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後來,華大夫出了一件事,把這兩個費猜的問題全解開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來了兩位便衣偵探,進門就問,今兒上午有沒有一個黑臉漢子到診所來?長相是絡腮鬍子,腫眼泡兒,挨著右嘴角一顆大黑痣。華大夫搖搖頭說:“記不得了。”
偵探問:“您一上午看幾號?”
華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號。”
偵探說:“這就奇了!總共一上午才六個人,怎麼會記不住?再說這人的長相,就是在大街上掃一眼,保管也會記一年。告明白你吧,這人上個月在估衣街持槍搶了一家首飾店,是通緝的要犯,您不說,難道跟他有瓜葛?”
華大夫平時沒脾氣,一聽這話登時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鉗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說:“我華家三代行醫,治病救人,從不做違背良心的事。記不得就是記不得!我也明白告訴你們,那禍害人的傢伙要給我瞧見,甭你們來找我,我找你們去!”
兩位偵探見牙醫動怒,齜著白牙,露著牙花,不像裝假。他們遲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華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來。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說那搶首飾店的傢伙正在開封道上的“一壺春酒樓”喝酒呢!巡捕聞知馬上趕去,居然把這黑臉巨匪捉拿歸案了。
偵探說:“華大夫,您怎麼認出他來的?”
華大夫說:“當時我也在‘一壺春’吃飯,看見這傢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認出他嘴角那顆黑痣,這長相是你們告訴我的,可我還不敢斷定就是他,天下不會只有一個嘴角長痣的,萬萬不能弄錯!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顆虎牙,這牙我給他看過,記得,沒錯!我便趕緊報信來了!”
偵探說:“我還是不明白,怎麼一看牙就認出來了呢?”
華大夫哈哈大笑,說:“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認識人,可認識牙呀!”
偵探聽罷,驚奇不已。
青雲樓主
--------------------------------------------------------------------------------
--------------------------------------------------------------------------------
青雲樓主,海河邊一小文人的號。嘛叫小文人?就是在人們嘴邊絕對掛不上號,可提起他來差不多還都知道的那類文人。
此君臉窄身簿,皮黃肉乾,胳膊大腿又細又長,遠瞧賽幾根竹竿子上涼著的一張豆皮。但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他能寫能畫,能刻圖章,連托裱的事也行;可行家們說他——-手糙了點兒。因故,天津衛的買賣沒他寫的匾,飯莊藥鋪的牆上不掛他的畫。他於書畫這行,是又在行里,又在行外。文人落到這步,那股子“懷才不遇”的滋味,是苦是酸,還是又苦又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於是,青雲樓這齋號就叫他想出來了。他自號青雲樓主,還寫了一副對子掛在迎面牆壁上:“人在青山里,心臥白雲中”。他常常自言自語念這對子。每每念罷,閉目搖肩,真如隱士。然而,天津衛是個凡夫俗子的花花世界,青雲樓就在大胡同東口,買東西的和賣東西的擠成個團兒。再說他隔牆就是四季春大酒樓,整天魚味肉味蔥味醬味換著樣兒往窗戶裡邊飄。關上窗戶?那管屁用窗玻璃攔得住魚鮮肉香,卻攔不住燈紅酒綠。一位鄰居對他說:“你這青雲樓乾脆也改成飯館算了。這青雲樓三字聽著還挺好聽,一叫准響!”
這話當時差點叫他死過去。
乾旋地轉,運氣有變。一天,有個好事的小子陳八,帶來一位美國人拜訪他。這人五十多歲,禿頭鼓眼大鬍子,鬍子裡頭瞧不見嘴。陳八說這老美喜歡中國的老東西,尤其是字畫。青雲樓主頭一回與洋人會面,腦子發亂,手腳也忙,踩凳子掛畫時,差點來個人仰馬翻。那老美並沒注意到他,只管去瞧牆上的畫,每瞧一幅,就哇啦哇啦叫一嗓子,好賽洗屁股時叫水燙著了。然後,嘬起嘴嘖嘖讚賞一翻。這一嘬嘴,就見有一個櫻桃樣的東西,又濕又紅,從他的鬍子中間拱出來。青雲樓主定神一看,原是這老美的嘴唇。最後他用中文一個字一個字對青雲樓主說:“我、太、高、興、了、謝、謝——我、太、高、興、了、謝、謝——”他大概只學了這幾個字,反反覆覆地說,一直告辭而去。
青雲樓主高興得要瘋。他這輩子,頭次叫人這麼崇拜。兩個月後,他收到一封洋文寫的信。他拿到《大公報》的報館去找懂洋文的朱先生。朱先生一看就笑了,對他說:“你用嘛法子,把人家老美都折騰出神經病來了他說他回國後天天眼睛裡都是你寫的字,晚上做夢也是你的字,還說他感到中國的藝術家絕對都是天才!”
青雲樓主如上青雲,身子發飄,一夜沒睡,天亮時,忽來靈感,揮筆給那老美寫了“寧靜致遠”四個大字,親手裱成橫披,送到郵局寄去。郵件里還附一張信紙,提個要求,要人家把字掛在牆上後,無論如何站在這字前面,照張照片寄來。他想,他要拿這照片給人看。給親友看,給街坊鄰居看,給那些小看他的人看,再給買賣家那幾個大老闆看,給報館的編輯們看,最後在報上刊登出來。都看吧!瞪圓你們的狗眼看看吧!你們不認我,人家老美認我!
他在青雲樓中坐等三個月,直等到有點疑惑甚至有點泄氣時,一封外皮上寫著洋文的信終於寄來了。他忙撕開,抻出一封信,全是洋文,他不懂,裡邊並沒照片。再看信封,照片竟卡在裡邊,他捏住照片抻出來一瞧,有點彆扭,不大對勁,他再細瞧,竟傻了。那老美倒是站在他那字的前邊照了像,可是字兒卻掛倒了,全朝下了!
張大力
--------------------------------------------------------------------------------
--------------------------------------------------------------------------------
張大力,原名叫張金璧,津門一員赳赳武夫,身強力蠻,力大沒邊,故稱大力。津門的老少爺們喜歡他,佩服他,誇他。但天津人有自己誇人的方法。張大力就有這麼一件事,當時無人不曉,現在沒人知道,因此寫在下邊——
侯家後一家賣石材的店鋪,叫聚合成。大門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鎖,鎖把也是石頭的。鎖上刻著一行字:
凡舉起此鎖者賞銀百兩
聚合成設這石鎖,無非為了證明它的石料都是堅實耐用的好料。
可是,打石鎖撂在這兒,沒人舉起過,甚至沒人能叫它稍稍動一動,您說它有多重?好賽它跟地殼連著,除非把地面也舉到頭上去!
一天,張大力來到侯家後,看見這把鎖,也看見上邊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問一問,輕輕一撼,竟然搖動起來,而且賽搖一個竹籃子,這就招了許多人圍上來看。只見他手握鎖把,腰一挺勁,大石鎖被他輕易地舉到空中。胳膊筆直不彎,臉上笑容滿面,好賽舉著一大把花兒!
眾人叫好呼好喊好,張大力舉著石鎖,也不撂下來,直等著聚合成的夥計老闆全出來,看清楚了,才將石鎖放回原地。老闆上來笑嘻嘻說:
“原來張老師來了,快請到裡頭坐坐,喝杯茶!”
張大力聽了,正色道:“老闆,您別跟我弄這套您的石鎖上寫著嘛,誰舉起它,賞銀百兩,您就快把錢拿來,我還忙著哪!”
誰料聚合成的老闆並不理會張大力的話。待張大力說完,他不緊不慢地說道:“張老師,您只瞧見石鎖上邊的字了,可石鎖底下還有一行字,您瞧見了嗎?”
張大力怔了。剛才只顧高興,根本沒瞧見鎖下邊還有字。不單他沒瞧見,旁人也都沒瞧見。張大力腦筋一轉,心想別是老闆唬他,不想給錢,以為他使過一次勁,二次再舉不起來了,於是上去一把又將石鎖高高舉到頭頂上,可抬眼一看,石鎖下邊還真有一行字,竟然寫著:
惟張大力舉起來不算
把這石鎖上邊和下邊的字連起來,就是:
凡舉起此鎖賞銀百兩,惟張大力舉起來不算!
眾人見了,都笑起來。原來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舉起這傢伙。而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誇讚自己——張大力當然明白。
他扔了石鎖,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泥人張
--------------------------------------------------------------------------------
--------------------------------------------------------------------------------
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泥人張大名叫張明山。咸豐年間常去的地方有兩處。一是東北城角的戲院大觀樓,一是北關口的飯館天慶館。坐在那兒,為了瞧各樣的人,也為捏各樣的人。去大觀樓要看戲台上的各種角色,去天慶館要看人世間的各種角色。這後一種的樣兒更多。
一天下晌,巡捕房來了兩位便衣偵探,進門就問,今兒上午有沒有一個黑臉漢子到診所來?長相是絡腮鬍子,腫眼泡兒,挨著右嘴角一顆大黑痣。華大夫搖搖頭說:“記不得了。”
偵探問:“您一上午看幾號?”
華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號。”
偵探說:“這就奇了!總共一上午才六個人,怎麼會記不住?再說這人的長相,就是在大街上掃一眼,保管也會記一年。告明白你吧,這人上個月在估衣街持槍搶了一家首飾店,是通緝的要犯,您不說,難道跟他有瓜葛?”
華大夫平時沒脾氣,一聽這話登時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鉗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說:“我華家三代行醫,治病救人,從不做違背良心的事。記不得就是記不得!我也明白告訴你們,那禍害人的傢伙要給我瞧見,甭你們來找我,我找你們去!”
兩位偵探見牙醫動怒,齜著白牙,露著牙花,不像裝假。他們遲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華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來。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說那搶首飾店的傢伙正在開封道上的“一壺春酒樓”喝酒呢!巡捕聞知馬上趕去,居然把這黑臉巨匪捉拿歸案了。
偵探說:“華大夫,您怎麼認出他來的?”
華大夫說:“當時我也在‘一壺春’吃飯,看見這傢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認出他嘴角那顆黑痣,這長相是你們告訴我的,可我還不敢斷定就是他,天下不會只有一個嘴角長痣的,萬萬不能弄錯!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顆虎牙,這牙我給他看過,記得,沒錯!我便趕緊報信來了!”
偵探說:“我還是不明白,怎麼一看牙就認出來了呢?”
華大夫哈哈大笑,說:“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認識人,可認識牙呀!”
偵探聽罷,驚奇不已。
青雲樓主
--------------------------------------------------------------------------------
--------------------------------------------------------------------------------
青雲樓主,海河邊一小文人的號。嘛叫小文人?就是在人們嘴邊絕對掛不上號,可提起他來差不多還都知道的那類文人。
此君臉窄身簿,皮黃肉乾,胳膊大腿又細又長,遠瞧賽幾根竹竿子上涼著的一張豆皮。但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他能寫能畫,能刻圖章,連托裱的事也行;可行家們說他——-手糙了點兒。因故,天津衛的買賣沒他寫的匾,飯莊藥鋪的牆上不掛他的畫。他於書畫這行,是又在行里,又在行外。文人落到這步,那股子“懷才不遇”的滋味,是苦是酸,還是又苦又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於是,青雲樓這齋號就叫他想出來了。他自號青雲樓主,還寫了一副對子掛在迎面牆壁上:“人在青山里,心臥白雲中”。他常常自言自語念這對子。每每念罷,閉目搖肩,真如隱士。然而,天津衛是個凡夫俗子的花花世界,青雲樓就在大胡同東口,買東西的和賣東西的擠成個團兒。再說他隔牆就是四季春大酒樓,整天魚味肉味蔥味醬味換著樣兒往窗戶裡邊飄。關上窗戶?那管屁用窗玻璃攔得住魚鮮肉香,卻攔不住燈紅酒綠。一位鄰居對他說:“你這青雲樓乾脆也改成飯館算了。這青雲樓三字聽著還挺好聽,一叫准響!”
這話當時差點叫他死過去。
乾旋地轉,運氣有變。一天,有個好事的小子陳八,帶來一位美國人拜訪他。這人五十多歲,禿頭鼓眼大鬍子,鬍子裡頭瞧不見嘴。陳八說這老美喜歡中國的老東西,尤其是字畫。青雲樓主頭一回與洋人會面,腦子發亂,手腳也忙,踩凳子掛畫時,差點來個人仰馬翻。那老美並沒注意到他,只管去瞧牆上的畫,每瞧一幅,就哇啦哇啦叫一嗓子,好賽洗屁股時叫水燙著了。然後,嘬起嘴嘖嘖讚賞一翻。這一嘬嘴,就見有一個櫻桃樣的東西,又濕又紅,從他的鬍子中間拱出來。青雲樓主定神一看,原是這老美的嘴唇。最後他用中文一個字一個字對青雲樓主說:“我、太、高、興、了、謝、謝——我、太、高、興、了、謝、謝——”他大概只學了這幾個字,反反覆覆地說,一直告辭而去。
青雲樓主高興得要瘋。他這輩子,頭次叫人這麼崇拜。兩個月後,他收到一封洋文寫的信。他拿到《大公報》的報館去找懂洋文的朱先生。朱先生一看就笑了,對他說:“你用嘛法子,把人家老美都折騰出神經病來了他說他回國後天天眼睛裡都是你寫的字,晚上做夢也是你的字,還說他感到中國的藝術家絕對都是天才!”
青雲樓主如上青雲,身子發飄,一夜沒睡,天亮時,忽來靈感,揮筆給那老美寫了“寧靜致遠”四個大字,親手裱成橫披,送到郵局寄去。郵件里還附一張信紙,提個要求,要人家把字掛在牆上後,無論如何站在這字前面,照張照片寄來。他想,他要拿這照片給人看。給親友看,給街坊鄰居看,給那些小看他的人看,再給買賣家那幾個大老闆看,給報館的編輯們看,最後在報上刊登出來。都看吧!瞪圓你們的狗眼看看吧!你們不認我,人家老美認我!
他在青雲樓中坐等三個月,直等到有點疑惑甚至有點泄氣時,一封外皮上寫著洋文的信終於寄來了。他忙撕開,抻出一封信,全是洋文,他不懂,裡邊並沒照片。再看信封,照片竟卡在裡邊,他捏住照片抻出來一瞧,有點彆扭,不大對勁,他再細瞧,竟傻了。那老美倒是站在他那字的前邊照了像,可是字兒卻掛倒了,全朝下了!
張大力
--------------------------------------------------------------------------------
--------------------------------------------------------------------------------
張大力,原名叫張金璧,津門一員赳赳武夫,身強力蠻,力大沒邊,故稱大力。津門的老少爺們喜歡他,佩服他,誇他。但天津人有自己誇人的方法。張大力就有這麼一件事,當時無人不曉,現在沒人知道,因此寫在下邊——
侯家後一家賣石材的店鋪,叫聚合成。大門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鎖,鎖把也是石頭的。鎖上刻著一行字:
凡舉起此鎖者賞銀百兩
聚合成設這石鎖,無非為了證明它的石料都是堅實耐用的好料。
可是,打石鎖撂在這兒,沒人舉起過,甚至沒人能叫它稍稍動一動,您說它有多重?好賽它跟地殼連著,除非把地面也舉到頭上去!
一天,張大力來到侯家後,看見這把鎖,也看見上邊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問一問,輕輕一撼,竟然搖動起來,而且賽搖一個竹籃子,這就招了許多人圍上來看。只見他手握鎖把,腰一挺勁,大石鎖被他輕易地舉到空中。胳膊筆直不彎,臉上笑容滿面,好賽舉著一大把花兒!
眾人叫好呼好喊好,張大力舉著石鎖,也不撂下來,直等著聚合成的夥計老闆全出來,看清楚了,才將石鎖放回原地。老闆上來笑嘻嘻說:
“原來張老師來了,快請到裡頭坐坐,喝杯茶!”
張大力聽了,正色道:“老闆,您別跟我弄這套您的石鎖上寫著嘛,誰舉起它,賞銀百兩,您就快把錢拿來,我還忙著哪!”
誰料聚合成的老闆並不理會張大力的話。待張大力說完,他不緊不慢地說道:“張老師,您只瞧見石鎖上邊的字了,可石鎖底下還有一行字,您瞧見了嗎?”
張大力怔了。剛才只顧高興,根本沒瞧見鎖下邊還有字。不單他沒瞧見,旁人也都沒瞧見。張大力腦筋一轉,心想別是老闆唬他,不想給錢,以為他使過一次勁,二次再舉不起來了,於是上去一把又將石鎖高高舉到頭頂上,可抬眼一看,石鎖下邊還真有一行字,竟然寫著:
惟張大力舉起來不算
把這石鎖上邊和下邊的字連起來,就是:
凡舉起此鎖賞銀百兩,惟張大力舉起來不算!
眾人見了,都笑起來。原來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舉起這傢伙。而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誇讚自己——張大力當然明白。
他扔了石鎖,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泥人張
--------------------------------------------------------------------------------
--------------------------------------------------------------------------------
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泥人張大名叫張明山。咸豐年間常去的地方有兩處。一是東北城角的戲院大觀樓,一是北關口的飯館天慶館。坐在那兒,為了瞧各樣的人,也為捏各樣的人。去大觀樓要看戲台上的各種角色,去天慶館要看人世間的各種角色。這後一種的樣兒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