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阡陌目光微動。當年選擇專業的時候,她也曾經問過爺爺,他為什麼會選擇一個這樣枯燥的工作?一輩子埋頭於繁雜的材料之中鑽研,領著不算多的工資和經費,這輩子成就再大,知道他的人也並不會太多。如果選擇別的道路,或許得到的會比現在多得多。
爺爺卻笑,說人總有些放不下的心愿,比如他,覺得這些先人留下的東西若無人去整理讓後人知曉,這是莫大的損失,讓別人做他不放心,於是就自己來了。
阡陌當時聽了也覺得感動,但她知道自己沒有幹這一行的耐心和覺悟,於是還是另選了專業。
二人正談論,忽而見蘇從闖來,十分詫異。
蘇從也不避諱,簡單地行了禮,向子融說明來意。
聽聞了人祭的事,阡陌亦是驚詫。楚人崇尚鬼神,一直是出了名的。這個時代,人祭雖然已經不像原始蒙昧的時期那樣普遍,但以人命祭神的事仍不罕見。這次祭水,一次要殺一百人,聽起來就讓人心驚肉跳。
“若不將寶鼎撈起,一百男女將殞命水中。祭儀就在明日,少臧若知曉打撈之法,還請賜教。”蘇從誠懇地說。
子融亦知曉此事嚴重,捋著須,眉頭深鎖。
他想了好一會,歉然搖頭,“老叟所閱典籍之中,並無此法。”
蘇從登時露出失望之色。
正在這時,阡陌忽而小聲道,“我倒是知曉一法,未知是否可行。”
二人皆詫異,蘇從看著她,忙道,“願聞其詳。”
阡陌想了想,道,“我只知大概,此法乃出自一幢舊聞。河中水患,捲走了岸上的銅牛,官署要將銅牛撈起,亦遍尋打撈之法。一人獻計,尋來兩艘木船,往船上載滿沙土,而後,駛到銅牛沉水之處,將二船相連。令人入水底將銅牛拴上,與大船綁在一處。此時,便令船上之人將沙土卸去,船身上浮,則將銅牛帶起,再駛回岸邊,便是無障礙。”
蘇從聽著,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看向子融。
子融卻似乎十分受啟發,目光明亮。他沉思了好一會,頷首笑道,“妙,此法甚妙!”
蘇從見子融這般說,心上大石落下,即刻興奮地對阡陌一禮,“多謝樊姬!”
阡陌發窘,忙道,“我亦不曾親眼所見,未知是否可行。”
“此乃唯一之法,若可行,你便已救百人百家於水火,豈非大善!”蘇從說罷,再禮,隨即躊躇滿志地離開。
阡陌沒想到自己的主意立刻就會被採納,立在門邊,回想著他方才的言語,亦心cháo澎湃。
“若此法可行,樊姬於楚人,又是一恩。”子融緩緩的聲音傳來。
阡陌回頭,見他看著自己,赧然。
“此法並非我所想。”她說。
子融微笑,“為用即可,不必自謙。大王若知曉,老叟亦不必再費神在此多留了。”
阡陌了愣,想到楚王那時說的話,神色有些黯然,“他若知曉,未必歡喜。”
子融搖頭。
“是麼。”他望著那車馬揚起的煙塵,目光深遠,“可老叟以為,大王必是歡喜。”
*****
明日就要祭水,生殉的百名男女,已經挑好。城中,士卒到各家去領人,哭喊聲四起,令人聞之哀戚不忍。
而當午後,忽而有消息傳來,說蚡冒鼎已經撈起!
這消息又似一聲驚雷,讓沉浸在悲傷和憂恐中的郢人又是驚詫又是振奮。
楚王也收到了消息,即刻從王宮出來,趕到江邊。
只聽拉縴的號子聲此起彼伏。江上,兩隻大船以木架相連,並排而行,船上的士卒用力划槳,岸上的人則用縴繩將大船拖離水流。
圍觀的民人擁擠,密密麻麻,皆翹首望著,滿臉期待。
蘇從滿頭大汗,見楚王來到,忙上前行禮,喜道,“大王,寶鼎已起,未過多時即可到岸!”
楚王驚喜之餘,有些不敢相信,高興道,“卿今今日之功,可比大戰!”
蘇從卻一笑,道,“大王,若非樊姬,蘇從幾乎無計可施。”
楚王聽得這話,一愣。
人群喧囂,寺人望著前方楚王那豁然開朗的眉宇,暗自離開,飛奔向王宮。
消息傳入深宮之中,鄭姬面色劇變,思索之下,立刻找到越姬。
“妹妹手中的人,借我一用。”她開門見山道。
越姬才要用膳,見她闖來開口就是這麼一句,皺皺眉。
“人?”她神色平靜,“何人?”
“妹妹不必瞞我。”鄭姬道,“你父親送了死士來郢都,聽你差遣,借我一用。”
越姬瞪著她,面色不定,“你要做什麼?”
“殺樊姬。”
“你瘋了……”
“你還不明白麼!”越姬話沒說完,鄭姬一把抓住她的手,目光凌厲,“大王為了她,什麼都不顧!大王若娶他人,你我還有翻身之機!若她做了夫人,你我便空守至死!”
越姬睜大眼睛,望著她,面容蒼白失色。
76、
阡陌大驚,本能地往角落閃開,堪堪躲開那矛尖。不料,車帷又被另一根長矛穿透,阡陌差點被刺中脖子,尖叫起來。
有人要殺她!是誰?!
外面吵吵嚷嚷,正在廝殺,阡陌無法思考更多,急忙尋找地方出去。正在這時,只聽慘叫聲響起,就在車壁之外。
一個聲音大喝:“莫出來!”
那聲音有幾分耳熟,阡陌又是一驚。接著,又是一聲慘叫,好像有什麼撞在了車壁上,馬車震了一下。
外面的廝殺聲停了下來,阡陌手裡緊握著一把憑几權當武器,心砰砰跳著,驚疑不定。
突然,車帷被掀開,一人站在外面,身上帶著血。
倉謖。
阡陌愣住,有些不敢相信。
“無事麼?”他問,目光銳利地落在她身上。
阡陌忙搖頭,挪過去,下了車。
“你怎會在此……你受傷了?”她有些語無倫次,看到他身上的血跡,心一緊。
“是刺客的血。”倉謖淡淡道,把劍在一具死屍的衣服上擦了擦,收回鞘中。馬車四周,死傷者有十幾人,隨從中的士卒不多,刺客卻有七八人。躺在地上都已經死去。
“陌!”有人在叫她,阡陌望去,卻見這裡原來正是逆旅門前。婁狐、昌和典見到阡陌,亦是驚愕不已,連忙跑出來。
阡陌讓他們去取些止血之物和傷藥來,給受傷的士卒醫治,再看向倉謖,只見他蹲在一具刺客的屍體面前,仔細查看。
“本想留活口,可他自盡了。”他說。
阡陌驚魂未定,忙問,“他們是何人?”
“不知。”倉謖拿起一件刺客的兵器,檢視一番,並無殊異。少頃,他抬頭看向阡陌。她目光擔憂,不知在想什麼。
“怕麼?”倉謖忽而問。
阡陌覺得他看人總是直直的,好像帶著手術刀,把人心解剖個遍。她想否認,但還是點點頭,“怎會不怕?”
“日後恐怕還有。”倉謖將那兵器放下,拍拍手上的灰。
阡陌知道這是實話。
這些人,很明顯是衝著她來的,想到那刺入車廂的長矛,不寒而慄。
可是,這些人為什麼殺她?阡陌十分迅速地在心裡瀏覽了一遍仇人的名單,並不覺得有誰還跟她有深仇大恨非要殺她不可的。她想到穆夫人,可楚王曾告訴她,穆夫人已經不再反對,而且她連守宮的衛士都被楚王換走了,阡陌覺得不大可能。
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喧譁之聲,阡陌望去,卻見是一隊車馬疾馳而來,當前的車上,正是楚王。
心一動。
楚王神色焦急,未等車馬停穩,就跳了下來。
“無事麼?!”他一把拉住阡陌,緊張地將她打量。
“我無事。”阡陌忙道,看著他擔心的樣子,莫名的,心底的焦慮沖淡許多。變得踏實起來。
楚王確認她毫髮無傷,神色終於緩下。未幾,他看到倉謖,目光又是一變。
“此番幸虧倉謖趕到。”阡陌忙道,“是他救了我。”
楚王訝然,看著她,又看看倉謖。
倉謖看著他,面色無波,不行禮,也沒有出聲。
楚王亦無表示,未幾,看向那位領隊小臣,皺眉,“怎會如此?刺客何人?”
小臣忙道:“刺客來自何方尚不可知,小人從王宮中接了樊姬,行至此處,這些刺客就突然沖了出來。”
楚王面色沉沉,叫來小臣符,“將此事交與司敗!堂堂王都,白日之下,竟有人敢向王婦行兇,豈不教人恥笑!令司敗即刻追查,嚴懲不饒!”
小臣符應下,忙去傳令。
吩咐完畢,楚王再看向阡陌。她也看著他,許是方才的驚擾,她的頭髮有些許紛亂,神色有些惴惴。
心好像被什麼抓了一下。上次她在自己面前的時候,這張臉雖然滿是委屈,卻仍然倔強,好像什麼也不怕。但是現在,楚王很清楚地感覺到她在害怕,脆弱和無助一覽無遺,手掌里,她的手仍然冰冷。
心中嘆一口氣。
“回去吧。”楚王道,語氣不覺地變得溫和。
阡陌點點頭。
楚王將她攬在臂間,親自送她坐到王車上。
阡陌才坐好,卻不由地回頭。
倉謖仍站在那裡,看著這邊,神色平靜。
楚王在她身旁坐下,忽而喚來環列之尹,“宮中的郎中可還有缺?”
環列之尹愣了一下,道,“還缺左郎中。”
楚王頷首,瞥了瞥倉謖,“便讓那庸人充任。”
眾人皆詫異,楚王卻不多說,吩咐御士前行。
馬車轔轔走起,阡陌看著倉謖錯愕的臉被人cháo擋住,仍有些回不過神來。
“侶,”她看向楚王,狐疑又高興,“你……”
“他打鬥不錯。”楚王望著前方,表情淡淡,“守宮護衛正好。”
阡陌哂然。
守宮護衛,倉謖在庸國好歹也是個大夫啊。
“嫌低?”楚王瞅她。
“不低。”阡陌忙否認。
楚王鼻子裡“哼”了一聲,表情嚴肅,袖子底下,手卻將她握得牢牢。
“以後不許教我學齊桓公。”他說。
阡陌愣了愣,這才想起幾天前爭執的時候,自己的確提過齊桓公,“為何?”
楚王一臉鄙夷:“他不長進,晚年昏聵,氣死管仲,死相悽慘,最不可學的就是他。”
阡陌哭笑不得。
看著楚王認真的臉,她卻沒有笑出來。她記得,這個人的確是個少有的稱霸之後仍然清醒的國君,齊桓公那樣令人唏噓的命運,並沒有出現在他的身上。
“侶,”她想了想,低低道,“你不會,你比他好。”
楚王看看她,眉梢微抬。雖神色依舊鎮定,阡陌卻在那眼角里看到了笑意。
他沒有接話,衣袖下,他的手卻握得更緊。
爺爺卻笑,說人總有些放不下的心愿,比如他,覺得這些先人留下的東西若無人去整理讓後人知曉,這是莫大的損失,讓別人做他不放心,於是就自己來了。
阡陌當時聽了也覺得感動,但她知道自己沒有幹這一行的耐心和覺悟,於是還是另選了專業。
二人正談論,忽而見蘇從闖來,十分詫異。
蘇從也不避諱,簡單地行了禮,向子融說明來意。
聽聞了人祭的事,阡陌亦是驚詫。楚人崇尚鬼神,一直是出了名的。這個時代,人祭雖然已經不像原始蒙昧的時期那樣普遍,但以人命祭神的事仍不罕見。這次祭水,一次要殺一百人,聽起來就讓人心驚肉跳。
“若不將寶鼎撈起,一百男女將殞命水中。祭儀就在明日,少臧若知曉打撈之法,還請賜教。”蘇從誠懇地說。
子融亦知曉此事嚴重,捋著須,眉頭深鎖。
他想了好一會,歉然搖頭,“老叟所閱典籍之中,並無此法。”
蘇從登時露出失望之色。
正在這時,阡陌忽而小聲道,“我倒是知曉一法,未知是否可行。”
二人皆詫異,蘇從看著她,忙道,“願聞其詳。”
阡陌想了想,道,“我只知大概,此法乃出自一幢舊聞。河中水患,捲走了岸上的銅牛,官署要將銅牛撈起,亦遍尋打撈之法。一人獻計,尋來兩艘木船,往船上載滿沙土,而後,駛到銅牛沉水之處,將二船相連。令人入水底將銅牛拴上,與大船綁在一處。此時,便令船上之人將沙土卸去,船身上浮,則將銅牛帶起,再駛回岸邊,便是無障礙。”
蘇從聽著,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看向子融。
子融卻似乎十分受啟發,目光明亮。他沉思了好一會,頷首笑道,“妙,此法甚妙!”
蘇從見子融這般說,心上大石落下,即刻興奮地對阡陌一禮,“多謝樊姬!”
阡陌發窘,忙道,“我亦不曾親眼所見,未知是否可行。”
“此乃唯一之法,若可行,你便已救百人百家於水火,豈非大善!”蘇從說罷,再禮,隨即躊躇滿志地離開。
阡陌沒想到自己的主意立刻就會被採納,立在門邊,回想著他方才的言語,亦心cháo澎湃。
“若此法可行,樊姬於楚人,又是一恩。”子融緩緩的聲音傳來。
阡陌回頭,見他看著自己,赧然。
“此法並非我所想。”她說。
子融微笑,“為用即可,不必自謙。大王若知曉,老叟亦不必再費神在此多留了。”
阡陌了愣,想到楚王那時說的話,神色有些黯然,“他若知曉,未必歡喜。”
子融搖頭。
“是麼。”他望著那車馬揚起的煙塵,目光深遠,“可老叟以為,大王必是歡喜。”
*****
明日就要祭水,生殉的百名男女,已經挑好。城中,士卒到各家去領人,哭喊聲四起,令人聞之哀戚不忍。
而當午後,忽而有消息傳來,說蚡冒鼎已經撈起!
這消息又似一聲驚雷,讓沉浸在悲傷和憂恐中的郢人又是驚詫又是振奮。
楚王也收到了消息,即刻從王宮出來,趕到江邊。
只聽拉縴的號子聲此起彼伏。江上,兩隻大船以木架相連,並排而行,船上的士卒用力划槳,岸上的人則用縴繩將大船拖離水流。
圍觀的民人擁擠,密密麻麻,皆翹首望著,滿臉期待。
蘇從滿頭大汗,見楚王來到,忙上前行禮,喜道,“大王,寶鼎已起,未過多時即可到岸!”
楚王驚喜之餘,有些不敢相信,高興道,“卿今今日之功,可比大戰!”
蘇從卻一笑,道,“大王,若非樊姬,蘇從幾乎無計可施。”
楚王聽得這話,一愣。
人群喧囂,寺人望著前方楚王那豁然開朗的眉宇,暗自離開,飛奔向王宮。
消息傳入深宮之中,鄭姬面色劇變,思索之下,立刻找到越姬。
“妹妹手中的人,借我一用。”她開門見山道。
越姬才要用膳,見她闖來開口就是這麼一句,皺皺眉。
“人?”她神色平靜,“何人?”
“妹妹不必瞞我。”鄭姬道,“你父親送了死士來郢都,聽你差遣,借我一用。”
越姬瞪著她,面色不定,“你要做什麼?”
“殺樊姬。”
“你瘋了……”
“你還不明白麼!”越姬話沒說完,鄭姬一把抓住她的手,目光凌厲,“大王為了她,什麼都不顧!大王若娶他人,你我還有翻身之機!若她做了夫人,你我便空守至死!”
越姬睜大眼睛,望著她,面容蒼白失色。
76、
阡陌大驚,本能地往角落閃開,堪堪躲開那矛尖。不料,車帷又被另一根長矛穿透,阡陌差點被刺中脖子,尖叫起來。
有人要殺她!是誰?!
外面吵吵嚷嚷,正在廝殺,阡陌無法思考更多,急忙尋找地方出去。正在這時,只聽慘叫聲響起,就在車壁之外。
一個聲音大喝:“莫出來!”
那聲音有幾分耳熟,阡陌又是一驚。接著,又是一聲慘叫,好像有什麼撞在了車壁上,馬車震了一下。
外面的廝殺聲停了下來,阡陌手裡緊握著一把憑几權當武器,心砰砰跳著,驚疑不定。
突然,車帷被掀開,一人站在外面,身上帶著血。
倉謖。
阡陌愣住,有些不敢相信。
“無事麼?”他問,目光銳利地落在她身上。
阡陌忙搖頭,挪過去,下了車。
“你怎會在此……你受傷了?”她有些語無倫次,看到他身上的血跡,心一緊。
“是刺客的血。”倉謖淡淡道,把劍在一具死屍的衣服上擦了擦,收回鞘中。馬車四周,死傷者有十幾人,隨從中的士卒不多,刺客卻有七八人。躺在地上都已經死去。
“陌!”有人在叫她,阡陌望去,卻見這裡原來正是逆旅門前。婁狐、昌和典見到阡陌,亦是驚愕不已,連忙跑出來。
阡陌讓他們去取些止血之物和傷藥來,給受傷的士卒醫治,再看向倉謖,只見他蹲在一具刺客的屍體面前,仔細查看。
“本想留活口,可他自盡了。”他說。
阡陌驚魂未定,忙問,“他們是何人?”
“不知。”倉謖拿起一件刺客的兵器,檢視一番,並無殊異。少頃,他抬頭看向阡陌。她目光擔憂,不知在想什麼。
“怕麼?”倉謖忽而問。
阡陌覺得他看人總是直直的,好像帶著手術刀,把人心解剖個遍。她想否認,但還是點點頭,“怎會不怕?”
“日後恐怕還有。”倉謖將那兵器放下,拍拍手上的灰。
阡陌知道這是實話。
這些人,很明顯是衝著她來的,想到那刺入車廂的長矛,不寒而慄。
可是,這些人為什麼殺她?阡陌十分迅速地在心裡瀏覽了一遍仇人的名單,並不覺得有誰還跟她有深仇大恨非要殺她不可的。她想到穆夫人,可楚王曾告訴她,穆夫人已經不再反對,而且她連守宮的衛士都被楚王換走了,阡陌覺得不大可能。
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喧譁之聲,阡陌望去,卻見是一隊車馬疾馳而來,當前的車上,正是楚王。
心一動。
楚王神色焦急,未等車馬停穩,就跳了下來。
“無事麼?!”他一把拉住阡陌,緊張地將她打量。
“我無事。”阡陌忙道,看著他擔心的樣子,莫名的,心底的焦慮沖淡許多。變得踏實起來。
楚王確認她毫髮無傷,神色終於緩下。未幾,他看到倉謖,目光又是一變。
“此番幸虧倉謖趕到。”阡陌忙道,“是他救了我。”
楚王訝然,看著她,又看看倉謖。
倉謖看著他,面色無波,不行禮,也沒有出聲。
楚王亦無表示,未幾,看向那位領隊小臣,皺眉,“怎會如此?刺客何人?”
小臣忙道:“刺客來自何方尚不可知,小人從王宮中接了樊姬,行至此處,這些刺客就突然沖了出來。”
楚王面色沉沉,叫來小臣符,“將此事交與司敗!堂堂王都,白日之下,竟有人敢向王婦行兇,豈不教人恥笑!令司敗即刻追查,嚴懲不饒!”
小臣符應下,忙去傳令。
吩咐完畢,楚王再看向阡陌。她也看著他,許是方才的驚擾,她的頭髮有些許紛亂,神色有些惴惴。
心好像被什麼抓了一下。上次她在自己面前的時候,這張臉雖然滿是委屈,卻仍然倔強,好像什麼也不怕。但是現在,楚王很清楚地感覺到她在害怕,脆弱和無助一覽無遺,手掌里,她的手仍然冰冷。
心中嘆一口氣。
“回去吧。”楚王道,語氣不覺地變得溫和。
阡陌點點頭。
楚王將她攬在臂間,親自送她坐到王車上。
阡陌才坐好,卻不由地回頭。
倉謖仍站在那裡,看著這邊,神色平靜。
楚王在她身旁坐下,忽而喚來環列之尹,“宮中的郎中可還有缺?”
環列之尹愣了一下,道,“還缺左郎中。”
楚王頷首,瞥了瞥倉謖,“便讓那庸人充任。”
眾人皆詫異,楚王卻不多說,吩咐御士前行。
馬車轔轔走起,阡陌看著倉謖錯愕的臉被人cháo擋住,仍有些回不過神來。
“侶,”她看向楚王,狐疑又高興,“你……”
“他打鬥不錯。”楚王望著前方,表情淡淡,“守宮護衛正好。”
阡陌哂然。
守宮護衛,倉謖在庸國好歹也是個大夫啊。
“嫌低?”楚王瞅她。
“不低。”阡陌忙否認。
楚王鼻子裡“哼”了一聲,表情嚴肅,袖子底下,手卻將她握得牢牢。
“以後不許教我學齊桓公。”他說。
阡陌愣了愣,這才想起幾天前爭執的時候,自己的確提過齊桓公,“為何?”
楚王一臉鄙夷:“他不長進,晚年昏聵,氣死管仲,死相悽慘,最不可學的就是他。”
阡陌哭笑不得。
看著楚王認真的臉,她卻沒有笑出來。她記得,這個人的確是個少有的稱霸之後仍然清醒的國君,齊桓公那樣令人唏噓的命運,並沒有出現在他的身上。
“侶,”她想了想,低低道,“你不會,你比他好。”
楚王看看她,眉梢微抬。雖神色依舊鎮定,阡陌卻在那眼角里看到了笑意。
他沒有接話,衣袖下,他的手卻握得更緊。