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憐《數學年刊》編輯部的編輯以及好多國際知名的數學學者,明明已經看到了衛添喜的註冊信息,可卻見不到衛添喜的人。

  好不容易堵到幾個亞洲人的面孔,他們上去一問,不是琉球的就是高麗的,壓根沒遇到華國人。

  添喜衛究竟去了哪兒?

  是剛到柏林,被柏林的美景所吸引,出去浪了嗎?

  開什麼玩笑,添喜衛又不是第一次來柏林,早些年在瑞典留學的時候,她在柏林遊學過很長一段時間,德語說的那麼溜,怎麼可能被柏林的風景所吸引?

  好不容易逮到衛添喜那倆研究生的面,《數學年刊》編輯部的編輯趕緊問,“衛教授呢?她明明已經註冊了會議,怎麼在破冰會沒有見到她?”

  那兩個研究生的神色有點古怪,“衛教授她……她在房間裡證明一個數學問題呢!”

  那《數學年刊》編輯部的老編輯肅然起敬,“證明數學問題!冒昧問一下,衛教授目前在解的,是哪個數學問題?與她提出的那一百個數學猜想有關係嗎?”

  見《數學年刊》的老編輯同兩個學生模樣的人嘀嘀咕咕,很多數學家都自發地圍了上來,結果就聽到‘一百個數學猜想’這七個字,瞬間來了興趣。

  要知道不少人這次來做的報告都是同那‘一百個數學猜想’有關的,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做了弱化工作,那麼問題來了,衛添喜究竟解決了哪些問題?

  如果衛添喜直接把一個數學題目給解決了,而他們的工作卻是做了一定的弱化工作,那他們的工作還有什麼意義?

  就拿一加一這個問題來說,人家衛添喜已經算出標準答案是二了,他們得到的結論卻是一加一一定大於一,誠然,他們的結論沒有毛病,可也沒有意義啊!

  有人趕緊湊到衛添喜帶來的那倆研究生身邊刺探‘敵情’,他們問,“衛教授的研究工作進行到哪一步了?順利嗎?你們可以稍微透露一下嗎?”

  那倆研究生想了想衛添喜在飛機上那抓狂的模樣,不確定地說,“大概是遇到了一些困難吧,感覺衛教授有點不高興。”

  那些專家學者瞬間鬆了口氣。

  只要衛添喜沒啥成果,他們就放心了。

  轉念一想,那些人又都覺得自己的顧慮有些多餘。

  如果衛添喜做出什麼研究成果來,肯定在《數學年刊》上發表研究成果了,怎麼會一直都沒有動靜?

  ……

  第二天清晨,陽光穿透柏林上空的層雲,灑在了酒店的玻璃窗上。

  伏案工作了一天一夜的衛添喜終於停下筆,她看著幾乎要被寫完的一整個筆記本,輕輕吁出一口氣,道:“時間還是不夠,看來得同組委會申請一下,將報告會調整到最後一天……”

  她手旁邊放著一張紙,上面依次寫著1、2、3、4……一直寫到17。

  第161章

  柏林的七月有點潮熱, 縱然《數學年刊》編輯部挑選的酒店是環境頂好的,各種大吊扇‘呼呼’地吹,依舊吹不散那繚繞在數學學者心頭的熱氣。

  能參加數學學會的人, 都是國際頂級學者,整個華國也就有四位數學學者受到邀請, 水木大學的衛添喜是一個,金陵大學的賈坤教授是一個,復興大學的楊國寧教授與傅嗨教授算倆。

  衛添喜能拿到國際數學學會的邀請函, 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爭取來的, 《數學年刊》編輯部邀請她,只能說是蹭衛添喜的光,如果衛添喜不來,這次國際數學學會絕對會掉一個檔次。

  賈坤教授研究的是數論領域,師承於日耳曼的老數學家——有‘數學教皇’支撐的羅伯特·法斯,一個人撐起了金陵大學數學系。

  至於復興大學的楊國寧教授和傅嗨教授, 據說這倆同《數學年刊》的主編關係挺好,雖然學術水平並不怎麼高明,但混到兩張國際數學學會的邀請函還是不難的, 這倆人走的路子同梅瑟塔教授高度相仿。

  七月二十日,國際數學學會準時召開。

  衛添喜同《數學年刊》的主編以及國際數學學會的主席提了推後報告會的事情, 得到應允之後, 她便乖乖在開幕式上露了個面, 順帶著同早些年在歐洲認識的老夥計打了個照面。

  就職於法國巴黎的阿貝爾是一個金髮碧眼、腿長腰細的小姐姐, 同衛添喜年紀相仿, 數學天賦十分高,她研究的是實變函數領域,見衛添喜參加會議,毫不猶豫地就湊到了衛添喜旁邊,趁國際數學學會的主席在台上老生常談的空子,她給衛添喜遞了一個紙條過來。

  紙條上用法語寫著,“你這次來準備匯報什麼內容?”

  衛添喜從口袋裡摸出筆來,在那個紙條上寫下了兩串數字,還有一個符號。

  “1982”

  “100”

  “——?”

  這一串類似於摩斯電碼的東西,或許給別人看不明白,但阿貝爾一眼就解讀出來了,衛添喜說的是她在一九八二年針對數學界提出的一百個假設猜想。

  阿貝爾瞳孔一縮,趕緊在紙上寫,“那一百個問題,你解出多少個?又沒有與實變函數領域交叉的問題。”

  衛添喜皺了皺眉,眼看著阿貝爾的那張紙不夠用了,她便把國際數學學會剛給每個與會人員發下來的筆記本拿了出來,在上面接著阿貝爾的話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