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一片廣闊肥沃的平原,屬於中國三大平原中最大平原的一部分。

  在遠古時代,這裡還是古渤海的一部分,經過若干億萬年亞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衝撞擠壓,又經過若干億萬年冰川運動和風雨侵蝕,終於滄海桑田,形成了現在的大平原。

  自有人類以來,這裡從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和肥腴富庶之地。人類最早繁育發展、生存活動的北京猿人就在平原北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義士荊軻,到咸陽去刺殺秦始皇時所獻的燕國督亢地圖所標識的地區,就在這片平原上。在這片平原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烈士、義士、忠臣良將和文壇巨匠,荊軻、聶正、高漸離等悲情義士、戰國趙武陵王、三國劉關張、北宋太祖趙匡胤等明君良將、北宋詞人蘇洵、元代科學家郭守敬等文學家、科學家等,均在這片遼闊的平原上留下深深的足跡,至今平原民間一直還津津樂道著“胡服騎射”、“桃園結義”、“楊家將”、“燕王掃北”的演義故事。

  平原上一馬平川,自太行山發源的永定河、子牙河、滹沱河、大清河等河流成網格狀散布在平原上,漳河、衛河等區域性小河流將網格狀的河流連結,西淀(白洋淀)、東淀居於平原中北部,受河流和濕地的福蔭加之平原人們的勤勞儉樸,創造了平原物產豐富、物阜民豐的態勢,由於出產大量的玉米、小麥、大豆、棉花,平原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糧倉”、“棉囤”、“油庫”。

  也許是因為平原的富庶,或又因為平原四戰之地的位置因素,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時也為平原地區生活的人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劫難,多次出現“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局面,而任何當時安定下來的政府也採取了積極的移民政策和農耕政策,使得平原多次迅速恢復,仍然保持大量的人口和資源,繼續成為穩定富庶肥腴的地區。

  作為窺視中國百年、而又一直對中國垂涎的小日本,自然不會放過這塊寶地,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前,日本軍國政府就派遣了大批特務、間諜,分別以商人、浪人的身份,流轉各地,搜集信息、情報,勘繪地圖,收買漢奸,做好了全面占領的準備。戰爭全面爆發後,隨著國家政府軍隊趙登禹、佟麟閣將軍的殉國、宋哲元將軍的無奈和國軍的全面潰退,日本軍隊就順勢進占了平原地區。

  在日軍大舉進攻之時,國民政府的省長、專員、縣長紛紛攜帶搜刮來的民脂民膏、大小老婆隨著國軍望風爾遁、聞風而逃,整個平原地區頓時陷入無政府狀態,而土匪、游雜武裝、會道門卻打著“抗日”、“保家自衛”的旗號,趁機蜂擁而起,一時司令如毛、土匪遍地。當然,其中不乏真正想抗日的武裝,但由於缺乏綱領引導和統一領導,獨木難支,一盤散沙,難成氣候,甚至抗日不成反而為禍鄉里。

  平原真正的敵後抗日戰爭還是在呂正操將軍接受了共產黨的主張之後,組建人民自衛軍、游擊軍等較為正規的軍隊之後才組織形成的,尤其是賀龍將軍率領的一二○師來到平原,一個月內四戰四捷,才算基本上穩定了平原地區的抗戰局勢。

  常山作為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的一二○師的主力團長,就是在這種局勢下跟隨一二○師大部隊進入平原的。

  作為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堂堂正規軍八路軍一二○師主力團團長的常山,對於此次工作調動還是有一定意見的。不是常山放不下正規軍的架子,更不是瞧不起新組建的地方分區部隊,關鍵的是,常山從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以來,無論是最初的湘鄂西根據地,還是後來長征中爬雪山、過草地,以及後來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後的東渡黃河作戰,都是和自己的老首長、老戰友、老部下在一起的,無論環境多麼艱苦、條件多麼惡劣,情況多麼危急,只要老首長一聲令下,常山馬上操槍而起,笑傲沙場,率部衝出重圍,那是何等的暢快!

  還有另一個問題是常山不願留在平原的原因,過去無論作為紅軍還是八路軍作戰,基本都是圍繞著山區、山地進行的,山連山,嶺連嶺,形勢不利,一陣猛打猛衝,鑽進山中,任何敵人也只能望山興嘆,不得不承認,共產黨軍隊的山地游擊戰術出神入化。而現在將要開展戰鬥的地區,卻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連海拔幾百米高的坡地、丘陵都很少,在如此廣闊的平原上,兩條腿的“土八路”怎麼能跑得過全部機械化的“大日本皇軍”?環境不利,情況陌生,作戰如何進行、工作如何開展?

  最終,是老首長賀龍師長的一番話讓常山打消了疑慮,堅定了堅持平原作戰的信心。老首長意味深長的說道:“冀中平原可是我們中華文明繁榮的根基呀,那是多麼美麗富饒的大平原呀!我們是中國共產黨人,肩負著振興偉大民族的重任,能把這麼好的地區、這麼好的人民拋棄嗎?你不留,我不留,我們都不留下,那就能把平原留給日本人嗎?過去我們在湘西,開始對山地游擊戰也不是很精通的嘛,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我們終於還是成了山地游擊戰的專家。平原游擊戰對我們八路軍來說,確實是一個新的課題,面對新課題,我們怎麼辦?還是要繼續在戰爭中學嘛!平原確實沒有什麼山,但你要看到,廣闊的冀中大平原上可是還有上千萬的中國人民,那就是我們的‘山’!只要我們方法對頭,政策到位,我們還有‘人山’可以依賴嘛!何況,整個日軍在中國的兵力也就只有那麼百十萬人,在平原地區的大概在一半左右,不過四五十萬,所以他根本不可能占領全部平原,也就只能圍繞著一點點大城市和交通幹線活動,我們還是有很大活動空間的,只要依靠群眾、政策對頭、指揮恰當,在平原上還是可以有很大發展的嘛,怎麼樣?你說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