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也短。大奎的官制,縣令三年一考核,知府四年一考核。今年年底王茜可以回京敘職。

  這三年來一直是王茜一個在這裡,家人沒有跟著來,王茜有時候真的很寂寞。本來述職未必本人到,只要遞個摺子也可以,只不過王茜太想家人了,利用這次機會回去跟家人團聚。

  三年時間王茜所實施的政策沒有很明顯效果,不過皇帝終於答應給她撥一些款,第四年就可以實用了。

  這將近三年時間,金銀礦生產出來的財富,足夠皇帝把災難中的大奎救過來了。明年是第四年,從第四年就可以徵收稅金了。皇帝算緩過氣來,想起王茜的功勞,同意撥款。

  王茜覺得她應該還會在這個職位再上干三年,才可能有提升的機會。

  所有從基層做起的,基本都是如此!

  而且王茜覺得,再三年的話,她之前頒發的政令會更深入人心。不會白白浪費她的努力,到頭來新任縣令又把它推翻了。

  一個政令一旦形成習慣,也就成了風俗和人文。

  所以王茜不擔心,這次歸京,一定要把家人都接來,這樣天天都能見面了。

  ☆、三年

  第九十一章 三年

  「家主, 所有的行李都準備好了」孫三已經是個大人了。這些年在西南上,她是王茜貼身的隨從。

  「嗯, 陳清風到了嗎?」

  「是的, 陳主薄已經在侯著了」

  陳清風的家族,還真被皇帝給赦免了。也許在皇帝眼裡, 這個前朝帝師已經是過去式, 並且還有後人心心念念走出去,這麼多年也沒有作什麼對大奎不好的事, 加上陳清風也算有功。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陳清風獻上的珍貴書籍和孤本。這也是後來王茜才知道的,陳清風認為的「一點把握」應該就是指的這個。

  不過真是有用, 這不, 皇帝不就是獎勵了嗎?特許陳清風家族如今還活著的人和其後代, 可以走出西山縣了。這意味著,從陳清風之後的後代如果有出息,可以參加科舉的。

  這次趁著王茜歸京, 她當然也要跟著出去見識見識,她們從小到大, 從來沒有出過西山縣過。時候

  陳清風將近三十歲的人了,對於這次的出行緊張又期待,對於出發時間和自己的行李是不斷的確認和檢查。王茜看不得那蠢樣, 正好拉來幫忙整理王茜的行李。

  王茜在這裡的期間,按市價收了好多山裡的好貨。給百姓創收的同時自己也能掙錢,不過這個不好由王茜出面。王茜乾脆讓閒下來的隨從們組成商隊,南北貨物往來, 又能了解各地方的情況和信息,也可以幫王茜完善地圖,標的越來越詳細。

  王茜只是個縣令,當然不能有私人衛兵,但是王茜可以有護院啊!人數在規定範圍內,然後王茜的買花匠、隨從、馬車婦、廚子等,這些人王茜選擇都是壯年。

  加上從來沒有放鬆她們的訓練,不要求多厲害,只要不是在發生情況時不成為累贅。必要時可以成為戰鬥人員就可以了。

  所以王茜就把這些人組織起來,交給何貴去領導,做起了商隊來。家裡和縣衙留下可以用的人就行,最近王茜覺得,西山縣很安全,不會有什麼人沒眼色的會官制嚴格的西山縣,去刺殺一個縣令,她不需要那麼多的身手好的隨從在身邊護著,這些剩餘的勞動力就要投到商隊去,充分創造價值。

  這不是還有長期駐紮和巡邏的西南軍隊,金銀礦在這裡怕啥呀!

  至於被說從商事,那更不擔心了。王茜的這樣為農民創收的做法更得民心,二個只是下人從事商事,不是她本人去做,哪個大臣家裡不都是這樣?

  如此,這三年來好不容易可以回去了,王茜的行李才非常多,多是禮物和商品。這次不需要跟著鏢隊走了,而是有自己的商隊護送,安全係數不知道提升多少。

  「家主,再過半日就到下一個城鎮」

  「嗯!」王茜拿出有一大半已經畫出來,並有標記的地圖,王茜修長的手指點在她們下個落腳點,那個叫平灘鎮的地方。在地圖上從平灘鎮劃到帝都,她們還要走三天時間。

  每到一個地方,陳清風都要比任何人都興奮,那張臉在怎麼繃著,還是掩不住的喜悅。

  已經走了大半路程,眼看三天後就到家了,王茜也是心情雀躍,也沒有管陳清風的激動。

  又過了一天,根據之前的地圖,這段路是沒有城鎮的,只經過一個村子,有人在官道兩旁搭設茶棚,裡面不但有粗茶解渴,還有饅頭加鹹菜給趕路的過路商人食用。

  「到前面的茶棚歇歇,然後要馬不停蹄的趕在天黑前到達一個小城」。

  這離帝都越近,城鎮規模也越大,往來行人也越多。

  一路走來,已經沒有看到流民了,匪寇也差不多銷聲匿跡了,這兩年,皇帝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

  當然也不能容忍匪寇的存在,國內形勢穩定後,皇帝很是花了一些精力讓各地方的守軍進行掃匪行動。

  得到的髒款充於軍隊的軍餉,並免於有人拿百姓人頭充到匪寇數目中去,制定了針對的措施。

  並規定,如匪寇中有被逼為寇,手上沒有人命的,願意還良的,要跟當地的父母官聯繫,就地便宜安置。那都是大奎的百姓,只要不跟朝廷作對,皇帝樂得人口多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