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跟隨這小夥計到了西頭,過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籬笆牆,柵欄門,幾間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這破瓦寒窯里?小夥計卻截門一聲呼:“李二爺!”

  應聲打屋裡貓腰走出一個人來,出屋直起身,嚇了小楊月樓一跳。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賽門寬,老臉老皮,鬍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夠改成個大床單,上邊還油了幾塊。小楊月樓以為找錯了人家,沒想到這人說話嘴上賽扣個罐子,瓮聲瓮氣問道:“找我幹嗎?”口氣挺硬,眼神極橫,錯不了,李金鏊!

  進了屋,屋裡賽破廟,地上是土,條案上也是土,東西全是東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四條腿缺了一條,拿磚頂上;桌上的茶壺,破嘴缺把,磕底裂肚,蓋上沒疙瘩。小楊月樓心想,李金鏊是真窮還是裝窮?若是真窮,拿嘛幫助自己?於是心裡不抱什麼希望了。

  李金鏊打量來客,一身春綢褲褂,白絲襪子,黑禮服呢!鞋,頭戴一頂細辮巴拿馬糙帽,手拿一柄有字有畫的斑竹摺扇。他瞄著小楊月樓說:“我在哪兒見過你?”眼神還挺橫,不賽對客人,賽對仇人。

  戲院小夥計忙做一番介紹,表明來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說:“我眼拙,楊老闆可別在意。您到天津衛來唱戲,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氣!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兒晌後就去‘萬成當’拉東西去吧!”說得真慡快,好賽天津衛是他家的。這更叫小楊月樓滿腹狐疑,以為到這兒來做戲玩。

  轉天一早,李金鏊來到河北大街上的“萬成當”,進門朝著高高的櫃檯仰頭叫道:“告你們老闆去,說我李金鏊拜訪他來了!”這一句,不單把柜上的夥計嚇跑了,也把來典當的主顧嚇跑了。老闆慌張出來,請李金鏊到樓上喝茶,李金鏊理也不理,只說:“我朋友楊老闆有幾個戲箱押在你這裡,沒錢贖當,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記著,咱們往後再說。”說完撥頭便走。

  當日晌後,小楊月樓帶著幾個人碰運氣賽的來到“萬成當”,進門卻見自己的十幾個戲箱——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頭箱、旗把箱等等,早已擺在櫃檯外邊。小楊月樓大喜過望,竟然叫好喊出聲來。這樣便取了戲箱,高高興興返回上海。

  小楊月樓走後,天津衛的鍋伙們聽說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義氣,紛紛來到“萬成當”,要把小楊月樓欠下的贖當錢補上。老闆不肯收,鍋伙們把錢截著櫃檯扔進去就走。多少亦不論,反正多得多。這事又傳到李金鏊耳朵里。李金鏊在北大關的天慶館擺了幾桌,將這些代自己還情的弟兄們著實宴請一頓。

  誰想到小楊月樓回到上海,不出三個月,寄張銀票到天津“萬成當”,補還那筆欠款,“萬成當”收過鍋伙們的錢,哪敢再收雙份,老闆親自捧著錢給李金鏊送來了。李金鏊嘛人?不單分文不取,看也沒看,叫人把這筆錢分別還給那幫代他付錢的弟兄。至此,錢上邊的事清楚了,誰也不欠誰的了。這事本該了結,可是情沒結,怎麼結?

  轉年冬天,上海奇冷,黃浦江冰凍三尺,大河蓋上蓋兒。甭說海上的船開不進江來,江里的船晚走兩天便給凍得死死的,比拋錨還穩當。這就斷了碼頭上腳伕們的生路,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們,肚子裡的東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涼氣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辦事,見這情景,正愁沒轍,抬眼瞅見小楊月樓主演《芸娘》的海報,拔腿便去找小楊月樓。

  趕到大舞台時,小楊月樓正是閉幕卸裝時候,聽說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門外等候,臉上帶著油彩就跑出來。只見台階下大雪裡站著一條高高漢子。他口呼:“二哥!”三步並兩步跑下台階。腳底板給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臉對李金鏊還滿是歡笑。

  小楊月樓在錦江飯店盛宴款待這位心中敬佩的津門恩人。李金鏊說:“楊老闆,您餵得飽我一個腦袋,餵不飽我黃浦江邊的上千個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蓋蓋兒,弟兄們沒飯轍,眼瞅著小命不長。”

  小楊月樓慨然說:“我去想辦法!”

  李金鏊說:“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約到一塊兒,義演三天就成!戲票全給我,我叫弟兄們自個兒找主去賣。這麼做難為您嗎?”

  小楊月樓說:“二哥真行,您叫我幫忙,又不叫我費勁。這點事還不好辦嗎?”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像趙君玉、周信芳、黃玉麟、劉筱衡、王芸芳、劉斌昆、高百歲等等,全都約齊,在黃金戲院舉行義演。戲票由天津這幫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裡去賣。這些主家花錢買幾張票,又看戲,又幫忙,落人情,過戲癮,誰不肯?何況這麼多名角同台獻技,還是《龍鳳呈祥》、《紅鬃烈馬》一些熱鬧好看的大戲,更是千載難逢。一連三天過去,便把凍成冰棍的上千個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臨行前,小楊月樓又是設宴送行。酒足飯飽時,小楊月樓叫人拿出一大包銀子,外頭拿紅紙包得四四方方,送給李金鏊。既是盤纏,也有對去年那事謝恩之意。李金鏊一見錢,面孔馬上板起來,沉下來的嗓門更顯得瓮聲瓮氣。他說道:“楊老闆,我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錢。想想看,您我這段交情,有來有往,打誰手裡過過錢?誰又看見過錢?折騰來折騰去,不都是那些情義嗎?錢再多也經不住花,可咱們的交情使不完!”說完起身告辭。

  小楊月樓叫李金鏊這一席話說得又熱又辣,五體流暢。第二天唱《花木蘭》,分外的精氣神足,嗓門冒光,整場都是滿堂彩。

  死 鳥

  --------------------------------------------------------------------------------

  --------------------------------------------------------------------------------

  天津衛的人好戲謔,故而人多有外號。有人的外號當面叫,有人的外號只能背後說,這要看外號是怎麼來的。凡有外號,必有一個好笑的故事;但故事和故事不同,有的故事可以隨便當笑話說,有的故事人卻不能亂講;比方賀道台這個各色的雅號——死鳥。

  賀道台相貌普通,賽個豬崽。但真人不露相,能耐暗中藏。他的能耐有兩樣,一是伺候頭兒,一是伺候鳥。

  伺候上司的事是挺特別的一功。整天跟在上司的屁股後邊,跟慢跟緊全都不成。跟得太慢,遇事上不去,叫上司著急;跟得太緊,弄不好一腳踩在上司的後腳跟上,反而惹惱了上司。而且光是賽條小狗那樣跟在後邊也不成。還得善於察言觀色,摸透上司脾氣,知道嘛時候該說嘛,嘛時候不該說嘛;挨訓時俯首貼耳,挨罵時點頭稱是。上司罵人,不準是你的不是,有時不過是上司發發威和舒舒氣罷了。你要是耐不住性子,皺眉撇嘴,露出煩惱,那就叫上司記住了。從此,官兒不是愈做愈大,而是愈做愈小———就這種不是人幹的事,賀道台卻得心應手,做得從容自然。人說,賀道台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說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氣簍子,一條順毛驢,三腳踹不出個屁來,對麼?

  說完他伺候頭兒,再說他伺候鳥兒。

  伺候鳥的事也是另外一功。別以為把鳥關在籠子裡,放點米,給點蟲,再加點水,就能又蹦又跳。一種鳥有一種鳥的習慣,差一點就閉眼戧毛,耷拉翅膀;一隻鳥有一隻鳥的性子,不依著它就不唱不叫,動也不動,活的賽死的差不多。人說賀道台上輩子準是鳥兒。他對鳥兒們的事全懂,無論嘛鳥,經他那雙小胖手一擺弄,毛兒鮮亮,活蹦亂跳,嗓子個個賽得過在天福茶園裡那個唱落子的一毛旦。

  過年立夏轉天,在常關做事的一位林先生,打江蘇常州老家歇假回來,帶給他一隻八哥。這八哥個大肚圓,腿粗爪硬,通身烏黑,嘴兒金黃;叫起來,站在大街上也聽得清清楚楚。賀道台心裡歡喜說:“公雞的嗓門也沒它大。”

  林先生笑道:“就是學人說話還差點。它總不好好學。怎麼教也不會,可有時不留神的話,卻給他學去了。不過,到您手裡一調理,保准有出息。”

  賀道台也笑了。說道:“過三個月,我叫它能說快板書。”

  然而,這八哥好比烈馬,一時極難馴服。賀道台用盡法子,它也學不會。賀道台罵它一句:“笨鳥。”第二天它卻叫了一天“笨鳥”。叫它停嘴,它偏不停。前院後院都聽得清清楚楚,午覺也沒法兒睡。賀道台用罩子把籠子嚴嚴實實罩了多半天,它才不叫。到了傍晚,太太怕把它悶死,叫丫鬟把罩子摘去,它一露面,竟對太太說:“太太起痱子了吧?”把太太嚇了一跳。再一想,這不是前幾天老爺對她說的話嗎,不留神竟給它學去了。逗得太太格格笑半天。待賀道台回來,對老爺說了。沒等她去叫八哥再說一遍,八哥自己又說:“太太起痱子了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