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小獅子是在袁腮和小表弟的牛蛙養殖中心加夜班時開始發作的,按說到了這種時候,早就應該讓她在家休息,但她脾氣固執,不聽人勸。她挺著大肚子招搖過市,引起不少議論和羨慕。認識她的人大老遠跟她打招呼:大嫂子,都這樣了,還不在家歇著?蝌蚪大哥真夠狠的。她說,這有什麼?生孩子是瓜熟蒂落的事,多少農村婦女,在棉花地里,在河邊的小樹叢中,都能把孩子順利產下,越嬌貴,反而越出毛病。她的理論,跟許多老中醫的理論是一致的。聽者頻頻點頭,隨聲附和者居多,當場反駁者無有。
我聞訊趕到牛蛙養殖中心時,袁腮日經派小表弟去把姑姑接來。姑姑穿著白大褂,戴著大口罩,亂蓬蓬的頭髮塞進白帽子裡,目光熱烈而興奮,讓我想起那些伏櫪的老驥。姑姑在一個白衣小姐的引領下進入隱秘的產房,我坐在袁腮的辦公室里喝茶。
辦公室正中安放著一張不小於桌球案子的辦公桌,顏色紫紅,桌後一張黑色高背真皮轉椅。桌上擺著一摞厚厚的書,竟然還一本正經地插著一面鮮紅的小國旗。他看出了我的心思,嚴肅地說:夥計,即便是強盜,也有愛國的權利。
他非常熟練地給我斟著功夫茶,不無炫耀地說:這是武夷山的大紅袍,雖說不是金枝玉葉,但質量也是上乘的,縣長來時,我都沒捨得泡給他喝。但是我給你喝,這說明,本人還是有品格的吧!
看我心不在焉的樣子,袁腮道:放心吧,我辦事,你放心,平安順遂,萬無一失,我們輕易不驚動你姑姑,她老人家是我們高密東北鄉的守護神,只要她一到,結果只能是八個字:母子平安,皆大歡喜!
後來,我歪靠在那寬大舒適的皮沙發上睡著了。睡夢中看到母親和王仁美來了。母親穿著一身明晃晃的緞子衣裳,手拄一根龍頭拐杖;王仁美穿著一件大紅的棉襖,一條綠色的褲子,村俗無比但又有幾分可愛。她左臂挎著一個紅布包袱,包袱的fèng隙里露出了一件黃色的毛線衣。她們在走廊里不停地走動,母親手中拐棍搗地的聲音不緊不忙,但卻令我無比的焦慮。我說:娘,您能不能坐下歇會兒?你們這樣來迴轉,讓所有的人都不得安寧。母親在沙發上坐下,只坐了一會兒她便移到地上盤腿坐定。她說坐在沙發上無法呼吸。王仁美又是膽怯又是羞澀的樣子,像個小姑娘似的躲在母親背後。只要我把目光投到她的臉上,她就將頭扭到一邊。我看到她將那件黃色毛衣從包袱里拿出來,展開。那毛衣好像只有成年人的一隻巴掌大,我說:這給洋娃娃穿還差不多。她紅著臉說:我是比量著肚裡的娃娃編織的,我這才發現,她的腹部隆起已經很明顯,她臉上的斑花皮膚也說明她正在妊娠。後來我說:肚裡的孩子也不會這么小啊!她的眼睛頓時紅了,她說:小跑,你跟姑姑說說,就讓我生了吧。母親用拐棍敲打著地面說:你現在就生,我在這裡護著你。老太太的拐杖,上打昏君,下打jian臣,誰敢攔擋,我讓他不得好死。母親用手中拐杖戳了一下牆上的機關,立即就有一扇暗門緩緩打開。我看到室內燈光亮如白晝,一張蒙著潔白床單的手術床,兩邊站著四個身穿白大褂、臉蒙大口罩的人,姑姑站在床頭,也是全身穿戴整齊,手上還戴著塑膠手套。王仁美進去後,一見這陣勢,轉身就想跑,姑姑一伸手就抓住了她。她哭著,像無助的小女孩一樣。對我喊:小跑,看在我們多年夫妻的份上,救救我吧……我心中一陣酸楚,眼淚奪眶而出……姑姑做了一個手勢,那四個護士模樣的人一擁而上,將王仁美抬到了手術床上,三把兩把地就將她的衣服剝光。然後,我就看到,從她的雙腿之間,有一隻赤紅的小手伸出來,那小手拇指、小指和無名指蜷曲,用食指和中指,做出一個國際流行的“V”式,令姑姑她們大笑不止。姑姑笑夠了,說:別鬧了,出來吧!於是,一個嬰兒,慢慢地鑽出來。往外鑽時他探頭探腦,像一隻狡猾的小動物。姑姑瞅準時機,揪住了他的耳朵的同時抱住了他的腦袋,然後用力往外一拔:你給我出來吧!——隨即發出一聲爆米花般的響聲,一個滿身沾著血污和黏液的嬰兒,就托在姑姑的手中了……
我猛然驚醒,感到渾身發冷。小表弟和小獅子推門進來。小獅子懷抱一個襁褓,襁褓中傳出嬰兒暗啞的哭聲。小表弟壓低聲音說:熱烈祝賀表哥,你的兒子誕生了!
小表弟開車,將我們送到我父親居住的村莊。這個村莊已經是個城市中的村莊,如從前的信件中所說,這是我們的縣長——如今已升為市長了——下令保留的文化標本——一個保留著“文革”期間建築風格的村莊,牆上的大字標語,村頭的革命標牌,村中的高音喇叭,生產隊的聚會場所……已是黎明時分,但街上沒有行人,只有早班的公共汽車拉著幾個鬼一般的乘客疾馳而過,只有幾個將臉面遮得只露兩個眼珠的環衛工人在人行道上揮舞著笤帚,掃起一股股煙塵。我很想看一看孩子的臉,但小獅子那副比產婦還莊嚴還疲憊還幸福的神情讓我止住了自己的想法。她頭上包著一條醬紅色的圍巾,嘴上爆裂了一層皮。她將那嬰兒緊緊地抱在懷裡,不時地俯下臉去,仿佛是觀看,又仿佛是吸著嬰兒身上散發的氣息。
我們早已把為這個嬰兒所準備的一切轉移到父親居住的地方,因為產奶的羊一時難覓,父親便為我們向村中一杜姓的養牛人家訂購了一份牛奶。他們家養著兩頭奶牛,每天能產奶一百斤。父親跟他們反覆叮囑不要添加任何東西,那人道:大爺,你老如果連我都不相信,您自己親自來擠就是了。
小表弟將車停在我父親居住的院落外。我父親早就在路邊迎候了。陪同父親在那裡迎候的還有我二嫂與一些年輕的女性,大約都是本家的侄媳婦們。我二嫂一把搶過孩子,年輕女子們將小獅子從車內架下來,攙扶著進院,然後進入早就布置好了的“坐月子”的房間。
二嫂揭開襁褓一角,讓父親觀看這個遲來的孫子。父親熱淚盈眶,嘴裡連聲說好。我看到這個頭髮烏黑面色紅潤的嬰兒,心中百感交集,眼淚也奪眶而出。
先生,這個孩子,使我恢復了青春也給我帶來了靈感,他的孕育與出生,儘管比一般的孩子要艱難曲折,而且今後,圍繞著他的身份確認,很可能還會產生諸多棘手的問題,但正如我姑姑所說:只要出了“鍋門”,就是一條生命,他必將成為這個國家的一個合法的公民,並享受這個國家給予兒童的一切福利和權利,如果有麻煩,那是歸我們這些讓他出世的人來承擔的,我們給予他的,除了愛,沒有別的。
先生,從明天開始,我將鋪開稿紙,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這部難產的話劇,我給您的下一封信,將是一部也許永遠也不可能上演的劇本:
《蛙》。
親愛的先生:
我終於完成了這個劇本。
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事件,與我劇本中的故事糾纏在一起,使我寫作時,有時候分不清自己是在如實記錄還是在虛構創新。我僅僅用了五天的時間就寫完了它。我就像一個急於訴說的孩子,想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告訴家長。五十多歲的人自比孩子,這很矯情,但確是真實感受。一個寫作者,如果連這點矯情的勇氣都沒有,那就可以擱筆了。
這個劇本,應該是我姑姑故事的一個有機構成部分,劇本中的故事有的儘管沒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過,但在我的心裡發生了。因此,我認為它是真實的。
先生,我原本以為,寫作可以成為一種贖罪的方式,但劇本完成後,心中的罪感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變得更加沉重。王仁美和她腹中孩子——當然也是我的孩子——之死,儘管我可以用種種理由為自己開脫,儘管我可以把責任推給姑姑、推給部隊、推給袁腮,甚至推給王仁美自己——幾十年來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但現在,我卻比任何時候都明白地意識到,我是唯一的罪魁禍首。是我為了那所謂的“前途”,把王仁美娘倆送進了地獄。我把陳眉所生的孩子想像為那個夭折嬰兒的投胎轉世,不過是自我安慰。這跟姑姑製作泥娃娃的想法是一樣的。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沾到手上的血,是不是永遠也洗不淨呢?被罪感糾纏的靈魂,是不是永遠也得不到解脫呢?
先生,我期待著您的回答。
蝌蚪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日
蛙
九幕話劇
人物表:
姑姑——退休婦科醫生,七十餘歲
蝌蚪——劇作家,姑姑的侄子,五十餘歲
小獅子——曾是姑姑的助手,蝌蚪之妻,五十餘歲
陳眉——代孕者,二十餘歲。火災倖存,嚴重毀容
陳鼻——陳眉之父,蝌蚪小學同學。街頭流浪者,五十餘歲
袁腮——蝌蚪小學同學,牛蛙公司老闆,暗中經營“代孕公司”。五十餘歲
小表弟——名金修,蝌蚪的表弟,袁腮的部下,四十餘歲
李手——蝌蚪小學同學,飯館老闆。五十餘歲
派出所長——警官,四十餘歲
小魏——女警官,剛剛從警校畢業的學生,二十餘歲
郝大手——民間泥塑大師。姑姑丈夫
秦河——民間泥塑大師,姑姑的追隨者
劉貴芳——蝌蚪小學同學,縣政府招待所所長
高夢九——中華民國時期的高密縣長。
衙役數人。
醫院保安兩名。
黑衣蒙面人兩名。
電視台攝影、女記者等數人。
中美合資家寶婦嬰醫院。大門富麗堂皇,看上去像政府機關。門口左側的大理石貼面門垛子上,懸掛著醫院的牌子。
大門右側豎著一塊巨大的GG牌,上面鑲嵌著數百張姿態各異的嬰兒照片。
一個身穿灰制服的保安,筆挺地立在大門左側,對一輛輛開進開出醫院的豪華轎車敬禮,注目。他的動作因過分誇張而顯得滑稽可笑。
一輪巨大的月亮在天幕上熠熠生輝。幕後傳來鞭炮聲,不時有燦爛的禮花照亮天幕。
保安:(從衣兜里摸出手機查看簡訊,忍不住笑出了聲)嘻……
我聞訊趕到牛蛙養殖中心時,袁腮日經派小表弟去把姑姑接來。姑姑穿著白大褂,戴著大口罩,亂蓬蓬的頭髮塞進白帽子裡,目光熱烈而興奮,讓我想起那些伏櫪的老驥。姑姑在一個白衣小姐的引領下進入隱秘的產房,我坐在袁腮的辦公室里喝茶。
辦公室正中安放著一張不小於桌球案子的辦公桌,顏色紫紅,桌後一張黑色高背真皮轉椅。桌上擺著一摞厚厚的書,竟然還一本正經地插著一面鮮紅的小國旗。他看出了我的心思,嚴肅地說:夥計,即便是強盜,也有愛國的權利。
他非常熟練地給我斟著功夫茶,不無炫耀地說:這是武夷山的大紅袍,雖說不是金枝玉葉,但質量也是上乘的,縣長來時,我都沒捨得泡給他喝。但是我給你喝,這說明,本人還是有品格的吧!
看我心不在焉的樣子,袁腮道:放心吧,我辦事,你放心,平安順遂,萬無一失,我們輕易不驚動你姑姑,她老人家是我們高密東北鄉的守護神,只要她一到,結果只能是八個字:母子平安,皆大歡喜!
後來,我歪靠在那寬大舒適的皮沙發上睡著了。睡夢中看到母親和王仁美來了。母親穿著一身明晃晃的緞子衣裳,手拄一根龍頭拐杖;王仁美穿著一件大紅的棉襖,一條綠色的褲子,村俗無比但又有幾分可愛。她左臂挎著一個紅布包袱,包袱的fèng隙里露出了一件黃色的毛線衣。她們在走廊里不停地走動,母親手中拐棍搗地的聲音不緊不忙,但卻令我無比的焦慮。我說:娘,您能不能坐下歇會兒?你們這樣來迴轉,讓所有的人都不得安寧。母親在沙發上坐下,只坐了一會兒她便移到地上盤腿坐定。她說坐在沙發上無法呼吸。王仁美又是膽怯又是羞澀的樣子,像個小姑娘似的躲在母親背後。只要我把目光投到她的臉上,她就將頭扭到一邊。我看到她將那件黃色毛衣從包袱里拿出來,展開。那毛衣好像只有成年人的一隻巴掌大,我說:這給洋娃娃穿還差不多。她紅著臉說:我是比量著肚裡的娃娃編織的,我這才發現,她的腹部隆起已經很明顯,她臉上的斑花皮膚也說明她正在妊娠。後來我說:肚裡的孩子也不會這么小啊!她的眼睛頓時紅了,她說:小跑,你跟姑姑說說,就讓我生了吧。母親用拐棍敲打著地面說:你現在就生,我在這裡護著你。老太太的拐杖,上打昏君,下打jian臣,誰敢攔擋,我讓他不得好死。母親用手中拐杖戳了一下牆上的機關,立即就有一扇暗門緩緩打開。我看到室內燈光亮如白晝,一張蒙著潔白床單的手術床,兩邊站著四個身穿白大褂、臉蒙大口罩的人,姑姑站在床頭,也是全身穿戴整齊,手上還戴著塑膠手套。王仁美進去後,一見這陣勢,轉身就想跑,姑姑一伸手就抓住了她。她哭著,像無助的小女孩一樣。對我喊:小跑,看在我們多年夫妻的份上,救救我吧……我心中一陣酸楚,眼淚奪眶而出……姑姑做了一個手勢,那四個護士模樣的人一擁而上,將王仁美抬到了手術床上,三把兩把地就將她的衣服剝光。然後,我就看到,從她的雙腿之間,有一隻赤紅的小手伸出來,那小手拇指、小指和無名指蜷曲,用食指和中指,做出一個國際流行的“V”式,令姑姑她們大笑不止。姑姑笑夠了,說:別鬧了,出來吧!於是,一個嬰兒,慢慢地鑽出來。往外鑽時他探頭探腦,像一隻狡猾的小動物。姑姑瞅準時機,揪住了他的耳朵的同時抱住了他的腦袋,然後用力往外一拔:你給我出來吧!——隨即發出一聲爆米花般的響聲,一個滿身沾著血污和黏液的嬰兒,就托在姑姑的手中了……
我猛然驚醒,感到渾身發冷。小表弟和小獅子推門進來。小獅子懷抱一個襁褓,襁褓中傳出嬰兒暗啞的哭聲。小表弟壓低聲音說:熱烈祝賀表哥,你的兒子誕生了!
小表弟開車,將我們送到我父親居住的村莊。這個村莊已經是個城市中的村莊,如從前的信件中所說,這是我們的縣長——如今已升為市長了——下令保留的文化標本——一個保留著“文革”期間建築風格的村莊,牆上的大字標語,村頭的革命標牌,村中的高音喇叭,生產隊的聚會場所……已是黎明時分,但街上沒有行人,只有早班的公共汽車拉著幾個鬼一般的乘客疾馳而過,只有幾個將臉面遮得只露兩個眼珠的環衛工人在人行道上揮舞著笤帚,掃起一股股煙塵。我很想看一看孩子的臉,但小獅子那副比產婦還莊嚴還疲憊還幸福的神情讓我止住了自己的想法。她頭上包著一條醬紅色的圍巾,嘴上爆裂了一層皮。她將那嬰兒緊緊地抱在懷裡,不時地俯下臉去,仿佛是觀看,又仿佛是吸著嬰兒身上散發的氣息。
我們早已把為這個嬰兒所準備的一切轉移到父親居住的地方,因為產奶的羊一時難覓,父親便為我們向村中一杜姓的養牛人家訂購了一份牛奶。他們家養著兩頭奶牛,每天能產奶一百斤。父親跟他們反覆叮囑不要添加任何東西,那人道:大爺,你老如果連我都不相信,您自己親自來擠就是了。
小表弟將車停在我父親居住的院落外。我父親早就在路邊迎候了。陪同父親在那裡迎候的還有我二嫂與一些年輕的女性,大約都是本家的侄媳婦們。我二嫂一把搶過孩子,年輕女子們將小獅子從車內架下來,攙扶著進院,然後進入早就布置好了的“坐月子”的房間。
二嫂揭開襁褓一角,讓父親觀看這個遲來的孫子。父親熱淚盈眶,嘴裡連聲說好。我看到這個頭髮烏黑面色紅潤的嬰兒,心中百感交集,眼淚也奪眶而出。
先生,這個孩子,使我恢復了青春也給我帶來了靈感,他的孕育與出生,儘管比一般的孩子要艱難曲折,而且今後,圍繞著他的身份確認,很可能還會產生諸多棘手的問題,但正如我姑姑所說:只要出了“鍋門”,就是一條生命,他必將成為這個國家的一個合法的公民,並享受這個國家給予兒童的一切福利和權利,如果有麻煩,那是歸我們這些讓他出世的人來承擔的,我們給予他的,除了愛,沒有別的。
先生,從明天開始,我將鋪開稿紙,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這部難產的話劇,我給您的下一封信,將是一部也許永遠也不可能上演的劇本:
《蛙》。
親愛的先生:
我終於完成了這個劇本。
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事件,與我劇本中的故事糾纏在一起,使我寫作時,有時候分不清自己是在如實記錄還是在虛構創新。我僅僅用了五天的時間就寫完了它。我就像一個急於訴說的孩子,想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告訴家長。五十多歲的人自比孩子,這很矯情,但確是真實感受。一個寫作者,如果連這點矯情的勇氣都沒有,那就可以擱筆了。
這個劇本,應該是我姑姑故事的一個有機構成部分,劇本中的故事有的儘管沒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過,但在我的心裡發生了。因此,我認為它是真實的。
先生,我原本以為,寫作可以成為一種贖罪的方式,但劇本完成後,心中的罪感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變得更加沉重。王仁美和她腹中孩子——當然也是我的孩子——之死,儘管我可以用種種理由為自己開脫,儘管我可以把責任推給姑姑、推給部隊、推給袁腮,甚至推給王仁美自己——幾十年來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但現在,我卻比任何時候都明白地意識到,我是唯一的罪魁禍首。是我為了那所謂的“前途”,把王仁美娘倆送進了地獄。我把陳眉所生的孩子想像為那個夭折嬰兒的投胎轉世,不過是自我安慰。這跟姑姑製作泥娃娃的想法是一樣的。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沾到手上的血,是不是永遠也洗不淨呢?被罪感糾纏的靈魂,是不是永遠也得不到解脫呢?
先生,我期待著您的回答。
蝌蚪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日
蛙
九幕話劇
人物表:
姑姑——退休婦科醫生,七十餘歲
蝌蚪——劇作家,姑姑的侄子,五十餘歲
小獅子——曾是姑姑的助手,蝌蚪之妻,五十餘歲
陳眉——代孕者,二十餘歲。火災倖存,嚴重毀容
陳鼻——陳眉之父,蝌蚪小學同學。街頭流浪者,五十餘歲
袁腮——蝌蚪小學同學,牛蛙公司老闆,暗中經營“代孕公司”。五十餘歲
小表弟——名金修,蝌蚪的表弟,袁腮的部下,四十餘歲
李手——蝌蚪小學同學,飯館老闆。五十餘歲
派出所長——警官,四十餘歲
小魏——女警官,剛剛從警校畢業的學生,二十餘歲
郝大手——民間泥塑大師。姑姑丈夫
秦河——民間泥塑大師,姑姑的追隨者
劉貴芳——蝌蚪小學同學,縣政府招待所所長
高夢九——中華民國時期的高密縣長。
衙役數人。
醫院保安兩名。
黑衣蒙面人兩名。
電視台攝影、女記者等數人。
中美合資家寶婦嬰醫院。大門富麗堂皇,看上去像政府機關。門口左側的大理石貼面門垛子上,懸掛著醫院的牌子。
大門右側豎著一塊巨大的GG牌,上面鑲嵌著數百張姿態各異的嬰兒照片。
一個身穿灰制服的保安,筆挺地立在大門左側,對一輛輛開進開出醫院的豪華轎車敬禮,注目。他的動作因過分誇張而顯得滑稽可笑。
一輪巨大的月亮在天幕上熠熠生輝。幕後傳來鞭炮聲,不時有燦爛的禮花照亮天幕。
保安:(從衣兜里摸出手機查看簡訊,忍不住笑出了聲)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