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尼森十分篤定地說,“都已經經過驗證了,衛教授已經用這一套理論指導了很多新材料的研發與生產。對了,梅瑟塔教授,您應當指導,華國目前正在投入研究的可控核聚變就是由衛教授設計負責的,雖然我沒有加入到具體項目中去,但我知道,華國可控核聚變所需的最關鍵的那台‘仿星器’已經設計完成,相信用不了五年時間,華國的可控核聚變就一定會完成。”

  梅瑟塔教授凝眸,“華國研究可控核聚變用的是‘仿星器’?他們沒有採用現在國際上更為主流的托克馬克嗎?難道添喜衛也認為德國走的路子是正確的?”

  “梅瑟塔教授,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說,華國用的就是‘仿星器’,我還記得當初衛教授去德國遊學交流的時候,曾參觀過德國可控核聚變的設備,想來當時的她就已經有這樣的打算了。”

  “不過用什麼實驗設備不是重點,衛教授重新設計了仿星器,具體的細節我不是很清楚,但有一點我可以確定,華國的那台‘仿星器’要比德國先進很多,因為華國設計‘仿星器’所有的很多材料都是重新設計研製的,不論是硬度、延展度、電導率、耐高溫性……那些材料都遠遠優於現如今我們見到的材料。”

  梅瑟塔教授手中拿著尼森的論文,感覺自己像是拿著一座山一樣沉重,她再次同你尼森確定,“尼森,你確定添喜衛重新設計材料的時候,用的是你論文中提到的方法?”

  “十分確定,因為最後檢驗我這篇論文成果的時候,衛教授是用現有材料的參數去檢驗的,當時我做論文的時候,她也給過我一些實驗測試數據與理論推導數據,那些數據從哪裡得來,我不清楚,但我知道,那些數據一定是真的!”

  梅瑟塔教授不敢有任何的耽擱,她讓尼森好好休息一天,儘快準備畢業答辯,自個兒親自拿著尼森的論文去找了隆德大學材料學院的一名老朋友。

  梅瑟塔教授已經遠離學術圈好幾年了,但她的數學基礎並沒有丟掉,尼森這篇論文中用到的數學方法,她還是能夠看明白的,現在她急需要找一個搞材料研究的專業人才來確定尼森這篇論文的可信度。

  如果尼森真的把數學和材料學結合在一起,那毫無疑問,這篇論文將催生出一個新的學科!

  尼森的畢業答辯如期舉行,與他同時進行答辯的還有同一個課題組內的其它幾名由梅瑟塔教授親自指導的研究生以及材料系好幾名教授的學生。

  準確地來說,這次論文答辯會完全就是為尼森準備的,有數學系的老師與材料系的老師共同商討檢驗尼森論文的正確性,僅憑任意一邊的老師根本無法兼顧數學與材料學兩個方向。

  尼森的論文被當成壓軸 放在了最後一位,剛開始上場的幾個學生都是梅瑟塔教授指導的碩士與博士。

  尼森坐在下面旁聽,他挺想指導自己的這些同門在兩年中都研究出了什麼,他還想用對比自己和這些同門的研究成果,看看誰在這兩年中跑得更快。

  結果才聽了半場,尼森就變得興致缺缺,台上的那個同門講的東西實在太簡單了。

  尼森無法理解的是,台上那個同門只是用超級複雜的方法解出一個根本沒什麼難度的數學命題,為什麼評委席上的教授個個都表現出一副如痴如醉的表情?

  是他太牛逼還是這些同門太菜?

  等到台上的同門講完之後,評委席上的教授給了一致好評,把那個學生誇得差點飄上天去,最後答辯委員會的教授象徵性地問其它學生,“你們有什麼建議想要提嗎?”

  尼森唰的一下舉起手來,看得那答辯委員會的教授都愣了一下。

  “這位同學,你有什麼建議想要提嗎?”答辯委員會的教授問,梅瑟塔教授也詫異地朝著尼森看來。

  尼森說的一點都不含蓄,“這樣一篇低質量的論文,為什麼你們會聽得津津有味?我不明白。素數的問題確實很有趣,但我想問一些瑪麗,你知道你這篇論文中百分之九十五的推導過程都是不必要的嗎?從你板書的第六行,也就是你引以為傲的‘創新點’開始,你用素數的方法將一個構建幾何函數之後只需要不超過二十個步驟就能推導出來的結論硬生生地擴展成為幾百個步驟,這樣有意義嗎?”

  答辯委員會的教授愣住,找到尼森所說的那個步驟,問,“你說用構建幾何函數的方法,可以將這篇論文中幾百個步驟簡化成不到二十個步驟?能上來演示一下嗎?”

  尼森點點頭,不顧台上他那同門恨不得將他生吞活剝的眼神,施施然地拿起黑板擦,將他那同門花費將近一個小時寫下的板書擦去大半,僅留下他需要的那幾步,然後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三維幾何圖形,飛快地點下一串點之後,開始寫步驟。

  “因為……”

  “所以……”

  十六個步驟寫完,尼森從頭到尾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疏漏之處後,將筆放回原處,同答辯委員會的教授說,“我解完了,這就是我的過程。需要我講解一遍嗎?”

  笑話,如果真讓一個學生給講一遍幾何知識,那這些老教授的臉還往哪裡放?

  他們仔細地看完尼森寫的步驟,用略帶遺憾地語氣說,“瑪麗,抱歉,我們原先給你的論文評定結果為優秀,但現在看了尼森的過程之後,我們覺得你的論文結構有些問題,只能給你一個良好,你能接受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