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衛添喜到家時,衛大丫正頂著倆核桃眼偷偷抹淚,衛添喜問,“姑,你怎麼了?”

  “那兩個不孝子,我說不讓做什麼,非要同我對著幹。尤其是東瓜,你說他爸……你知道的,現在就在京華大學文學系教書,他還報考了京華大學文學系,這不是同我對著幹是什麼?”

  衛添喜一愣,“京華大學,文學系?那東瓜考的挺好的。”

  “姑,你不要這麼想,東瓜確實喜歡文學,而國內文學系最好的大學就是京華大學,他或許只是奔著京華大學的名頭去的呢?不一定真是為了我姑父啊!”

  “你喊他什麼?你只有大姑二姑和二姑夫,沒有姑父!”衛大丫瞪著眼糾正。

  衛添喜有些無奈,“姑,你說這都多少年了,你怎麼還放不下?都在京城住著,人家也算是言而有信的人,說是不會干擾東瓜和西瓜兄弟倆的生活,就真的沒有來認,你有什麼好擔憂的?哪怕東瓜去念了文學系,又能怎樣呢?東瓜還能認了爸就不認媽?”

  衛大丫擦了擦眼淚,冷不丁地說,“我見過他了……瘦的不行,他差兩歲才五十,現在就一頭白髮了。喜丫頭,你知道麼?看到他的那一瞬間,姑腦子裡只剩下四個字。”

  “當初眼瞎?”衛添喜試探著問。

  衛大丫被衛添喜嘴裡冒出來的這四個字給逗笑了,“小姑娘家家瞎說什麼?姑這些年看得很明白,過去的事情是沒辦法否定的。當初我對他動了感情,難道現在罵兩句當初眼瞎,那些感情就都不作數了?言語能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

  “他太瘦了,看到他的那一眼,我滿腦子都是‘形銷骨立’這四個字。姑不後悔嫁給他,也不後悔生下衛朝和衛陽,姑後悔的是當初為什麼沒有留住他,如果留住了,是不是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白父白母想讓他走,是因為聽到了風聲,不想讓他在國內受苦。可如果姑當時立場堅決一些,捆也要把他捆在家裡,後面怎麼會發生那麼多事情?那十年確實很亂,也很苦,但咱家的日子過得好啊……如果姑下定決心,非要把他留下,那我們兩人在得肥皂廠上十年班又能怎樣?”

  “說到底,當時的姑最愛的不是他,而是自己。甚至說,他在姑的心裡,連前三都排不進去。姑自個兒第一,你奶第二,衛朝衛陽兄弟倆排第三,他只能排第四。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頭各自飛。當初大難還沒來呢,我們就各自飛了。”

  衛添喜聽衛大丫這麼說,心裡突隱隱約約突然有種感覺,她問衛大丫,“姑,你是不是想要同他複合?”

  衛大丫嗤笑,“複合什麼啊,中間隔了十大幾年,東瓜和西瓜還沒有出生,我們倆就離婚了,現在東瓜和西瓜兄弟倆馬上就要念大學了,哪有複合的機會?喜丫頭,姑就是想通了,當初的他自私,姑也自私,誰也不能賴誰。現在他的身體似乎不好,你帶著東瓜和西瓜替姑跑一趟吧,帶兄弟倆認認他們親爸的家門。”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姑已經知道天命了。你看東瓜和西瓜,姑這麼喜歡經商賺錢,他們兄弟倆還都隨了他,這不就是天命麼?姑掙再多的錢,那也抗不過天命。”

  第164章

  衛添喜答應衛大丫, 八月底的時候帶衛東瓜和衛西瓜兄弟倆去見白楊一面, 然後她就頭痛無比地回水木大學了。

  在水木大學圖書館, 衛添喜翻到錢鍾書先生發表於一九四七年的《圍城》, 借回辦公室仔細拜讀了好幾遍, 她突然盼著洛書文的科研不要太過順利, 多給他一些緩衝的時間。

  洛書文很好, 方方面面都很優秀,那張臉更是讓她看了一眼就記了這麼多年, 可她一直都把自己當成是個孩子啊!

  完全沒有結婚的打算。

  甚至於說,因為衛大丫與白楊的事情, 衛添喜有點恐婚。

  ……

  大概是科技部的領導聽到了衛添喜的心聲,沒隔幾天, 科技部的領導就帶著兩個工作人員跑到水木大學來找為衛添喜告狀來了。

  “衛教授, 雖然大領導吩咐過了, 讓我們科技部審批科研經費的時候給您的航空航天項目一路開綠燈,但您也不能不把我們的科研經費當錢看啊!”

  “您看看這半年, 您已經支走四個億的經費了, 這些經費夠支撐水木大學所有老師的項目運行五年,您能不能省著點花?”

  衛添喜眉頭蹙起,翻開科技部的領導送來的帳冊,一頁頁翻過去,每一筆支出上面都有她的個人私章, 而她的個人私章一直都在洛書文那裡放著, 所以這四個億是洛書文花出去的?

  “您先別著急, 坐下來喝點茶,我看看這些科研經費都花在了哪裡。”衛添喜給科技部的領導和那兩個工作人員都泡上茶,又問了一句,“你們有沒有核算過這些帳目,帳目中有沒有明顯的問題?”

  科技部的領導喝了一口茶,被燙得齜牙咧嘴,“帳目倒是沒有問題,我們都仔細查驗過了,每一筆款項都是正常狀態。可衛教授,我們的問題不在於支出的款項狀態正常不正常,而在於這些款項是否是必要支出。”

  “您申請立項的是航空航天領域,可您看看,怎麼款項支出對接單位上還有科工院衛星研究所呢?航空航天固然和衛星離不開關係,但您的項目中並沒有提過要造衛星啊,單單是這個款項就支出了七千多萬,這些錢都不是必要之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