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來龍去脈定陵是在朱翊鈞親自督辦下營建的,從萬曆十二年(1584年)開始,歷時六年竣工。每日役使民工、軍夫不下二三萬人,耗銀八百多萬兩,相當於萬曆初年全國兩年的田賦收入,約合一千萬農民一年的口糧。功成這一天,朱翊均帶著工部等文武大臣前往驗看。且不說地面的祾恩殿、方城明樓等巍峨華燦、金光閃閃,單是他將來要永世"住"下去的地方,就足以使人嘖嘖稱嘆。只見寬闊的玄宮,橫豎平方面積足有四百丈,竟連個梁架都沒有,均是技藝高超的工匠以大石頭拱券而成。玄宮由前、後、中、左、右五座高大寬敞的殿堂連接組成,全部為石頭砌成,前殿和中殿有石門相隔,後殿橫在中殿的盡頭,中殿兩側有甬道及石門,可通向左右配殿。配殿的西牆又各有一座石門,是後道的入口。其堅固不怕任何盜墓賊,其寬闊雄偉可和宮中寢殿相媲美。朱人就把挖掘定陵的提案交到了中國政府手上。於是,定陵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由歷史學家正式提出挖掘的古代皇陵。但是,挖掘工作並不順利。1956年五月,試掘工作正式開始。但是沒有人能找到它的入口。大概是老天一心想要讓萬曆皇帝付出他應該付出的代價,當考古隊在定陵寶城挖掘時,一處城磚脫落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他們在此下手,探溝剛剛挖到一米多深,就在寶城內側的牆壁上發現了一塊砌在牆裡的石條,擦去石條上的泥土,三個刻在石條上的字顯露出來"隧道門"。考古隊伍欣喜不已,經過十幾天的挖掘,在城牆的下方發現了一個券門,同時在探溝的兩側發現了兩道磚牆,兩牆之間形成一個隧道,伸向寶城的深處,考古隊判斷這就是通向地宮的隧道。為減輕挖掘工作量,考古隊沒有繼續第一條探溝的挖掘,而是在第一條探溝的延長線上挖開了第二條探溝。可是一個多月過去後,第二條探溝一直沒有新的發現,在第一條探溝中曾經出現的隧道磚牆也奇怪地消失了。四個月後,發掘工作出現了新轉機。有一天,在第二條探溝的深處,一個參與挖掘的民工意外地發現了一塊帶有刻字的小石碑,上面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朝人把地宮的墓牆稱為"金剛牆",這塊石碑明確提示了地宮的具體位置。考古隊在通向寶頂中心的方向開挖了第三條探溝。到第二年五月,考古隊穿透厚厚的土層,找到了墳墓的外牆--金剛牆。在金剛牆220

  上,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神秘的梯形開口。許多人都認為,這應該就是萬曆皇帝入葬時的入口。一般情況下,金剛牆是皇帝陵墓地宮的防護牆,牆後便是地下玄宮,可以說找到了金剛牆,就是找到了地宮。可以斷定,進入圭形券門,裡面就是埋葬帝後的地下玄宮了。這一天是1957年五月十九日。但是,越是接近目標,發掘人員的心情就越緊張。在他們印象中和一些傳說里,皇帝的陵寢都有機關和毒氣。正當這些人惶恐不安時,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了一個老頭,神秘地對他們講:"我家藏有祖傳陵譜,說的就是這定陵。你們知道嗎?這定陵地宮裡有一條小河,上面有一隻小船,要想見到萬曆皇帝的棺槨,必須乘舟而過。有一萬丈深溝,溝底鋪滿鐵刺,上面鋪一條翻板,要想渡船過河、踏板越溝,必須是生辰八字相符者才能成功,不然小命不保……"唯物主義者不相信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但是,他們對歷史還是有敬畏之心的。西方的金字塔以及其他的大墓,有的確實埋有盜墓者的屍體,但這些盜墓者的死因是由於墓中內在的力量衝擊,還是外在力量所加害,誰也不知道。特別是盜墓繁榮昌盛的中國,墳墓里有多餘的死屍現象極為平常。有的墓一打開,裡邊就有三四具盜墓者的屍體。但從多數屍體的形狀、神態和墓葬的環境可以斷定,大都是外來力量的侵襲所致。對於首次科學的發掘,玄宮裡到底有什麼,誰都不想猜測。據說,古人為了防止屍體腐爛變質,翊均越看越高興,下令就在這生壙里備辦酒席,和群臣飲酒作樂起來。在自己的墳墓里大擺宴席飲酒作樂,這大概是空前絕後的事了。--《北京的皇陵與王墳》萬曆皇帝的定陵:三百年後的報應221

  來龍去脈會放些保護性的藥劑,這些藥劑和地宮的腐料氣體相混合,變成一種致人性命的毒氣是很合情合理的。另外,據一些史料記載,唐以後的諸家皇陵大都有暗箭、弓弩,這種冷兵器雖然在現代兵器面前不堪一擊,可暗箭難防。況且,從來沒有人盜墓後會說裡面有什麼暗器。為穩定發掘現場情緒,郭沫若、吳晗、鄧拓、鄭振鐸先後來到發掘現場並告誡科學工作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要做好妥善準備,以保證人身與文物的絕對安全。"學醫出身的郭沫若還有具體說法:"古墓有屍毒,你們必須注意。"為具體防範進入地宮後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危險情況,發掘委員會為工作隊配備了防毒面具、馬燈、礦井安全帽、膠皮手套、福馬林等。在拆除金剛牆時,發掘人員戴上了防毒面具,將裡面的磚抽出來後,並沒有暗箭射出,只有一股難聞的氣味從洞口"哧哧"竄出,一直持續了好久。就這樣,在謹小慎微的拆除後,萬曆皇帝和他的地先宮殿展現在了科學工作者的面前。等待萬曆皇帝的將是什麼呢?明定陵地宮222

  萬曆皇帝的骨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