事情。手工製作一些首飾,有一批客戶定期來買。不需要靠此謀生,所以只是為興趣做事。
我說,以前你就想過自己會這樣生活嗎。
她說,想過。我知道自由和平靜需要先付出代價,所以有好幾年努力工作,從未懈怠。獲得獨立的經濟基礎,便可以遁世。遁世需要做事。兩者調和,才能獲得人生的冠冕。這是一個喜馬拉雅山的聖徒說的話。我一直想離開城市。也不需要任何人記得我。
晚餐是新鮮的蠶豆,洱海的活魚與豆腐燉湯,在房子後院田地里摘下來的蔬菜。米飯清香可口。最後一道甜點是焦糖布丁。慶昭自己在家裡教育和照顧孩子。她的男人沒有出現。朋友對我說過,他們一直未曾結婚,只是同居。那個男子姓宋。平凡普通,但對她愛護照顧,堅韌不移,甘願做她背後的隱性人。實在是非常難得。
她留我住在家裡,帶我去看客房。大玻璃窗外是礁石和一棵古老的桂花樹。床上放了電熱毯。她說,我有一些東西給你。她拿出一隻描著牡丹和鸚鵡的漆器盒子。打開來,裡面一個筆記本,一些書信和字稿。一本1982年版本的《辨證法史》。她說,這是我自己保留了很長時間的一些東西。現在我想送給你。我不準備再收著它們。想你可以來讀一讀的。她輕輕地笑,人老了,該負擔的東西越少越好。
3
我拿出那個筆記本。一本陳舊的粉白絹面的筆記本。一些繁雜而瑣碎的摘錄。有些是從閱讀過的涉及各種學科的書籍中所得,斷續的不連貫的詩歌及日記,撕下一些圖片或雜誌資訊頁面,夾在其中,包括植物,食物,人像,地方志,設計素材等。偶爾夾雜一些線條質樸的鉛筆素描,刻畫建築或小物體的細節。用原子筆抄下的潦草小字。我隨意翻了幾頁,看到一段古伯察神父對19世紀的拉薩的描寫摘錄。
我說,你去過拉薩?
她說,是。我在一場疾病過後,在那裡停留了兩年。認識了一個男子,與他一起去墨脫。他叫紀善生。他去看望他的朋友。那些書信和字稿是他們的。還有一些照片也在裡面。
我說,我知道墨脫。據說那是一個蓮花隱藏的聖地,曾吸引很多人徒步漫長道路前往和遷居。
是。那條路途非常艱難。
我翻看那些信件,有些是用鉛筆寫字。與慶昭不同的字跡一律向右邊微微傾斜,使人猜測主人也許是個左撇子,並且沒有學會改手寫字。字里夾雜著一些小漫畫插圖。信紙很凌亂,有發黃的再生紙,有香菸殼背面,有電器說明書,有西餐廳推薦菜卡片……那個女子仿佛是隨手拿起東西就寫信。
她說,這個寫信的女子叫內河。我沒有見過她。她僅存活在一個男人內心之中,或者是他的幻想之中。無從得知。那個男人與我一邊徒步跋涉在峽谷森林之中,一邊檢索他的回憶。我們的旅途結束,他的回憶也被清空。他替我打開一道時間的門。那趟旅行,也許是發生在我身上的為數不多的奇蹟之一。我一直相信生命是有奇蹟的。它們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只分發給心有天真和勇氣的人。
她把那本舊書遞給我,說,這是那個男子的留下的東西。
但是為什麼要把這些東西給我,慶昭。
你知道,我在這裡幾乎已經不接觸外界的任何人。我和寫字的人沒有交往。剛好遇見你。我喜歡你。她坦然而溫和地看著我,你很寡言,但是內心分明厚實。我喜歡心中隱藏著一面海水的人。我能夠分辨。
有些人即使在認識數年之後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間總似有一種隔膜存在,仿佛走在河的兩岸,遙遙相對,不可觸及。而有些人在出場的一瞬間就是靠近的。仿佛散失之後再次辨認,大腦皮層里存留的記憶,依舊數據分明,沒有差錯。那種近,有著溫暖真實的質感。可以剛剛見到,就與之擁抱。心裡有熟悉的言語,待與他訴說,又並不焦灼急迫……即使彼此的路途交匯之後也是各有終點。我在拉薩邂逅善生,我與他都是晦澀內向的人。但是我們彼此確認,能夠開始旅途,互相交付內心回憶。這是一種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