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陽光從窗外射入,透過這裡,吊蘭那些無數指甲狀的小葉,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駁駁,生意蔥蘢。小鳥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熟悉了。
三個月後,那一團愈發繁茂的綠蔓裡邊,發出一種尖細又嬌嫩的鳴叫。我猜到,是它們有了雛兒。我呢?決不掀開葉片往裡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去驚動它們。過不多久,忽然有一個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更小喲,雛兒!正是這個小傢伙!
它小,就能輕易地由疏格的籠子鑽出身。瞧,多麼像它的母親;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後背還沒有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鬆的球兒。
起先,這小傢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後就在屋裡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櫃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跳到畫框上去了。只要大鳥在籠里生氣兒地叫一聲,它立即飛回籠里去。
我不管它。這樣久了,打開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會兒,決不飛出去。
漸漸它膽子大了,就落在我書桌上。
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後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出嚓嚓響。
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這樣,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塗了蠟似的、角質的小紅嘴,"嗒嗒"啄著我顫動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有一次,它居然跳進我的空茶杯里,隔著透明光亮的玻璃瞅我。它不怕我突然把杯口捂住。是的,我不會。
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喚聲中,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鑽進去。
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呆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傢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腳剛好給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呷呷嘴,難道在做夢!
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鼻子的軼事
我一直認為人類的藝術創造有個重大疏漏,就是沒有一種滿足鼻子的藝術。在藝術中,有滿足眼睛的,比如美術、雕塑和攝影;有滿足耳朵的,比如音樂和歌唱;影視和戲曲是綜合藝術,它們能同時滿足眼睛和耳朵,卻惟獨把鼻子排斥在"藝術愛好者"之外了。嘴呢?對了,你會問。不要說也沒有專供嘴巴來享受的藝術吧,千變萬化的烹調藝術足能使嘴巴受用不盡了。聰明萬能的人類為什麼偏偏冷淡了、小瞧了、甚至荒廢了鼻子?這個位居臉的中心的高貴的鼻子難道是個"藝盲"?難道它遲純、麻木、低層次、無感受、缺乏情感細胞?難道它只能分辨香臭、只是用來呼吸的嗎?是啊,是啊,你想想看,流淚是一種感情的表露,那麼流鼻涕呢?那不是傷心而是傷風。
然而,請你靜下心再想一想--
每每早春初至,你是怎樣感受到它的來臨?那時,大地既沒有綻露些許綠意,冰河尚無解凍時清脆的聲響--你顯然不是依靠眼睛和耳朵,而是憑著靈敏的鼻子察覺出這大自然催生的氣息……我說過,春天最先是聞到的。
你是從哪一種氣息里聞到的?
第30節:鼻子的軼事
從溶雪的氣息、腐葉的氣息、帶著寒意的清晨的氣息、泥土中甦醒的氣息里,還是從一陣冷冷的疾雨里?世間雨的氣息各種各樣,有瑟縮深秋的綿綿細雨、炎炎夏日驟然澆下又熱烘烘蒸騰起來的陣雨,以及隨同微風可以聞到的涼滋滋的夜雨……這種種不同的雨的氣味,比起雨的畫面更能勾起你在同一種雨中經歷的回憶。一次空空的等待或一次失去般的離別,一次義氣的援救或是一次負疚的逃脫--不管具體細節怎樣,總是氣味幫助你記憶,也幫助你回憶;混同氣味記在心底的,也只能被同一種氣味勾上心頭。再往深處想想,是不是世界上只有親人的氣味你記得最深最牢?母親的、戀人的、孩子的。這氣味比形象和聲音更不能模仿和複製。精確分辨又刻骨銘心記住的不全是依靠鼻子嗎?
我知道一個女人,一直保存著她逝去的丈夫的一件睡衣。她從來不洗這件睡衣,為了保留丈夫身體的氣味,每當思念之情不能自已時,就拿出這件睡衣,貼在臉上聞一聞,活生生的丈夫便在身邊。由此我得知,當生命消失時,它會轉化為一種氣息留在世上,活著的人靠著鼻子與他息息相通、默默相連。鼻子並非呼吸的器官,而是心靈的器具。由於多愁善感的鼻子,我們對這世界的感知便多了一倍!
鼻子又是慷慨無私的。儘管人類不給它任何享受藝術的方式,它卻積極地參與藝術的創造。對了!我說的是鼻音,想想看,當歌唱家們使用鼻音時,那聲音就會變得何等的奇異與美妙!
這叫我想起一件往事。雖然有些怪誕,卻是我經歷過的。
很多年前,我有個鄰居是位業餘歌手,他相貌尋常,身材四肢都極普通,惟有那鼻子大得像只梨兒掛在臉的中央。如果你坐在他身旁,會覺得呼吸困難,好像氧氣都叫他那碩大無朋的鼻子吸走了。他說話,聲音似乎不穿過喉嚨而穿過鼻腔,那聲音就像火車穿過隧道那樣隆隆作響,唱起歌來根本聽不見歌詞,仿佛一百隻大黃蜂在空中狂飛,據說他考過許多專業歌唱團,但誰會選取這種聽不清歌詞的鼻子叫呢;而鄰居們不過把他的歌唱,當做一種有高低音變化的鼾聲罷了。
後來,他走運了。一個名叫"海河合唱團"的團長以伯樂的眼光瞧上他的大鼻子,把他請進合唱團。合唱團不管他咬字是否清晰,只要他的鼻音。誰料到他這悶雷般的轟鳴,像是給合唱加進去一架大風琴那樣,發出意想不到的聲音效果。上百張嘹亮的嘴巴加上一個渾厚的鼻子,開創一個前所未聞的神奇境界。這個平淡無奇的合唱團竟因為一個鼻子走紅了。很多觀眾為這鼻音而來,向台上尋找這奇妙聲音的發源地。看吧,這梨兒似的鼻子,多像是給合唱團配戴的一枚閃閃發光的勳章!
"文革"期間,許多文藝團體受衝擊,合唱團為了跨時代地存在下去,改名叫做"紅太陽宣傳隊"。但我這個鄰居遇到了麻煩。因為當時所唱的歌曲一律是革命歌曲。他吐字不清,被懷疑是故意不唱歌詞。受懷疑比受指責更可怕,他必須趕快學會吐字。大革命真是無堅不摧,這先天的毛病居然也改了。有生以來,聲音一直從他鼻孔出來,現在竟改道走喉嚨了;隨著一個個字兒愈來愈清楚地蹦出嘴唇,那鼻音便一點點稀薄和消退,最終他唱起歌來和所有演員沒有兩樣。一旦被統一了,他也就消失了;大家全一樣,每個人便都可有可無。"紅太陽宣傳隊"因此沒了魅力,在後來的社會變動中無聲無息地散了伙。
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熟悉了。
三個月後,那一團愈發繁茂的綠蔓裡邊,發出一種尖細又嬌嫩的鳴叫。我猜到,是它們有了雛兒。我呢?決不掀開葉片往裡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去驚動它們。過不多久,忽然有一個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更小喲,雛兒!正是這個小傢伙!
它小,就能輕易地由疏格的籠子鑽出身。瞧,多麼像它的母親;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後背還沒有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鬆的球兒。
起先,這小傢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後就在屋裡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櫃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跳到畫框上去了。只要大鳥在籠里生氣兒地叫一聲,它立即飛回籠里去。
我不管它。這樣久了,打開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會兒,決不飛出去。
漸漸它膽子大了,就落在我書桌上。
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後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出嚓嚓響。
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這樣,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塗了蠟似的、角質的小紅嘴,"嗒嗒"啄著我顫動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有一次,它居然跳進我的空茶杯里,隔著透明光亮的玻璃瞅我。它不怕我突然把杯口捂住。是的,我不會。
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喚聲中,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鑽進去。
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呆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傢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腳剛好給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呷呷嘴,難道在做夢!
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鼻子的軼事
我一直認為人類的藝術創造有個重大疏漏,就是沒有一種滿足鼻子的藝術。在藝術中,有滿足眼睛的,比如美術、雕塑和攝影;有滿足耳朵的,比如音樂和歌唱;影視和戲曲是綜合藝術,它們能同時滿足眼睛和耳朵,卻惟獨把鼻子排斥在"藝術愛好者"之外了。嘴呢?對了,你會問。不要說也沒有專供嘴巴來享受的藝術吧,千變萬化的烹調藝術足能使嘴巴受用不盡了。聰明萬能的人類為什麼偏偏冷淡了、小瞧了、甚至荒廢了鼻子?這個位居臉的中心的高貴的鼻子難道是個"藝盲"?難道它遲純、麻木、低層次、無感受、缺乏情感細胞?難道它只能分辨香臭、只是用來呼吸的嗎?是啊,是啊,你想想看,流淚是一種感情的表露,那麼流鼻涕呢?那不是傷心而是傷風。
然而,請你靜下心再想一想--
每每早春初至,你是怎樣感受到它的來臨?那時,大地既沒有綻露些許綠意,冰河尚無解凍時清脆的聲響--你顯然不是依靠眼睛和耳朵,而是憑著靈敏的鼻子察覺出這大自然催生的氣息……我說過,春天最先是聞到的。
你是從哪一種氣息里聞到的?
第30節:鼻子的軼事
從溶雪的氣息、腐葉的氣息、帶著寒意的清晨的氣息、泥土中甦醒的氣息里,還是從一陣冷冷的疾雨里?世間雨的氣息各種各樣,有瑟縮深秋的綿綿細雨、炎炎夏日驟然澆下又熱烘烘蒸騰起來的陣雨,以及隨同微風可以聞到的涼滋滋的夜雨……這種種不同的雨的氣味,比起雨的畫面更能勾起你在同一種雨中經歷的回憶。一次空空的等待或一次失去般的離別,一次義氣的援救或是一次負疚的逃脫--不管具體細節怎樣,總是氣味幫助你記憶,也幫助你回憶;混同氣味記在心底的,也只能被同一種氣味勾上心頭。再往深處想想,是不是世界上只有親人的氣味你記得最深最牢?母親的、戀人的、孩子的。這氣味比形象和聲音更不能模仿和複製。精確分辨又刻骨銘心記住的不全是依靠鼻子嗎?
我知道一個女人,一直保存著她逝去的丈夫的一件睡衣。她從來不洗這件睡衣,為了保留丈夫身體的氣味,每當思念之情不能自已時,就拿出這件睡衣,貼在臉上聞一聞,活生生的丈夫便在身邊。由此我得知,當生命消失時,它會轉化為一種氣息留在世上,活著的人靠著鼻子與他息息相通、默默相連。鼻子並非呼吸的器官,而是心靈的器具。由於多愁善感的鼻子,我們對這世界的感知便多了一倍!
鼻子又是慷慨無私的。儘管人類不給它任何享受藝術的方式,它卻積極地參與藝術的創造。對了!我說的是鼻音,想想看,當歌唱家們使用鼻音時,那聲音就會變得何等的奇異與美妙!
這叫我想起一件往事。雖然有些怪誕,卻是我經歷過的。
很多年前,我有個鄰居是位業餘歌手,他相貌尋常,身材四肢都極普通,惟有那鼻子大得像只梨兒掛在臉的中央。如果你坐在他身旁,會覺得呼吸困難,好像氧氣都叫他那碩大無朋的鼻子吸走了。他說話,聲音似乎不穿過喉嚨而穿過鼻腔,那聲音就像火車穿過隧道那樣隆隆作響,唱起歌來根本聽不見歌詞,仿佛一百隻大黃蜂在空中狂飛,據說他考過許多專業歌唱團,但誰會選取這種聽不清歌詞的鼻子叫呢;而鄰居們不過把他的歌唱,當做一種有高低音變化的鼾聲罷了。
後來,他走運了。一個名叫"海河合唱團"的團長以伯樂的眼光瞧上他的大鼻子,把他請進合唱團。合唱團不管他咬字是否清晰,只要他的鼻音。誰料到他這悶雷般的轟鳴,像是給合唱加進去一架大風琴那樣,發出意想不到的聲音效果。上百張嘹亮的嘴巴加上一個渾厚的鼻子,開創一個前所未聞的神奇境界。這個平淡無奇的合唱團竟因為一個鼻子走紅了。很多觀眾為這鼻音而來,向台上尋找這奇妙聲音的發源地。看吧,這梨兒似的鼻子,多像是給合唱團配戴的一枚閃閃發光的勳章!
"文革"期間,許多文藝團體受衝擊,合唱團為了跨時代地存在下去,改名叫做"紅太陽宣傳隊"。但我這個鄰居遇到了麻煩。因為當時所唱的歌曲一律是革命歌曲。他吐字不清,被懷疑是故意不唱歌詞。受懷疑比受指責更可怕,他必須趕快學會吐字。大革命真是無堅不摧,這先天的毛病居然也改了。有生以來,聲音一直從他鼻孔出來,現在竟改道走喉嚨了;隨著一個個字兒愈來愈清楚地蹦出嘴唇,那鼻音便一點點稀薄和消退,最終他唱起歌來和所有演員沒有兩樣。一旦被統一了,他也就消失了;大家全一樣,每個人便都可有可無。"紅太陽宣傳隊"因此沒了魅力,在後來的社會變動中無聲無息地散了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