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連著的動畫項目的成功,不僅讓‘維度娛樂’在公眾面前收穫了不少的粉絲,同時他們在行業內部,也已經打響了名頭。

  在國內的動畫市場上,能夠有穩定產出的表現,其實不容易的。

  像是《全職》,明明比第一季的投資規模還要大,樂文集團都已經做好了賠本的準備了,結果小賺一筆;《專案組》第一季賺大了,第二季成績也不俗。

  不過提到《專案組》第二季,雖然成績已經不錯了,達到了期望值,買走第二季版權的企鵝視頻和b站,都能小賺一筆。

  但是想要像是上一季那麼賺,不可能了。他們恐怕也就剛剛跨過盈利線而已,賺得不多。

  這個消息,對於《專案組》第三季,並不會帶來什麼好處。第三季的談判已經結束了,甚至連製作都已經到了尾聲,企鵝視頻和b站花了一千六百萬購買第三季的版權。

  在這個價格下,他們搞不好會有虧損。

  不過買內容版權,賺不回來本錢,在目前的國內市場太正常不過了。只要能牢牢的吸引住用戶流量,那也算不得真的虧。

  然而,這也就決定了《專案組》的天花板。未來,還沒有開始製作的第四季,價格恐怕是真的提不上去了。

  這一點范哲明白,不過也無所謂了。能夠通過《專案組》,每一季的製作換回來上千萬的收入,他已經很滿足。

  第三季的製作已經到了末尾,馬上就要搞定了,並且也已經賣了出去。

  按照‘維度娛樂’和企鵝、b站兩家的商議,第三季不會很快的播放,大概會冷上幾個月,到年底的時候再播。

  同時,第四季的項目製作,也會等幾個月再開始,不急著馬上做。

  大部分的開發人員,都已經調入到了《四十六億重奏》這個項目之中。

  第一季規劃了十五集的內容,跟《專案組》這個項目的規格類似。前半段的故事,發生在原始海洋之中,中程涉及到了海洋的劇變,大量的海洋生物——包括主角琳在內,都會來到陸地,並且在陸地上生活。

  原始海洋之中涉及到的大量單細胞、多細胞生物的原畫設計,都已經完成了,並且歸入到了‘維度’系統之中,建模方面的演算工作已經開始。

  而目前,團隊的工作集中在對於原始海生生物、陸生生物的原畫設計上。

  這裡其實有不少的參考元素,各種根據化石之類的東西做出的模擬,但那些模擬並不能夠直接拿來用。

  不夠好看。

  更何況,還不一定科學。

  古生物的研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於各種早已經滅絕不知道多少憶年的生物,人類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所有研究,都有可能在一些年後被推翻,甚至在當前,就會有不同的學說、學派,對此持不同的意見。

  比如說,恐龍這種生物,曾經人類認為他們是長滿鱗片的,後來的研究之中發現,不少恐龍的種類,體表覆蓋的更多的可能是羽毛。到目前為止,恐龍最直系的後代,可能是鳥類。

  放到范哲這裡,在做《四十六億重奏》這樣一部動畫作品的時候,保持科學性是必要的。但為了視覺效果,很多造型上、設計上的誇張都是必要的。

  例如遠古的皮皮蝦長啥樣?這個東西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可以參考,但是留給設計師的範疇仍然很大。

  ‘維度娛樂’當前的美術團隊,很強大,人數不算特別多,但是高手不少。范哲自己更是美術師出身,領導這樣一個團隊得心應手。

  但同樣的,一部長篇動畫,並不僅僅只是把設計做好就夠了的,故事是重中之重。

  好在,有原著打底,改編劇本總要比完全原創故事要更靠譜一些。

  劇本的創作,仍舊是袁振山操刀,尤其是台詞要好好寫。

  這台詞,可不是給片中的角色說的。范哲這部片子,又不是要做成那種擬人向動畫,很難想像一個細胞張嘴說話。

  撰寫出來的台詞,都是留給旁白的。

  對於動畫來說,故事很重要。偏偏,《進化的四十六億重奏》這部作品,故事性很薄弱。

  這一整部的作品,尤其是開端部分,主線故事都在講述琳的進化史,以及在它的進化過程中,那些曾經出現過的生物。不同的生物之間,為了生存、為了進化,進行著最原始、最殘酷的廝殺。

  但故事性薄弱,並不代表這樣的作品沒看頭。

  原始的進化、從低級生物走入高級生物、殘酷的廝殺……這些本就是印刻在一切生物基因最深處的本能。

  這種進化、本能,本身就是‘看頭’。

  第九十三章 如夢如幻的海洋

  六月底,《四十六億重奏》項目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

  范哲花了不少錢,從盛海一家知名大學,請來了一位古生物學研究的教授。這位教授,將會擔當這個項目在學術上的顧問。

  當然,人家願意過來,那自然是維度娛樂錢給的挺大方,外帶這事兒其實用不著他忙活什麼,掛個名外帶幫忙把把關就好。

  實在不行,他堂堂一個教授,手底下博士生、碩士生都有,忙不開就讓學生看看就行了。

  ……

  此刻,在上京,正是‘科教動畫大賽’的評比階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