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方一辯從座位上站起來,往前走了兩步,一直到隔離帶前面才停住,開始侃侃而談。

  「說實話,一說到這個技術,我的第一反應,當然是好事啊,為什麼?因為我們誰不想擁有更多的知識呢?各位《最佳辯手》的觀眾,你們在平時沒事幹的時候,誰不會去真實問答上刷幾個問題?這就是一種求知的本能啊!」

  「還有我們戰隊叫『學海戰隊』,為什麼?因為學海無涯,我們戰隊就是一支渴求知識的戰隊!在準備辯題的時候,我們都要打開《學海無涯》進行一場智慧的較量,這,也是一種求知的本能啊!」

  攝像機非常配合地給了《學海無涯》的廣告位,來了個特寫。

  現場觀眾瞬間爆發一陣鬨笑,遊戲室里的這群人也笑得不行了。

  張小文樂得直拍手:「哎,這哥們可以啊,上來論點都沒說呢,先給我們打廣告?太上道了,咱們這個贊助真值!」

  朱楊也說道:「哎,是啊,我才意識到咱們這個遊戲,跟這個戰隊、這個節目、這個辯題都很搭啊。」

  彈幕觀眾也沒見過這種啊,人家的綜藝節目都是主持人說兩句廣告詞就算對付過去了,哪像這個,為了給贊助商打廣告也是處心積慮啊!連選手比賽的時候都不忘打廣告,這是多麼敬業!

  彈幕上瞬間飄過很多:「恰飯恰飯!要恰飯的嘛!」

  關鍵是這種打廣告也不會讓人覺得反感,因為現場的氛圍本來就是特別輕鬆的,反而可以作為一個梗或者是一個笑點拋出來。

  正方一辯等觀眾的笑聲和掌聲稍稍平息了繼續說道:「說到這項技術,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知識。我們統計了明安大學的近幾年入學的新生,和他們的家庭背景。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叫做寒門更難出貴子!為什麼?因為不論我們的社會如何發展,教育資源總是有限的,而窮人,更難獲得教育資源。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而這項技術,將給那些家境貧寒的人,一個更好地獲得知識的途徑!」

  「而且,這項技術離我們遠嗎?不遠!曾經,它叫文字,讓知識可以記錄;後來,它叫印刷術,讓知識可以傳播;再後來,它叫網際網路,讓知識可以超越時空自由存儲擴散,進入我們每個人的電腦和手環。如果對方辯友今天跟我們說,我們不需要知識共享這項技術,那意味著對方辯友應該也認為我們不需要文字、印刷術和網際網路,這無疑是非常荒謬的!」

  在正方一辯發言的同時,屏幕上打出了觀眾投票數,可以看到正方的紅色進度條原本只有39票,但在正方一辯說到最後的時候,這個條目開始瘋狂漲票,發言結束後足足漲了29票,把雙方的比分給扳成了68比32!

  而且,條目上方也出現了跑票的數字,從開始的兩個0,變成了+29和-29。

  張小文都驚了:「臥槽,鍾哥,感覺咱們這隊好強啊,一下子扳回來了29票!我感覺我都被他說服了!」

  旁邊一個程序問道:「那是不是說咱們贏定了?」

  「這才到哪。」鐘鳴一樂,「人家反方還沒說話呢你就贏定了這像話嗎?接著往後看。」

  正方一辯坐下之後,也情不自禁地瞟了一眼進度條上的票數,偷偷地做了個「yeah」的姿勢。

  顯然,他的壓力也挺大的,因為改了賽制之後,他要做的不再是說服評委,而是說服觀眾。但到底怎麼說服觀眾?這就得他們這些辯手自己揣摩了。

  顯然正方一辯的發言是成功的,尤其是文字、印刷術、網際網路那一段,給他們拉來了不少的票數。

  正方二辯也沖他豎了個大拇指:「厲害厲害!」

  第101章 拉鋸戰!

  反方一辯站起來,開始發言。

  「我方認為,這項技術是在鼓勵不勞而獲!為什麼?因為這項技術讓那些沒有付出努力的人躺在家裡就能獲得知識,這個知識一出現,大家寒窗苦讀十幾年,好,現在白學了!剛才對方辯友提到了明安大學,那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這項技術出現之後的場景,當一個寒門子弟寒窗苦讀終於拿到了明安大學的入學通知書,卻看到通知書上寫了一行小字:恭喜你,因為全人類知識共享,明安大學,解散啦!」

  觀眾席立刻傳來一陣爆笑聲,很多觀眾都笑得前仰後合,就連台上的主持人和導師們也都笑出了聲。

  「哈哈哈哈太搞了吧?這是辯論嗎?這明明就是講段子啊!」

  「明安大學解散可還行?不過這麼一想也對啊,知識都共享了,誰還要去大學裡學知識啊。」

  「那這技術好像是挺荒謬的……」

  一個段子扔出來,反方的票開始啪啪啪地往上漲。

  反方一辯繼續說道:「而且,所有的人共享成果,這簡直就像是粗製濫造的手環遊戲,一刀999級,大家都不需要升級了,就只能互砍了,而且大家的屬性還都一樣,誰先動手誰就贏!大家設想一下在飯桌上,本來大家把酒言歡,分享著各自行業內的小秘密和新聞,結果現在呢?哎你知道這個嗎?我知道。哎那你知道這個嗎?我也知道。那大家還能聊什麼呢?我要說的大家都知道啊?所以這個技術真正實現了人類的願景:都在酒里了!」

  觀眾們又是狂笑。

  反方一辯繼續說道:「朋友們,這個世界並不是知識越多越幸福,有時候正是因為小小的無知,因為對簡單事物的好奇,才推動著我們不斷前進,才會保持探索的樂趣。讓我們尊重差異化,尊重對知識的敬畏,不要讓知識蒙住了我們求知的眼睛,謝謝大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