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爬了三分之一的時候,楊昭跟陳銘生說:“坐下歇會。”
陳銘生側頭看她,“我不累。”
楊昭說:“我累。”
她拉著陳銘生在台階邊上坐下,石階涼涼的,消去了一些汗意。楊昭從小包里拿出一瓶水,遞給陳銘生。
陳銘生喝了一口。
楊昭看到陳銘生的目光一直看向台階下面。楊昭看過去,那是個喇嘛。穿著一身朱紅色的袍子袈裟,一臂袒露,在長長的台階上,垂首扣頭。
陳銘生說:“你說,他在求什麼。”
“不知道。”楊昭說,“在藏傳佛教里,磕長頭主要是為了祈求智慧,是修行的一種方式。我聽說,很多喇嘛一輩子要磕百萬次等身長頭。”
陳銘生看著那個跪在石階上的人,低聲說:“百萬次……”他淡淡地笑了笑,說:“你說他們磕頭磕到最後,會不會忘記自己的願望。”
楊昭一頓,說:“我不是他們,我不知道。”
陳銘生轉過頭看她,說:“你來這裡,有願望麼。”
楊昭看著陳銘生的眼睛,他的目光似乎也染上了五台山的清涼。
楊昭有些迷茫。
一定有那麼一瞬間,楊昭想,一定有那樣的一刻,在他們的交往之中,成為了一種標誌。在那一刻之後,這個男人的一舉一動,每一句話,每一個注視,都有了更深刻的意義。
那種隱藏在深處的意義,讓楊昭不敢隨意開口。
過了好一會,楊昭才說——
“有。”她看著陳銘生漆黑的眼睛,說,“我有願望。”
陳銘生笑了笑,說:“有什麼願望,說給我聽聽。”
楊昭說:“這願望是說給菩薩聽的,你不能聽。”
陳銘生說:“菩薩那麼大度,應該不會介意。”
楊昭抬手,推了一下陳銘生,然後站起來,說:“走了。”
這次,他們一口氣爬到了最上面。
陳銘生面不改色,楊昭已經有些上不過氣了。她扶著一邊的石柱,坐到凳子上休息。
周圍還有一些休息的遊客,一個老大爺坐在陳銘生對面,看了看他的腿,然後抬手給他比劃了一個大拇指。
陳銘生:“……”他有些尷尬地沖老大爺點點頭。楊昭在一邊笑著看著他。
陳銘生轉過頭,低聲對楊昭說:“笑什麼?”
楊昭說:“笑你也管?”
陳銘生拉過她的手,臉上也帶著笑意,說:“你笑我我為什麼不能管。”
對面老大爺說:“小夫妻啊,哈哈。”
楊昭感覺到陳銘生的手微微一頓,她抬眼看他,挑著嘴角,說:“怎麼了?”
她的目光里難得的帶了一點點的挑釁,陳銘生考究地看了她一會,然後落敗地笑著轉過頭去。
楊昭捏了捏他的手,陳銘生沒有說話。
“感情真好。”老大爺評價道。
楊昭對老大爺笑了笑,淡淡地說:“謝謝。”
她再轉頭看到陳銘生的時候,卻覺得他的笑中帶著點淡淡的無奈。
菩薩頂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都有著濃烈的喇嘛教色彩。大雄寶殿裡,後面供著毗盧佛、阿尼陀佛和藥師佛,前面則供著喇嘛教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像。
楊昭準備了些零錢,每個功德箱裡都放了一些。
楊昭對佛像和藏畫很感興趣,站在那裡盯著看了半天。陳銘生說:“我去寺外面抽根煙,你慢慢看。”
楊昭轉頭說:“你不喜歡看?”
陳銘生笑笑,說:“我又不信這個。”
楊昭好奇地看著他,說:“那你信什麼?”
陳銘生頓了頓,思索了片刻,然後說:“好像……我好像不信什麼。”
楊昭看起來也料想到了這個答案,對他說:“你去吧,我很快就來。”
“嗯。”
陳銘生到外面抽菸。
菩薩頂是一座很古樸的寺廟,每一棵參天大樹都講述著這間寺廟的故事,青色的石頭帶著cháo濕的水汽,凝成一顆一顆的小水珠。
陳銘生靠在一排石柱上,遠遠看著文殊殿前站著排等著磕頭燒香的遊客。
或許寺院這種地方真的會有種特殊的力量,讓風吹得慢了,鳥飛的慢了,時光過的慢了。
陳銘生並不信佛。
他回想自己從前的生活,回想最緊張的、急躁的、讓人透不過氣的瞬間,他似乎都沒有求過佛祖保佑。
那那個時候,他都在想什麼呢。
陳銘生默默低下頭,回憶到半途,忽然自己哼笑出聲。他搖了搖頭,把煙放到嘴裡。
想什麼?
當然是想怎麼活命。
風輕輕吹過,楊昭在一間小小的偏房前,停下腳步。
在菩薩頂的後面,有一間院落,裡面以小房間的形式,分別貢奉著幾尊佛像。楊昭在一個不抬起眼的屋子前駐足。
屋子裡面是灰色的水泥地,水泥牆。在一張簡單的桌架上,供著一尊小小的菩薩像。
菩薩像有些年頭了,顏色並不是很明朗,上面也落了薄薄的一層灰。
這裡很偏,一個人都沒有,很安靜。
楊昭站在菩薩像前,慢慢抬起手,雙掌合十,閉上雙眼,微微垂下了頭。
陳銘生抽完煙,回來找楊昭的時候,看見的便是這樣的景象——在寺院的角落裡,有一個穿著簡單的女人,在一個小小的菩薩像前,低著頭祈福。
陳銘生在那一瞬間停下腳步,他沒有再向前,也沒有出聲叫她。
他很自私地想著,希望楊昭可以站得再久一點。
他有一種感覺,現在在楊昭腦海里的那個人,一定是他。
陳銘生很明確,他不信佛。可現在,他又有些疑惑了。因為當那個女人在菩薩面前為他祈福的時候,他分明有一種,被保佑的感覺。
那種感覺讓他禁不住想要落淚。
於是這成為了陳銘生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畫面。這幅畫面里的每一棵樹、每一株野糙、每一塊磚瓦,都成了他最寶貴的記憶。
陳銘生從後面,抱住楊昭。
楊昭一動未動。
陳銘生說:“你怎麼都沒被嚇到。”
楊昭淡淡地說,“我問到你身上的味道了。”
陳銘生笑了笑,說:“你在求什麼。”
楊昭說:“我都說了,這是對菩薩說的,不能告訴你。”
“好。”陳銘生也不多問,捏著楊昭的下巴,把她的頭仰了起來,他在她的嘴唇上,溫柔地親吻。
他身上還帶著濃濃的煙糙味,楊昭在溫熱的吻中緩過神,說:“你注意點場合,這是寺廟。”
“哦……”陳銘生抬起頭,對菩薩像說:“抱歉了。”
楊昭:“……”
她拉著陳銘生往外面走,邊走比說:“我覺得帶你來這裡是個錯誤的決定。”
陳銘生說:“不,我喜歡這。”
楊昭一愣,陳銘生很少這樣明確地表現喜惡。她的步伐慢了一些,說:“喜歡這?”
“嗯。”陳銘生看著前面,楊昭一直歪著頭看他的表情,陳銘生轉過來,說:“怎麼了?”
“沒什麼。”楊昭和陳銘生從菩薩頂的後門下山。
後山的台階比前面的陡不少,楊昭往下看了看,說:“你小心點啊。”
陳銘生把拐杖拿在手裡,扶著旁邊,一階階往下蹦。
台階有不少都是缺塊的,楊昭在一邊看得心驚膽戰。“別急,你穩一點。”
“沒事啊……”陳銘生有些無奈地對楊昭說,“你什麼時候見我摔過。”
楊昭看著他,“實驗中學,我不扶你你就摔了。”
陳銘生只是隨口問問,沒想到楊昭這麼快就接上了,他摸了摸鼻子,說:“不是沒摔麼……”
楊昭說:“那還是平地,跟這不一樣,你從這摔下去看看?”
陳銘生抿了抿嘴。
楊昭說:“拐杖給我來拿,你扶穩了。”
陳銘生不敢再回話,把拐杖遞給楊昭,自己扶著旁邊的扶階慢慢往下下。
等他們從菩薩頂逛完的時候,已經下午了。
楊昭說:“明天再去看大白塔,我們先去吃飯。”
從底下廣場來菩薩頂的一條山路上,都是飯點和小吃店,楊昭和陳銘生去那條街,選了一家家常菜館吃飯。
點完了菜,服務員問:“酒水飲料來點什麼?”
楊昭下意識地想說來瓶礦泉水,陳銘生卻先一步說:“幫我拿兩瓶啤酒。”
陳銘生側頭看她,“我不累。”
楊昭說:“我累。”
她拉著陳銘生在台階邊上坐下,石階涼涼的,消去了一些汗意。楊昭從小包里拿出一瓶水,遞給陳銘生。
陳銘生喝了一口。
楊昭看到陳銘生的目光一直看向台階下面。楊昭看過去,那是個喇嘛。穿著一身朱紅色的袍子袈裟,一臂袒露,在長長的台階上,垂首扣頭。
陳銘生說:“你說,他在求什麼。”
“不知道。”楊昭說,“在藏傳佛教里,磕長頭主要是為了祈求智慧,是修行的一種方式。我聽說,很多喇嘛一輩子要磕百萬次等身長頭。”
陳銘生看著那個跪在石階上的人,低聲說:“百萬次……”他淡淡地笑了笑,說:“你說他們磕頭磕到最後,會不會忘記自己的願望。”
楊昭一頓,說:“我不是他們,我不知道。”
陳銘生轉過頭看她,說:“你來這裡,有願望麼。”
楊昭看著陳銘生的眼睛,他的目光似乎也染上了五台山的清涼。
楊昭有些迷茫。
一定有那麼一瞬間,楊昭想,一定有那樣的一刻,在他們的交往之中,成為了一種標誌。在那一刻之後,這個男人的一舉一動,每一句話,每一個注視,都有了更深刻的意義。
那種隱藏在深處的意義,讓楊昭不敢隨意開口。
過了好一會,楊昭才說——
“有。”她看著陳銘生漆黑的眼睛,說,“我有願望。”
陳銘生笑了笑,說:“有什麼願望,說給我聽聽。”
楊昭說:“這願望是說給菩薩聽的,你不能聽。”
陳銘生說:“菩薩那麼大度,應該不會介意。”
楊昭抬手,推了一下陳銘生,然後站起來,說:“走了。”
這次,他們一口氣爬到了最上面。
陳銘生面不改色,楊昭已經有些上不過氣了。她扶著一邊的石柱,坐到凳子上休息。
周圍還有一些休息的遊客,一個老大爺坐在陳銘生對面,看了看他的腿,然後抬手給他比劃了一個大拇指。
陳銘生:“……”他有些尷尬地沖老大爺點點頭。楊昭在一邊笑著看著他。
陳銘生轉過頭,低聲對楊昭說:“笑什麼?”
楊昭說:“笑你也管?”
陳銘生拉過她的手,臉上也帶著笑意,說:“你笑我我為什麼不能管。”
對面老大爺說:“小夫妻啊,哈哈。”
楊昭感覺到陳銘生的手微微一頓,她抬眼看他,挑著嘴角,說:“怎麼了?”
她的目光里難得的帶了一點點的挑釁,陳銘生考究地看了她一會,然後落敗地笑著轉過頭去。
楊昭捏了捏他的手,陳銘生沒有說話。
“感情真好。”老大爺評價道。
楊昭對老大爺笑了笑,淡淡地說:“謝謝。”
她再轉頭看到陳銘生的時候,卻覺得他的笑中帶著點淡淡的無奈。
菩薩頂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都有著濃烈的喇嘛教色彩。大雄寶殿裡,後面供著毗盧佛、阿尼陀佛和藥師佛,前面則供著喇嘛教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像。
楊昭準備了些零錢,每個功德箱裡都放了一些。
楊昭對佛像和藏畫很感興趣,站在那裡盯著看了半天。陳銘生說:“我去寺外面抽根煙,你慢慢看。”
楊昭轉頭說:“你不喜歡看?”
陳銘生笑笑,說:“我又不信這個。”
楊昭好奇地看著他,說:“那你信什麼?”
陳銘生頓了頓,思索了片刻,然後說:“好像……我好像不信什麼。”
楊昭看起來也料想到了這個答案,對他說:“你去吧,我很快就來。”
“嗯。”
陳銘生到外面抽菸。
菩薩頂是一座很古樸的寺廟,每一棵參天大樹都講述著這間寺廟的故事,青色的石頭帶著cháo濕的水汽,凝成一顆一顆的小水珠。
陳銘生靠在一排石柱上,遠遠看著文殊殿前站著排等著磕頭燒香的遊客。
或許寺院這種地方真的會有種特殊的力量,讓風吹得慢了,鳥飛的慢了,時光過的慢了。
陳銘生並不信佛。
他回想自己從前的生活,回想最緊張的、急躁的、讓人透不過氣的瞬間,他似乎都沒有求過佛祖保佑。
那那個時候,他都在想什麼呢。
陳銘生默默低下頭,回憶到半途,忽然自己哼笑出聲。他搖了搖頭,把煙放到嘴裡。
想什麼?
當然是想怎麼活命。
風輕輕吹過,楊昭在一間小小的偏房前,停下腳步。
在菩薩頂的後面,有一間院落,裡面以小房間的形式,分別貢奉著幾尊佛像。楊昭在一個不抬起眼的屋子前駐足。
屋子裡面是灰色的水泥地,水泥牆。在一張簡單的桌架上,供著一尊小小的菩薩像。
菩薩像有些年頭了,顏色並不是很明朗,上面也落了薄薄的一層灰。
這裡很偏,一個人都沒有,很安靜。
楊昭站在菩薩像前,慢慢抬起手,雙掌合十,閉上雙眼,微微垂下了頭。
陳銘生抽完煙,回來找楊昭的時候,看見的便是這樣的景象——在寺院的角落裡,有一個穿著簡單的女人,在一個小小的菩薩像前,低著頭祈福。
陳銘生在那一瞬間停下腳步,他沒有再向前,也沒有出聲叫她。
他很自私地想著,希望楊昭可以站得再久一點。
他有一種感覺,現在在楊昭腦海里的那個人,一定是他。
陳銘生很明確,他不信佛。可現在,他又有些疑惑了。因為當那個女人在菩薩面前為他祈福的時候,他分明有一種,被保佑的感覺。
那種感覺讓他禁不住想要落淚。
於是這成為了陳銘生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畫面。這幅畫面里的每一棵樹、每一株野糙、每一塊磚瓦,都成了他最寶貴的記憶。
陳銘生從後面,抱住楊昭。
楊昭一動未動。
陳銘生說:“你怎麼都沒被嚇到。”
楊昭淡淡地說,“我問到你身上的味道了。”
陳銘生笑了笑,說:“你在求什麼。”
楊昭說:“我都說了,這是對菩薩說的,不能告訴你。”
“好。”陳銘生也不多問,捏著楊昭的下巴,把她的頭仰了起來,他在她的嘴唇上,溫柔地親吻。
他身上還帶著濃濃的煙糙味,楊昭在溫熱的吻中緩過神,說:“你注意點場合,這是寺廟。”
“哦……”陳銘生抬起頭,對菩薩像說:“抱歉了。”
楊昭:“……”
她拉著陳銘生往外面走,邊走比說:“我覺得帶你來這裡是個錯誤的決定。”
陳銘生說:“不,我喜歡這。”
楊昭一愣,陳銘生很少這樣明確地表現喜惡。她的步伐慢了一些,說:“喜歡這?”
“嗯。”陳銘生看著前面,楊昭一直歪著頭看他的表情,陳銘生轉過來,說:“怎麼了?”
“沒什麼。”楊昭和陳銘生從菩薩頂的後門下山。
後山的台階比前面的陡不少,楊昭往下看了看,說:“你小心點啊。”
陳銘生把拐杖拿在手裡,扶著旁邊,一階階往下蹦。
台階有不少都是缺塊的,楊昭在一邊看得心驚膽戰。“別急,你穩一點。”
“沒事啊……”陳銘生有些無奈地對楊昭說,“你什麼時候見我摔過。”
楊昭看著他,“實驗中學,我不扶你你就摔了。”
陳銘生只是隨口問問,沒想到楊昭這麼快就接上了,他摸了摸鼻子,說:“不是沒摔麼……”
楊昭說:“那還是平地,跟這不一樣,你從這摔下去看看?”
陳銘生抿了抿嘴。
楊昭說:“拐杖給我來拿,你扶穩了。”
陳銘生不敢再回話,把拐杖遞給楊昭,自己扶著旁邊的扶階慢慢往下下。
等他們從菩薩頂逛完的時候,已經下午了。
楊昭說:“明天再去看大白塔,我們先去吃飯。”
從底下廣場來菩薩頂的一條山路上,都是飯點和小吃店,楊昭和陳銘生去那條街,選了一家家常菜館吃飯。
點完了菜,服務員問:“酒水飲料來點什麼?”
楊昭下意識地想說來瓶礦泉水,陳銘生卻先一步說:“幫我拿兩瓶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