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倒是有不少國外的研究團隊得知華國有月壤樣品的消息,紛紛遞來了項目申請書,要求衛添喜摒棄種族偏見,將月球研究國際化,同意他們的加入。

  衛添喜拿著這些人的加入申請書找洛書文商量,洛書文從那一摞申請書中找了好幾個研究機構,同衛添喜說,“想要加入就同意他們加入唄,所有的測試儀器都是我們新研製的,他們做實驗的樣品都有專門的樣品庫管理,做不得假。而且,這些理論研究本身就應當匯聚全人類的心智,關鍵技術又不會泄露,讓他們加入吧。不過你得設置一個準入門檻,萬萬不能讓亂七八糟的人都加入進來。”

  衛添喜皺眉想‘准入門檻’這回事,洛書文已經自問自答,“用測謊儀可以把那些目的不純粹的人都篩選出去,然後再設置一些基本的問題,可以將那些混日子的人篩選出去,最後一道關我建議設置為語言關,就如同你當初出國必須學英語和瑞典語一樣,那些外國人想要來華國做科研,必須學習漢語,包括數據資料,文獻發表等,都必須用漢語,這樣可以大大提升華國學術界在國際上的地位,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好主意!”

  漢語有多麼難,洛書文身有感觸,他為了看懂地球上的文獻,了解地球上各種科研領域的研究現狀,將地球上常見的那些語言都學了一遍,花在漢語學習中的時間比其它所有語言上的都要多。

  讓那些外國學者來學漢語……這門檻一點都不低。

  ……

  高新科技研究院一直都有內刊,現如今為了協調多方面工作,公示取得的科研成績,衛添喜與洛書文商量之後,決定將高新科技研究院改為面向全球發行的刊物,主體部分都是中文,唯有封面上的名字與目錄標題附了英文翻譯,可謂是雞賊透頂。

  這個舉動分明就是對外國友人說,你們想看我們期刊上發行了什麼?可以啊,題目都寫的明明白白,只要你懂英語,就一定知道我們雜誌上寫了啥,但想要看懂內容,不好意思,請你學漢語,不學漢語是看不懂的。

  高新技術研究院的內刊正式更名為《高新科技》,第一期上便公開表示了自己‘開放包容’的姿態,願意邀請全球各地有實力的科研團隊加入月球研究工作,並且還面向全球各地的高校發出了招聘通知。

  “誠聘全球英才加入華國高新技術研究院,包括但不限於航空航天研究領域、計算材料研究領域、能源與動力研究領域、可控核聚變研究領域、礦產資源開採領域、計算機領域等,薪資優厚,可解決配偶工作、家庭住宅、籍貫移民等問題!”

  第171章

  高新技術研究院敢開出這樣的條件, 原因無他, 實在是太缺人了。

  在新時代集團注資支持的情況下,高新技術研究院根本不缺錢,缺的是能夠做實事的人。

  科研人員缺, 做飯的廚子、打掃衛生的阿姨、負責買菜的大叔、開車的年輕小伙、跑腿辦事走流程的秘書……全都缺!

  衛添喜大膽地開出了這個條件,瞬間就吸引了許多人才的目光, 不過多數還是國內的年輕學者。

  對於年紀大一點的成名學者來說,想要割捨下已經獲得的榮譽與地位是很難的, 許多人的信條都是‘寧**頭、不做鳳尾’,在地方高校可以當學術帶頭人的人,哪有幾個願意到高新技術研究院來做一個普通的科研狗?

  就算高新技術研究院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機會,那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爬得更高、走的更遠, 機遇與風險是並存的,並非所有人都有挑戰自己的野心。

  可對於年輕學者,尤其是各高校剛畢業或者是馬上就要畢業的博士來說, 高新技術研究院提供的待遇就好多了。

  最難能可貴的是, 這些人的科研積極性還沒有被現實耗盡、他們還沒有被現實打垮,他們還夢想著用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已知、改變現狀、改變世界。

  高新技術研究院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

  《高新科技》一經發表,立馬在各地高校引發了軒然大波。

  因為可控核聚變在國內依舊屬於重點保密項目的緣故,所以國內很多從事可控核聚變研究的博士、年輕講師甚至是副教授、教授們, 對於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依舊停留在理論上,準確地說, 是被理論問題卡到了研究門檻外。

  這些人是最快動搖的, 原先就想擠到衛添喜的團隊去搞研究了, 但衛添喜明面上的研究只針對數學領域,可控核聚變都是她親自操刀做的,根本不同對口專業的研究人員搞合作,這些人只能看著衛添喜與科工院把國內可控核聚變的研究推向世界最頂尖,然後他們自個兒繼續原地踏步。

  現在衛添喜開放了合作的渠道,這些人怎會不抓住?

  不僅國內搞可控核聚變研究的那些高校畢業的博士生投了簡歷,西南物理研究所和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一些研究院也投了,這些人的想法大致相仿,他們不想按部就班地守著現在的那些成果混日子,還想朝著更高更遠的地方去看看。

  其次便是計算材料研究領域。

  在計算材料研究領域,國際學術圈內有一句話,“世界水平看華國,華國水平看中山,中山水平看水木”,而‘水木’這倆字,並不是指水木大學,指的是在水木大學任職的衛添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