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新聞中寫到:

  “新時達集團將全面展開網際網路研發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並且已經與水木大學高新技術研究院達成深度合作,有望在五年內取得技術突破,讓華國的千家萬戶都進入互聯時代。”

  配圖中畫著一個地球,有兩人站在地球上,一個站在南極,一個站在北極,他們通過一個方方正正的手持電話進行聊天。

  等若干年後,看過這篇文章的人才會知道,那個方方正正的手持電話,名叫‘手機’。

  新時代集團是心繫國家、心繫社會、心繫人民群眾的良心企業,為華國創造的生產總值將近華國整體生產總值的一半,為華國百姓創造的就業崗位更是數以億計,極具口碑。

  因為新時代集團生產的貨品物美價廉的緣故,就算出口之後的產品價格會虛高一些,但依舊吸引了不少全球性的客戶,新時代集團的海外業務也蒸蒸日上。

  十月十號,‘玉兔號’飛天。

  這一則消息並沒有大肆宣揚,甚至說,這一則消息被保護得嚴嚴實實,如果不是大洋彼岸的那個國家通過衛星監測系統發現了華國京郊的這一則動作,並且直接在《華盛頓郵報》上用大篇幅描述了這件事情,還極具想像力地揣測了華國這一舉動的意圖,華國領導人都沒有公開這次試驗的打算。

  一來是因為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突破太快了,就連那些領導人都有一種‘不知今夕何夕’的恍惚,二來是因為華國一貫都秉承著‘悶聲發大財’的做法,他們還擔心公布了這一則消息之後,會引來不必要的覬覦呢!

  因為那次核聚變的事情,這次的國際媒體都‘學乖’了許多,沒有如同上一次那樣,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開始無腦唱衰,他們都理智地看待這些事情,用客觀到不能再客觀的筆觸刊發了華國的‘小動作’。

  無奈之下,華國只能發布公告聲明,面向全世界宣告了這一次載人航天計劃,只不過承認歸承認,很多關鍵信息還是沒有透露的,諸如‘玉兔號’的供能來源問題、月面勘測計劃與月球氣候監測計劃、甚至於月面土壤、岩石精細採樣的計劃……華國全都藏得死死的。

  全球的目光都匯聚在了浩瀚星空之中,華國航天局的工作人員實行晝夜輪班制,每監測到‘玉兔號’的動作,都會適時向高層匯報,而這些消息最後都轉移到了洛書文手中。

  總體來說,洛書文對‘玉兔號’的表現相對滿意,他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衛星的研製工作上。

  衛星是人類放在星空中的眼睛,人類的足跡想要走得更遠,那必須用衛星看到更遠的遠方。幸運的是,華國已經有衛星研製基礎了,洛書文的工作量減輕很多。

  由水木大學牽頭,以國家科學技術大學,國家科學院大學、首都航空航天大學、金陵航空航天大學以及東北航空學院組成的衛星研發團隊更名為‘瞭望者’,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碩士齊齊上陣,就連少數動手能力強、存在一定科研素養的本科生都被拉近了團隊……這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真實寫照。

  十一月九號,在太空中航行了整一個月的‘玉兔號’成功返航,為華國科學界帶回了重達三噸的月面土壤資源以及多達7t的月面監測資料。

  遠離學術圈的人可能不知道‘玉兔號’的使命,但位於學術圈中央的那些人怎麼會不知道?科學院那些研究領域同天文、行星地質等沾點邊的院士們早就收到了確切的消息,還未等‘玉兔號’落地,便已經等在了航天局,就等玉兔號採掘下來的月壤、岩石資源一到位,立馬群起而瓜分。

  然而洛書文早就留足了後手,他以‘高新技術研究院已經設定詳細交叉序列實驗’為由,拒絕了大多數人索要樣品的想法,等‘玉兔號’一落地,立馬就找人把採集到的樣品送回了高新技術研究院,並且還向京城軍方申請了保護工作。

  那些守株待兔的院士們齊齊傻眼,他們找洛書文理論,然而洛書文油鹽不進,只能改去找衛添喜說情,衛添喜做得更絕,“啊?‘玉兔號’居然從月球採樣了?我不知道呀!”

  我不知道呀……呀你個頭!

  裝的一點都不像!

  第170章

  月壤有多麼重要, 衛添喜不會不知道, 而她比洛書文雞賊多了, 怎麼可能白白把這麼珍貴的樣品送給別人?

  如果關係熟的話,那送個一克兩克也不是不可以,關鍵是她和這些人一點都不熟啊!

  衛添喜靠裝傻躲過一劫, 怎知那些人根本不可能善罷甘休, 托上各種關係,直接找到了大領導那兒, 拜託大領導出面同衛添喜說。

  關鍵是這些人的胃口還都不小, 張嘴就是一百斤兩百斤的……大領導聽了都頭疼。

  同衛添喜打過的交道不少, 大領導都知道衛添喜是一個什麼樣的性子,這人平時看著挺隨和的,你說什麼都可以, 但至少稍微涉及到科研方面的事兒, 立馬就變得六親不認, 管你什麼地位什麼資歷, 在她那兒都不頂用。

  大領導想到科技部那些人在衛添喜身上碰的一鼻子灰,覺得就算自個兒抹開面子去找衛添喜, 那估計也難逃顏面掃地的悲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