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封淙狠狠抱住元棠,又在他肩膀拍了拍,說:“下手夠重,要不是我叫住你,真打算揍我不成。”

  “我這不是……沒想到嗎,你、你們怎麼會在這兒?”借著火光元棠終於看清,與封淙在一起的都粟安人,確切的說是粟安平時為民戰時為兵的青壯勇士。

  他們身上都染了風霜,顯然經歷一番辛苦。封淙瘦了些,膚色變深,身姿如臨風松柏一般挺拔,目光深邃,容貌沒變,但氣質經風霜磨礪更顯沉穩。

  元棠在看封淙的同時,封淙也在看他,他不知道自己在封淙眼裡也變得比以前成熟。封淙再次溫柔地在元棠的手臂上捏了捏才放開手。

  彭申跑出人群,道:“阿郎這麼在這兒,太好了。”

  元棠才發現彭申、黑虎他們幾個也在,驚喜非常。彭申見到元棠最激動,他是袁家家兵,跑出來眼睛都睜紅了,還一個勁的問袁德怎麼樣。

  元棠看著封淙說:“我以為你已經回到北漠了。”

  封淙的目光也鎖著元棠的雙眼,臉上也帶著笑容,更多的情緒只壓在眼底,他說:“說來話長,待會兒再給你解釋,前面是艾城麼?”

  與元棠一同接近探查的士兵也被發現了,一通解釋,元棠讓他們先回據點向袁德報信,自己給封淙帶路,順便聽封淙講他們分開後發生的事。

  粟安人擺脫義赤人追殺渡過丹溪水,木魯呼帶著族人按原本計劃向北,準備與封淙的舅舅——被派往駐守北山關的彌阿衡匯合,再圖出關回漠北。

  萬萬沒想到,義赤人與關外烏蘭人里外勾結,北山關告破,彌阿衡不得不帶著族兵撤出北山,半路遇到封淙和木魯呼及其他粟安族人。

  北山關內外到處是烏蘭人,粟安人北行的計劃行不通,只能往回走,穎王和北晟皇帝還在爭奪曜京,粟安人只能避開曜京。回到曜京郊外時,封淙遇到穎王派人控制曜京外的馬場,救下受狄人士兵奴役的黑虎等人。

  王都內持久的權柄爭奪讓北晟各部族蠢蠢欲動,北晟境內大半陷入各方混戰,有實力的部族開始在國境內奪地自立。粟安人數量太少,無法與這些部族相爭,加之粟安一向與狄人親近,幾乎被看成狄人分支,成為一些其他攻擊的對象,處境非常危險、在封淙的勸說下木魯呼決定帶領族人向南走。

  封淙與黑虎他們裡應外合,劫持曜京馬場的一部分戰馬,粟安勇士組建騎兵,加上封淙舅舅手上的兵力,組成一支戰力不俗的軍隊。粟安人人數太少,不足以攻城略地,但靠著這批族兵,他們得以沿著河水在戰亂地帶穿行,到紛州附近,粟安人的隊伍車馬繁多,無法繞行霧山山道,只能從地勢較平坦的紛州西北部走。紛州北部三方交戰,粟安人不想被捲入戰局,又無論如何都繞不開這片地方。

  狄人、施然人和義赤人看重粟安騎兵的戰力,都曾向木魯呼傳信,想讓粟安人歸附自己,威逼利誘皆手段用盡了,木魯呼不願投靠任何一方,又苦於族人被攔截無法通行。

  思前想後,木魯呼和兒子外孫以及族人們幾經商議,推斷紛州的情勢,決定與紛州聯合以圖解危,趁義赤人和釋然人在豐城外酣戰,無暇顧及其他,封淙請命率部分族兵潛行到艾城與紛州刺史聯合。

  元棠也將分開後經歷的一切及紛州、沐州的局勢簡要告訴封淙。封淙要與姜刺史談判,身份是藏不住的,消息傳回艾城,姜刺史竟親自到城外迎接。

  第二日一早,收到消息的柳言平也從山寨趕到艾城,凌穆楓居然也跟著來了,反倒是元棠,因駐守據點,又要安排數百名粟安人,忙了一整日,還沒能和封淙說得上話。

  又過了一天,元棠兩手一甩,把事情都丟給艾城太守,和德叔兩人騎馬回城。

  進城後被告知封淙在城府,元棠又往城府趕,姜刺史把城府最好的住處安排給封淙,但是在住處元棠不見封淙的身影。他遛到城府前堂,見封淙正和姜刺史說話,兩人從屋子走出來,姜刺史朝封淙欠了欠身。

  元棠不想和姜閱招呼,側身躲在牆後,等姜閱走了,他探出頭,居然沒看到封淙,正納悶,元棠被人向後一拉,封淙不知什麼時候來到他身後。

  “鬼鬼祟祟幹什麼,我正打算去城外找你,什麼時候進城的?”封淙將元棠堵在牆角,牆後隱蔽,投下一方陰影。

  “剛進城的,看到你和姜刺史說話就沒出來。”元棠靠著牆伸了個懶腰,又問:“他和你說什麼了?這位姜刺史心思活泛得很,一開始和穎王合兵,穎王敗了又立刻抽身,不過我看他的算盤只能落空了,獨善紛州太難。他還想投靠南夏朝廷,可惜沐州現在被蘇守逵把持。”

  說到沐州,元棠變得有些擔憂,沒注意到封淙正盯著他看。

  “紛州所處之地特殊,歷來隨時局搖擺,姜刺史自然要多考量一些。”封淙說。

  元棠忽然抬頭,和封淙的視線撞在一起,問他:“他知道你的身份,又想投靠朝廷,會不會……”姜刺史向元棠和柳言平示好,無非兩個理由,一是紛州無人可用,二是想藉此與南夏朝廷聯絡,元棠和柳言平流落在外,官也不大,在南夏各自有家族勢力,但他對封淙也那麼殷勤元棠就有點想不通了,姜刺史不可能不知道封淙在南夏處境微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