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原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過了一個多月,顧敏和小獅子終於到了通州。

  顧敏是直接入了圓明園,誰叫「顧氏」聽說雍王爺被聖上冊封為太子之後,一喜之下病倒了呢?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顧敏屬於宗室婦人之中的健康寶寶。

  不過,之前顧敏也被人下過毒,病了大半年的。

  所以,那時候宗室里,大傢伙也在猜,這顧氏不會又被下毒吧?

  給顧氏下毒的對像太多了,這四爺府後院的女人都有可能嘛。

  四福晉啊,年氏啊,李氏啊,武氏啊,耿氏啊都有藉口的嘛。

  所以,大傢伙覺得,有的時候,兒子太過出色也不好。

  瞧瞧,瞧瞧,兒子出色,額娘就被毒倒了吧?

  弘參有聽他們府里的人提起過,挺同情弘瞻的。

  弘參是那種極為感性的人,覺得,有額娘的孩子才像塊寶。

  雖然他額娘也常吼他,不過,府里也只有額娘是真心疼他的。

  因此,他對弘瞻倒是挺大方的,拿了好些人參過來。

  弘瞻又不能和弘參說實話,只能拿了下來,然後送到圓明園去。

  顧敏到了園子才發現,這園子裡東西還挺多的啊。

  有康熙,有佟貴妃德妃賞賜的,倘若不是御賜,都可以拿去同仁堂賣了,也能省些本錢,噗……

  顧敏回來的第二天,便被康熙召到了茶樓里去問話。

  顧敏猛一抬頭的時候,康熙嘴裡含著的水差點沒忍住噴出來。

  特麼滴,這麼黑的,嚇死朕了。

  康熙哀怨的看了眼自己的兒子,真是的,對小妾這麼摳門,不知道用點粉抹下啊。

  女人長這麼丑出來見人,男人也很沒面子好不好。

  「顧氏啊,你是有功之人,起來回話。」

  弘暉雖然南下了,不過,布爾和還是每個月在向康熙匯報的。

  鋪子裡的貨換成了銀子,康熙是比誰都高興。

  雖然得分些給漠面蒙古,不過,一想到本金是人家出的,康熙的心也就平復了好些。

  「謝皇上。」

  顧敏再次規矩的給康熙磕了幾個頭,然後起身。

  顧敏這幾個頭磕得很是真心,康熙立四爺當太子,四爺將來的罵名麼也少些。

  更何況,一路從通州到京城,也聽了不少閒言閒語的。

  顧敏覺得,四爺不會成為抄家皇帝了吧?

  不用再可憐巴巴的寫大義覺迷錄了吧?

  顧敏先是向康熙匯報了兩次南洋入貨的情況,還有南洋一些商人的一些情況。

  其實這些,也早有人跟康熙匯報過了。

  只不過,別人匯報的側重點和顧敏的有些不同。

  人家匯報的是那些商人的家世,偏向哪一幫皇子,或者是哪個宗室王公,又和哪些商人互有聯姻。

  然後一次的大概利潤有多少,雖然是毛估估,但出錯率大概也在一兩成之內。

  顧敏的側重點就在於人家商人在採購方面,還有商人和南洋各國的關係如何了。

  關注點不同,所以,看法便也不同,所以,讓康熙得到的感觀也是不同的。

  康熙對顧敏的做法倒是挺滿意的,有的時候,女人心思細膩,能看到不同之處。

  他對顧敏的看法雖然不認同,可至少方向不同,能聽到更多的,這對康熙來說也不是啥壞事。

  到了最後,康熙便問起顧敏遲遲不歸的原因了。

  「回聖上的話,奴婢聽說南洋有金礦,鬼子國又有銀礦,那礦產量還挺豐富的,所以,奴婢想留著好好打聽一二具體的。」

  四爺:爺就知道……

  康熙雖然對出兵打別國奪礦沒啥興趣,不過,對於別人家的礦產,還是挺有興趣的。

  比方說在不動用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偷運人家的礦產啥的。

  「結果如何呢?」

  「南洋的金礦據說還挺高的,哪兒的好些貴族,那是用金碗金筷,還有金屋頂的。

  很多寺廟的菩薩也全部是黃金打造的呢。

  這點,好些大清商人也是知道的。

  就是哪兒的百姓挺貧窮的,至於鬼子國的銀礦產量,比是肯定比不過咱大清的。

  可鬼子國小啊,比台灣也大不了多少,人口也比咱大清少。

  倘若用這方面來比的話,那人均還是挺高的,估計是大清的幾十倍吧。」

  「這消息來源可靠嗎?」

  倘若可靠的話,鬼子國哪兒倒是可以考慮一二。

  至於南洋用金子做的菩薩就算了。

  康熙自認自己還沒這麼大膽,和菩薩去搶黃金。

  不過,他覺得,顧氏挺沒眼力勁兒的啊。

  閩南多少的菩薩全部都是用金箔的啊,就搞得像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似的。

  不過,一看顧敏那被曬得黝黑的肌膚,又覺得這兒媳婦吧,就是個實幹的個性,幹活也應該是挺認真的,有點像老四。

  要不麼,也不會一生就生四個娃了。

  「奴婢就是在南洋考察這個是否可靠的事兒,有聽好些人說起過,但是,奴婢也不是主攻這方面的,再加上言語不通,也只能是一知半解。」

  這本來就是為了解釋滯留南洋的藉口,更何況,真想攻打鬼子國,顧敏覺得,康熙和四爺那都是指望不了了。

  還是指望弘瞻有沒有這個想法和野心吧。

  「其實南洋好幾個國家礦產還都挺豐富的,人家哪兒對佛祖可是虔誠了。

  不像我們大清,給佛祖修金身就貼個金薄片的,幾米高的佛像也用不了多少黃金。

  人家那都是實打實的,幾米高的佛像麼,那就全部是實打實的黃金啊,寶石啥的,一看就比咱大清的貴氣。」

  不說黃金,說礦產好了,像翡翠原石,不就在緬甸嘛。

  一想到翡翠,顧敏就心動得不得了。

  在現代的時候,她對鑽石的興趣也真是不大的,可對翡翠和玉石,那叫一個喜歡。

  大清的女人,一般是喜歡和田玉,或者是血玉一類的。

  像翡翠這類的,價格倒還是能接受。

  所以,她倒是淘了不少好貨。

  本來想拿來給雙胞胎陪嫁的,可惜,雙胞胎的眼光和大眾眼光一樣,不喜歡翡翠,喜歡和田玉。

  因此,她也就留著自己欣賞了。

  本來她覺得,她還是囤了不少好貨的。

  可是,南洋很深入的轉了一圈,才發現,自己囤的那些貨,簡直是垃圾啊。

  別說和南洋的那些貴族的珍藏比了,哪怕是人家寺廟菩薩頂上的那些翡翠也是比不得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