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她們不甘心,也不願意這樣活,是以才這樣來求了葉靖依。
「也罷,哀家給你們一個機會,你們自己給家中去信,若他們同意你們回去,哀家便讓人送你們回去,你們回去寫好了信便送到尚宮局去。」
「多謝娘娘。」
「娘娘,你說她們家人真會讓她們歸家嗎?」等他們都走了,綠影這才問道。
「老奴瞧著,怕是難。」
趙嬤嬤搭了一句話,那些人將女兒送進宮來,得到了皇上的寵愛,自然自家也就得了勢,就算皇上去了,可太后卻還是善待著這些妃子,也都給晉了位好吃好喝的供著,雖說也是因為葉靖依自身心疼女子難過活,可外頭那些人不會這麼想,外頭的人知道自己女兒在宮裡頭成了太字輩的,雖說沒了皇上在時的風光,可還是能借著皇族的威勢作威作福。
葉靖依點點頭,她贊同趙嬤嬤的話,裡頭可能會有人家同意接女兒回去,但那是少數,大部分的怕是不會同意讓女兒回去了。
自然,她並不會讓這些女子真的留在宮裡頭白白耗費了年歲。
「若是有人家願意讓女兒回去,綠影,你便送一百兩的銀子給她,讓她做私房錢。」
她歇了片刻,便起身又去了御書房。
那御書房外頭站著不少人,見她來了皆都低著頭跪迎。
「娘娘,臣已挨個詢問,他們都說要單獨同您談談。」
葉靖依點點頭,讓人撤了帘子,吩咐無衣讓外頭的人排著隊進去單獨同她敘話。
第一個進去的,正是兵部尚書黃大人,他一進去便直接跪下了,他從未如此乾脆地跪在葉靖依面前,「娘娘,臣有罪。」
那紙上將他自個什麼時候收了多少賄賂,他的家眷靠著他的官職行了多少罪責而免去刑責,事無巨細的寫在那紙上。
葉靖依盯著他,緩緩說道:「黃大人,紙上所寫,哀家都可以當做未曾發生過,從今往後,你能做到為國為民盡心盡力,鞠躬盡瘁嗎?」
黃大人把這話過了一遍,立馬磕頭回道:「罪臣自當悔過,從此效忠娘娘。」
葉靖依搖搖頭,「不是效忠哀家,是對國家、子民盡忠,身在其位,必行其責,無衣。」
無衣便當著黃大人的面將那張記錄了黃大人罪行的紙給撕掉了。黃大人再三道謝,葉靖依這才放大出去。
可不是人人都像他這麼幸運,他不過是收受賄賂,手上沒有人命官司,那些被揪出來有人命官司的,葉靖依便不會那麼好說話,只拿出確切的證據出來,後將人下入大牢,秋後問斬,只是饒過了他們家眷中無辜的那些人。
葉靖依一連好幾天都忙於此事,等徹底肅清了朝野已經數月有餘,那些倖存留下來的官員便心有戚戚,不敢再多作怪。她自然知道不可能一次性就將所有有罪的人都施以處罰,只能逐步的來。
蘇懷瑾成功上任丞相,可人家是真的做事情,他手段強硬,眼光長遠,又能提拔一些因為資歷而得不到重任的優秀年輕官員接替空缺出來的位置,效果斐然,朝廷上下換了一遍年輕的血液。
李鈺駕崩一年忌日,葉靖依下了旨,為國選拔人才,當開科考,整個大餘年輕朝氣的才子紛紛湧入京陵,葉靖依又拿出了自己的體己銀子來,專供那些窮的已經吃不上飯的學子免費提供三餐,後又傳出前些年饑荒年間,在災區各處施粥救助災民的大善人便是當今葉太后,一時之間,葉靖依在民間聲望又番了幾番,多少人誠心跪拜皇宮的方向。
可朝中如今最關心的不是恩科一事,而是葉靖依的女學真就要開辦起來了,她不知什麼時候就已經吩咐人修繕了一間書院,專供女子讀書。
她在大朝會上提出的時候,卻只有少部人提出了異議,大多數人附議,因為葉靖依說:「若三年後的科舉中,沒有女子考入三甲,女學一事自當作廢,在此期間,所有費用皆由哀家自行承擔,不會動用國庫庫銀。」
她給自己立下了誓約,反對的聲音便小了,在他們心裡女子就算讀了再多書,不過三年時間,怎麼可能比得過那些寒窗苦讀十餘載的學子呢?反正花的銀子又不用他們出,太后娘娘的私庫願意給誰用,他們也無權干涉。
女學書院就這樣轟轟烈烈的辦了起來,葉靖依選了個日子,書院正是開門收學生,外頭早就站了不少,站在最前頭的幾個甚是眼熟,正是葉靖珠、蘇懷瑜、柳青青還有曾在上清觀時,參加過葉靖依茶會的那些人家的姑娘們,她們的身後,還站著一些窮苦人家的女兒,因為書院也為那些沒有錢交學費的姑娘提供免費入學、包括住宿、三餐。
葉靖依早就坐在裡頭等候,她的下首坐著樂嘉長公主,還有崔尚宮,她如今自己不便親自管理書院,便讓樂嘉長公主掛了個虛名,實則書院所有事務由崔尚宮管理。
宮裡頭如今人事簡單,葉靖依便將尚宮局的一應事務交給了綠影同宜蘭,崔尚宮還以為她是肅清他人,可葉靖依親自召了她談話。
「崔尚宮,我聽聞你出身大儒之家,才德不在其兄之下,做個內廷女官太過屈才了些,如今我開創書院,你可願意替我管理著?」
崔尚宮動容,可她有些猶豫。
又聽葉靖依說:「此不為我,而為天下女子,你我若不做表率,還會有誰來替她們踏出這一步呢?這世間史記從來只記男子之事,女子不過是其點綴,若千秋萬載過後,史書上有女子之德行,源於你我,崔尚宮,你可願意?」
「也罷,哀家給你們一個機會,你們自己給家中去信,若他們同意你們回去,哀家便讓人送你們回去,你們回去寫好了信便送到尚宮局去。」
「多謝娘娘。」
「娘娘,你說她們家人真會讓她們歸家嗎?」等他們都走了,綠影這才問道。
「老奴瞧著,怕是難。」
趙嬤嬤搭了一句話,那些人將女兒送進宮來,得到了皇上的寵愛,自然自家也就得了勢,就算皇上去了,可太后卻還是善待著這些妃子,也都給晉了位好吃好喝的供著,雖說也是因為葉靖依自身心疼女子難過活,可外頭那些人不會這麼想,外頭的人知道自己女兒在宮裡頭成了太字輩的,雖說沒了皇上在時的風光,可還是能借著皇族的威勢作威作福。
葉靖依點點頭,她贊同趙嬤嬤的話,裡頭可能會有人家同意接女兒回去,但那是少數,大部分的怕是不會同意讓女兒回去了。
自然,她並不會讓這些女子真的留在宮裡頭白白耗費了年歲。
「若是有人家願意讓女兒回去,綠影,你便送一百兩的銀子給她,讓她做私房錢。」
她歇了片刻,便起身又去了御書房。
那御書房外頭站著不少人,見她來了皆都低著頭跪迎。
「娘娘,臣已挨個詢問,他們都說要單獨同您談談。」
葉靖依點點頭,讓人撤了帘子,吩咐無衣讓外頭的人排著隊進去單獨同她敘話。
第一個進去的,正是兵部尚書黃大人,他一進去便直接跪下了,他從未如此乾脆地跪在葉靖依面前,「娘娘,臣有罪。」
那紙上將他自個什麼時候收了多少賄賂,他的家眷靠著他的官職行了多少罪責而免去刑責,事無巨細的寫在那紙上。
葉靖依盯著他,緩緩說道:「黃大人,紙上所寫,哀家都可以當做未曾發生過,從今往後,你能做到為國為民盡心盡力,鞠躬盡瘁嗎?」
黃大人把這話過了一遍,立馬磕頭回道:「罪臣自當悔過,從此效忠娘娘。」
葉靖依搖搖頭,「不是效忠哀家,是對國家、子民盡忠,身在其位,必行其責,無衣。」
無衣便當著黃大人的面將那張記錄了黃大人罪行的紙給撕掉了。黃大人再三道謝,葉靖依這才放大出去。
可不是人人都像他這麼幸運,他不過是收受賄賂,手上沒有人命官司,那些被揪出來有人命官司的,葉靖依便不會那麼好說話,只拿出確切的證據出來,後將人下入大牢,秋後問斬,只是饒過了他們家眷中無辜的那些人。
葉靖依一連好幾天都忙於此事,等徹底肅清了朝野已經數月有餘,那些倖存留下來的官員便心有戚戚,不敢再多作怪。她自然知道不可能一次性就將所有有罪的人都施以處罰,只能逐步的來。
蘇懷瑾成功上任丞相,可人家是真的做事情,他手段強硬,眼光長遠,又能提拔一些因為資歷而得不到重任的優秀年輕官員接替空缺出來的位置,效果斐然,朝廷上下換了一遍年輕的血液。
李鈺駕崩一年忌日,葉靖依下了旨,為國選拔人才,當開科考,整個大餘年輕朝氣的才子紛紛湧入京陵,葉靖依又拿出了自己的體己銀子來,專供那些窮的已經吃不上飯的學子免費提供三餐,後又傳出前些年饑荒年間,在災區各處施粥救助災民的大善人便是當今葉太后,一時之間,葉靖依在民間聲望又番了幾番,多少人誠心跪拜皇宮的方向。
可朝中如今最關心的不是恩科一事,而是葉靖依的女學真就要開辦起來了,她不知什麼時候就已經吩咐人修繕了一間書院,專供女子讀書。
她在大朝會上提出的時候,卻只有少部人提出了異議,大多數人附議,因為葉靖依說:「若三年後的科舉中,沒有女子考入三甲,女學一事自當作廢,在此期間,所有費用皆由哀家自行承擔,不會動用國庫庫銀。」
她給自己立下了誓約,反對的聲音便小了,在他們心裡女子就算讀了再多書,不過三年時間,怎麼可能比得過那些寒窗苦讀十餘載的學子呢?反正花的銀子又不用他們出,太后娘娘的私庫願意給誰用,他們也無權干涉。
女學書院就這樣轟轟烈烈的辦了起來,葉靖依選了個日子,書院正是開門收學生,外頭早就站了不少,站在最前頭的幾個甚是眼熟,正是葉靖珠、蘇懷瑜、柳青青還有曾在上清觀時,參加過葉靖依茶會的那些人家的姑娘們,她們的身後,還站著一些窮苦人家的女兒,因為書院也為那些沒有錢交學費的姑娘提供免費入學、包括住宿、三餐。
葉靖依早就坐在裡頭等候,她的下首坐著樂嘉長公主,還有崔尚宮,她如今自己不便親自管理書院,便讓樂嘉長公主掛了個虛名,實則書院所有事務由崔尚宮管理。
宮裡頭如今人事簡單,葉靖依便將尚宮局的一應事務交給了綠影同宜蘭,崔尚宮還以為她是肅清他人,可葉靖依親自召了她談話。
「崔尚宮,我聽聞你出身大儒之家,才德不在其兄之下,做個內廷女官太過屈才了些,如今我開創書院,你可願意替我管理著?」
崔尚宮動容,可她有些猶豫。
又聽葉靖依說:「此不為我,而為天下女子,你我若不做表率,還會有誰來替她們踏出這一步呢?這世間史記從來只記男子之事,女子不過是其點綴,若千秋萬載過後,史書上有女子之德行,源於你我,崔尚宮,你可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