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一定有些什麼東西是永恆存在的。但那絕對不是在地球上賴以寄生的任何生靈。包括人類。她買過一本《西藏度亡經》,在失眠的夜晚閱讀。是優美的詩篇。海拔4718米的納木錯湖邊,連綿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在陽光照耀下白雪皚皚。湖邊觀望它的人,只是來了又去,死了又生。這樣喧囂的人世,與它一點關係都沒有。
一個男子在手機里發來一條簡訊,可以邀你一起去哲蚌寺嗎。語氣誠懇有禮。那麼就一起來吧。年輕男子濃眉白牙,她不知道他的名字,年齡,身份。一切。一個陌生人。他們默默地坐上開往郊外的中巴車。陽光非常劇烈。他說,我也想徒步墨脫,可以一起走。他給她一顆山楂糖,說,這是我賄賂你的。帶我一起走吧。他年輕的笑容像陽光一樣。純真熱烈。
石頭階梯盤延而上,走得時間稍長,呼吸便有些吃力。但還是可以慢慢走到高處的大殿,大殿周圍的牆壁上繪滿古老的壁畫。她見到了她夢中的壁畫。陰暗殿堂里的大幅古老壁畫。需要打著手電才能夠看清楚。但光線又會加速它們的剝落,在暗中分辨,綠色染料是松石,紅色的是珊瑚,藍色的是青金石。金粉勾勒出佛的輪廓。舊得殘缺難辨。這樣端然大氣。細細地畫老虎,蓮花和佛陀。酥油等沉寂地閃爍。空氣里有灰塵的味道。非常美。甚至連木門都描繪著鈴蘭和山茶。
她在幽暗中,順著順時針的方向,一點一點地看過。非常仔細。仿佛在查看她生命中曾經出現過的所有記憶。然後輕輕地掉下了眼淚。
陌生男子在一邊安靜地看著她。他說,你很難過嗎。她說,不。我非常高興。
[水仙]
很長很長時間之後。她曾經夢見過那一個男子。夢見他託了人來,叫她去會他。她便跟著那領路的人去,似乎走到一處村莊,很像她童年時候贊住過的江南深山小村鎮,春節的時候在祠堂里有大戲來唱。但夢裡所見,只是一個舞台。上面演些什麼,記不清楚。只見到他在舞台下面的人群里夾雜著看戲。
他背對著她,穿黑衣服。左手手臂受傷。沒有痊癒,雖然沒有言語,卻讓人感覺似乎依舊傷痛難忍。他始終是她喜歡著的樣子。沉默,隱晦。從來不稿紙他愛著的女子,他心裡的所想。轉過身看到她,也不說話,臉上似有笑意,又似乎只是漠然。然後斜穿過人群,準備離開。
她跟在他的深厚。她知道他要她跟隨著他,但不會有任何說明。跟著他走路。一直走到一處陌生的房子。房子的結構,是一道門進去,房間的通道互相貫聯。但又看不到其他。他走進裡面一個房間,有很多人等候他。他便開始與其他人說話,安排事宜。仿佛他依舊在做著一件需要領導很多人從事的工作。
她就在外面的一間房子裡等待他。一直等。有兩三個替他打雜的年輕男子走進來,與她相伴,似想勸慰她,一直對她說話,試圖製造快樂的氣氛。但他始終不出來,也不與她說話。
她執意地守在那裡。心裡說,我會等你。仿佛一個遊戲。她吃定他。她一眼就能看穿他內心的虛弱。就是要看你用什麼樣的花招來玩。再逞能再逃避再固執都沒有用。她不主動不靠前不表示。她就是要與他比一比,看誰更沉著。看誰更蠻橫。哪怕這比賽的最後結果,只是互相遺棄。
但那終究是一件太過吃力的事情。忘記一個人的時間,也許和記得一樣的長。而到最後,你困難到的,依舊是自己的靜默。仿佛根本沒有愛過。一切界限過於模糊。在左邊可。在右邊亦可。原來我們愛上的,依舊只是愛情本身。有沒有那個人,並不重要。
她在冬日午後獨自一人去花卉市場買水仙。穿著黑色棉外套,髒的牛仔褲。戴上苔蘚綠的毛線帽子。在大風呼嘯的微薄陽光里,穿著球鞋走很遠的路。花卉市場裡有潮濕的水汽和芳香。她把手插在大衣口袋裡,靜靜地看著想回家過年的年輕男子,坐在小板凳上割一大箱子的水仙。一直不說話,蹲在旁邊看。
他問,你要?她便點頭。說,為什麼這些葉子是黃色的。他說,曬著陽光就好了。見到陽光就會變綠。哦。她點頭。便挑了四頭割好的水仙。手裡拎這個水仙,走出市場。大風呼嘯。她用圍巾裹住臉,在路邊等車。暮色即將降臨。天黑得那麼快。終於攔到了一輛計程車。坐在后座上,她用手心捂搓被凍得麻木的臉頰。水仙球綻放出來的雛黃色的小葉片充滿生機,她俯下頭,輕輕親吻它。車窗玻璃上開始有細微的叮叮作響的聲音。是小小的冰雪顆粒。即將有一場大雪降落。
[輕或重]
告別之後,沒有給彼此打過一個電話。簡訊偶爾有幾條,但很快也就不了了之。這是她所能夠預期和設定中的結果。一定是會這樣的。她從不聯繫他。他從不聯繫她。沒有立意,只是自然而然,就要把對方的痕跡,在時間中抹擦乾淨。所有的記得,都只是為了忘記。他們是這樣相似的人。一模一樣。所以,見到的第一刻,他們識別了對方。並知道這識別的空虛所在。
在我們告別之後。
慢慢的,慢慢的,收拾整理所能夠占有的一切。房間裡暖氣過熱,室內溫度可達30度。有時候她就只穿著一條碎花棉布的睡褲,戴著黑色Bra在一個一個的房間裡走。花15塊錢,在巷子理髮店裡把開始變長的頭髮洗乾淨。一度,她開始喜歡上短短的頭髮,不願意花一點點心思在上面。洗完頭髮馬上就干,也不用梳頭。覺得可以放下任何纏綿糾結的東西。
買一雙大紅色的帆布球鞋穿。短髮和穿著球鞋的她,像一個瘦瘦的少年。
她在那段時間裡變得非常沉潛,仿佛潛伏在深深的三千米海底深處。幽暗的綠色凝聚。只有如絲的海藻柔軟晃動。時光如塵埃一樣漂浮。她變成一條只會靜默著游來游去的魚。發不出任何聲音。只是游過來,又游過去……然後獲得這沉潛。
突然自己的身體和心,這樣這樣的靜。仿佛一點點聲音也沒有。如同萬籟俱寂。可以獲得====。
她去劇院看崑劇。《牡丹亭》。連續三個晚上。如此纏綿糾結的唱腔。一聲聲長嘆清喚。柳夢梅在發完海枯石爛的誓言之後,問杜麗娘為何掉眼淚,杜麗娘用宛轉的長音唱,感君情重,不覺淚垂。身邊坐著的年輕女子開始用手抹眼淚。周圍有一片唏噓聲音。
是。這樣的事情。是發生在很久很舊之前的古老戲本里。愛的方式和目的各種各樣。只有愛的起因是始終相同的:來自我們渴望追隨和回歸的幻覺。它不是我們的糧食。不是我們的根源。它。僅僅只是幻覺。所以,一切輕的東西,都顯得那麼重。再重,也重不過我們以為能夠被託付和依靠的孤寂。她在黑暗中就獨自微微地笑起來。
曲終人散的時刻已到。戲台和大廳突然燈火通明,人群紛紛起立離開。她聽到自己起身的聲音。刷的一聲。果斷,輕易。就像放在房間桌子上的那些水仙。一朵一朵,潔白芳香的花,開得如此從容繁盛。而她已經懂得,怎樣在它們還沒有開始變黃枯萎之前,拿起剪刀,喀嚓一聲,把花朵從枝頭剪落。然後放進清水的瓷碗裡,看它死去。
一個男子在手機里發來一條簡訊,可以邀你一起去哲蚌寺嗎。語氣誠懇有禮。那麼就一起來吧。年輕男子濃眉白牙,她不知道他的名字,年齡,身份。一切。一個陌生人。他們默默地坐上開往郊外的中巴車。陽光非常劇烈。他說,我也想徒步墨脫,可以一起走。他給她一顆山楂糖,說,這是我賄賂你的。帶我一起走吧。他年輕的笑容像陽光一樣。純真熱烈。
石頭階梯盤延而上,走得時間稍長,呼吸便有些吃力。但還是可以慢慢走到高處的大殿,大殿周圍的牆壁上繪滿古老的壁畫。她見到了她夢中的壁畫。陰暗殿堂里的大幅古老壁畫。需要打著手電才能夠看清楚。但光線又會加速它們的剝落,在暗中分辨,綠色染料是松石,紅色的是珊瑚,藍色的是青金石。金粉勾勒出佛的輪廓。舊得殘缺難辨。這樣端然大氣。細細地畫老虎,蓮花和佛陀。酥油等沉寂地閃爍。空氣里有灰塵的味道。非常美。甚至連木門都描繪著鈴蘭和山茶。
她在幽暗中,順著順時針的方向,一點一點地看過。非常仔細。仿佛在查看她生命中曾經出現過的所有記憶。然後輕輕地掉下了眼淚。
陌生男子在一邊安靜地看著她。他說,你很難過嗎。她說,不。我非常高興。
[水仙]
很長很長時間之後。她曾經夢見過那一個男子。夢見他託了人來,叫她去會他。她便跟著那領路的人去,似乎走到一處村莊,很像她童年時候贊住過的江南深山小村鎮,春節的時候在祠堂里有大戲來唱。但夢裡所見,只是一個舞台。上面演些什麼,記不清楚。只見到他在舞台下面的人群里夾雜著看戲。
他背對著她,穿黑衣服。左手手臂受傷。沒有痊癒,雖然沒有言語,卻讓人感覺似乎依舊傷痛難忍。他始終是她喜歡著的樣子。沉默,隱晦。從來不稿紙他愛著的女子,他心裡的所想。轉過身看到她,也不說話,臉上似有笑意,又似乎只是漠然。然後斜穿過人群,準備離開。
她跟在他的深厚。她知道他要她跟隨著他,但不會有任何說明。跟著他走路。一直走到一處陌生的房子。房子的結構,是一道門進去,房間的通道互相貫聯。但又看不到其他。他走進裡面一個房間,有很多人等候他。他便開始與其他人說話,安排事宜。仿佛他依舊在做著一件需要領導很多人從事的工作。
她就在外面的一間房子裡等待他。一直等。有兩三個替他打雜的年輕男子走進來,與她相伴,似想勸慰她,一直對她說話,試圖製造快樂的氣氛。但他始終不出來,也不與她說話。
她執意地守在那裡。心裡說,我會等你。仿佛一個遊戲。她吃定他。她一眼就能看穿他內心的虛弱。就是要看你用什麼樣的花招來玩。再逞能再逃避再固執都沒有用。她不主動不靠前不表示。她就是要與他比一比,看誰更沉著。看誰更蠻橫。哪怕這比賽的最後結果,只是互相遺棄。
但那終究是一件太過吃力的事情。忘記一個人的時間,也許和記得一樣的長。而到最後,你困難到的,依舊是自己的靜默。仿佛根本沒有愛過。一切界限過於模糊。在左邊可。在右邊亦可。原來我們愛上的,依舊只是愛情本身。有沒有那個人,並不重要。
她在冬日午後獨自一人去花卉市場買水仙。穿著黑色棉外套,髒的牛仔褲。戴上苔蘚綠的毛線帽子。在大風呼嘯的微薄陽光里,穿著球鞋走很遠的路。花卉市場裡有潮濕的水汽和芳香。她把手插在大衣口袋裡,靜靜地看著想回家過年的年輕男子,坐在小板凳上割一大箱子的水仙。一直不說話,蹲在旁邊看。
他問,你要?她便點頭。說,為什麼這些葉子是黃色的。他說,曬著陽光就好了。見到陽光就會變綠。哦。她點頭。便挑了四頭割好的水仙。手裡拎這個水仙,走出市場。大風呼嘯。她用圍巾裹住臉,在路邊等車。暮色即將降臨。天黑得那麼快。終於攔到了一輛計程車。坐在后座上,她用手心捂搓被凍得麻木的臉頰。水仙球綻放出來的雛黃色的小葉片充滿生機,她俯下頭,輕輕親吻它。車窗玻璃上開始有細微的叮叮作響的聲音。是小小的冰雪顆粒。即將有一場大雪降落。
[輕或重]
告別之後,沒有給彼此打過一個電話。簡訊偶爾有幾條,但很快也就不了了之。這是她所能夠預期和設定中的結果。一定是會這樣的。她從不聯繫他。他從不聯繫她。沒有立意,只是自然而然,就要把對方的痕跡,在時間中抹擦乾淨。所有的記得,都只是為了忘記。他們是這樣相似的人。一模一樣。所以,見到的第一刻,他們識別了對方。並知道這識別的空虛所在。
在我們告別之後。
慢慢的,慢慢的,收拾整理所能夠占有的一切。房間裡暖氣過熱,室內溫度可達30度。有時候她就只穿著一條碎花棉布的睡褲,戴著黑色Bra在一個一個的房間裡走。花15塊錢,在巷子理髮店裡把開始變長的頭髮洗乾淨。一度,她開始喜歡上短短的頭髮,不願意花一點點心思在上面。洗完頭髮馬上就干,也不用梳頭。覺得可以放下任何纏綿糾結的東西。
買一雙大紅色的帆布球鞋穿。短髮和穿著球鞋的她,像一個瘦瘦的少年。
她在那段時間裡變得非常沉潛,仿佛潛伏在深深的三千米海底深處。幽暗的綠色凝聚。只有如絲的海藻柔軟晃動。時光如塵埃一樣漂浮。她變成一條只會靜默著游來游去的魚。發不出任何聲音。只是游過來,又游過去……然後獲得這沉潛。
突然自己的身體和心,這樣這樣的靜。仿佛一點點聲音也沒有。如同萬籟俱寂。可以獲得====。
她去劇院看崑劇。《牡丹亭》。連續三個晚上。如此纏綿糾結的唱腔。一聲聲長嘆清喚。柳夢梅在發完海枯石爛的誓言之後,問杜麗娘為何掉眼淚,杜麗娘用宛轉的長音唱,感君情重,不覺淚垂。身邊坐著的年輕女子開始用手抹眼淚。周圍有一片唏噓聲音。
是。這樣的事情。是發生在很久很舊之前的古老戲本里。愛的方式和目的各種各樣。只有愛的起因是始終相同的:來自我們渴望追隨和回歸的幻覺。它不是我們的糧食。不是我們的根源。它。僅僅只是幻覺。所以,一切輕的東西,都顯得那麼重。再重,也重不過我們以為能夠被託付和依靠的孤寂。她在黑暗中就獨自微微地笑起來。
曲終人散的時刻已到。戲台和大廳突然燈火通明,人群紛紛起立離開。她聽到自己起身的聲音。刷的一聲。果斷,輕易。就像放在房間桌子上的那些水仙。一朵一朵,潔白芳香的花,開得如此從容繁盛。而她已經懂得,怎樣在它們還沒有開始變黃枯萎之前,拿起剪刀,喀嚓一聲,把花朵從枝頭剪落。然後放進清水的瓷碗裡,看它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