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封淙露出一抹略帶冷意的笑容,轉身丟開外袍拆下赤金髮冠,找出武服套上。

  元棠心裡忍不住暗罵,皇帝根本沒有派兵的打算。前線軍權盡在蕭擅之手上,說好聽是派封淙去支援,說不好聽就派他去給蕭擅之提醒,至於封淙的死活,根本不在皇帝考慮範圍之內。

  封淙說:“你不用擔心,陛下讓我到大營點一百隨從前往,也允許我帶護衛。而且沈靖宣也會與我一起赴前線。”

  “沈三哥也去?”

  “是,”封淙系了衣帶,攏著元棠的肩膀說:“你一個人留在京中,更要小心。”

  元棠的心沉穩下來,深吸口氣說:“我明白。”

  第二日封淙和沈靖宣離開襄京。

  他們出發以後,襄京開始颳起北風。太子封弘紹本來不同意放沈靖宣前去,奈何沈靖宣一再請求,他才在皇帝面前為沈靖宣請命,沈靖宣走後,封弘紹時常派人傳報消息,對前線戰況十分掛念。

  這一年南夏的氣候反覆無常,至初冬時依然斷斷續續下著雨,河水水勢不減,許多人期盼秋冬水寇隨河水回落退去,願望只能落空。

  作亂的水寇一部分是海島上常年占島的匪類,一部分從前是東部沿海流離的平民,由於蕭擅之戰場失利,部分水寇侵入蓬吳,許多大家族收拾行李拖家帶口轉遷襄京避難,襄京城門被成隊的馬車和童僕擠得水泄不通,城防守衛既要疏導進京的人群又要排查人群中是否混入水寇和流民,壓力巨增。

  太子提出以東宮衛支援禁衛城防,被蕭攜之駁回了幾次,直到一天傍晚,襄京城外一批逃難的流民因城門必須按時關閉不得不在城外過夜,他們不滿守城士兵跋扈驅趕的態度,與士兵起爭執,最後演變成流民破門湧入京城。

  流民大批進京,又引出原本在城中的地痞流氓趁夜作亂,襄京城中亂了一夜,十幾戶人家被歹人入室強搶蓄意縱火,甚至一位朝廷官員家中也遭了秧,後半夜不得不出動禁衛在城中大肆搜捕。

  元棠收到消息就趕往東宮,天還黑沉沉的,又下著小雨,空氣又冷又濕,太子封弘紹披了衣服從寢殿出來,元棠請求帶領部分東宮衛到城中與禁衛一同搜捕人犯。

  這件事做好了可以論功,最重要的是讓皇帝看到東宮的作用,太子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城裡不時冒出火光,連東宮都看得到,東宮衛數量本來就少,太子還更擔心東宮的安全。

  元棠說:“臣只帶五百人到城中,剩下的人完全足夠護衛東宮。”

  封弘紹猶豫了片刻,最後說:“就按你說的去辦。”

  元棠拱手行了個禮,慢慢退了幾步,又跪,說:“臣以為太子應當儘快進宮向陛下稟明此事,最好趕在蕭尚書之前。”

  其實就算封弘紹這時進宮也不一定能見到皇帝,皇帝日漸沉溺於美色和煉丹,用完丹藥後睡在年輕妃子的寢宮裡,非朝會的日子,不到天光大亮不會起身,午後又泡在丹房裡。所以封淙和元棠進京那日,皇帝甚至沒時間接見他們。

  可就算皇帝不見,太子這時候也應該去,最好能在蕭攜之之前見到皇帝,城衛把守不嚴,掌握京城戍衛的蕭攜之推不了責任,雖然他完全可以找其他人擔罪責,但是必須要讓皇帝知道這事是蕭氏和禁軍疏漏了,至於見到了皇帝怎麼說,就看太子自己。

  元棠本著大家同在一條船上的心提醒一句,封弘紹對他的提醒頗為認同,多看了他一眼,低低“唔”了一聲,讓元棠起來,說:“卿的用心孤明白了,孤這就進宮。”

  元棠頷首默默退後,封弘紹又囑咐道:“夜雨風冷,卿與諸位東宮衛多加小心。”

  第二日直到正午城中騷亂才平息,元棠帶人回東宮復命時太子還沒從宮裡出來,隔了一日元棠聽說禁衛軍里好幾個參將因那一晚的騷亂受罰,或降職,或免職歸家思過。雖然這件事太子占了上風,蕭氏卻沒有因此受到太多實質性的損失,只是是人都看得出來,皇帝越來越不信任蕭氏。

  不久皇帝又將部分禁軍兵權劃歸東宮,蕭氏因在京城防務上失誤重大,不得不讓步。

  夜裡輪到元棠值守,太子將元棠喚到寢殿外,陰雨延綿,滴漏下掛滿水珠子,寂靜的夜裡全是滴答聲。

  實在太潮濕,宮人們將熏爐都搬到走廊下,用裊裊香菸與碳火驅散濕氣。

  元棠解下蓑衣向封弘紳行禮,封弘紹忙擺手道:“袁卿快進來些,不需要多禮,別讓在外面讓雨水淋濕了。”

  話雖這樣說,元棠還是將禮做足才往迴廊深處走。

  太子說:“父皇今日下旨,今後西城和雲襄城的戍守交給東宮負責,孤以為現下東宮唯有袁卿可擔此任。”

  雲襄城是襄京西北一座軍城,建有城牆船塢等等,襄京西營水軍船隻都停靠在那裡,既是營也是城。

  元棠道:“臣才疏學淺,然殿下委以重任,不敢不敢盡全力。”

  封弘紹滿意點點頭,微微笑著說:“卿不必自謙,你是我唯一看中的人選,只是蕭氏在軍中盤根錯節,東宮除了你以外,也只能略派些典計掌書襄助而已,若是過多撤換護衛軍軍士,兵部那裡恐怕又有議論,父皇也不會同意。”

  皇帝或許因為服用丹藥的緣故,脾氣有些喜怒無常,他固然忌憚著蕭氏,但是又不得不依仗蕭氏兄弟,任用太子卻又不是完全放心將朝政委任太子,以至於太子在朝政上也束手束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