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俄聯邦的學者如願以償地看到了美聯邦那些太空人在火星上的慘狀,甚至他還看到了有一名太空人已經奄奄一息,倒在地上遲遲爬不起來……他面上表現得相當沉重,心裡卻樂開了花。

  美聯邦、俄聯邦與華國展開的航空航天競賽中,華國走的路子與俄聯邦、美聯邦不同,所以華國表現得再牛,那也不會特別招人眼球,但美聯邦與俄聯邦結怨已久,俄聯邦還未出手展現自己的實力就被打了臉,心中梗著一口惡氣,如今見美聯邦的登陸火星計劃也瀕臨失敗,總算鬆快了一口氣。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也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起碼自己不是墊底的。

  俄聯邦準備發射向金星的‘遠征號’問題不少,遠道而來的那些學者同高新技術研究院商議之後,將一系列修繕工作都委託給了高新技術研究院,他們騰出手來搞了一件大事情——《俄聯邦早報》的國際版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譴責美聯邦隱瞞真相,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譽而將那些登陸火星的‘英雄’棄之不顧。

  《俄聯邦早報》是國際報刊,在全球都有銷售點,這篇文章一經刊登,立馬就引發了軒然大波。

  《華盛頓晚報》公開反擊,諷刺《俄聯邦早報》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就四處造謠,他們還呼籲美聯邦的公民相信政.府,絕對會讓那些登陸火星的‘英雄’平安回家。

  《俄聯邦早報》要是沒有鐵一樣的證據,怎麼可能跳出來給自己拉仇恨?

  作為反擊,《俄聯邦早報》直接將那些專家學者從華國高新技術研究院衛星監測室拍攝到的畫面公布了出去,並且《俄聯邦早報》還在文章中大肆褒獎了一番華國衛星監測設備的高端技術,一把手將華國也拖進了渾水潭中。

  現今世界中,面向火星發射偵察衛星的國家原先只有一個,那就是美聯邦。

  在七十年代末,美聯邦對火星發射了一枚名叫‘獵鷹’的衛星,負責收集火星上的數據,以配合專門的機構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八十年代中期,華國高新技術研究院直接面向火星發射了衛星監測網,世界上多了一個有能力觀測火星的國家。

  美聯邦斷然不可能將拍攝到的照片交給俄聯邦,更何況他們也拍攝不出那麼高清晰度的照片來,所以俄聯邦的那些照片出處可想而知。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華國高新技術研究院主辦的《高新技術》上罕見地發表了一篇非學術性的文章。

  這篇文是衛添喜親自執筆寫的,她先是嚴正抗議了俄聯邦學者這種枉顧契約精神的行為,緊接著便表示了對美聯邦那些登陸火星的‘英雄’的同情,最後,她代表華國高新技術研究院以及華國航空局,向全世界的天文學及行星學領域的學者發起邀請,願意同這些學者們共享有關地球之外的資料。

  衛添喜刊發的這篇文章看似是在譴責俄聯邦的學者做事不講道義,但實際上卻是給《俄聯邦早報》上的那篇文章做了背書,肯定了《俄聯邦早報》上公布的那些消息的真實性。

  生怕被反咬一口,衛添喜還求生欲極強地表示,可以開放那些衛星監控數據信息,意思便是,你們不信就過來瞧,耳聽為虛,眼見總該為實了吧!

  面對這樣的情況,美聯邦只能趕鴨子上架的公布了救援計劃,只不過能否救援成功,他們心裡也沒底。畢竟那太空艙在火星上著陸的時候就損毀了大半,就算能將航空太空梭發射到火星上去,可如何將位於火星表面的那些太空人搭救上去,這才是最難的問題。

  俄聯邦為了展現‘大國作風’,主動聯繫華國,決定用‘遠征號’與華國的‘嫦娥號’聯手,共同展開施救計劃,洛書文卻表示,“不用了,我們發射的‘祝融號’空間實驗室已經在火星上紮根,‘火神號’空間站也已經開始處理火星勘測車反饋回去的數據,只要等處理之後的數據反饋回地球上,便能確定‘嫦娥號’在火星上著陸的地點。”

  洛書文還向公眾透露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消息——火星上的稀土資源十分豐富,華國已經在火星上實現了稀土資源的無人智能開採,等火星機場建成之後,性能優於‘嫦娥號’的‘吳剛號’將承擔起火星與地球之間的資源運輸工作。

  較之於以可控核聚變電池為主要供能的‘嫦娥號’,‘吳剛號’的供能單元採用的是混合動力,不僅配製了可控核聚變電池,還添加了傳統的化學動力。

  當初衛添喜與洛書文聯手設計出這樣一個混合動力的供能單元時,科工院的一群老科學家還抵制了一陣子,可是當‘吳剛號’承載起星際運載任務時,那些老科學家都閉嘴了。

  不同的星球有不同的礦藏,月球上的氦三資源充沛,火星上則蘊藏了無數的稀土資源與固態烴。

  衛添喜與洛書文之所以將‘吳剛號’的供能單元設置為‘混合動力’,便是動了利用那些‘固態烴’的念頭。

  ‘固態烴’燃燒之後環抱無污染,還能大大增加‘吳剛號’的運載能力,何樂而不為?

  ……

  美聯邦為了一掃之前的惡氣,將發射計劃定名為‘火星救援計劃’,並且還將承擔救援工作的航空太空梭定名為‘超人’,聽起來牛皮哄哄,可當‘超人’臨近火星時,卻發現根本找不到將那太空艙帶上來的辦法,只能無功而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