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盛世氣象,萬國來朝,共襄盛舉。

  門閥聚居的城東里坊,一遍繁忙景象,朝中大員都在做赴宴準備。

  袁僕射和大娘子謝梵境都換上了品級相當的隆重禮服,管事來稟到了進宮的時辰。

  身著寬袖長裙的謝梵境在侍從的攙扶下登上奚車,臨行前還不忘微微側過頭,滿是金釵的高髻上簪了一朵盛放的白牡丹。

  袁醍醐上前幾步聆聽母親的囑咐,深知盛裝不便,美則美矣,無法彎腰低頭。

  袁僕射很體貼地握住謝梵境的手,謝梵境用另一隻手整理著夫君的幞頭,夫婦兩人相視而笑。

  勝業坊中同路出發的大員等著袁氏夫婦一道往興慶宮而去。

  袁光逸和袁醍醐站在宅邸的紅柱大門前。

  “千秋節舞馬大戲,你一點都不擔心嗎?”袁光逸因為互市的歷險,也成了少許知道內情的人士。

  袁醍醐轉過臉看向坊中赴宴的的奚車車隊,駝鈴陣陣。

  “我很擔心,擔心幕後黑手不敢現身,擔心抓不住這個罪大惡極的兇手。”

  袁光逸盯著他阿姊的精緻側臉,堅毅的神情越看越像崔九郎,他好笑的想著如果她是男兒身,只怕是個少年入得千牛衛的好兒郎。

  “二郎切記護好父親和母親。”

  “喏。”

  勤政務本樓廣場上的舞馬大戲,袁光逸將在看台席上跟袁氏夫婦一起,而袁醍醐作為女社擊鞠的主力,將與高文珺一起出現在舞馬之後的擊鞠大賽上。

  ————

  花萼相輝樓,取兄弟親愛之義,意為花覆萼,萼承花,兄弟相扶。

  各部大員和命婦依次進入興慶宮花萼相輝樓,王公以下進萬壽酒,大臣們會給聖人送銅鏡,聖人亦會給四品以上官員賞賜千秋鏡。

  教坊為此專門創作了一部大曲《千秋樂》,作為宴會上的樂舞表演。

  百戲技人在花萼相輝樓下各展絕技,場面驚險,博得滿堂喝彩。

  擲倒伎著腳踩高蹺翻筋斗,大力士單手舉鼎,力拔山兮。

  扶南國伎人雙手據地倒立行走,往來於刀槍劍戟中,穿越而過,未有絲毫損傷。

  場面十分壯觀。

  身著光明甲的崔湃與一身金甲的呂二在花萼相輝樓的廊柱下並肩而立。

  北衙龍武軍乃宮城內衛,鎮守興慶宮。

  兩人不約而同的握住橫刀刀柄,遙望不遠處波光粼粼的龍池,遙望巍峨恢弘的連綿宮闕,回憶起多年前還是千牛備身的少年。

  不打不相識,意氣風發的少郎經過青春懵懂,終是獨當一面,成為大唐的棟樑。

  邊州將士馳騁國境,禦敵萬里之外。

  而長安城,帝國的心臟,就是他們的戰場,華麗之下鮮血橫流。

  “區區百人蹀馬隊,何足為懼?會這麼簡單?”呂二很懷疑。

  崔湃答得很乾脆,“不會。”

  馬市的巨額交易、天量的波斯金幣將吐火羅人、馬商、邊州節度使三方連接在一起,而即將進京番上的安東都護府,正是平盧節度使管轄。

  一定有什麼會在千秋節期間發生。

  平盧節度使,牽一髮動全身。

  無論誰想動長安,只叫他鎩羽而歸。

  ————

  勤政務本樓建於緊靠興慶宮南牆的位置,凡改元、科舉、大赦等重大典禮均在此樓前廣場舉行。

  聖人建此樓敦促自己勤政、親民。

  每年正月十五上元節、八月初五千秋節,聖人都會登臨此樓向群臣百姓致意,全城同歡。

  受邀觀賞舞馬大戲的臣功和民眾都從興慶宮西邊的金明門而入。

  人潮湧聚在金明門外,龍武軍和右驍衛的軍士於內外執守。

  身著各式鞠袍的隊伍依次進入。

  袁醍醐和高文珺跟巧工女社的人在一起,於金明門外遠遠就看見早到一步的柳善姜,她跟負責勤務的呂司階說了幾句,看見她倆到來後扭頭便進宮了,一副懶得搭理的模樣。

  高文珺也從鼻腔里發出不屑之聲。

  呂二尷尬地對袁醍醐笑了笑。

  呂二對她說:“九郎在勤政務本樓內。”

  袁醍醐道了謝,寒暄幾句準備離開,卻被一道熟悉的聲音吸引。

  “黃棕金箔駒!”

  知道她身下神駒,袁醍醐轉過臉尋著聲音望去。

  在擁擠排隊的人潮中看見裹著頭巾的中年人正在朝他揮手,頭巾下高鼻深目,是一張碎葉人的臉.

  “貴女可還記得我?”

  袁醍醐認出他來了,“老白頭!”

  馬市最大的牙儈,庫爾麥的同鄉。

  老白頭向袁醍醐提出能否帶他一同入內,並展示了自己獲得的入內觀戲柬,只是依著人潮排隊的規模怕龍武軍限制人數,排在後面的他擔心進不去。

  既然他已獲請柬,袁醍醐心道也不算違規,跟呂二說了一聲,領著老白頭順利進了興慶宮。

  勤政務本樓前的廣場修在龍池畔,袁醍醐和老白頭邊聊邊往廣場行去,大概聊了一些良駒的脾性。

  老白頭幾分得意炫耀道:“今日登場表演的吐火羅蹀馬中有十數匹,皆源自我手下。”

  袁醍醐心道難怪他有請柬,多半是用的吐火羅蹀馬隊的名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