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科幻探險] 《微量物證》作者:[美] 詹姆斯·岡恩【完結】

  作者簡介

  詹姆斯·岡恩,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1923年誕生在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二次大戰期間曾在美國海軍服役,任少尉軍官。戰後,他進入堪薩斯州的堪薩斯大學學習,1947年獲新聞專業學士學位,1951年獲英語碩士學位。畢業後,他先在母校和西北大學從事戲劇工作,先擔任校友雜誌的編輯,後又任大學公關部主任的助理。1970年,他開始擔任教學工作,主講小說寫作和科幻小說,1974年升為教授,1993年退休。期間,他獲拜倫·考德威爾·史密斯獎,表彰他在文學上的成就,獲埃德華·格里爾獎,表彰他在教學上的成就。2006年獲美國科幻奇幻協會大師獎。

  主要作品有《這個堡壘世界》等。

  1910年,法國最偉大的刑事犯罪學家艾德蒙·洛卡德曾這樣說過:“任何接觸都可

  以留下痕跡”。樸實無華的幾個字就為現代法庭科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另一方面考

  慮,任何刑事犯罪的發生都涉及到物質接觸和交換,一般犯罪人或者在現場留下痕跡,

  或者把現場的痕跡帶走。留下或帶走的物質中常有頭髮、纖維、沙粒、火藥、皮膚的剝

  脫物、扣子、泥土等大量的物證。但是微量物證本身的特點是量非常的少,所以容易被

  忽略。但這些物證對技術人員進行現場的勘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刑事技術

  人員一定要在每一處可能的角落認真的尋找物證,一旦發現要認真地標記,提取和記錄,

  然後送實驗室進行分析。

  當然,收集的這些物證可能沒有直接的效果。因為有一些物證用肉眼無法看到。這

  就要用到一些特殊的檢驗工具,例如手持放大鏡,一提到放大鏡就想到夏洛克·福爾摩

  斯的形象。無論在犯罪現場還是在對物證的初檢中,這個工具對偵查人員來說都非常的

  重要。還有顯微鏡的使用,使偵查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l609年,荷蘭的鏡頭製作

  人發明了顯微鏡,儘管當時的顯微鏡簡單,但還是可將微量物質放大100倍。後來人們

  發現需要更高倍數的顯微鏡才能解決問題。1924年,法國的物理學家路易斯·伯格勒斯

  首先提出了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研製,此儀器的研製需要20年的時間。它的工作原理不是

  利用光,而是利用一束很細的電子束或微探針進行掃描,產生電子放射,來反饋樣品的

  輪廓信息,然後通過光放大及增強設備放大。可使物證放大150000倍,而目前法庭所需

  的放大倍數隻不過10000就可鑑定。

  這項技術在物證比對檢驗中極為重要,例如:油漆片、纖維、木質等的檢驗,同時

  也可以檢驗1/l00000英寸的樣品。另外,掃描電子顯微鏡能提供法庭證據的顯微照片。

  技術人員面臨的另一問題是物質成分的鑑定。1859年,有一項重大的突破。兩名德

  國科學家羅勃特·威爾海姆·波恩森和加斯太沃·克切夫發現了自然電位攝譜儀原理,

  他們發現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徵譜線。物質被光線照射後,可能產生某種光譜,通過分光

  鏡揭示出的一系列暗線,叫做吸收光譜。配合這項工作的儀器是分光光度計,是一種測

  量不同波長的光的強度的儀器,能鑑別出不同物質的各種存在方式。

  當然,現代法庭科學的分析專家們使用的儀器和技術多得不勝枚舉,這裡不能面面

  俱到地介紹了。總之,每隔十年,就有新技術的誕生和儀器精度的提高,這樣就大大縮

  小了追捕者和犯罪者之間的距離。

  威廉·度

  時間:1912年

  地點:麻薩諸塞州,林思

  意義:人們是從這一轟動性的案件才開始認識顯微鏡檢驗的重要性的。

  已經退休的70歲的肥皂製造商——百萬富翁喬治·馬昔,身中四槍,被拋屍公寓邊

  的路基下,據調查喬治·馬昔沒和世人結仇。案件的殺人動機不明確,死者的錢包及金

  表沒被動過,而且死者生前樂善好施——把自己全部的財產都捐給了慈善機關,捐獻之

  前,他的家屬都同意他的做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財產,所以他的死亡並不會給家庭帶

  來好處。

  人們最後一次見到他是在1912年4月11日的下午。法醫檢驗結果:他死於當天晚上,

  現場除了有一顆連著編制布料碎片的珍珠灰色的外套紐扣外,沒有其他的線索,此紐扣

  距屍體尺碼。這個扣子可能是兇手的,也可能不是,總之,不找到相應的大衣,還不能

  斷定它的作用。

  有人提供線索,命案的當天,曾看到一輛小型的藍色汽車停在喬治·馬首家附近,

  一名寄宿的管理員回憶說曾租過一間房子給一個開過這類車的人,此人名叫威廉·度,

  他曾在窗戶邊架過一架雙筒望遠鏡,並花大部分時間窺視喬治·馬昔家後院。

  另一名女房東提供的線索更有價值,她說她也租過房子給一名叫威廉·度的人,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