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要立儲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十七接到風聲的時候,別人也是接到風聲了。

  只不過,無論是前朝也好,或者是大清開國以來,都沒有說太妃太嬪出宮榮養的先例。

  所以,大傢伙都在等著十七會怎麼做。

  倘若勤太妃能出宮榮養,那麼,密太妃,宜太妃,榮太妃,定太嬪等人也能出宮榮養了。

  至於二十一阿哥等小阿哥和人家的額娘,也在觀望著。

  哪知,十七居然出京了。

  這下,大家有些明白了,看來是要為皇上立下汗馬功勞,才能接額娘出來啊!!

  本來嘛,身為愛新覺羅有子孫,就要有為大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現在,只要辦好差,還能接額娘出來一家團聚,那自然得用心辦差了。

  這年頭當兒子的,都是很有孝心的。

  能把額娘接出來住,當然是好。

  因此,有些人便進宮來探皇后啊,顧敏的口風了。

  永璉病了好長時間,現在身體雖然是恢復了,可皇后卻因為日夜照顧永璉而病倒了。

  至於李氏哪兒,李氏對於朝堂上的事兒知道得並不多,四爺也不會和李氏說。

  因此,有心人便想來儲秀宮這兒探探口風,只可惜,顧敏也沒在儲秀宮。

  皇后病倒了,像顧敏這樣的妃嬪是肯定要去侍疾的。

  雖然不用她端茶倒水,不過,每天都是要在哪兒報導的。

  時間一長呢,宋氏等人也有些受不了的。

  本來都是有些年紀的,每天這麼侍候怎麼行啊。

  宋氏首先病倒,再接著小鈕鈷祿氏也病倒了。

  顧敏一看這樣不行,便在請示了皇后之後,把人馬分成了三撥。

  她帶著幾個答應常在的守一天,耿氏和武氏各帶人守一天。

  這樣,隔兩天才去當值一次,人也容易緩過精神來。

  這天,剛輪到顧敏當值,還沒出儲秀宮呢,那邊蘇培盛就過來宣四爺的口諭。

  大概的意思就是靜妃顧氏秀外慧中(?),知書達禮(?),能力超群(?)在皇后病倒的這幾天裡,暫代六宮職責。

  顧敏:MMP,這種吃力不討好,又容易得罪人的事,憑毛又要自己來干?

  自己寧願每天去長春宮侍疾,也不願意打理宮務好麼!!

  本來麼,自己去長春宮,就是看著侍候皇后的宮女有沒有偷懶的。

  她一不會幫著去嘗藥,二不會幫著去倒痰盂。

  只會和皇后說,皇后啊,您多喝點熱水。

  或者皇后醒來的時候,和她聊會兒天,和她匯報,今天永璉的功課又得先生嘉獎啦,永璉今天因為太過掛念皇后你,所以,吃得不多。

  皇后啊,你為了永璉多吃一口飯,可得快點好起來啊!!

  可打理宮務呢?

  自己沒這經驗好不!!

  「蘇公公,這皇上會不會是搞錯了,本宮可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蘇培盛端著笑臉,一臉燦爛的說道,「奴才沒有搞錯,皇上說了,怕您有些事兒不懂,所以,特別招了公主進宮,先教您幾天。

  還有,皇上調了玉茹姑娘來幫襯娘娘您。

  奴才給娘娘道喜了,恭喜娘娘,賀喜娘娘!」

  蘇培盛生怕顧敏不懂自家主子暗地裡的意思,最後那句話是說得極輕的。

  顧敏一聽,驚愕了下。

  倘若蘇培盛沒有最後那句話,她是真的想推開的。

  可那一句是代表什麼意思?

  對於一個暫代宮務的妃,說恭喜,其實是挺可笑的。

  你想,皇后會有好起來的一天。

  只要皇后好起來了,那麼,自己就得把權利交出去了。

  何來的恭喜?

  畢竟,皇后只是上了年紀,熬了幾天的夜,體力透支罷了。

  倘若年輕的時候,好好的睡幾天,就恢復了。

  只不過,年紀大了,恢復起來比較慢。

  所以,四爺是矚意弘瞻了?

  難道四爺秘密立儲了?

  顧敏強壓下心中的激動,畢竟,還不知道是不是事實呢,得待會兒問問大貓才行。

  「蘇公公,那要麼,我先接管幾天?這玉茹姑娘什麼時候到位啊?」

  蘇培盛見顧敏領會了他的意思,便和顧敏說,玉茹和人交接一下,就會到位,然後笑眯眯的離開了。

  顧敏先讓蘇蘇去了皇后哪兒告假。

  她是想去皇后哪兒盡孝心,不過,弘瞻有希望了,自然得幫襯著兒子!!

  哪怕幫不了,自己也不能拖後腿啊!!

  顧敏強掩內心的激動,猛灌了自己一壺茶水,終於把大貓給盼來了。

  而聽大貓一說,顧敏頓時涼了心,又沒啥心思來打理宮務了。

  大貓的意思是,昨天也好,前幾天也好,皇阿瑪都沒說要立儲,也沒說要秘密立儲。

  這立儲是國之大事,哪裡有可能,弟弟還在南洋,這兒就立儲的!!

  不知道立儲之前,皇阿瑪要先帶著弟弟,去下天壇稟告下祖宗嗎?

  之所以蘇培盛說賀喜顧敏,大貓的意思是,額娘,皇阿瑪頭一時間想到你,你不應該高興嗎?

  顧敏一聽,立即黑了臉道,「這有啥好高興的,工資沒得漲,職位沒得升,同樣的銀子干更重的活計,又勞心又勞力的。」

  自己幹得好,那是應該的,畢竟,有大貓和玉茹來幫襯。

  幹得不好,那就要被罵了,還會拖累自己的弘瞻。

  而且,皇后知道你來暫代她的職位,你讓她怎麼想?

  「額娘,其實有些事兒,不能分得這麼清楚,就拿福宜之前的那件差事來講,女兒就覺得你做得不好。

  倘若你去辦這差事,到時候,十七叔會不領你的情?

  哪怕十七叔不領,勤太妃總會領你的情吧?

  這對弟弟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哪怕這事兒是福宜促成的,可是,大家都知道,您出了最大的力。

  這又不是那吃力不討好的事兒,哪裡能這麼斤斤計較的。

  不說別的,我打個比方吧,之前倘若是你和勤太妃去講的,現在,你打理宮務了,身上的擔子就會輕好多。」

  「此話怎講?」

  「那些太妃太嬪的,總是想出去和兒子團聚吧,那怎麼著,哪怕不幫襯一把,至少不會來拖你後腿了。

  太妃太嬪們,在宮裡生活了大半輩子,只要不給你使絆子,你的活計就要輕省很多。

  至於李氏哪兒,你也不用多想,她一個人能掀得起多大的風浪。

  那些太妃太嬪也不用都團結,只要有那麼一兩個出手,就能壓制住李氏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