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有那個旬伯。

  之前,對於姬輿這個舅舅,我過去只知道住在豐,印象中,他不過是個送媵未遂心懷不滿的親戚罷了。而現在,我了解到他有封地、有爵位,並且似乎還很得周王看重。這樣一個人,不知道會在我和姬輿將來的生活里扮作什麼角色?

  正閉目沉思,我聽到門輕“吱”一聲打開了。

  似乎是寺人衿,我猶自埋著頭,沒去理睬。

  未幾,室內的糙席上傳來腳步的窸窣聲,一聲聲,沉而穩健,似乎又不像寺人衿……那聲音越來越近,有人正走過來。

  我睜開眼睛,抬起頭。

  姬輿的臉出現在正上方。

  我定定地看著他,眨眨眼。看到幻象了嗎?

  “姮?”熟悉的嗓音響起,那面容俯近前來,清亮的雙眸正對著我,似喜悅似惑然。

  溫熱的氣息拂過鼻間,似乎能將心中所有的思慮統統消去,我不敢相信地坐直起身,又驚又喜,嗓子卻澀澀的:“……輿?”

  那唇邊深深彎起,一雙臂膀忽而將我用力地摟住,領邊厚實的布料貼住我的頰邊,只聽笑聲在他的胸腔中低低迴蕩。

  心頭湧起一陣甘甜,我緊抓著他的雙臂抬起頭,貪婪地注視著眼前的面孔,卻仍舊意外不已:“輿怎會在此?”

  姬輿莞爾,低頭與我的前額相觸,道:“天子來辟雍,我一向須跟隨在側。”

  “哦……”我說,卻有些失望,心想他要是大大方方地說“我知道你來了辟雍,故特地跟來”該多好。姬輿這個人,就是嘴不甜……不過他來了比什麼都好,我嫣然一笑。

  姬輿拉著我的手,在榻上挨著我坐下。他將目光在室中稍稍環視,道:“此處乃邑姜太后晚年獨居之所,姮何以入住?”

  我訝然,又一個這麼問的。答道:“此乃太后之意。”

  姬輿微微頷首。

  “住在此處又如何?”我問。

  姬輿笑笑:“不如何,我幼時常來此見邑姜太后。”

  是這樣,我點點頭:“如此。”

  兩人沒有再言語,我看著姬輿,微笑地靠在他的肩膀上。他將一隻手臂環著我,額角傳來些微粗礪的撫摸,只覺髮絲被撩撥著,我舒服地閉上眼睛。

  “我前兩日曾來此,你那寺人說你正有穢事,不許我踏足。”過了會,只聽姬輿輕輕地說。

  我睜開眼睛,抬頭看著他:“前兩日?”

  “然。”姬輿說,他看看案上的簡牘,微笑道:“我聽她說你須閉門幾日,便往藏室中帶了簡牘給你。”

  我愣了愣。

  “……嗯,是太子。”想起那時寺人衿回答我的話,心裡有些忿然,小妮子居然騙人。

  “怎麼了?”姬輿看著我。

  “無事。”我笑笑,望著他的臉,只覺心裡軟軟的,像塞了棉花糖一般。

  耳邊傳來起伏的熱氣,姬輿凝視著我,低下頭來,將鼻樑和唇在我的鬢邊輕蹭。我伸手回抱著他腰間,兩人靜靜地相擁,室中只余未平的心跳聲高低相和。

  “姮,”片刻,只聽他似遲疑地低聲問:“可是要淌許多血?”

  我點點頭。

  他又問:“可會疼痛?”

  “我不常疼痛,可腹中著了涼便會如此。”

  姬輿微微頷首,沒有說話。側腹上忽而感到他的手掌輕輕貼了過來,隔著衣衫,只覺溫熱融融。

  我微笑著,調整一下位置,享受地眯起眼睛。

  “每日在這宅中可覺煩悶?”他問。

  “有些煩悶。”我答道,片刻,問他:“輿在辟雍留多久?”

  “我也不曉,天子似意欲多留幾日。”姬輿道。

  “如此。”我滿意地說,長吁一口氣,周王偶爾也有不為難他人的時候。

  “輿,”稍傾,我想起觪的事,輕輕地說:“可又要起征伐?”

  頰邊的呼吸似有片刻停頓,過了會,姬輿低低地說:“獫狁不足為懼,且彀父只守豳,必無憂患。”

  第122章 明月(下)

  這話與觪說的別無二致,我將頭靠在姬輿寬闊的肩上,默然不語。

  天色漸漸暗了,姬輿沒有逗留多久,對我說他還要去周王那裡,稍後再來看我。我點頭,起身送他出去。

  “輿,”宅門前,我猶豫了一下,終於忍不住問:“我聽兄長說,旬伯是輿舅父。”

  姬輿正從侍從手中接過韁繩,聽到我的話,似愣了愣,回過頭來。“然。”他說,片刻,補充道:“此番旬伯與彀父分守歧周豳都。”

  “如此。”我微微地笑,卻沒再問下去。

  姬輿看著我,也沒說什麼,繼而囑咐了兩句好好待在這裡的話,轉身上馬,沿著道路疾馳而去。

  再回到宅中,一直不見人影的寺人衿卻終於出現了。

  她看著我,似在小心翼翼地察言觀色,語氣恭順地問我小食想吃什麼。我想了想,淡淡地說沒什麼特別想吃的,尋常飯食就好。

  “諾。”寺人衿點頭,目光卻仍不住地瞅我。我沒再交代,逕自回到室中,重新在榻上坐。

  案上,藏室的竹簡仍擺在原處,淡淡的光線下,仍是剛才泛黃的顏色,卻似乎多了些溫潤的光澤。

  心中暖暖的,想起姬輿,我卻不禁有些後悔。這樣一個細心的人,剛才提到旬伯時,又怎麼會察不出我心裡在想什麼,他沒有回答太多,可是因為自己剛才的話讓他覺得我不信任他?

  我長嘆口氣,兩人之間總有些微妙的東西,雖已有立場,但一觸及卻仍是尷尬……

  “君主……”身邊傳來寺人衿囁嚅的聲音。

  我抬頭,只見她站在面前,面色猶疑地看著我。

  “何事?”我問。

  寺人衿咬咬唇,似下了大決心,開口道:“君主可是怪小人未將虎臣來探之事報知君主?”

  我一訝,心裡好笑,這個寺人衿倒是性急。

  剛要開口,卻被她急急地搶先道:“小人妄為,卻也是無奈,君主若得知虎臣來探,必定是坐不住的。”

  我哭笑不得:“我為何坐不住?”

  寺人衿一臉篤定:“君主不承認也罷,卻瞞不得小人。小人知君主不舍虎臣,那日離豐,君主整日都悶悶的,一語不發。”說罷,她認真地看著我:“君主莫怪小人多嘴,小人以為,君主現下少與虎臣相見也是好的。”

  “嗯?”我想了想,頗覺有趣,問:“此話怎講?”

  寺人衿認真地說:“君主如今與虎臣尚未成禮,卻已有夫婦之實,小人恐虎臣得之過易,將來慢待君主。小人母親曾語於我眾姊妹,男子不可一下相與太甚……”

  我愣了愣,突然笑了起來。

  她的母親倒是個哲人,沒想到寺人衿一個未嫁女子,平日以為她對情事恪醍懂,肚子裡竟藏有這般見解。

  “君主!”寺人衿的臉窘得發紅,跺腳急道。

  我收起笑,坐直身體,看著她,問:“寺人衿,你如今可有二十五了?”

  寺人衿一怔,答道:“小人入冬便二十六。”

  我點點頭,想了想,問:“你今後有何打算?與其一世為婢,可曾想出宮?”

  寺人衿臉上一白:“出宮?”

  “然。”我笑道:“我返杞後便同宮伯說,待我出嫁後便放你出宮如何?”

  杞國的宮人同別處一樣,大致可分三類。一類來自鬲人,挑選來從事繁重的力役;一類來自民間,負責打理宮中的日常雜務;還有一類則是來自貴族女眷,在後宮充任世婦。寺人衿屬於第二類,以她的身份不可能成為世婦,將來極可能會隨我去梓。畢竟背井離鄉,我覺得改讓她對自己的去向做個選擇。

  寺人衿卻搖頭:“小人不願出宮。”

  我愕然:“為何?”

  寺人衿嘆道:“小人父母早亡,十歲便入了宮,雖兄姊,卻是各有家室,小人出去,卻已然無處安身。”說著,她看向我:“小人知道君主一心為小人打算,只是小人在宮中慣了,若出去,卻不知該如何生活,還不如跟隨君主,可圖安身不說,將來做個侍母也好。”

  “侍母?”我再度失笑,這寺人衿倒是想得遠。

  “寺人衿,”稍傾,我收斂起笑意,看著她,道:“你我皆為女子,若說要圖安身,我何嘗不是一樣。你母親所言固然有理,只是世事如何,本也不隨我一廂情願,不若順其自然。”

  寺人衿愣愣地看著我,半晌,道:“君主真怪哉,我比君主多了許多歲,卻不像君主般想得這般曲折。”

  說我世故嗎?我像觪一般揚揚眉,不可置否地揚起嘴角。

  “小人不管,”寺人衿轉過頭去:“夫人要小人照顧君主,君主將來去何處小人也要跟著。”

  到夜裡,月亮升上了半空之後,姬輿再次來了。

  “欲出去否?”他一進門便問我,似興致勃勃。

  我訝然,看看天色:“如今已是漆黑,可往何處?”

  姬輿笑笑:“辟雍也有尚明之處。”

  我想了想,有姬輿在,晚上有什麼大不了的?莞爾道:“去。”

  姬輿彎彎嘴角,轉頭叫寺人衿去給我拿件裘衣來。

  寺人衿面有猶豫,卻不敢阻攔,依言拿來皮裘給我穿上。她一邊給我系衣帶一邊望著我使眼色,似在提醒我不要忘了白天裡她說的話。

  我安慰地拍拍她的肩膀,又笑盈盈地由姬輿拉著出了門。走到馬前,他先上去,俯身一手環住我的腰,穩穩地把我撈起放在身前。

  只聽他一聲低叱,驪駒揚起四蹄,向前奔跑起來。

  光線微弱,夜風帶著濃濃的秋涼,呼呼地掠在耳邊。姬輿控住韁繩,不讓馬跑得太快,又伸手攏緊我身上的裘衣。

  “可覺寒冷?”腦後響起他的聲音,我搖搖頭,將雙眼盯著前方。從來沒在這樣的夜裡騎過馬,黑暗像一塊巨大的幕布,不斷在眼前鋪展開,只覺危險而刺激;身後,姬輿的胸膛寬闊,手臂牢牢地環著我,心跳有力地傳來,卻又那樣踏實。

  世界在此時構成一個奇異的對比。我將身體依偎向後面,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似乎什麼都不願放在心上。

  如果可以一直這樣下去該多好……

  密林如潑墨般的輪廓在前方變換,馬蹄踏在厚厚的落葉上,綿綿沙響。忽然,我看到遠處似有些火光,高高的,似懸在樹冠上一樣。

  沒多久,一陣涼風迎面而來,兩旁的樹木似乎一下撤去了,眼前豁然開朗。月亮靜靜地掛在夜空上,皎潔的暉光灑下,在辟池開闊的水面上曳下長長的身姿。岸邊,闕台高聳,四周燭燎正亮,將廡檐映得飛舞欲舉。

  “天子傍晚時曾登台,現已離去。”姬輿輕聲道。

  我瞭然,怪不得今夜會燃起的松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