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十 它本是祖宗的精血
傻二鞭打東洋武士,不單威震津門,也落得美名四揚。本地鄉紳送來厚禮和錢帖,才子們送來條幅對聯,還有梅振瀛寫的兩塊大漆描金的橫匾。一塊是" 張我國威" ,一塊就是這" 神鞭" 二字,尤其這" 神鞭" 寫得尤見氣勢。" 鞭"字最後一捺甩出來,真像傻二的辮子一甩那股勁--又灑脫又豪猛。可惜他房小屋低,沒處懸掛,本地的山西、閩粵兩家會館就召集買賣人募捐銀錢,張羅泥工瓦匠,給他翻蓋房屋。因為他這一鞭,壓住了洋人的威風,也壓住了洋貨如cháo、猛不可當的勢頭。一連多少天,賣國貨的鋪子盈利眼看著往上增。故此,無論傻二怎樣推卸,也推不掉眾人這份盛情。
緊接著,就有更多好武少年求他開山收徒,傳授神功。他祖輩的規矩在,非子不能傳的。但不知誰在外邊嚷嚷,說他大開門庭,廣收弟子。每天叩門拜師的人很多,雜七雜八,嘛樣都有。有的腦袋後邊的辮子不比老鼠尾巴長多少,毫不自量,也要學辮子功。有一天,來一個黑臉的胖大漢子,辮子比棒槌粗,長得幾乎挨地,竟然比傻二的神辮還長。傻二愈看愈不對,上去一抓,掉下來一多半,原來摻了假髮!傻二沒工夫和這些人胡纏,便關上門,門板上貼張黃紙,寫明不收徒弟。可外邊照樣有人自稱是他的嫡傳弟子。大儀門口的益美豐當鋪迎面牆上掛出一條大辮子。說是當年" 傻二爺"送的。下邊貼張紅紙,寫著" 神鞭在此,百無禁忌" 八個大字,引得不少人去觀看,說真說假,議論不已。後來各買賣鋪一窩蜂都掛出辮子來,也就沒人再論真假了。市面上鬧得這樣厲害,傻二是凡人,凡人不能免俗,難免得意洋洋,迷迷糊糊像駕了雲,他想自己出人頭地,穿著打扮都得合乎身份,便在人家送來的禮品中,擇了一套像樣的袍褂,剛要試穿,忽聽門外傳來撥動椽頭的聲音,知道這是擔挑兒剃頭刮臉的王老六。自己也正該把辮子精心梳洗整理一番,便開門把王老六招呼進來。王老六是寶坻縣人,本領出眾。據說他當年在老家學藝時,師傅叫他抱著掛霜的老冬瓜剃,只准剃去瓜皮上的一層白霜,不准劃破瓜皮。老冬瓜都長得坑坑窪窪,練過這一手才算真本事。王老六在西頭一帶,走街串巷二十多年,沒聽人說他劃破過誰的頭皮,可他今兒有點反常,不一會兒已經在傻二的頭上劃破五條口子;每劃破一道口,就趕緊用胰子沫堵住,不叫血出來,殺得頭皮好疼。傻二抬眼見王老六握剃刀的手直抖,便問:" 你怎麼啦?" 這話問得直。王老六以為傻二看出自己心裡的鬼來,撲騰跪在地上,渾身都抖起來,聲音都發抖:" 您饒了我吧,傻二爺!"傻二摸不著頭腦,但覺得事情裡邊有事,往深處一追,王老六招出,原來玻璃花和楊殿起把他找去,說洋人要花一千銀子買傻二頭上的辮子。他們先給王老六十兩,待王老六割下辮子,再把賞銀補齊。王老六一時貪財應了這事,臨到動手心裡又怕起來。王老六說到這兒,把頭磕得山響,掉著淚說:" 不管您打我罵我,還是饒了我,從今兒我都再不在天津衛挑擔剃頭了。我白活了六十歲,什麼發財的機會沒碰上過,如今十兩銀子就把我買了。別看我歲數大,到老不做人事,也不算人!" 這事叫傻二聽了吃驚不小。他好言把這財迷轉向的老東西安慰一番,打發走後,西城的金子仙來訪。這位金先生在各大南紙局掛舉單,賣字畫,自然一手好字好畫,以畫" 八破" 稱名於世。這八破,即破碎的古瓶,蟲咬的古書,霉爛的古帖,鏽損的古佛,薰黑的古畫,斷殘的古錢,磨穿的古硯和撕裂的古扇。他原先最愛吃傻二的炸豆腐,現在就自稱是傻二的" 老哥兒們" ,常來串門。每來必送一幅字,都是用最考究的紅珊瑚箋帛寫的。傻二把剛剛發生的事告訴金子仙,並說:" 我納悶,他們割去我的辮子有嘛用?至多半年不又長出一條?" 金子仙慌忙說:" 不,不,你快敲木頭,這話不能說。這神鞭既是你父母的精血,又是國寶,焉能叫洋人弄去。" 他沉一下,放緩口氣說," 老哥兒們,雖說你神功蓋世,要論您這人……我下邊要說的話就有點楞了……""你有話幹嘛留在肚裡!""您--哩!您這人可算冥頑不靈。對外,看不明白世道;對己,看不明白……您這神鞭。" 傻二想一想,連連點頭道:" 對、對、對!是這麼回事。你怎麼看,說說。" 金子仙的話題非同一般,神色也變得莊重起來,皺成干棗兒似的眉頭上,還頗有些憂國憂民之意:" 如今這世道是國氣大衰,民氣大振,洋人的氣焰卻一天天往上冒。他們圖謀著,先取我民脂民膏,再奪我江山社稷。偏偏咱們無知愚民,不辨洋人的jian詐,反倒崇尚洋人。就說市面上那些怪怪奇奇的洋貨,都是海外洋人的棄物,愚民竟當做珍寶,怪哉!還有洋人的圖畫,徒有形貌,毫無神韻,更是無筆無墨,上無劉李馬夏,下無四王吳惲,全然以媚俗取悅於人,愚民也好奇爭買。有人瞧見,紫竹林一家商店擺著一件塑像,名號叫' 為哪死' (維納斯),竟是赤身裸體的婦人!這豈不是要毀我民風,敗我民氣!洋人不過都是貓兒狗兒變的,能有多少好東西?民不知祖,就有喪國之危!老哥兒們,您再想想自己頭上這辮子,哪來這樣出神入化?您自己也說過,想到哪兒,辮子就到哪兒,想多大勁兒,辮子就多大勁兒。凡人豈有這樣的能力?這本是祖先顯靈,叫你振奮國威民志,所謂' 天降大任於斯人' !洋人想偷神鞭,意在奪我國民之精神!身上毛髮,乃是祖先的精血凝成,一根不得損傷。您該視它為國寶,加倍愛惜才是。老哥兒們,我看您為人過於憨厚,凡事不計利害,怕您吃虧,才不管您愛不愛聽,把話全扔出來!" 這一席話,已然使傻二聽得渾身起雞皮疙瘩。人們常說,神呀,仙呀,靈呀,魂兒呀,現在竟都在自己身上。他瞥一眼自己的辮子,仿佛弄不明白是嘛玩意兒了。好像腦袋後邊拖著的不是辮子,而是整個大清江山那麼莊嚴,那麼博大,那麼沉重。但再尋思尋思,這事情確乎有點神。誰有這辮子,誰又聽說過這樣的辮子?一時,他有種當皇上那樣的氣吞山河之感。還有種感覺--那時沒有" 使命感" 這個詞兒--他就是這種自我感覺。他心想,既然自己的功夫不能外傳,就該趕緊娶妻生子,否則便會打他這兒中斷了祖輩傳衍的神功,對不起祖宗。他見金子仙是個古板人,循規蹈矩,能信得過,便拜託金子仙幫他找個媳婦。金子仙家正好有個老閨女,就送過門來。這女人名叫金jú花,模樣平常,人卻勤懇誠實,對他的辮子真當做寶貝一樣愛惜,三日一洗,一日一梳,為了安全,剃頭的事都由她自己來做。梳洗好拿塊蛋黃色繡金花的軟綢巾包上;還專門fèng個細絹套,睡覺時套上,怕壓在身子下邊挫傷了。逢到場面上的事該出頭露面,她在這辮子每一節都插上一朵茉莉花,香氣四溢,黑中綴白,煞是好看。這女人就一步不離地守在他身邊,防備歹人意外偷襲,這樣子極像四月初八城隍廟賽會上,各所看守古董玩器的童子。
十一 神鞭加神拳
光緒二十六年,有個歌兒唱徹天津城:
一片苦海望天津,
小神忙亂走風塵,
八千十萬神兵起,
掃除洋人世界新。
這歌兒來得突然,事情來得更突然。天下鬧起義和拳!但如果您要在那時候活過,身子叫在教的二毛子們當驢騎,眼見過知府大人在洋人面前不如三孫子,您又不會覺得義和拳來得離奇突然。俗話這叫:事出有因嘛!清明一過,直隸省遍地義和神拳紛紛豎旗立壇。一入五月,文安、霸州、靜海、豐潤、青縣、滄州、安次、固安等地團民,呼喇喇cháo水般湧進天津衛,憑藉著兩丈高的城垣,與紫竹林的毛子們交上火。炮彈來來去去,像蝗蟲一樣飛。人都說義和拳能避洋槍洋炮,天津衛的哥兒們應聲鬧起來,把各個廟宇、祠堂、公館、公所、學院,甚至大家宅院,全都占做壇口,鎮守天津的總督裕制軍彈壓不住,換個笑臉,穿著朝衣補褂,方頭靴子,向各路拳首三拜九叩行大禮。這一來,滿街走的都是義和拳了。文官遇上下轎,武官碰上下馬,叫這些平時仰頭走路的大老爺們垂頭喪氣,小百姓們自然高興。這時,像廣來洋貨店那樣的字號,在" 洋" 字上邊貼個" 南" 字;像玻璃花去紫竹林坐的那類東洋車,也改稱做太平車。一切沾"洋" 字都犯忌。信教的二毛子、三毛子、直眼們大都給團民們捉去,腿快的逃往租界。楊殿起雖然不在教,平時發了洋財,無人不知,他機靈得很,不等義和拳鬧起來,便提早躲進紫竹林,後來" 天下第一團" 的首領張德成,用八十一條火牛往租界裡一衝,他怕租界守不住,就隨同貝哈姆的家眷坐輪船出海渡洋,從此不當中國人了。這些日子,外邊人都嚷嚷傻二去紫竹林拿神鞭打毛子,其實他一直呆在家。他心裡痒痒,想擺個壇口,但又犯嘀咕,不大相信義和拳真能閉住洋槍洋炮。金子仙更是不叫他和亂民摻和一起。他整天悶在屋裡,並不死心。五月十七日,傻二在家,聽大街上有人叫喊,傳告各家用紅紙蒙嚴煙囪,不許動火吃葷,三更時向東南方供饅頭五個,涼水一碗,銅錢五枚。義和拳大師兄要到紫竹林去拆洋人大炮上的螺絲釘,如果馬到成功,洋毛子的炮彈就落不到城裡來了。不一會兒,又有人喊叫,各家都用竿子挑起紅燈一盞,紅燈照仙姑今晚要降神火燒教堂。傻二將信將疑,叫金jú花照樣做了,一天一夜,竟然真的沒有洋人炮彈落下來;當晚城那邊果然起了大火,冒起三炷粗粗的黑煙,夾著一閃一閃的大火星子,直把東半邊天都燒紅了,比正月十五放煙火盒子還要輝煌壯觀。一打聽,原來是西門內、鎮署前、倉門口的三座洋教堂,給紅燈照借來神火燒著了。轉天,傻二在家中無事,忽聽有人敲門找他。開門進來一個穿團服的矮小老頭兒,倒梨樣的圓臉兒,腰間別著一根九孔小管,自稱是傻二老鄉--安次縣廊坊西邊香蘆村人。他忙請老頭兒屋裡說話。他不認得這老頭兒,老頭兒卻知道他。因為老頭兒和傻二的爹同輩兒。" 你聽說一個外號叫' 青頭楞' 的嗎?" 老頭兒問他。傻二想起,爹爹生前提到過此人,吹一口好笛,在村裡的" 吹歌會" 領頭。這會是純粹的音樂會,紅白喜事不吹,只在逢年過節演奏一番,講求音調和味道。" 青頭楞" 本姓劉,排行老四,由於頭皮青得發藍,鄉人給他起了這個螞蚱的綽號。傻二說:" 原來您是劉四叔呵!" 老頭兒高興地咧開嘴唇,直露出牙花,連連點頭。這劉四說,早在鄉間就聽說天津衛出了一個" 神鞭" ,他猜到這是傻二爹,誰知這次到天津一打聽,沒料到傻二爹沒了,但功夫已經傳到他身上。傻二問劉四,怎麼會猜到是他家。劉四說,天下還有誰會這獨門奇功?跟著,他告訴傻二所不知道的事兒--傳說傻二的老祖宗,原先練一種問心拳,也是獨家本領,原本傳自佛門,都是腦袋上的功夫。但必須仿效和尚剃光頭,為了交手時不叫對方抓住頭髮。可是清軍入關後,男人必須留辮子,不留辮子就砍頭。這一變革等於絕了傻二家的武藝。事情把人擠在那兒,有能耐就變,沒能耐就完蛋。這就逼得傻二的老祖宗把功夫改用在辮子上,創出這獨異奇絕的辮子功……劉四嘖嘖讚賞地說:" 你祖輩有能耐,這一變,又是絕活!" 傻二好似一下子找到自己的根兒,心裡十分快活,呼叫金jú花備些酒菜招待。劉四說,團有團規,不准吃葷、喝酒、逛窯子、詐錢財,違者挨一百杖,還要給趕出壇口。然後就問傻二身懷絕技,為什麼呆在家,不去豎一桿旗,上陣滅敵,光宗耀祖。他正色說:" 東洋武士都敗在你手下,難道你還怕洋人?你匾上寫著' 張我國威' ,掛在這兒給誰看的?你要是把這辮子當做古玩,它可就成死的了。如今,大男兒不去為民除害,以身報國,等啥?
傻二鞭打東洋武士,不單威震津門,也落得美名四揚。本地鄉紳送來厚禮和錢帖,才子們送來條幅對聯,還有梅振瀛寫的兩塊大漆描金的橫匾。一塊是" 張我國威" ,一塊就是這" 神鞭" 二字,尤其這" 神鞭" 寫得尤見氣勢。" 鞭"字最後一捺甩出來,真像傻二的辮子一甩那股勁--又灑脫又豪猛。可惜他房小屋低,沒處懸掛,本地的山西、閩粵兩家會館就召集買賣人募捐銀錢,張羅泥工瓦匠,給他翻蓋房屋。因為他這一鞭,壓住了洋人的威風,也壓住了洋貨如cháo、猛不可當的勢頭。一連多少天,賣國貨的鋪子盈利眼看著往上增。故此,無論傻二怎樣推卸,也推不掉眾人這份盛情。
緊接著,就有更多好武少年求他開山收徒,傳授神功。他祖輩的規矩在,非子不能傳的。但不知誰在外邊嚷嚷,說他大開門庭,廣收弟子。每天叩門拜師的人很多,雜七雜八,嘛樣都有。有的腦袋後邊的辮子不比老鼠尾巴長多少,毫不自量,也要學辮子功。有一天,來一個黑臉的胖大漢子,辮子比棒槌粗,長得幾乎挨地,竟然比傻二的神辮還長。傻二愈看愈不對,上去一抓,掉下來一多半,原來摻了假髮!傻二沒工夫和這些人胡纏,便關上門,門板上貼張黃紙,寫明不收徒弟。可外邊照樣有人自稱是他的嫡傳弟子。大儀門口的益美豐當鋪迎面牆上掛出一條大辮子。說是當年" 傻二爺"送的。下邊貼張紅紙,寫著" 神鞭在此,百無禁忌" 八個大字,引得不少人去觀看,說真說假,議論不已。後來各買賣鋪一窩蜂都掛出辮子來,也就沒人再論真假了。市面上鬧得這樣厲害,傻二是凡人,凡人不能免俗,難免得意洋洋,迷迷糊糊像駕了雲,他想自己出人頭地,穿著打扮都得合乎身份,便在人家送來的禮品中,擇了一套像樣的袍褂,剛要試穿,忽聽門外傳來撥動椽頭的聲音,知道這是擔挑兒剃頭刮臉的王老六。自己也正該把辮子精心梳洗整理一番,便開門把王老六招呼進來。王老六是寶坻縣人,本領出眾。據說他當年在老家學藝時,師傅叫他抱著掛霜的老冬瓜剃,只准剃去瓜皮上的一層白霜,不准劃破瓜皮。老冬瓜都長得坑坑窪窪,練過這一手才算真本事。王老六在西頭一帶,走街串巷二十多年,沒聽人說他劃破過誰的頭皮,可他今兒有點反常,不一會兒已經在傻二的頭上劃破五條口子;每劃破一道口,就趕緊用胰子沫堵住,不叫血出來,殺得頭皮好疼。傻二抬眼見王老六握剃刀的手直抖,便問:" 你怎麼啦?" 這話問得直。王老六以為傻二看出自己心裡的鬼來,撲騰跪在地上,渾身都抖起來,聲音都發抖:" 您饒了我吧,傻二爺!"傻二摸不著頭腦,但覺得事情裡邊有事,往深處一追,王老六招出,原來玻璃花和楊殿起把他找去,說洋人要花一千銀子買傻二頭上的辮子。他們先給王老六十兩,待王老六割下辮子,再把賞銀補齊。王老六一時貪財應了這事,臨到動手心裡又怕起來。王老六說到這兒,把頭磕得山響,掉著淚說:" 不管您打我罵我,還是饒了我,從今兒我都再不在天津衛挑擔剃頭了。我白活了六十歲,什麼發財的機會沒碰上過,如今十兩銀子就把我買了。別看我歲數大,到老不做人事,也不算人!" 這事叫傻二聽了吃驚不小。他好言把這財迷轉向的老東西安慰一番,打發走後,西城的金子仙來訪。這位金先生在各大南紙局掛舉單,賣字畫,自然一手好字好畫,以畫" 八破" 稱名於世。這八破,即破碎的古瓶,蟲咬的古書,霉爛的古帖,鏽損的古佛,薰黑的古畫,斷殘的古錢,磨穿的古硯和撕裂的古扇。他原先最愛吃傻二的炸豆腐,現在就自稱是傻二的" 老哥兒們" ,常來串門。每來必送一幅字,都是用最考究的紅珊瑚箋帛寫的。傻二把剛剛發生的事告訴金子仙,並說:" 我納悶,他們割去我的辮子有嘛用?至多半年不又長出一條?" 金子仙慌忙說:" 不,不,你快敲木頭,這話不能說。這神鞭既是你父母的精血,又是國寶,焉能叫洋人弄去。" 他沉一下,放緩口氣說," 老哥兒們,雖說你神功蓋世,要論您這人……我下邊要說的話就有點楞了……""你有話幹嘛留在肚裡!""您--哩!您這人可算冥頑不靈。對外,看不明白世道;對己,看不明白……您這神鞭。" 傻二想一想,連連點頭道:" 對、對、對!是這麼回事。你怎麼看,說說。" 金子仙的話題非同一般,神色也變得莊重起來,皺成干棗兒似的眉頭上,還頗有些憂國憂民之意:" 如今這世道是國氣大衰,民氣大振,洋人的氣焰卻一天天往上冒。他們圖謀著,先取我民脂民膏,再奪我江山社稷。偏偏咱們無知愚民,不辨洋人的jian詐,反倒崇尚洋人。就說市面上那些怪怪奇奇的洋貨,都是海外洋人的棄物,愚民竟當做珍寶,怪哉!還有洋人的圖畫,徒有形貌,毫無神韻,更是無筆無墨,上無劉李馬夏,下無四王吳惲,全然以媚俗取悅於人,愚民也好奇爭買。有人瞧見,紫竹林一家商店擺著一件塑像,名號叫' 為哪死' (維納斯),竟是赤身裸體的婦人!這豈不是要毀我民風,敗我民氣!洋人不過都是貓兒狗兒變的,能有多少好東西?民不知祖,就有喪國之危!老哥兒們,您再想想自己頭上這辮子,哪來這樣出神入化?您自己也說過,想到哪兒,辮子就到哪兒,想多大勁兒,辮子就多大勁兒。凡人豈有這樣的能力?這本是祖先顯靈,叫你振奮國威民志,所謂' 天降大任於斯人' !洋人想偷神鞭,意在奪我國民之精神!身上毛髮,乃是祖先的精血凝成,一根不得損傷。您該視它為國寶,加倍愛惜才是。老哥兒們,我看您為人過於憨厚,凡事不計利害,怕您吃虧,才不管您愛不愛聽,把話全扔出來!" 這一席話,已然使傻二聽得渾身起雞皮疙瘩。人們常說,神呀,仙呀,靈呀,魂兒呀,現在竟都在自己身上。他瞥一眼自己的辮子,仿佛弄不明白是嘛玩意兒了。好像腦袋後邊拖著的不是辮子,而是整個大清江山那麼莊嚴,那麼博大,那麼沉重。但再尋思尋思,這事情確乎有點神。誰有這辮子,誰又聽說過這樣的辮子?一時,他有種當皇上那樣的氣吞山河之感。還有種感覺--那時沒有" 使命感" 這個詞兒--他就是這種自我感覺。他心想,既然自己的功夫不能外傳,就該趕緊娶妻生子,否則便會打他這兒中斷了祖輩傳衍的神功,對不起祖宗。他見金子仙是個古板人,循規蹈矩,能信得過,便拜託金子仙幫他找個媳婦。金子仙家正好有個老閨女,就送過門來。這女人名叫金jú花,模樣平常,人卻勤懇誠實,對他的辮子真當做寶貝一樣愛惜,三日一洗,一日一梳,為了安全,剃頭的事都由她自己來做。梳洗好拿塊蛋黃色繡金花的軟綢巾包上;還專門fèng個細絹套,睡覺時套上,怕壓在身子下邊挫傷了。逢到場面上的事該出頭露面,她在這辮子每一節都插上一朵茉莉花,香氣四溢,黑中綴白,煞是好看。這女人就一步不離地守在他身邊,防備歹人意外偷襲,這樣子極像四月初八城隍廟賽會上,各所看守古董玩器的童子。
十一 神鞭加神拳
光緒二十六年,有個歌兒唱徹天津城:
一片苦海望天津,
小神忙亂走風塵,
八千十萬神兵起,
掃除洋人世界新。
這歌兒來得突然,事情來得更突然。天下鬧起義和拳!但如果您要在那時候活過,身子叫在教的二毛子們當驢騎,眼見過知府大人在洋人面前不如三孫子,您又不會覺得義和拳來得離奇突然。俗話這叫:事出有因嘛!清明一過,直隸省遍地義和神拳紛紛豎旗立壇。一入五月,文安、霸州、靜海、豐潤、青縣、滄州、安次、固安等地團民,呼喇喇cháo水般湧進天津衛,憑藉著兩丈高的城垣,與紫竹林的毛子們交上火。炮彈來來去去,像蝗蟲一樣飛。人都說義和拳能避洋槍洋炮,天津衛的哥兒們應聲鬧起來,把各個廟宇、祠堂、公館、公所、學院,甚至大家宅院,全都占做壇口,鎮守天津的總督裕制軍彈壓不住,換個笑臉,穿著朝衣補褂,方頭靴子,向各路拳首三拜九叩行大禮。這一來,滿街走的都是義和拳了。文官遇上下轎,武官碰上下馬,叫這些平時仰頭走路的大老爺們垂頭喪氣,小百姓們自然高興。這時,像廣來洋貨店那樣的字號,在" 洋" 字上邊貼個" 南" 字;像玻璃花去紫竹林坐的那類東洋車,也改稱做太平車。一切沾"洋" 字都犯忌。信教的二毛子、三毛子、直眼們大都給團民們捉去,腿快的逃往租界。楊殿起雖然不在教,平時發了洋財,無人不知,他機靈得很,不等義和拳鬧起來,便提早躲進紫竹林,後來" 天下第一團" 的首領張德成,用八十一條火牛往租界裡一衝,他怕租界守不住,就隨同貝哈姆的家眷坐輪船出海渡洋,從此不當中國人了。這些日子,外邊人都嚷嚷傻二去紫竹林拿神鞭打毛子,其實他一直呆在家。他心裡痒痒,想擺個壇口,但又犯嘀咕,不大相信義和拳真能閉住洋槍洋炮。金子仙更是不叫他和亂民摻和一起。他整天悶在屋裡,並不死心。五月十七日,傻二在家,聽大街上有人叫喊,傳告各家用紅紙蒙嚴煙囪,不許動火吃葷,三更時向東南方供饅頭五個,涼水一碗,銅錢五枚。義和拳大師兄要到紫竹林去拆洋人大炮上的螺絲釘,如果馬到成功,洋毛子的炮彈就落不到城裡來了。不一會兒,又有人喊叫,各家都用竿子挑起紅燈一盞,紅燈照仙姑今晚要降神火燒教堂。傻二將信將疑,叫金jú花照樣做了,一天一夜,竟然真的沒有洋人炮彈落下來;當晚城那邊果然起了大火,冒起三炷粗粗的黑煙,夾著一閃一閃的大火星子,直把東半邊天都燒紅了,比正月十五放煙火盒子還要輝煌壯觀。一打聽,原來是西門內、鎮署前、倉門口的三座洋教堂,給紅燈照借來神火燒著了。轉天,傻二在家中無事,忽聽有人敲門找他。開門進來一個穿團服的矮小老頭兒,倒梨樣的圓臉兒,腰間別著一根九孔小管,自稱是傻二老鄉--安次縣廊坊西邊香蘆村人。他忙請老頭兒屋裡說話。他不認得這老頭兒,老頭兒卻知道他。因為老頭兒和傻二的爹同輩兒。" 你聽說一個外號叫' 青頭楞' 的嗎?" 老頭兒問他。傻二想起,爹爹生前提到過此人,吹一口好笛,在村裡的" 吹歌會" 領頭。這會是純粹的音樂會,紅白喜事不吹,只在逢年過節演奏一番,講求音調和味道。" 青頭楞" 本姓劉,排行老四,由於頭皮青得發藍,鄉人給他起了這個螞蚱的綽號。傻二說:" 原來您是劉四叔呵!" 老頭兒高興地咧開嘴唇,直露出牙花,連連點頭。這劉四說,早在鄉間就聽說天津衛出了一個" 神鞭" ,他猜到這是傻二爹,誰知這次到天津一打聽,沒料到傻二爹沒了,但功夫已經傳到他身上。傻二問劉四,怎麼會猜到是他家。劉四說,天下還有誰會這獨門奇功?跟著,他告訴傻二所不知道的事兒--傳說傻二的老祖宗,原先練一種問心拳,也是獨家本領,原本傳自佛門,都是腦袋上的功夫。但必須仿效和尚剃光頭,為了交手時不叫對方抓住頭髮。可是清軍入關後,男人必須留辮子,不留辮子就砍頭。這一變革等於絕了傻二家的武藝。事情把人擠在那兒,有能耐就變,沒能耐就完蛋。這就逼得傻二的老祖宗把功夫改用在辮子上,創出這獨異奇絕的辮子功……劉四嘖嘖讚賞地說:" 你祖輩有能耐,這一變,又是絕活!" 傻二好似一下子找到自己的根兒,心裡十分快活,呼叫金jú花備些酒菜招待。劉四說,團有團規,不准吃葷、喝酒、逛窯子、詐錢財,違者挨一百杖,還要給趕出壇口。然後就問傻二身懷絕技,為什麼呆在家,不去豎一桿旗,上陣滅敵,光宗耀祖。他正色說:" 東洋武士都敗在你手下,難道你還怕洋人?你匾上寫著' 張我國威' ,掛在這兒給誰看的?你要是把這辮子當做古玩,它可就成死的了。如今,大男兒不去為民除害,以身報國,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